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路径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路径研究

来源:九壹网
中等职业学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

制建设的路径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机制和方式,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介绍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机制概述,其次阐述了中职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建设机制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路径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必由之路。然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市场的需求出发。想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必须要兼顾二者的共同利益,合理划分风险责任,只有如此两者才会真正融合。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内涵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就是将二者以制度的方式固定下来,围绕市场和学生实践需求来展开,注重产出和教学的结合。把科研和服务作为建设新时代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理念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学工作要面向实际、贴近市场需求,提高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当前中职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源不足;教师短缺,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1]。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很多地方出现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因此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充实当地的人力资源,而中等职业教育则正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在给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同时,也有助于帮助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岗位上,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的完善。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地方为了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纷纷出台支持中职学院以“产教融合”的方式实现转型升

级,并推出各种优惠鼓励优质职业院校向“专”或“精”的方向转变,这些为我国中职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思想,坚持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断满足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人。所以,要打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想基础,为区域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相应的思想意识。中职教师应具备企业、就业意识,在教学中应当贯穿竞业思维,让学生感受到产业就业与教学内容的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的鼓励支持,职业学校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地方中职院校存在着办学观念不到位、不重视与企业结合的等问题,阻碍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职业教育处于不利地位,中等职业教育需明确定位,面向教育和区域经济产业,加强产教融合教育理念,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使社会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职教师领悟产教融合思维时,还应当注重对学生实用性技能的培养,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需要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注重专业建设,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2]。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行业都面临着激烈竞争。面对这种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去。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也应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来配合自己,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科学技术水平和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可以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拉动企业生产效益提高,因此,转变思想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有利。

(二)完善管理,健全机制

要想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就需要健全相关管理,并在校企合作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让这项工作能够在一个科学的管理程序之下展开。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给予了极大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应重视这一战略,理性改革专业课程,并把具体步骤落到实处,准确定位人才培养,切实推进学校和企业的工程。中等职业教育也应贯彻合作育人、实现共同发展目标、从而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机制功能、助力社会发展。

首先应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只有完善了针对教学的保障机制,才能够让中职教育事业大胆地迈进一步。职业技术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在为国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也随之增多。因此,高职教育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加强学生就业工作。为此,也要建立与深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支持,服务平台与保障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构建校企合作制度与机制。

其次还应该健全质量评估体系。这项战略的实施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付诸实践[3]。应从合作过程、合作成效两方面,完善质量评估机制,实现主客观评价机制的结合,切实推进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善质量评估机制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内和企业内的双重质量评估;其次引入第三方合作,开展质量评价;最后引入监管,落实奖惩机制。学校和企业的评价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因而可信度低。为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和监管体系,其中第三方质量评价可供参考,可有效评价企业和中职教育模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深层次反馈两者间的整合情况,以推动产教融合。和教育部门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改革工作业绩,落实奖惩机制并定期监督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切实促进职业教育转型和发展。

(三)挖掘优势,充分利用场地和人才资源

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所面对的社会资源既相互交叉也存在差异,所以建立资源融合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兴办产业集群或者创新园区、建设创新平台、给学生

创造自主创业环境等方式,可以较好地适应企业和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其与中职院校的合作。现代化经济发展视角下,企业人才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只有两者开展深度合作,学校才能够较好的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从而形成校企合作人才联盟[4]。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被广泛支持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专门针对企业需求而设计的一种人才培养标准。学校作为培养主体,企业需要结合学校相关条件提供相关资源,从而给院校学生建好平台,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拥有更多资源。

首先是利用学校场地优势建立高质量实训基地。从学校角度来看,应本着可持续应用的原则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应立足于市场经济中人才与产业发展状况来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还可在实训基地增加企业建设的理念,按照企业经营标准,完善中职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按照所提供的装备、资源进行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教育都是以知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一线岗位,没有必要对社会有很强的适应性。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和技能技巧,提升综合素质,成为当前职校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从社会需求出发,通过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未来就业岗位类型,并根据不同行业对技能培训要求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方法,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师资队伍,以满足现代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要。

其次,建立高质量的人才资源库。各地发展需求不一,根据区域发展特点构建人才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教育资源要集中化、针对化,这样能让人才资源库建设更科学、更合理,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参与的每一次活动、竞赛都可成为人才资源库建设的素材。人才资源库建设符合产教融合模式构建目标,可以造就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能够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机制。

(四)建立面向市场,更为喜欢的专业培养目标体系

在产教融合环境约束下,行业需求在变化,人才需求结构在调整,中职学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逐步改变。中职院校要把企业需求作为重要方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专业相应产业对人才需求趋势,在“三对接”需求的基本指引下,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强化学校专业和企业的联系,把专业人

才培养方向与职业岗位需求相结合,把企业岗位职业标准纳入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应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水平,通过引入企业真实订单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提升竞争力服务,要将企业的需求与课程紧密结合,删除和改善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课程,减少学生不必要的精力浪费;完善职前培养制度,促进职业高中教育向中等职业教育转变,让学生尽早的树立职业理念,从而使中职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5]。

另外,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化还需强化校企合作、积极创建校厂互融教学模式、持续细化和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实践出真知、超前适应就业环境的职业观念,这样更加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坚持“产—学”结合的原则,把技能训练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要捕捉职业发展趋势,敏锐洞察行业发展方向,从大职业中挖掘出更为细化的小方向,以超前的思维和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加快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职业教育也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潮流。为此,中职院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围绕国家战略需要开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应用型教育,特别是培养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创业潜质的应用技术类学生。

(五)建立校企优秀人才交流机制,提升教育者水准

中职院校的教育既要依靠院校教师也要依靠企业技术人才,更要注重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企业人员还是学校内部的老师都要以职业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企业人员要研究职业教学经验,职业教育人员要研究企业人员工作中养成的工作观念,两者相互补充,只有这样才会起到教育学生事半功倍之效,进而促进校内实践与企业实践的结合。中职学校应在开展职业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四有”新人,即合格毕业生、优秀教师、专业带头人和技术技能优秀学员,同时还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建设。职教师资培训是实现职前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教师素质提高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存在着师资队伍整体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和办学效益发挥。因此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自身竞

争力。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提升教师职业视野,立足企业、行业内在需求,对教师资源进行高效、合理配置,并适时与企业开展双向交流。各企业、各行业既要享受到学校输送的人才,又要帮助学校不断优化实践教学水平。比如中等职业学校可邀请企业内部优秀员工来校演讲,老师可走进企业交流和学习,两者双向交流,就能给中等职业学校提供更大的发展契机,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并为下阶段校企合作模式要点打下基础。中职学校应根据区域经济形势,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开发更多符合产业实际需要的专业课程,满足社会多样化就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从长期来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把培养高技能应用型教师人才作为重点任务,而不是简单地靠传统教学方式来完成技能型教育任务。

结论

总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中职院校培养现代化人才的一种重要教学机制,在实践中中职教师应转变传统思维,注重与企业的生产理念相结合,将教学技术和企业生产融为一体,让学生的技能能够服务于企业生产。另外,从学校的视角来看,要注重教育者水平的培养,要加强院校教师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培养教师的前沿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曾蒸.全民短视频背景下数字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创新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5):157-159.DOI:10.13492/j.cnki.cmee.2022.15.039.

[2]雷国建.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教学策略分析[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1(04):20-22.DOI:10.19494/j.cnki.issn1674-859x.2021.04.006.

[3]孙有霞.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策略探析[J].纺织报告,2020,39(10):115-116+121.

[4]臧成阳.依托校企合作,提高中职院校产教融合教学效果的对策探究[J].职业,2020(18):71-72.

[5]姚燕.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英语(早教)专业核心能力教学策略研究——以英语口语为例[J].海外英语,2018(12):45-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