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因子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

物理因子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

来源:九壹网
齐鲁护理杂志2016年12月第22卷第24期 攻下。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感染、攻积导滞 等作用,用于治疗SAP时可抑制胰酶活性,抑制炎性细胞因 子,保护肠黏膜屏障,松弛Oddi氏括约肌,加快肠蠕动,促进排 便。生大黄能够减少MODS的发生;同时能够促进肠道蠕动, 道蠕动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在肠蠕动恢复、腹胀消退后可 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患者水电解质平衡,注意经胃管 灌注时量不宜过大、过快,有恶心、呕吐症状时及时开放胃管, 根据病程进行调整,经鼻空肠管注入生大黄治疗SAP,能够使 药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有利于药物吸收,并且促 从而消除肠道麻痹,减轻肠道水肿,降低肠道、胰腺、胆道的压 力,有助于炎症的控制,有研究证实生大黄早期应用能够减低 TNF— 、CRP、IL一6、IL一8水平,有利于肠道屏障功能的早期 进肠功能恢复作用显著,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重建,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痛苦。SAP首先引起 胃肠功能障碍,加之经胃管给药后需开放胃管行持续胃管减 压,导致部分药物从胃内吸出,进而影响肠道对大黄吸收,减 少了药物的有效剂量。血清淀粉酶为判定SAP的常用指标, 在病情发作短时间内开始升高,24 h至峰值,4—5 d逐渐恢复 [1] 刘伟,李珊珊,江泳,等.醋酸奥曲肽联合大黄芒硝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J].淮海医药,2014,32(4): 389—390. [2] 封景云,李梅芳.芒硝腹壁外敷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 炎的护理体会[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 (6):61—62. 正常,血淀粉酶在动态观测胰腺炎病情进展方面有一定的意 义。CRP是一种肝细胞合成的急性反应蛋白,可以预测SAP 的严重程度,动态观察CRP含量变化对判断SAP患者病情严 重程度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呼吸次数及氧饱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 炎诊治指南草案[J].胰腺病学,2004,4(1):35—38. [4] 卢玉宝,史忠,陈国柱,等.鼻饲清胰汤联合芒硝外敷治 和度、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肠 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肠麻痹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 2013,25(7):999—1001. 意义(P<0.05)。表明生大黄使用效果较好,可根据病情、肠 本文编辑:赵雯 2016—04—26收稿 物理因子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 观察 路晓芸,朱银星,刘朝晖 ,宋艳,梁红涛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摘陕西西安710038) 要】目的:探讨超短波、中频电、磁热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5O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只给予间歇导尿和膀 胱功能训练。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测定患者残余尿量及膀胱最大容量,同时观察患者尿道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残余 尿量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 多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尿道感染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可显著减少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残余尿量、改善 膀胱容量,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物理治疗;间歇导尿;神经源性膀胱 中图分类号:1169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6.24.066 文章编号:1006—7256(2016)24—0124—02 神经源性膀胱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 现为尿失禁或者尿潴留,一般采用留置导尿,但其可能引起尿 路感染。反复的感染会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是 脊髓损伤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l1 。间歇导尿是目前 公认的科学的尿路管理方法,但是仅仅依靠间歇导尿,对患者 的临床症状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2013年1月一2014年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14例、女 11例,年龄17—68(40.44-4-13.86)岁;对照组男15例、女 10例,年龄19~66(38-I-12.23)岁。所有患者转入康复科时 均已度过脊髓休克期,神智清醒,无严重的心肺脑疾患、尿道 畸形、尿道损伤、泌尿系结石、肾功能衰竭和膀胱输尿管反流 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采 1月,我们对25例患者采用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 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取超短波、中频电、磁热治疗结合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 ①超短波治疗:拔除尿管后前3 d,使用DL—C—C超短波治疗 仪(汕头市医用设备有限公司),将两个电极板预热后对置放 1.1 临床资料 同期选取50例脊髓损伤致排尿不能控制的 在膀胱区和腰骶部,输出功率200 W,工作频率为27.12 MHz, 通信作者 124 每次15 min,2次/d。电极板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应隔衬垫3~ 齐鲁护理杂志2016年l2月第22卷第24期 4 cm,使用前应去除金属饰物或含有金属材料的织物。②中 频电治疗:使用BA2008一I电脑中频治疗仪(北京奔奥新技术 有限公司),将两个电极片并置放在膀胱区(耻骨联合两侧), 调至处方15,输出电流在50 MA以下,电流强度以患者有明显 震颤感、轻度的紧绷感为宜。每次20 min,2次/d,6~12次为 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6 d。每次治疗在排完尿液后进 行,治疗时电极片导电面垫2~3层湿润无纺布(湿度以拧一 下不滴水为宜),无纺布不能交叉使用,防止交叉感染。③磁 热治疗:使用N一6402磁振热治疗仪(徐州市诺万医疗设备有 限公司),将两个电极板对置放在膀胱区和腰骶部,不能直接 接触皮肤,防止烫伤。振动频率为50 Hz,每次20 min,2次/d, 6—12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3—6 d。④间歇导尿配合膀 胱功能训练:具体操作方法见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指南(201 1年 版) J。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间歇导尿的优点,取得理解和配 合,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和专 业技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风险 J。 1.3效果评定①残余尿量:排尿后立即导出的尿液为残余 尿量,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残余尿量。②膀胱最大容量:治 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尿动力检测,比较两组膀胱最大容量 的变化。③尿道感染:对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进行评价,尿 常规检查中自细胞>10个/高倍镜视野判定为尿路感染 J。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 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 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和膀胱最大容量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和膀胱最大容量比较(IIll, ± )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P<0.05 2.2两组尿道感染情况比较观察组尿道感染3例,感染率 为12%;对照组尿道感染6例,感染率为24%。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正常的尿储留和排尿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在大脑皮 层高级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副交感、交感和躯体神经)的控 制和协调下完成。脊髓是控制下尿路活动的下级中枢,其中 骶2~4髓为脊髓的副交感中枢,主要支配逼尿肌的活动,兴 奋时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引起排尿;胸12一腰3髓发出 交感神经,通过下腹的神经分布于膀胱,它的兴奋主要使逼尿 肌松弛,内括约肌收缩,阻止排尿;躯体神经由骶1—3髓发 出,为阴部神经,分布于尿道外括约肌,控制尿道外括约肌和 盆底肌等骨骼肌的收缩和舒张。脊髓损伤患者由于神经环路 (脑桥排尿与骶髓排尿中枢间的神经通路、额叶皮质运动区与 阴部神经核间的感觉及运动束)遭受损伤,导致其发生逼尿肌 反射亢进、逼尿肌无力、逼尿一括约肌不协同等异常,形成神 经源性膀胱。所以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最后恢 复依赖逼尿肌一括约肌功能协调模式的改变。 超短波作用于膀胱区,产生的热效应可以使膀胱尿道的 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可抑制B一葡萄醛酸酶释放,促使 白细胞活化,减少细胞炎性介质的释放,并可诱生周围白细胞 干扰素,促使中性粒细胞增加,吞噬能力增强,能增强血管通 透性,改善微循环,加强组织的新陈代谢,降低感觉神经的兴 奋性,达到抑菌、消炎、镇痛、解痉,促进血液循环和修复,增强 免疫力的治疗目的。在拔除尿管后前3 d使用超短波电疗法 可以预防拔管后膀胱和尿道因突然解除尿管压力而出现的痉 挛和水肿、还可以预防和治疗泌尿系感染。此外,超短波可以 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双 向调节神经兴奋性,使之趋于平衡,从而增强了尿意和膨胀 感,改善排尿功能。 中频脉冲电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通过间接刺激膀胱壁平滑 肌被动地引起其收缩与舒张,通过骶髓神经反射弧作用于逼 尿肌、尿道括约肌及盆底肌,以调节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收 缩与舒张,诱导膀胱储尿或排空,从而加速了自主排尿节律的 形成,可以明显的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 功能恢复,改善排尿症状,减少残余尿和防止尿路感染 ]。 磁热治疗是将磁场、振动、温热三种物理因子结合,作用于 膀胱区皮肤表面,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血管通透性,促进炎性产 物排除,起到预防及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作用;作用于腰骶部,可 以刺激骶神经根,使骶神经兴奋,促使逼尿肌收缩,引起排尿。 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是极其复杂的,目前没 有任何一种疗法可以使神经源性膀胱完全恢复。虽然间歇导 尿使患者得以摆脱留置导尿管,避免阴茎、阴囊部并发症,降 低感染率,使膀胱能有周期性地扩张与排空,维持近似正常的 生理状态,而且可以帮助患者做好膀胱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 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它不能改变逼尿肌一括约肌功能 的协调模式。本研究表明,运用超短波、中频电以及磁热治疗 结合间歇导尿,不仅可以降低尿道感染率,还可以减少残余尿 量,改善膀胱容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小妹,叶辉,林嘉璇,等.清清间歇导尿技术在脊髓损 伤排尿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 (11):987—989. [2]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神经源性膀胱护 理指南(2011年版)(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 (2):211—216. [3] 吕英瑛,张仲华,肖玲玲.脊髓损伤后间歇导尿患者家属 的健康教育[J].护理学杂志,2010,25(16):86—87. [4] 丘雪梅,李燕,卢向莉.自我清洁间歇导尿在脊髓损 伤中心的应用和启示[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08,8 (2):154—155. [5] 栾金凤.中频脉冲电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 护理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21):176—177. 本文编辑:李梅 2016—05—23收稿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