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领域研究进展综述 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是一种针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行管理、组织和服务的信息化平台。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日益增多,国内外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设计与开发。国外研究者关注如何设计和开发一个高效、易用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以满足不同类型、规模的志愿服务活动需求。例如,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志愿者招募、培训、任务分配等功能。 (2)数据分析与挖掘。国外研究者关注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以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 (3)系统评价与优化。国外研究者关注如何评价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优劣,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来优化服务质量。 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需求分析。国内研究者关注如何根据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特点和需求,分析并设计出一个满足实际需求的系统。例如,有研究者通过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个具有志愿者招募、培训、任务分配、服务记录等模块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需求模型。 (2)系统实现与应用。国内研究者关注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开发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例如,有研究者结合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一款具有在线报名、实时通知、数据统计等功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并在多个高校进行了试用。 (3)系统效果评价。国内研究者关注如何评价一个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以及如何通过改进系统功能、提高系统性能来提升服务质量。例如,有研究者通过对某高校使用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系统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二)本选题研究的意义 1.目标:基于SpringBoot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志愿服务平台,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实现这个系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2.价值: (1)对于大学生来说,该系统可以帮助他们更方便地获取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对于高校来说,该系统可以有效整合校内外的志愿服务资源,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效率,提升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 (3)对于社会来说,该系统可以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普及和发展,提高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 3.创新点: (1)用户权限分级管理:基于SpringBoot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不同角色的用户进行权限分级管理,如管理员、志愿者、组织者等。每个角色可以访问不同的功能模块,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系统可以收集并分析志愿服务活动的数据,如参与人数、服务项目、服务时长等,并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方便管理者了解志愿服务的整体情况。 (3)云端存储与同步:系统可以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多端数据同步,方便志愿者、组织者在不同设备上进行数据查看和操作。 (4)排名激励体系:系统可以设置时长排名激励体系,鼓励志愿者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活跃度。 (三)研究可行性 1. 技术成熟度:SpringBoot是一个基于Spring框架的快速开发工具,它简化了Spring应用的搭建和开发过程,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目前,SpringBoot已经成为Java开发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应用。因此,使用SpringBoot进行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 2. 良好的扩展性:SpringBoot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轻松地与其他技术和框架进行集成。例如,可以使用MyBatis作为持久层框架,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使用Thymeleaf或Freemarker作为模板引擎,实现页面的渲染和展示;使用Redis作为缓存技术,提高系统的性能等。这使得基于SpringBoot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定制和扩展。 3. 易于维护:SpringBoot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使得系统的各个模块之间的耦合度降低,便于后期的维护和升级。此外,SpringBoot还提供了自动配置、热部署等功能,可以大大简化开发和维护的过程。 4. 跨平台性:SpringBoot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可以在多种操作系统和服务器上运行。这使得基于SpringBoot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部署和运行,提高了系统的适用性和灵活性。 [1] 陈建,朱修明,闫鹏飞,等.“互联网+”背景下公立医院志愿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J].现代医院,2022,22(12):1921-1924+1928. [2] 王瑞雪.高校学生参与社区养老的志愿服务平台设计[D].济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22. [3] 杨新莹,徐靖楠.新时代中国青年志愿精神培育研究与反思:基于中西方研究综述比较视角[J].北京青年研究,2023,32(02):63-69. [4] 李沐,许方.国内外应急志愿服务领域研究现状的CiteSpace分析[J].现代养生,2023,23(06):401-405. [5] 王媛婧.基于IPA分析的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赛会志愿者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23. [6] 黄陈辉,石翠维,张钰,等.后冬奥时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研究[J].新生代,2023(04):39-43+48. [7] 朱慕春.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及路径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1. [8] 张悦.基于“互联网+”的“订单式”大学生志愿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16):166-168. [9] 邵振刚,廖俊然.新时代赛会志愿服务的公共关系和发展思考[J].新生代,2023(04):27-32. [10] 崔心愿.基于用户成长体系的志愿服务系统设计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2023. [11] 孙博.生态视阈下秦皇岛市青年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构建路径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22. [12] 董凯.社会工作视阈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性探究[D].沈阳:沈阳化工大学,2021. [13] 张超,杜嘉.基于实践的研究生志愿服务生态系统研究[J].国际公关,2023 (12):55-57. [14] 王平.信息系统迭代与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基于数字时代治理的探索[J].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01):130-148+204. [15] 张建航,康婷雅.大学生志愿服务系统的建构及其优化[J].系统科学学报,2019,27(03):108-113. [16] 马青萍,王玉香.度视角下中西方志愿服务比较评述[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23,39(01):34-40. [17] 潘雪婷.国内外志愿服务标准化比对研究[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22(06):33-37. [18] 王静.“00后”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22. [19] 田丰.中国青少年志愿服务的参与状况和影响机制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23(06):121-129+2+239. [20] 殷红,刘宜林.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研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1(03):79-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