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内容填空训练及答案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守株待兔》是一篇____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
2.《鹿角和鹿腿》选自《_____》。_____差点送了鹿的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
3.才能不利用就会____,它会逐步_____;才能一旦让_____支配,它将_________。
二、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描写了小学生快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______________。
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__的作品。
3.《山行》一诗中,描写诗人因喜爱枫林晚景而停车欣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两句诗的作者是________。“擎”的意思是________。
1 / 11
5.学了《不懂就要问》一文,我感受最深的是孙中山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我将学习这种方法,使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三、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____小学,这所小学有不同_____,不同_____的学生。
2.《花的学校》这首散文诗选自散文诗集《_____》,作者是印度的_____,他曾于1913年获得_____奖。
3.《不懂就要问》一文讲述了______小时候在私塾读书的故事,赞扬了他_____的精神。
四、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____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___________之情。
2.《花的学校》的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________,他运用_____的手法,描绘了孩子眼中的世界。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了孙中山小时候在____读书的故事。故事中孙中山对_______根本不懂,他要求老师讲一讲_____________。
2 / 11
4.牧童骑_______,______振林樾。______捕鸣蝉,忽然______。
五、 课文积累。
1.本学期我们领略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荷尽已无擎雨盖,_______”,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跃然纸上。读了“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两句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层林尽染的绚丽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门山的雄伟和长江水的奔腾不息。“乱入池中看不见,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出自《采莲曲》,诗中的“芙蓉”就是指_____________。
2.课文中人物的优秀品质让人敬佩:小时候的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的列宁保护了男孩的自尊; _________的白求恩大夫,冒着危险抢救伤员……动物朋友的可爱也让人忍俊不禁:______会搭船,带刺的朋友—____会偷枣。
3.小明说话时总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因此常常伤到同学,同学也慢慢地疏远了他,他很苦恼。如果你是他的老师,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江南好,___________。
2.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11
4.《守株待兔》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蜜蜂》一文,作者通过一次实验证实了蜜蜂________,表现了作者________、严谨的科学态度和______的科学作风。
七、 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宇宙的另一边》是一篇_______故事,作者_______在很远很远的宇宙的另一边,有一个一模一样的_______,所有现实世界存在的事物都和宇宙的另一边的事物_____________。
2.《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_______故事。作者通过大胆的_______,生动、有趣地描述了“我”变成了_________之后的故事,体现了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八、 回忆课文《小狗学叫》,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教小狗喔喔喔,____________教小狗咕咕……咕咕……____________教小狗哞……哞……哞……
我还可以填:____________教小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小狗____________。
2.从此,它天天都练习,从早到晚偷偷地练。有时候,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树林......里去练。
从加点词可以体会出这只狗学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到树林里去练的原因是
4 / 11
__________。(A.为了不让别人听见自己难听的学叫声  B.为了更自由)
3.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
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小狗很委屈,小狗很委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小狗的学叫是____________的。
九、 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搭船的鸟是一只_________,它的羽毛是___________的,翅膀带着一些___________,还有一张___________的长嘴,十分___________。
2.早上,草地是_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中午,草地是_____的,因为蒲公英的______________。
3.观察时不仅用眼睛___________,用耳朵___________,还可以用手___________,用鼻子___________,有时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不缺少_________,只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
十、 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1.《望洞庭》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在诗中, “和”字解释为______________,“潭面”是指______________;“青螺” 是指______________。诗中的“镜”、“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 / 11
2.根据意思写诗句。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青山,从远处看,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十一、 按课文内容填空。
1.《山行》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词可以看出来。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霜叶外,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家,这几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写了小孩在逗引蟋蟀的场景。
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散文,“金色巴掌”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门前的水泥道的________。
4.《秋天的雨》一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巧妙地串起来,描绘出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秋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情。
6 / 11
十二、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夜书所见》一诗中,描写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金色巴掌”是指________,课文主要描写了
________(季节)水泥道的美,我发现这个季节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美景。
十三、 课文内容回顾。
1.《___________》讲述了蚂蚁队长和小蚂蚁们一起运奶酪的故事,赞美了________以身作则、关爱幼小的美好品质。
2.人们常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展开多种讨论,才能懂得真正的道理。
3.俗话说:“______________,无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的言行必须要有理可循。
4.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看谁更强势,但长久的胜负还是看谁更在理。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顶个诸葛亮。
7 / 11
6.当举行拔河比赛时,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们一定会获得冠军的。”
十四、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讲述了在一个冬天,一位(_____)顾客请一个(_____)裁缝做棉袄时发生的故事。
2.《方帽子店》讲述了方帽子店因(_____)而被(_____)取代的故事,启发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要(_____)。
3.《漏》讲述了(____)和(____)偷驴时,因听到驴主人家老婆婆说怕(____)而引发的一个有趣的故事。(_____)的(____)和(____)以为“漏”是(______),其实老婆婆说的“漏”是(____)。
4.《枣核》讲述了枣核用自己的(_____)帮助(_____)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十五、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语文书中许多可爱的朋友。读了《去年的树》,我们认识了_______的鸟儿;读了《在牛肚子里旅行》,我们认识了_______的青头;读了《灰雀》,我们认识了一个______的小男孩;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我们认识了乐于助人的_____……其中我最喜欢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11
2.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还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___________,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突出了洞庭湖的宁静和柔美。
答案
一、 寓言    守在树桩旁等着兔子来撞死    做事要靠自己的劳动,不要存侥幸心理。    伊索寓言    美丽的角    任何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衰退    磨灭    懒惰    一无所为
二、 团结友爱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宋    叶绍翁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苏轼    举,向上托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三、 边疆    民族    穿戴    新月集    泰戈尔    诺贝尔文学    孙中山    认真读书 勤学好问
四、 幸福    友爱和团结    自豪与赞美    印度    泰戈尔    拟人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    私塾    所学的功课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黄牛    歌声    意欲    闭口立
五、 菊残犹有傲霜枝    停车坐爱枫林晚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闻歌始觉有人来    荷花    不懂就问    循循善诱    把手术台当作阵地的国际主义战士    翠鸟    小刺猬    当你学会换位思考的时候    就会在遇到问题时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9 / 11
六、 风景旧曾谙    每逢佳节倍思亲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有收获    拥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善于观察发现的精神    求实
七、 童话    幻想    自己    一一对应    童话    想象    一棵树    人与自然的和谐    深深的母爱
八、 小公鸡    杜鹃    小母牛    小羊    咩咩咩    蜜蜂    嗡嗡嗡    认真、勤奋    B    低着头    含着泪水    狐狸嘲笑它的叫声    不成功
九、 翠鸟    翠绿    蓝色    红色    美丽    绿色    花瓣是合拢的    金色    花朵张开了    看    听    摸    闻    尝一尝    美    发现美的眼睛
十、 唐    刘禹锡    和谐    洞庭湖面    君山    无风的洞庭湖面    洞庭湖    君山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十一、 杜牧    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寒山    山路    白云    宋    叶绍翁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法国梧桐树的落叶    比喻    美丽    秋天的雨    色彩缤纷    硕果累累    景色绚丽    喜爱    赞美
十二、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吹动了旅客的思乡之情    梧桐树叶    秋季    金色的稻田    盛开的菊花
十三、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灯不拨不亮    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
10 / 11
一时强弱在于力    万古胜负在于理    三个臭皮匠    人心齐    泰山移
十四、 急性子    慢性子    拒绝改变    圆帽子店    勇于创新    老虎    贼    漏    做贼心虚    老虎    贼    厉害的怪物    漏雨    智慧    村民
十五、 信守诺言、珍惜友情    重情重义    诚实、天真    老屋    示例:青头    它能在危急关头保持冷静,想办法解决问题    欲把西湖比西子    11 / 11
湖光秋月两相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