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抗日神剧”泛滥原因探析

“抗日神剧”泛滥原因探析

来源:九壹网
2018年第5期 第31卷 (总第185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 No.5 2018 General No.185 (Soei ̄Sciences) Vo1.31 ‘‘ 抗日神剧"泛滥原因探析 文丽敏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摘要:在国产电视剧中,“抗战题材”是数量大、收视率较高的一类。但是,“抗日神剧”的出现与泛滥,引发 观众和网友强烈的批判与质疑。“抗日神剧”产生的原因不仅有投资与制作方面的偷工减料、唯利是图,也有电视 台追求收视率,审查与监管的不力,更有普遍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值得重视和深思。 关键词:国产电视剧;“抗日神剧”;泛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8)05—0045—07 近年来,抗战题材电视剧制作和播出的比例不 后,特别是有大型的纪念活动的年份,就会出现编 剧写主旋律、公司拍主旋律、资本找主旋律的现象。 一断增加,一度成为荧屏内外的热点,特别是在中国 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活动前后,此 类剧更是大量涌现。但是,良莠不齐的现象也非常 严重,虽然有《孤军英雄》《长沙保卫战》《太行山 上》等优秀剧目,但是不容否认,也出现抗战题材娱 乐化、抗日英雄痞子化的非历史倾向,甚至是“手撕 段时间内“横店影视拍摄基地甚至出现一天几十 个抗日剧同时拍摄,有的群众演员客串不同剧组的 日本兵竟在一天内‘死’了多回”。 横店影视拍摄 基地也因此被戏称“横店中国抗日根据地”。很显 然,这里有借力政治活动的动机,希望让作品更顺 利过审、播出,或者更容易得到官方资金支持的原 因。一方面,这是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另一方面, 也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惯性思维,认为主旋律可以 鬼子”、“手榴弹炸飞机”、子弹转弯、西瓜雷等严重 失实、失真情节和人物,以及低俗的场面,引发观众 及网友的质疑和批评,人们把这样的抗战题材电视 剧统称“抗日神剧”。可以说,这些“抗日神剧”挑战 了电视剧创作的艺术底线,侮辱了公众智商,也亵 渎了民族自尊心。“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 爱调研和中国网对2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保证政治正确,“抗战题材”作品是最为明显的、最 容易获得认同的主旋律,可以借此来掩盖质量上的 问题。因此,遇有重要的纪念活动,就会出现大量 披着主旋律外衣,或搭主旋律便车的作品。事实 上,审查部门有些时候也确实被披着主旋律的外衣 所迷惑,让很多充满暴力和低俗的作品得以瞒天过 46.·8%的受访者直言当下的‘抗日神剧’歪曲历史, 缺乏基本的历史观。45.6%受访者担心‘抗日神 剧’会让青少年对抗战史产生误解。” 纵观这几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每隔一段 时间就会出现同类作品大量涌现的情况,尤其在 “抗战”胜利的纪念目前后,建党、建军以及国庆前 海,顺利通过审查,从而导致“抗日神剧”泛滥成灾 的现象。 “抗日神剧”的泛滥成灾,除了违背艺术规律的 投机与跟风之外,还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 收稿日期:2018—08—20 作者简介:文丽敏(1974一),女,吉林公主岭人,文学硕士,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影视文化和影视 人类学研究。 ①黄冲等:(75.O%受访者认为出现“抗战神剧”审片部门应被追责》,《中国青年报)2015年08月31日,第07版。 ②周星:《创造新鲜和搜奇弄巧的创作之辩——从抗日神剧的案例来反思》,《当代电视)2017年第3期,第20页。 45 的运作模式催生了剧本的写手市场。因此,很多电 一、部分编剧、导演没有职业操守 视剧的编剧都采取了建筑商式的作法——转包、分 ——一味迎合资方与观众 包。在这种交易模式下,编剧成了不折不扣的工 匠,何谈艺术创作? 中国电视剧整体水平低下首先是从好剧本欠 在吸引观众的诸多方法中,走健康的内容与精 缺开始的。虽然好编剧好剧本在影视界一直是凤 湛的艺术相结合的路子最难,成本最高;走撩拨观 毛麟角,但是胡编乱导到“神剧”的程度,在其他题 众欲望的歪门邪道最容易,成本最低。这些粗制滥 材的电视剧中还是不多见的。“神剧”之神首先在 情节设计上一味追求“新”“奇”“绝”,毫无性格逻 造的抗战剧又想吸引观众,暴力与色情就成了法 辑、真实逻辑可言,甚至严重违背常识,屡屡突破观 宝。把实质上的娱乐片、暴力片,甚至是色情片,包 众的接受底线。例如较早引起观众关注的《抗日奇 装成主旋律作品,包装成抗战题材作品,是近些年 侠》,剧中人物个个身怀绝技,堪称奇侠。除了被网 某些编剧导演乐此不疲的选择,如前文提到的《抗 友称为“横店名菜”的徒手撕鬼子情节,该剧还有太 日奇侠》开篇就是宋无娇被日军头目土肥原吊绑、 多地方让观众觉得智商受到侮辱。四个奇侠中女 扒掉衣服轮奸的场景;《箭在弦上》也有轮奸场景; 侠宋无娇,外号“女妖”,功夫是“化骨绵掌”和缩骨 《边城汉子》中的色情镜头;《一起打鬼子》里的“裤 功,不仅能在外表无伤的情况下,让敌人内脏受伤 裆藏雷”等等,用抗战的外衣蒙骗审查,用暴力、色 而死,而且在身中数的情况下,还能一掌让鬼子 情场景娱乐愚弄观众。一部作品过关了,赚钱了, 毙命。廖天生,外号“绣花针”,擅长铁扇功,暗器就 其他作品便一哄而上。 是绣花针,能用针致敌死伤。铁柱外号“鬼魂”,绝 电视剧《民兵葛二蛋》可能是个值得关注的案 技是轻功和鹰爪功,速度比飞镖还快,抓到对手就 例。2012年,《民兵葛二蛋》的收视率和视频下载率 会留下几个血窟窿,能穿过汽车玻璃和钢盔抓破敌 长时间名列前茅。该剧刚刚播出两天,北京卫视的 人的头骨。“铁头侠”杜大鹏刀不入,力大无比, 全天收视率就由1 1日的全国卫视排行第l5位升到 经常一手提起一个鬼子扔出十几米开外。通过一 第4位。在2012年12月l8日的卫视黄金剧场收 场比武告诉观众,三位男性大侠又都不是王牧风的 视排行中,浙江卫视当晚《民兵葛二蛋》的收视率位 对手,王是八路军营长,外号牧神风,有精湛武 居全国榜首。今天看,这部红极一时的作品,在剧 艺——太极神功,能听到三里外鬼子的摩托车声。 情设计上已经全方位地出现了抗战题材娱乐化、抗 剧中敌我双方的高手都是飞来飞去的,身手快到能 日英雄痞子化的非历史倾向。痞子抗战,逢凶化 躲子弹。每一集都表现几位人间少见的奇侠如何 吉,艳遇连连,该剧“雷人”的情节与低俗的场景非 杀鬼子。不仅掌能杀人、拳能杀人、绣花针能杀人, 常之多。但是,这部作品当时在业内却是一片叫好 打狗棍一扫就能一片鬼子,一把筷子就杀几个 声,没有人理会学界微弱的批评声音。今天,“抗日 鬼子,就连破草帽扔出去都能打死鬼子。观众不禁 感慨,如果真是这样,抗日战争胜利连一年都用不 神剧”的泛滥与当初电视剧《民兵葛二蛋》既赚钱又 了。最后一集更是让人无法容忍,徒手把鬼子撕成 赚名的示范效应不无关系。 两半,一拳打穿鬼子身体,而且中日双方的主要人 不论电影还是电视剧,主创人员如果没有艺术 物都是身中数刀、数弹还能爬起来再战。 追求,是不可能出精品、出经典的。正如袁文卓在 在《箭在弦上》中,女战士是神箭手,在寡不敌 分析《战狼lI》成功原因时所说:“(《战狼》)之所以 众的情况下被轮奸,摸到一支箭后竟然迅速翻身而 能够在消费时代立住脚跟,根本原因在于该片在爱 起,一弓三箭将包围她的几十个鬼子撂倒在地;在 国主义思想以及电影艺术追求这两方面所具有的 《永不磨灭的》中,孙成海往天空扔一颗手榴弹 双重变奏。”①现在,很多编剧导演不仅没有艺术追 居然把盘旋的飞机打了下来;《铁血使命》里石头也 求,也没有责任感,不讲职业操守。在整个影视行 能炸飞机;《神》中子弹能拐弯;《五台山抗日传 业内未形成有效的道德约束与惩罚机制。谁的票 奇》和尚尼姑齐抗日……“热钱”的涌入、“短平快” 房高,谁的收视率高,谁就是英雄,甚至抄袭事件频 ①袁文卓:《传播学视角解读热映影片(战狼I1>》,《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o18年第1期,第156页。 发,抄袭者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中国的编剧与导演队伍数量庞大,绝大多数属 “个体户”(或名义上挂靠某单位),如果说电视台还 对监管忌惮三分,很多编剧与导演则对监管公开叫 它行业的特殊之处,也是行业整体亏损的前提下, 仍然有大量投资源源不断进入这个领域的原因所 在。越来越多的资本涌人电视剧市场,除了特定的 一些题材外,中国电视剧市场完全被自由资本控 板,而且是以大众的名义堂而皇之地“创作不 自由”。今天,如果不是广大观众再也无法忍受“抗 制。正是畅行无阻的资本在整个影视行业掀起了 轮又一轮的拜金主义狂潮。但是,影视行业也是 一日神剧”的戏弄,这些编剧与导演还会眺出来振振 有词地为自己辩护。但愿这次全民声讨“抗日神 剧”能够使大多数编剧与导演从自恋、麻痹状态中 清醒过来,深刻反省,创作出人民大众喜爱的无愧 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二、影视公司急功近利——追求一剧暴富 高风险的,可以一本万利,也可能血本无归。资本 的本陛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投资人一方面总是 要尽可能地选择收视率有保障的题材,另一方面也 要想方设法压低成本、缩短投资周期。投资人没有 耐心等待剧本慢慢写慢慢改,他们逼迫编剧短时间 交稿,逼迫导演压缩拍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许 多公司自知难出精品又希望自己的产品能给电视 台收视率上的信心,不得不花大价钱请有影响力的 明星,这也使演员的片酬不断攀升。居高不下的片 酬又让影视公司不堪重负,不得不进一步缩减其他 影视公司以及其他投资人希望自己的投资有 收益、有回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用心做出一部 好剧很难,过于急功近利必然会导致其不愿在作品 上多投入。在《黑狐》《铁血使命》《抗日奇侠》《军 统口下的女人》等“抗日神剧”收视火爆之后,制 ‘作方发现这是赚钱最保险、最容易通过审查的途 径。要想让自己的投资有合理回报就要迎合观众, 方面的开支,造成一些电视剧除了几张脸可看,其 他一无是处的恶性循环。这使得中国广播电影电 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等4个行业协会不得不发布《关 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要求 全部演员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 这些千方百计卖影视作品的公司有收视率的 忌惮,或许还不是最没底线的。更怕的是一些公司 投其所好。在穿越、宫斗、谍战等题材纷纷被禁之 后,“抗日神剧”就成了最稳妥的选择。可以用很少 的时间与精力,就能做出一部情节新奇的烂剧。不 管故事与人物是否合乎逻辑、禁得起推敲,只要正 面人物酷炫、鬼子足够凶残,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多 杀鬼子就会有很多观众喜欢看。即使招致骂声一 拍电视剧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卖 上价,更不在乎收视率,他们热衷的是并购重组和 融资。2009年,华谊兄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揭 开了民营影视公司上市融资的序幕。特别是上市 一片,也总能获得可观的收视率。以《抗日奇侠》为 例,“先后在太原、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地方电 视台创下收视奇迹——在太原影视频道,其最高收 视率达到10.52%,超越了包括CCTV综合频道在 内的所有电视频道,独占鳌头;在江苏影视频道,其 最高收视率甚至达到了惊人的16.8%”。①高收视 率使这部“神剧”成为商业成功的典范,大量作品争 相效仿。 年后华谊总资产扩大到了原来的三倍,使得众多 公司竞相效仿,“借壳上市”。2014年爆发影视公 司IPO(首次公开募股)热潮。“(2014年)国内公司 共发生169起文化传媒行业并购,包括影视、游戏、 广告、出版、有线和卫星电视等子行业,涉及资本约 1605亿元。这意味着,几乎每隔·天就发生一起文 化传媒公司并购。……分子行业而言,以影视、游 戏、广告、出版类并购为主……其中,影视类并购更 是占据36%,平均每六天即发生一起影视公司并 购。”③ “拍电视剧赚钱容易”是这个行业给社会各界 的认识,也是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电视剧市场的主 要原因。虽然,每年都会有一半的电视剧不能在电 视台播出,浪费资金10亿,②但总会有一两部超高 收益的作品让投资人眼红。这是影视业不同于其 如果融资能够让影视公司有更多资金投入到 提升产品的质量上,那无疑有利于行业的发展。遗 憾的是,热钱冲击之下的影视行业,很多人根本无 ①唐山:《(抗日奇侠)为何收视夺冠》,《光明日报))2011年5月30日,第14版。 ②陈汉辞:《电视剧行业每年10亿资金打水漂》,《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1月17日,A叠全局。 ③陈妍妍:(2014年文化产业持续高增长影视业并购案6天一起》,《证券日报}2o14年12月24日,第c1版。 47 心拍电视剧,因为电视剧的收入远远比不上融资来 台的主要收入是卖广告,从市场的法则来看,广告 得更多更快。随着上市的影视公司收益和股价的 商才是电视台真正的老板。荧屏上所有的问题其 实都来自广告商的利诱。收视率之所以成为电视 台的生命线并被打造成今天所谓的“眼球经济”大 潮,都是广告商一手促成的(当然,在广告商后面支 撑的是更雄厚的各类商业资本)。广告商揣着钞票 下滑,2017年多起影视公司并购重组计划夭折、多 家影视公司IPO被否决,A股市场热热 闹闹的影视公司并购热潮逐渐退烧。这对影视行 业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冷静下来回归本质,认认真 真打磨作品才是正路。 三、电视台商业化——收视率挂帅 买电视台的收视率,理直气壮,合理合法。但他们 对电视台因此而堕落却不会承担任何责任。一个 是市场赋予的商业主体;一个是上级和观众认定的 道德主体,电视台在这种尴尬处境中往往会迷失方 电视台本应是挡住“神剧”“烂剧”的最后关口, 因此观众常常质疑,这种剧怎么能在电视台播放? 其实,“在市场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加上互联 网的冲击,电视台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中或困窘的生 存压力下举步维艰,面对来自官方、观众和广告收 向。目前,中国除了几个电视台财大气粗不愁买米 下锅之外,其它电视台都有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 何况整个电视行业已经过了黄金发展阶段,在新媒 体的竞争下开始走下坡路。 当下,中国电视剧市场总量很大,是无可置疑 入的三重压力,与电视剧制作机构较为单一的经济 诉求相比,有着更为复杂纠结的生存境遇。”①中国 的电视台地位很尴尬,一方面他们要接受宣传部门 和广电总局的政治与公德考核,提供公共服务,争 取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接受市场无情的经 济考核,要为自己挣得经济效益,自负盈亏。考察 前一种情形,电视台似乎是宣传部的下属单位,而 一的世界第一。2013年媒体报道的数据是17703部 (集)出品,而真正能在电视台播出的约8000集,淘 汰一大半。导演郑晓龙批评说,“17703集其实是一 个令人可笑的数量,一年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 小时,每天要播多少集才能播完啊。在美国,年产 电视剧只有4000集左右,不到中国电视剧的四分之 。看后一种情形电视台又是完全市场化的企业实体。 从改制以来看,对电视台起主导作用的还是经 中国年产电视剧这么大的生产数量造成了巨 大的浪费,浪费精力和财力,浪费资源和题材。如 果我们把这浪费的8O亿元用在另一半上,中国的 济指标。大多数电视台把经济效益看成是硬指标; 把社会效益看成是软指标,没钱赚毕竟是生死攸关 的大事。这是许多电视台对广电总局阳奉阴违的 症结所在。与电影市场不同,电视剧的审片权和议 价权主要在各电视台手中。在行政管理的思路下, 审片委员会的集体意见往往不敌长官个人意志。 一电视剧制作经费就能翻一番,影视界也不会那么繁 忙。”② 目前,中国电视剧有三类作品:一是社会效益 与经济效益俱佳的作品,数量很少;二是政治艺术 均为平庸之作,数量很多;三是“违禁”作品,以渲染 暴力、色情、恐怖、猎奇、、惊悚、迷信、怪异、迷 些影视公司便千方百计“围猎”电视台有签字权 的领导,提供高额回扣。例如,据纪委监察部 网站2015年3月20日公布,辽宁电视台原台长史 某就可以否决审片小组的意见,原本2万元一集的 电视剧,却花了35万购买。不听取审查小组意见, 幻等为卖点,数量也不少。“叫好又叫座”作为一种 理想的影视制作标准没问题,但作为播出的标准就 撑不住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电视剧永远 是稀缺品,在很多情况下甚至靠钱也买不来。在这 种现实情况下,抢完了优秀作品,很多电视台就只 能在后两类作品中作出痛苦的选择:是为了钱,播 第三类作品,还是为了政治与道德安全播平庸作 品?在“收视率”的指挥棒下,不少电视台作了后一 种选择。抗日剧不会犯错误,收视率又高,自然成 为电视台的“宠儿”。“神”也好,“雷”也罢,收视率 花费千万元购买5部电视剧,其中一部因为收视率 不达标,仅播出3集就停播了。“抗战”被视为是主 旋律中的主旋律,高价购买劣质的主旋律作品成了 赤裸裸金钱交易的遮羞布。 由于中国的电视台已经具备了实质上的商业 性质,必然与资本的欲望一拍即合;当下中国电视 ①李静:《从“抗日神剧”看国产电视剧的制播与消费逻辑》,《当代 ̄}2017年第2期,第l9页。 ②俞亮鑫:《播一半弃一半1年浪费80亿元》,《新民晚报 ̄2o13年6月14日,第A19版。 48 才是硬道理。 预效果有限,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 综上所述,在“收视为王”的情况下,指望电视 台自己严格自律,把好播出关,是不太可行的。 四、错位的监管—鞭长莫及 没有长效机制,“按倒葫芦起来瓢”是必然的结果, 甚至还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净化荧屏,监管部 门严控播出环节。穿越剧、玄怪剧影响坏,就; 戏说剧、宫斗剧泛滥,就限播;加上对境外剧和其它 灰色题材剧的禁播,客观上加剧了本来就很紧张的 近些年来,荧屏的娱乐之风愈演愈烈,“色情” “暴力”“恶搞”这三大公害,借用各种包装手段“你 方唱罢我登场”,其中尤以综艺节目和电视剧最为 触目。面对此种情况以及主流的谴责与压力, 主管部门应该也是“有苦说不出”吧。我们从广电 总局的一个个通知和规定来看,监管不可谓不尽 力,措施不可谓不具体。例如,2004年广电总局就 电视剧供求关系。与此同时,为了弘扬主旋律, 2007年1月,广电总局规定卫视黄金档只能播放主 旋律影视作品;2014年8月,再次对卫视黄金档播 出剧目做出调整,要求各家卫视“9月到1O月底期 间播出反法西斯题材电视剧”,①并强调反法西斯题 材剧不限档期。 但是实际上可供播出的优秀主旋律电视剧非 规定,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剧”;“红色 经典”不许戏说。2008年3月25日,广电总局下发 了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提醒各制作单 位要避免渲染恐怖、暴力、猎奇、刺激、惊悚、怪异。 2011年,广电总局禁止宫斗戏、涉案戏、穿越剧在上 星频道黄金档播出。2012年8月,广电总局对电视 剧创作提出六项要求,其中包括历史题材要敌 我分明;不能无放大家庭矛盾;古装历史剧不 常有限,广电总局的这类措施客观上给“抗日神剧” 打开了泛滥的空间,给粗制滥造者兜售私货以可趁 之机。 目前的监管手段对于荧屏恶俗的苗头没有有 效的预警机制,没有得当的防控措施,对违规的电 视台没有更严厉的行政和经济惩罚,事后封堵就成 了唯一的监管办法。从另一个方面说,广电总 局的禁令(特别是那些原则性的要求)还没有成为 真正的“高压线”,如果电视台觉得违法违规会付出 惨重代价,是得不偿失(包括经济方面)的愚蠢行 为,那么他们宁可选择平庸之作,也不会选择低俗 之作。何况,对于新媒体冲击之下处境日益艰难的 电视台,监管部门也难下狠手。 五、民族主义情绪郁积——极端发泄 能捏造戏说;商战剧需要注意价值导向;翻拍克隆 境外剧不能播出;不提倡网络小说改编,网游不能 改拍,等等。 然而,“抗日神剧”的泛滥给这种监管敲响 了警钟。实践证明一味封堵并不能达到净化 荧屏的目的。那么,的监管到底出了什么问 题? 归根结底是影视剧制作的市场化与监管的行 政化之间出现了错位。监管者用领导下属的思维 方式去管理不是下属的影视制作单位,到头来是双 方都很累,观众也不满意,明显是个“三输”的结果。 影视公司如此热衷拍,电视台千方百计播,原 因就是“抗战题材”电视剧一直有着很高的收视率。 甚至这类“神剧”虽然不断被“吐槽”,但还有很多观 众喜欢看,有可观收视率。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思 考,“抗日神剧”迎合了观众什么样的心理? 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的 在现行的监管和影视制播方式错位的情况下, 监管方与制作流通方成了冤家对头;可谓心往两处 想,劲往两处使,“上有,下有对策”。 对于电视台来说,广电总局是上级部门,监管 应该是有力度、有威慑力的。如果各电视台能够把 灾难,侵华日军的罪行让很多中国人无法忘记,特 别是日本拒不悔罪,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歪曲历 史,还经常有言行,更是激起国人的切肤之痛。 住播出关,类似“抗日神剧”这样的低俗和媚俗的节 目便没有机会。但是,面对总局的种种规定与要 求,各电视台却是“上有,下有对策”,为了收视 率,千方百计打“擦边球”,塞进私货。可见,行政干 当我们在“共同抗日”这一大前提下逐步实现了民 心意义上的“党人”和“人”的民族和解 时,中国人和日本人之间的精神和解仍遥遥无期。 ①张漪:《广电总局要求九月荧屏全抗战》,《扬子晚报》2014年8月25日,第A27版。 49 这个责任当然应该由日本承担。然而,我们如果长 期被这种非理性的态度激怒而失去应有的冷静与 思考,则只会自乱阵脚。借助抗日题材作品有意识 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自信心的教育,这是十分必 要的。但“抗目神剧”所传递的却是扭曲的、迎合了 部分极端的民族主义者的非理性情绪。“极端民族 主义,并无确切的定义。它是对民族主义偏激情绪 和极端表现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概括。……民族的 社会地位不平等,形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而对抗的前提都是建立在维护自我利益的基础之 汉奸”的荒谬地步。“汉奸”这顶大帽子足以让绝大 多数人噤声。粗制滥造的“抗日神剧”就是借了这 个“仇目场”,试图绑架主旋律,绑架,为自己不 可告人的私利开道。监管部门一开始不敢对“抗日 神剧”痛下杀手,直到爆发才采取措施,可能就 有这方面的顾虑。 “只要是杀鬼子什么手段都不过分”,这是“抗 日神剧”制造者逃避责任时候最好的借口。这个没 有逻辑的逻辑就是从极端的民族主义者渲染的“仇 日场”中提取的。其结果是抗日题材剧成了规避 “反暴力”原则的“特区”,只有在这个领域可以合理 上的。当这种民族自我维护的要求,不仅需要严格 地区分民族界线,而且需要通过抬高自我、贬损他 人、为追求本民族利益不惜损害他民族的利益来实 现时,当这种要求发展为一种狂热的民族激情时, 民族主义的盲目性将使对本民族的标榜、炫耀和对 他族的偏见、歧视和伤害发展到不受理性制约的极 合法地渲染暴力,形成官方与大众默认的“暴力开 放区”。“手撕鬼子”,把汉奸开膛破肚这类血腥镜 头大行其道,而渲染鬼子强奸、轮奸,渲染鬼子汉奸 的淫乱也都理直气壮地出镜了。 “抗战题材”成了保护伞,在它的掩护下,编导 们得以理直气壮地表现暴力与色情,以此来吸引观 众,拉高收视率。 六、社会主流价值观滑坡——解构与恶搞横行 端地步。这种极端性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 会生活诸方面强烈地表现出来,甚至会发展到从生 物遗传学意义上进行种族、民族的优劣划分。”①虽 然本质上极端民族主义仍然是民族主义,但是极端 而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和排他性,极容易产生民族歧 视和民族仇恨。法西斯、军国主义、种族主义都是 如果这些“抗日神剧”仅仅是披着主旋律外衣 极端民族主义的产物或表现形式。 中国曾经是极端民族主义的受害者,从鸦片战 争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太 多痛苦的民族记忆,特别是14年的抗日战争留给 我们无法释怀的民族仇恨。而这些“抗日神剧”正 的商业化作品,在影视剧高度商品化的今天,观众 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胡编乱造到不忍直视的程度, 不能不让人深思其思想和社会根源。上世纪 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 电视事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大众文化等西方的 是“通过对中国战士的神化和对日本人的贬损将双 方斗争的矛盾上升为民族间的矛盾,剧中中国英雄 酣畅淋漓地施暴于日军敌人实则是对抗战历史进 行的民族主义现实置换,通过这种传奇地演绎,帮 助我们宣泄出积压于心的民族复仇情结。因而,在 一各种理论和社会思潮开始在国内传播,并对文化领 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大众文化是满足大众需要 的娱乐形式,由于这种需要缺乏深度,更多是一种 感觉追求,因而它必然需要通过不断制造新的视觉 形象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娱乐需求,而后现代主 义恰好为大众文化的‘求新’输入了不尽的文化动 个个‘神武英雄’制造的‘神话传奇’中,‘雷剧’ 里的剧情荒诞、逻辑混乱、价值模糊、主题媚俗、画 面色情等等不合理存在都在这股自诩‘民族主义’ 的创作定位下理所当然地合法化了”。② 力。”③稍加梳理我们就会发现“抗日神剧”文本都 带有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的双重特点,主人公多 是草莽英雄、痞子无赖、土匪等等,彻底了以往 的抗日英雄形象。经过戏仿、拼贴、解构方法生产 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虽然人数不多,但释放的 能量很大,已经在公共中形成了一个“仇日 出来的作品,远远不是要讲述中国人民的抗战经历 和抗战精神。抗战只是一个模糊的背景,“神剧”想 要的却是戏里戏外的大众狂欢。鬼子只是凶残的 场”。谁敢发表不同的意见,谁就是“汉奸”,这种逻 辑一直发展到“买日货的是汉奸”,“开日系车的是 ①郝时远:《极端民族主义与法西斯主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世界民族》1995年第1期,第3—4页。 ②刘晓希:《新时期以来中国抗日题材影视剧的国际化、个性化和民族主义问题》,《创作与评论》2016年第l4期,第86页。 ⑧杨生平:《作为大众文化意识形态的后现代主义》,《贵州社会科学}2oo8年11期,第19页。 50 符号化,被弱化到不堪一击;徒手、石头、弓箭甚至 弹弓都能杀鬼子,无疑让艰苦悲壮的抗战被游戏 化、儿戏化。 与此同时,部分新媒体人公开恶搞新中国认定 的英雄模范,恶搞“红色经典”,其中的有名有姓者 几乎无入幸免。这种思潮与“抗日神剧”在精神上 被与解构不仅仅是抗战题材电视剧,抗战 其实是相通的。“抗日神剧”就是对抗日战争历史 英雄、社会主流价值观也同样面临威胁。极端自由 的恶搞,其产生的影响必然使抗日战争历史真实性 的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也是社会主流价 被消解,使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被遮蔽、被误导。 值观滑坡的推手。一些知识分子和新媒体人拿来 应该承认,几十年前极左的政治和僵化的 西方输入的“解构”武器,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对新 宣传方式,使很多民众对“官方说法”产生了逆反心 中国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过程进行全方位 理,这一点依然在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凡是 的质疑解构。举凡中国重大的现代历史事件都有 来自官方的说法都是假的”,是上述两种人言行的 人质疑,翻案或者“解构”。例如,“党不抗目”、 逻辑起点,也是他们挑动民众的目的所在。在这个 “‘狼牙山五壮士’是祸害百姓的恶棍”之类的说法 行为逻辑下,他们以“求真”为幌子,大搞“逢官必 一度甚嚣尘上。不难看出,这是瞄着中国党执 反”的卖场。以抗战为例,在新媒体中相关谣 政的合法性来的。偶尔出现这类言论是正常的,但 言盛行,比如“在抗战中只打死了800个日本 这类言论有这么大的市场就很不正常了,应该引起 鬼子”之类的荒唐说法居然可以大行其道,其不顾 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事实,颠倒黑白已经到了何种程度?那些信众的愚 我们学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对大众文化研究批 昧又到了何种程度?的确令人深思。 评重视不够,对于文史哲方面的知识普及工作不屑 这些的浊流,颠倒黑白,歪曲历史,混淆视 一顾,对错漏百出的谣言传播一笑置之;结果,新媒 听,客观上给了“抗日神剧”胡编乱造的勇气。 体里大量荒诞不经的东西没人驳斥,流毒甚广。监 在公众的广泛质疑与批判之后,“抗日神剧”应 管部门勒令删除的办法只是治标的无奈手段,反过 该会销声匿迹一阵子,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产 来还被认为是压制言论自由的黑手。不少微信的 生这种作品的诱因,“抗日神剧”还会死灰复燃或者 公众号就以“被删除了多少次”、“被关闭了多少次” 以其他改头换面的“神剧”“魔剧”“雷剧”泛滥。 为宣传的卖点。 (责任编辑:曾庆江) An Analysis of Causes for the Overflow of‘‘Fantastic TV Plays on the Anti-Japanese War” WEN Li—min (College of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Hainan University, u 570228,China) Abstract:Of domestic TV plays,those on the“Anti—Japanese War”are a category with a large quantity and high audience ratings.However,the emergence and proliferation of the“fantastic TV plays on the Anti—Japanese War”has triggered strong criticism and doubts among audiences and netizens.The causes for the occurrence of such a phenomenon include not only jerry-building and profit-seeking in investment and production but also TV sta- tions’excessive pursuit of audience ratings,their inadequate censorship and supervision,as well as widespread values and social psychological factors,which are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and profound consideration. Key words:domestic TV plays;“fantastic TV plays on the Anti—Japanese War”;overflOW 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