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9期
教育视点29野互联网+冶时代高校教师培养路径研究渊南京审计大学袁江苏南京211815冤
音徐小亚袁张雯涵
摘要院野互联网+冶时代为高等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袁高校要积极适应野互联网+冶时代的
变化袁引导教师适时转换自身角色袁积极应对学生知识基础的改变尧学习场地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尧学生能力需求的改变遥高校要从打造自身优秀品牌项目尧立足终身教育理念尧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尧搭建教学管理平台等方面提升教师素质遥
关键词院野互联网+冶时代曰高校教师曰培养路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各行各业的发展遥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袁高校也要适应野互联网+冶时代带来的变化袁利用野互联网+冶理念袁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袁努力提升教师素质遥高校教师也要紧跟时代发展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袁以适应野互联网+冶时代的需求遥本研究分析了野互联网+冶时代教师面临的挑战及需要进行的改变袁并就野互联网+冶背景下教师的培养路径提出了建议遥一尧挑战
渊一冤野互联网+冶时代高校教师面临的野互联网+冶时代学生获取知识
共享资源和快速的检索方法袁有利于学生通过互联网上的信息搜索袁掌握课堂上教师提供的野特殊探究性学习冶野精准学习冶等知识遥在野互联网+冶时代袁教师拥有知识的绝对权威尧唯一渠道的丧失将不可避免袁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解脱出来袁适应互联网时代对创新尧智慧人才的新需求袁承担新的使命袁拓展新的角色功能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袁由知识的野二传手冶转变为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的引路人遥渊二冤野互联网+冶时代学生的学习方
式发生了改变
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袁学习者在电脑尧手机上就可以搜索和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和资料袁传统教育中的知识尧经验尧信息不再专属于教师遥同时袁丰富的信息
收稿日期院2019-07-12
时间和空间的袁他们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遥如今袁高校的教学模式正在从纯粹的真实场景向虚拟和交互式互动的方向转变遥学生不仅可以在传统的课
野互联网+冶时代袁学生的学习不再受
基金项目院江苏省品牌专业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品牌专业渊编号院PPZY2015A077冤
作者简介院徐小亚渊1977要冤袁男袁南京审计大学审计学院研究实习员袁研究方向为高
教管理曰张雯涵渊1995要
冤袁女袁南京审计大学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袁研究方向为家庭金融遥
30河南教育高教堂上学习袁还可以进行无处不在的移动学习遥同时袁集中教授知识与分散的非系统学习成为野互联网+冶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遥野互联网+冶时代提供的多样化学习
方式袁如虚拟学习尧交流社区尧无国界的互动等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袁使得高等教育的参与者能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袁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习惯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和方法遥此外袁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更加多样袁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变袁教师和学生的空间选择更大袁不再局限于高校内部的课堂教学或研讨遥学生学习方式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袁要求教师改变和调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遥能力渊需求三冤发生野互了联网变化
+冶时代社会对人才的
革袁野社互会联网对人才+冶的理需求念引也发发了生社了会较的广大的泛变变
化遥野互联网+冶理念促进了各行业数字化尧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袁这就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更专业的知识和更高的能力遥市场需要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相结合尧网络信息技术与营销知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遥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袁进行自主学习和跨境学习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尧主动的建设性学习袁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遥二尧野互联网+冶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
要角色
渊一冤教师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
在过去袁学生主要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获取相关知识袁方式较为单一遥学生的学习内容尧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由教师控制袁整体上袁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遥然而袁野互联网+冶时代的发展促使
教育环境发生了变化袁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袁学生的学习渠道也更加多样袁知识
的获取不再单纯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袁而是有了开放性的来源遥学习时间和空间界限的突破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自主性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步骤和节奏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袁实现自主学习遥教师需要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解脱出来袁从知识的拥有者尧传递者转变过来袁成为学生质疑渊在二精信冤神息师和时代生创间新精神的引路人遥袁合知作识关系的来源成为主变得更导
加开放和多元遥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袁他们需要与学生建立合作关系袁进行学习的建构活动袁与学生尧开放的互联网进行互动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袁教师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遥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界限的袁而且更加平等袁传统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育者和学习者身份均逐渐弱化袁不再有明显的界限袁他们成为知识的共同探索者和发现者袁而且形成了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遥渊互三联网冤教和师信成息为技术的学习过程发的展设促计进者
了课程设计的优化和完善遥在开放的知识获取环境下袁教师的职能不再是传授固有的知识袁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向导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野互联网+冶理念袁设计较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活动袁推动教学活动的创新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个性化需求袁不断优化学习过程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袁渊野四鼓互冤励联网教学师生+冶成独为立终探身索学知习识者
遥丰富起来袁知识更时代新速各度领也域不断加的知识极快遥大地
如
果教师故步自封袁不及时更新相关知识及技能袁很难适应社会的变化袁也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求遥因此袁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袁不断更新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遥三尧野互联网+冶时代高校教师培养新
路径
战袁野这互些挑战联网+进冶一时代步对高高校校教教师师面临专业诸素多质挑
提出了新要求袁高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找教师培养冤推的行教学新路径培遥秀品牌
渊一训项目袁打造自身优教学培训是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尧专业素质尧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遥但实际上袁部分高校不够重视教师的教学培训袁或者提供的培训并没有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标遥随着野互联网+冶时代的到来袁高校传统的培训项目已经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遥为了使教师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袁快速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袁并具备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改造的能力袁高校可以尝试构建自己的培养机制袁并将培训项目形成一定的品牌遥一方面袁建立具有品牌效应的教学培训机制可以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野鼓互袁励联网扩展教师+教积极参冶师建发立展与起空袁自间可己遥以的另最优秀一方大限培面袁利用度训地品牌减少袁时间和空间的带来的问题袁扩大效益范围遥从某种意义上说袁创建自己的优秀培训机制也是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遥导教渊师二树冤立充分终身利学用习理野互念
联网+冶理念袁引高等教育应该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中成长的教育遥在互联网尧多媒体尧移动终端的帮助下袁高校教师可以通过MOOC尧SPOC尧微课等形式实现终身教育袁进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遥高校要充分利用野互联网+冶理念袁打破时空袁为教师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技术支持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遥2019第9期
教育视点31提升教渊三师冤的加强信息化野素互养联网和能+教育力
冶的培训袁实现野互联网+教育冶的关键是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袁积极探索和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遥因此袁高校在培训时要注重教师获取信息能力的提升遥一方面袁高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培训袁并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袁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并掌握相关技术手段袁与其他同行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遥另一方面袁高校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建立虚拟学习平台袁建立专家库袁鼓励教师随时进行在线学习袁并在建立的学习平台上袁安排专家在线答疑袁有效弥补线下培训和教科书理论的不足遥教学渊的四有冤效搭促建进
教学管理平台袁实现管理对
高校从制订培训方案开始袁就可以依靠互联网对教师参与的培训进行电子存档袁以跟踪教师的培训过程并随时进行反馈遥教师参与教学培训的过程可以采用学分制度袁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培训遥在教学管理平台中袁教师接受不同的培训任务如教学培训尧专著出版尧论文发表尧科研培训等袁培训后对其相关能力进行评估遥同时袁通过管理平台袁高校可以有效地了解教师的动态袁教师参加的比赛和培训尧科研成果等都会记录在平台上袁以此培养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遥参考文献院[1]李玲英.反思与重构院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
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袁2011袁渊12冤.[2]摩尔.网络文化实情[M].王克迪袁冯鹏志袁
译.保定院河北大学出版社袁2004.
责编院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