汉武帝如果在此时结束战争,不纠结于他真实历史中追求对匈奴问题的“彻底解决”,就等于提前轮台诏了整整三十年,汉帝国有这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又何至于出现汉武帝后期的“海内虚耗”,“有亡秦之迹”。
如此,汉武帝的历史评价也不至于那么充满纠结,在暴君与“汉武大帝”两个极端间摇摆。
甚至汉武帝的直系子孙都心情复杂的审视着这位“大帝”。武帝去世后没几年,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召开的盐铁会议上,从民间来的贤良文学就试图全面否定武帝时推行的各项经济;宣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前72)围绕祭祀武帝要不要增加庙乐,大汉朝廷又一次发生了,大臣夏侯胜激烈攻击了武帝,“人民相食”,“无德泽于民”,宣帝大怒将夏侯胜下狱,但之后又特赦出狱;汉哀帝时,朝臣甚至因为武帝过失太大,建议其庙“宜毁”,尽管最后保住了宗庙,但汉哀帝甚至一度持中立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