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东昌中学2016年第一次周考
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春天来了。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pángbï( )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再过一个多月,燕子也piān( )然归来。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绮丽(qí)贮存(zhù)寒噤(jīn)草菅人命(jiān) .....B、馈赠(zâng)庖代(páo)镂空(lîu)锲而不舍(qiâ) .....C、诘问(jiã)栈桥(zhàn)孱弱(cán)满载而归(zǎi) .......D、粗犷(kuàng)讪笑(shàn)酒肆(sì)惟妙惟肖(xiào) .......
3.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关雎》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 秋思》是元代马致远所作的散曲。
B、《我的老师》和《背影》是叙述散文,《白杨礼赞》和《春》是抒情散文。
C、按写作年代的先后排列下面的文章,正确的顺序是《出师表》《狼》《醉翁亭记》《陋室铭》。
D、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体裁都是小说。 4.按要求填空。(14分)
①征蓬出汉塞, 。 ② ,老木沧波无限悲。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
④予独爱莲之 , 。 ⑤《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8 页
句是: , 。 ⑥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环境下近乎心理的句子是: , 。 ⑦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用“ , , ”的词句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⑧离别是古代诗人笔下常抒的情怀。初三的你们马上面临毕业的分离,请写出含有依依惜别又有勉励之情的诗句: , 。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
【乙】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②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湖心亭看雪》) 5.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虽乘奔御风( ) ②是日更定( ) ..6.用现代汉语翻译(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7.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①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句,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表现山远山高。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8 页
B、甲文第③段“清荣峻茂”四字状四物,表现了“水之清澈,树之繁密,山之高峻,草之茂盛”,体现了本文语言简约凝练的特点。
C、甲文布局巧妙,前后照应。如末段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巧妙照应了首段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 8.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各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两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9题。
(一)踩踏为何会发生
林森
①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其中大多是年轻女性。当得知36个原本鲜活的生命将永远无法再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时,人们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而此时此刻,亡羊补牢将是对他们最好的哀悼,也是对生者的最好救赎,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年轻生命在今后有安全保障地迎接精彩的人生。
②人多、爱扎堆和凑热闹固然是这次上海外滩灾难的一个原因,但肯定不是首要原因,甚至不是重要原因。因为,人类群居的天性决定了人们喜欢聚会和举办庆祝活动,而且会千方百计找出各种理由来狂欢。如果事先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人群在理性轨道内流动,这种欢聚本不会造成可怕的灾难。
③那究竟为何会发生故呢?当大量人群汇聚在一起庆贺和狂欢时,毫无疑问会形成人流。人流如果朝一个方向行进,是正常的人流流动,但是,有时人流也会出现异常流动,产生冲突、碰撞、挤压,然后在相互抗衡的力量之间打开一个缺口以释放压力,最常见的是力量小的一方退缩或倒下,然后力量大的一方趁势跟进,这就会造成踩踏和挤压,使人受伤或因窒息而死亡。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8 页
④人流出现异常主要由两个因素造成:一是环境狭小,容纳不下太多的人群,产生瓶颈效应。一篇研究故的论文指出,人流密度安全值室内为1平方米1人,室外为0.75平方米1人,也即1平方米1.3人。二是人流没有向一个方向统一移动而产生紊流。紊流通常是在人流方向发生改变时产生,即上下、左右、前后方向的改变,如转弯、上下台阶和前后冲撞,这就会造成无序、混乱,此时就会有一方倒下或被挤压,受到伤害。
⑤要避免故的发生,就要控制人流。控制人流应注意两个要点:一是要人数,谨防发生瓶颈效应;二是要让人流有序流动,不受干扰,避免形成紊流。多项研究表明,紊流最容易造成人流的冲突,从而产生跌倒和踩踏伤害。
⑥在控制人流的问题上,美国纽约的跨年辞旧迎新集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纽约时代广场新年倒计时可谓全球最著名的跨年活动,近百年来每逢12月31日,上百万人从世界各地赶来,以朝圣的心态在寒风中等上数小时,只为目睹那颗水晶球零点准时降落。每年的12月31日下午15点,纽约警方就开始忙碌起来,用防护栅栏将广场从中心起分片隔离,游客陆续进入每片隔离区,当每片隔离区容纳的游客达到一定数量后,便预留出紧急通道,封锁该片区,只出不进。于是,每片隔离区顺序排开,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满足所有游客在广场的跨年庆祝活动。
⑦纽约时代广场人群的行进方向也要保证不产生紊流,人们只能横进纵出。跨年活动结束后,则按照先外围后中心的原则有序逐步疏散人群。如此一来,就减小了人流,也避免了人流方向上的紊乱。
⑧当然,参加集会活动的个人也要有防灾自救的意识。首先,要能预判出踩踏危险,观察好集会场地情况,注意避让拥挤的人群,一旦人流的速度、流向突然发生了变化,要特别警觉。其次,如果不幸被卷入人流,也不要慌张,注意不要采取身体前倾的姿势,一定不要逆着人流前进,即使鞋子被踩掉或贵重物品被挤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低头寻拾物品,而应迅速寻找身边一些比较坚固牢靠的东西,比如路边的灯柱之类抓紧抓牢,等待人群过去之后再赶快离开现场。再有如果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要大声呼喊,也要鼓励旁边的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群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这个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8 页
时候带着孩子,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尽量稳住双脚,不要被绊倒。在拥挤的人群中前进时,两手伸在胸部互抱,形成一个三角形,给肺部呼吸留出一个空间,这可以避免长时间胸部受挤压而出现窒息。如果不幸在拥挤的人流中摔倒,应该马上设法使身体蜷缩成球状,两手食指交叉相扣,置于颈后,保护好头、颈、胸、腹部,避免脊椎、脑部受到踩踏,同时利用胳膊和双腿形成一定的空间,保证呼吸,避免被踩踏后窒息而亡。 ⑨总之,要避免件的发生, 。件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体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但看似偶然发生的件其中存在着必然的科学道理。我们对件的成因做出认真的研究与分析,就不仅能做到亡羊补牢,还能做到防患于未然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9.结合全文,具体说说文章第①段从上海外滩件说起,有哪些作用?(3分)
10.第⑥段主要运用怎样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分)
11. 根据文意,在第⑨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2分,只填序号) 【甲】有关部门一定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更重要的是,参加集会的个人必须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
【乙】参加集会的个人应该要有相关的防灾自救意识,而有关部门要注意处理好场地的问题,合理控制人流则更为重要。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选文中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中件的成因。(4分) 【材料】
上海外滩观景平台地形狭长,所容人数有限。2014年12月31日22点多的时候,外滩观光平台人流密度每平米已达到6~7人,大大超出了安全值。陈毅广场和观景平台的人流是迎头碰撞的,而非同一方向移动。当晚,作为迎接新年的重头表演之一的5D灯光表演成为诸多游客和市民共同的选择,人们争相上下,相向的人流在上下台阶上对撞,结果力量小的人最先摔倒,连带更多的人摔倒。
13.为了避免类似的件再次发生,请给有关部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8 页
(二)父爱从来不张扬
15岁那年,我正读初三,父亲在一次矿难中走了,整个家立即像天塌了下来一样,母亲哭得死去活来。
母亲不知在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后,带着一个男人来到家里。第一次见面,母亲让我叫他做“爸”,我把脸扭向一边,母亲给了我一巴掌。他赶紧拉住母亲,说:“孩子不懂事,别为难他。”
我赌气跑出家门,一个人在村子旁边的田野里游荡。乡间的风吹拂着我稚嫩的脸,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忧伤和迷惘。天渐渐黑了下来,我有些害怕了。想回家吧,少年的执拗让我丢不起这个面子。正在胡思乱想时,一个身影出现在我面前。仔细一看,正是那个我不愿意叫做“爸”的人。他轻轻地说了句“回家吧”。我的眼泪不争气地下来了。好在天黑他看不见。
虽然同在一个屋里,我很少跟他说话。
好在当时我在县城读书,经常借口学习任务重不回家。而每当我回到家时,他总是喜欢问我学习上的一些事情。我呢?总是爱理不理的,但他并不在意。有点好吃的,总是往我碗里夹。当他知道我的成绩很好时,自豪地说:A“你只管安心读书,不要担心学费。我没有什么本事,但有一身的力气,供你上大学绝对没问题。”我说:“你是我什么人啊,谁说要你的钱了。”噎得他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但过了一会,他又没话找话跟我聊起来。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午后,我正在教室看书,突然听到有人叫我,抬头一看,他出现在面前,把二十块钱递给我,我有些犹豫地接了过来。他说:“家里很好,安心学习”。我没说话。待他转身离开的时候,有同学问:“这是谁呀!”我说:“一位亲戚。”或许是我的话他已经听到了,他略停了停脚步,接着又走了。
过了一段时间,学校准备举“12.9”运动会,要求统一穿运动服。我知道家里的困难,但我还是犹犹豫豫地跟母亲说了。当我看到母亲为难的眼神时,立即就后悔了。“没有就没有吧,没关系的。”我赶忙安慰母亲。这时,我看到他在一边不说话,闷着头在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8 页
抽烟,俨然一个局外人。
可是,当我又一个周末回到家时,一套“双星”牌运动服出现在眼前,我喜不自禁地试穿起来。晚上母亲告诉我说,那是他砍了10挑柴挑进城去卖换回来的钱。我心里一动。从村里进城有近30多里路程,每次要从山上砍了柴又挑着步行进城去卖,该是怎样的艰辛。
一个周末,我禁不住嘴馋,偷摘别人家梨时被主人撞个正着。主人的外号叫王二麻子,一脸的横肉。他说:“今天我不打你也不骂你,你只要给我跪下,叫一声‘爷爷’,就放你走。”我心里十分不情愿,但迫于王二麻子的凶恶,战战兢兢地跪了下去。正在这时,他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一把将我拽起来,对着王二麻子大吼道:“欺负小孩子,算什么本事!”王二麻子平时虽然很凶恶,但不知怎的,此时却被他的气势压住,一时间显得不知所措。
回到家里,他的气还没消,又教训我道:“别人让你下跪你就跪?没出息!”B看着他气得变了形的脸,我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像是第一次认识这个老实巴交、胆小懦弱、我不愿叫“爸”的人。
距高考的时间越来越近,我拚命地学习。或许紧张加上营养不足,一天我突然昏倒在教室里。当我苏醒过来时,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坐在床边的他。见我醒了,他长舒了一口气。抚摸着我的头,轻声地问:“好些了吗”。那声音好似一股清泉,缓缓地淌过我的心床。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爸”。我原以为第一次叫他肯定很拗口,没想到却十分自然。他也愣了一下,忙乱中应了一声。接着,他的眼泪也流了下来。
此后,我一路顺风顺水,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子,在城里安了家。当一切都安顿下来之后,我想把他和母亲接到城里来住时,他总是不同意,说乡下挺好,自在,我有这番心意,他知足了。其实,我知道他是不想给我们增加负担。我们刚买了房,欠着一大笔债呢!
父爱从来不张扬,就像冰箱里的灯,如果不打开门,你永远不知道它一直是亮着的。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8 页
原载《贵州干部教育》
14.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3分)
15.对生父的去世,文章只在开头用一句话进行简单介绍。作者对生父的去世为什么写得这么简略呢?(4分)
16.为什么“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爸”?(3分)
17.分别赏析文中两处画线句子。(6分)
A处: B处: 18.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9.文章的结尾一段有什么作用,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4分)
四、写作(共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田地,可以在上面种植很多东西,比如一个令人怀念的人,一处难以忘怀的风景;还可以是一份善良与美好,一个梦想与幸福„„
你会种些什么呢?请以“在心田里种植 ”为题,文体不限,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初三年级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