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的华盛顿》说课稿 太平镇长山小学:孙慧杰 一、说教材
《诚实的华盛顿》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分三课时完成。《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低年级语文教学应注重识字、朗读,同时还要“让学生喜爱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对于识记生字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但对字义理解上还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识字过程中要抓住文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理解字义。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趣,读中感悟,随文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在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率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鉴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标的解读,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词汇,体会省略号地作用。 2、学会本课8个一类生字,14个二类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 心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学习小华顿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体验法。通过人
物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此外还有以读代,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我采取谈话导入法: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现任的国家是谁吗?第一任呢?美国的现任总统是谁?那你知道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谁吗?因为他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被美国人民称为“国父”,直到现在,每当在华盛顿诞辰纪念时,人们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就包括吃樱桃馅饼、玩纸制的小斧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和他小时候砍樱桃树这件事有关,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诚实实的华盛顿》这篇课文,好吗?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都被调动起来,“多频道”地运作,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随课题的出示认识“华”。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
1、由于这是一年级第二学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多篇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
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这个字象什么或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2、在反馈中分三步走:
A、生字学习中我采用认——带——找三步。认:拿出生字卡片与大家一起再认生字;带: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的?一个学生的方法变为大家共享的方法;找:老师准备字谜,如:花一半。叶一半(华)十二点(斗)等等
B、读课文时,抽三个小朋友分段朗读,并让听的同学与朗读的同学互提要求与建议,使孩子明确自己在读或听时该注意些什么。 C、学生评价。学生之间正确、公正、激励性的评价与建议可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解疑 读文 识字 感悟
1、解答疑惑,继续质疑。通过刚才的自学,你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学生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遇到的困难。再问:那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或者你又新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2、朗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这一环节中可抓住“试试”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先可让学生做做动作,小华盛顿这试试,
那砍砍,再体会心情,后来不小心砍倒了樱桃树,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咔嚓”一词的朗读。 3、爸爸回来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汇报识字方法并组词。面对爸爸的发火,小华盛顿会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巩固练习 1、多种形式的读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说说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说谎的时候,今后应该怎么做?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并借助板书边演边背。
(五)总结全文,拓展。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让我们以诚信为荣,让诚信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让我们用心灵呼唤诚信,让我们在诚信中憧憬美好的明天! 2、出示课后积累。
《诚 实 的 华 盛 顿》教学设计
镇长山小学:孙慧杰
教学目标:
1、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积累词汇;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分角色朗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诚实是做人的根本,学习小华盛顿知错就改,勇于承认错误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懂得诚实是做人的根本。 教学难点:
从小树立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于承认错误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诚实的华盛顿》这篇课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后(出示华盛顿图片)看,这就是华盛顿,他日后成为了美国第一任总统。因为他对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被美国人民称为“国父”,直到现在,每当在华盛顿诞辰纪念时,人们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就包括吃樱桃馅饼、玩纸制的小斧头,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和他小时候砍樱桃树这件事有关,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诚实的华盛顿》
这篇课文。看看华盛顿和爸爸在对待这件事上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二、朗读感悟 整体感悟爸爸的变化
1、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概括出爸爸的变化吗?(转怒为喜) 2、爸爸为什么怒,又为什么喜呢?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你从哪儿看出来爸爸是真的发怒了呢?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说一说。 汇报:
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气坏了,大发脾气,脸色铁青,嘴唇哆嗦等
②爸爸的话: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爸爸要怎么样?
2、指导学生带着生气、气愤、愤怒的感情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看到爸爸这样火冒三丈,这样脑羞成怒,此时闯了大祸的小华盛顿心理会想些什么呢?
2、引导学生体会小华盛顿说的话后面出现的省略号,为什么省略不说了呢?想想当时他会怎么样?
3、理解“哽咽”,体会此时华盛顿的心情又是怎么样?再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惭愧”
4、指导学生带着惭愧、内疚之情朗读第四段。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听了小华盛顿的话,原本十分愤怒的爸爸情绪有什么变化? 2、引读出示爸爸的话。
3、爸爸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同桌两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汇报、交流:
(爸爸在华盛顿身上看到了更可贵的东西—诚实,它比樱桃树的价值更高)
4、小结:没有诚实就没有伟大,正因为小华盛顿小时候这样诚实, 有这样优秀的品质,才使得他日后成为了一位了不起的一代伟人。 4、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喜悦的心情再读一读爸爸的话。 5、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总结
1、在生活中,你们是否都经历过类似小华盛顿这样的事情呢?你们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课后积累。 四、特色作业
搜集“诚信”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等,准备召开“诚信之花心中开”交流会。
《小小图书馆》说课稿
太平镇长山小学:孙慧杰
一、教材分析:
小小图书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做好铺垫。这部分内容十分强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算式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体会计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又有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础,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正迁移来突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聪明、活泼,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喜欢数学活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只要设计好各种有趣的、开放的活动,就一定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鼓励学生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五、 教学流程设计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只有当数学问题和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具体的、生动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源泉。依据这节课的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这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师:今天杨老师要带你们到淘气学校的小小图书馆去看看他们的借书情况:(出示表格) 原有 借走 儿童画报 33本 7本 故事书 25本 8本 连环画 46本 9本 (1)让学生先说一说从这张表格里他们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提数学问题的这块地方我是这样设计的:你们能分别为“儿童画报”、“故事书”、“连环画”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提问题的这块设计我定死了,因为我的想法是如果就问:“根据这数学信息(或表格)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那我想学生肯定会提出很多用不同方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如果不加以控制,那感觉整堂好像就是提数学问题的课了,所以我就里就规定死了。)
学生可能会说:(1)故事书还剩多少本?(2)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观察统计表然后提出问题,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乐于自己解决,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针对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结果是多少呢? (33-7=?)
(1)先让学生思考,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的想法有可能是:A、33-3=30 30-4=26 B、10-7=3 23+3=26 C、13-7=6 20+6=26 D、用摆小棒的方法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与同伴的交流、比较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算法,通过计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故事书还剩多少本?连环画还剩多少本?学生完成,全班交流并使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法得以巩固。
2、 学生板演:(用竖式计算)
48-9 53-6 70-7 32-3
3、森林医生。(先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再改正) 5 2 4 3 8 5 - 8 - 4 - 7 5 4 4 1 1 5 4、拓展延伸(方框里该填什么数?)
3 ( ) 5 2 3 6 1 6 - 9 - ( ) + 2( ) + ( )
( ) 9 ( )4 ( )0 2( )
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力求使课堂做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理解数学,获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部分的内容。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课教材之前已经安排了20 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不退位的减法。本课教材之后紧接着安排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本课教材安排还要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用到20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还要用到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计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用到已有知识和能力。从本课教材的安排上看,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可以直接利用,练习题的形式,数量,层次都比较合适,适合第一课时的需要。但是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列竖式计算掌握的情况,在教
学完列竖式的方法后补充4道题学生练习。本课要用到的素材和器材分别有学生用的计数器、小棒(捆成10根一捆),教师用的计数器、
小棒、课件。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会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基本上会看题后马上说出答案。学生还会列竖式计算100 以内不退位的减法。学生在遇到不会计算的题目时会想到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还会想到把数字进行分解后变成以前学过的形式口算。学生也会想到用列竖式的方法。学生具有一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还有一定的探索、观察、发现、概括、和语言组织表达、合作交流能力。他们也能按老
师的要求准备好学具,并且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会用口算和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的难点是理
解算理,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四、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鼓励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利用计数器、小棒等直观模型理解算理,突破难点。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对知识点进行小结,难点进行指导。练习要及时反馈,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帮助。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练习
学生完成后教师给予指导.教师要恰当的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
生适时、适当和适量的引导.
五、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
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能用口算和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
位减法。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索发现的意识和能
力。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题目。(出示卡片,指名回答) 评析: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作好了铺垫。 (二)自主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和统计表。(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统计表用纸写好
贴在黑板上)
师:今天淘气和笑笑来到了图书馆借书。他们看到了一张统计表,
你从表上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了„„。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想到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我们先一起解决某某同学提
出的“儿童画报还剩几本?”这个问题。(板书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列出一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写出算式。
师:谁来说一说怎样列式。(指名说)
生:33-7
师:33-7的得数谁知道?(学生有可能会,也可能不会的两种可能。)如果会,教师就说:这个得数对吗?你们能想到什么方法验证这个得数正确呢?(同桌讨论一下)。如果学生说不出来的话,教师就说:
请同桌讨论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2、反馈算法。
师:看来你们都找到了计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怎样算。
生1:用摆小棒的方法。
师;介绍一下方法。(学生说时教师用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并
且要求学生跟着操作)。
生1:摆出33根,摆的时候先要拿10根一捆的摆三捆,再摆单独的三根。发现从33根中拿走7根,单独的3根不够,我们就想到拿一捆把它拆开,再与3根和起来就是13根。从13 里面拿走7根还
剩6根,再与2捆和起来就剩下26根。所以33-7=26。
师:小结,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时发现单独的不够减,就拿一捆整捆的拆开(把一个十变成十个一,把十个一与三个一和起来是
13,再来减。)还有什么不同的方法。
生2:用计数器算。
师:说一说操作的过程。(教师在学生说的时候,用课件演示拨计
数器的过程。学生边操作。)
生2: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3,去掉7个个位的珠子不够拨,就到十位借一个珠子到个位,因为十位的一是十个一,所以个位就有13个珠子了,13去掉7还有6,十位被借走一个还剩2,所以33-7=26。 师:方法很好,发现个位不够拨时,能想到从十位借一个珠子,使个位变成13个珠子就够减了。还有不同的方法计算的吗? 生3:把33-7的33分解一下变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就可以算出来了。 师:说一说。(教师在学生说口算方法的时候,板书计算过程,要
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生3:把33分成20和13,先算13-7=6,再算20+6=26。 师:这重方法又快又好,全班同学一起说一遍计算过程。
师:接着介绍。
生4:把33分成10和23,先算10-7=3,再算3+23=26。(齐说一
遍)
生5:我们会列竖式计算。
师:请说出算法。(学生边说,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生5:说计算的过程。
师:边介绍方法边板书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查、认真倾听。)
(1) 数位对起,也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2) 从个位算起,先算个位的3-7,不够减,向十位借1到个
位,借了之后要在3的头顶打一点表示被借了1。十位的1到了个位就是1个10,个位就有13了,用13-7=6。个位还
有6。十位被借走1还有2。合起来就是26。
评析: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汇报交流、认真倾听的过程中既体会到了算法的多样化,也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计算
方法。 3、巩固练习。
列竖式计算:(学生完成,指名板演。)
35-8= -7= 56-9= 42-6=
评析:巩固列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师从中及时了
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
4、完成课本59页的“试一试”。(学生完成后再反馈。) 评析:了解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培养学生解决问
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学生依次完成课本60页的练习。(学生完成,及时反馈,帮助
有困难的学生。)
评析:学生经历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再一次巩固了新知,也提
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评析:回顾这节课的学习,总结出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教学反思:教学中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充分发挥学
生的探索精神,
《小小图书馆》教学设计
长山小学:孙会杰
教学内容:
教科书58页主题图情境,摆一摆、算一算,试一试。59页练一练(1、拨一拨、算一算。2、用竖式计算。3、森林医生。4、乘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运用竖式计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交流算法,思考,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1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难点
1能运用竖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2发展合作探究、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33根小棒(3捆10根的和3根),计数器,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培养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课件出示学校图书馆情境图)
谈话导入:淘气和笑笑来到学校的小小图书馆(板书课题)去做了个借阅调查,这是他们画的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请你说说表中的数学信息
2、看着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听回答板书问题。
3、提问:要求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应该怎样列式?(板书 二、体验交流,归纳算法。 1、提出要求:33-7等于几呢?请拿出你的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你的计数器拨一拨,还可以用你已掌握的方法来算一算。并和同桌交流算法。
2、请同学汇报自己的算法与结果
3、大家看看这好多种算法,你们认为这几种算法哪种算法好。 出示课件演示并讲解列竖式计算。 强调从十位借一个十就是在个位上加10.
请学生说在列竖式算退位减法时,十位上的小圆点的作用。 三、运用竖式尝试计算,巩固算法。
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尝试计算主题图后的两个问题。 2、引导回答: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3、集体订正。
四、计算运用,巩固算法。
1、图书馆又借出了一些新书,笑笑把借书情况用算式表示了出来。请看59页第一题,用拨计数器的办法算一算,填填得数
2、提出要求:请和同桌交流拨珠方法。
3、请你用竖式计算完成59页2题,并和同桌交流算法。 4、引导评讲和质疑。 5、谈话进入59页3题:
(1)校园里有几棵大树病了,啄木鸟医生正为这事发愁呢!请看竖式,帮啄木鸟找找毛病出在哪儿?
(2)请你把正确的算式写在旁边。
6、继续引入:小动物们也想到小小图书馆来借书。请看59页4题,想一想他们该坐哪辆车来呢?算一算,连一连。
7、引导交流、汇报,并板书:
15+58=73 46-16=30 33-9=24 50-9=41 14+15=29 47-8=39 82-4=78 五、本课小结
1、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2、你认为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六、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3-7=26(本) 33 - 7 26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小小图书馆》说课稿
苟岘小学:李向阳
《小小图书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一年级下册中《加与减(二)》中的有关退位减法的一节课。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交流算法,思考,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33根小棒(3捆10根的和3根),计数器,练习本 四、教学策略
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算法,发展合作探究。 五、教法:
(一)注重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1、通过听老师导入及看多媒体课件,互相交流看到的信息。可以弥补个人所见的不足,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在求33-7等于几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3、在完成练习题1和2时,要求学生和同伴交流算法。 (二)强调自主、探索。
1、同学们在看完课件所提供的信息后,自主思考,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问题,对于这些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有很强的解决欲望。
2、在尝试解决33-7等于几时,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有的拿出小木棒、有的拿出计数器,还有的拿出练习本算地算。老师不强调用哪种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其它两个问题,让他们在已经学习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后完成 解决课后习题3和习题4时,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完成。
(三)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1、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促进学习。 六、教学媒体说明:
我用的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例设计与演示。
在直观形象的计数器演示下,明白地再现了退位减法的原理,再通过列竖式把退位减法的方法呈现得明白清楚。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我的教学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课件,使学生进入图书馆,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交流数学信息。
让学生在看了统计表之后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体验交流,归纳算法。
1、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用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已掌握的列竖式的方法来算一算)。培养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2、接着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算法,利于全班交流。利于评比哪种算法更简便。
3、在此基础上出示课件演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由于课件的制作能够很好地将退位减法的原理展示清楚,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退位减法的方法,并能牢固记忆。
(三)竖式尝试计算,巩固算法。
鼓励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请学生说算法后集体订正,用课件演示正确算法,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计算运用,巩固知识。
课后习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计算、交流。达到学以致用,巩固算法的目的
(五)小结
请学生说收获,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提问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温故知新。 六、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教案
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3-7=26(本) 33 - 7 26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15+58=73 46-16=30 33-9=24 50-9=41 14+15=29 47-8=39 82-4=78
《小小图书馆》说课稿
长山小学:孙会杰
《小小图书馆》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数学一年级下册中《加与减(二)》中的有关退位减法的一节课。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并交流算法,思考,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2、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竖式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自主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33根小棒(3捆10根的和3根),计数器,练习本 四、教学策略
策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算法,发展合作探究。 五、教法:
(一)注重学生互相交流、合作。
1、通过听老师导入及看多媒体课件,互相交流看到的信息。可以弥补个人所见的不足,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在求33-7等于几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3、在完成练习题1和2时,要求学生和同伴交流算法。 (二)强调自主、探索。
1、同学们在看完课件所提供的信息后,自主思考,提出自己思考得出的问题,对于这些自己提出的问题,他们有很强的解决欲望。
2、在尝试解决33-7等于几时,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学具,有的拿出小木棒、有的拿出计数器,还有的拿出练习本算地算。老师不强调用哪种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其它两个问题,让他们在已经学习了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后完成
解决课后习题3和习题4时,老师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完成。
(三)激发兴趣、促进学习。
1、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进入情境,产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算法,促进学习。 六、教学媒体说明:
我用的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例设计与演示。 在直观形象的计数器演示下,明白地再现了退位减法的原理,再通过列竖式把退位减法的方法呈现得明白清楚。
七、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我的教学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播放课件,使学生进入图书馆,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交流数学信息。
让学生在看了统计表之后提出自己心中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体验交流,归纳算法。
1、让学生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如:用小棒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已掌握的列竖式的方法来算一算)。培养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
2、接着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算法,利于全班交流。利于评比哪种算法更简便。
3、在此基础上出示课件演示列竖式计算的方法。由于课件的制作能够很好地将退位减法的原理展示清楚,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退位减法的方法,并能牢固记忆。
(三)竖式尝试计算,巩固算法。 鼓励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另外两个问题。
请学生说算法后集体订正,用课件演示正确算法,达到巩固的目的。
(四)计算运用,巩固知识。
课后习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计算、交流。达到学以致用,巩固算法的目的 (五)小结
请学生说收获,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提问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温故知新。 六、板书设计:
小小图书馆
童画报还剩多少本? 33-7=26(本) 33 - 7 26
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15+58=73 46-16=30 33-9=24 50-9=41 14+15=29 47-8=39 82-4=78
升序
文章评论
降序
本文章还没有评论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发表评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