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第二节 草地退化及其防治
草地退化与保护草地
——————— 情景导入先思考 ———————
曾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大草原是多么的让人心生向往。然而,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已再难以见到。有人调侃到现在的内蒙古高原“天苍苍,野茫茫,老鼠兔子没处藏”。
思考探究:如今草原美景在内蒙古的许多地方再难以见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原因在于草地的退化,这里有自然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原因。人们为了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提高生活水平,不断地增加牲畜的数量,出现牧场超载现象,而对牧场的管理不足,就导致了草地的不断退化和沙化现象。
——————— 基础知识要记牢 ——————— 一、草地退化 1.草地概况
(1)类型:热带草原、温带草原、寒带苔原、草山、草坡、草滩。
(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 2.草地退化
(1)原因:由于人口的压力,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 (2)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
(3)危害: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会使整个自然环境恶化。 (4)地区分布差异: ①欧洲牧场情况较好。
②北美、澳大利亚的牧场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③非洲、南美洲及亚洲大部分牧场面临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④中国牧场退化和沙化情况严重。 二、保护草地 1.草地退化的本质 社会经济问题。 2.措施
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 3.中国的措施
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建设“草库伦”等。
——————— 重点难点掌握好 ——————— 一、世界草地的分布及特征 类型 热带草原 分布 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 主要分布在夏季高温多温带草原 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气候区 寒带苔原 草山、草主要分布在较为湿润的寒带气候区 主要分布在低山、坡地、特征 呈带状分布,含有散生乔木或灌木 呈带状分布,以温带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世界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 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澳大利亚 呈带状分布,以苔藓为主 亚洲、欧洲、北美洲 坡、草滩 河漫滩等地  二、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危害
非地带性分布 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 草地退化是人为和自然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人口的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牧场退化,其联系如下: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三、草地的保护措施
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 应用体验不可少 ———————
草地分布在降水量不够丰沛的地带是食草动物的栖息地,也是人们放牧牲畜的牧场,草地和森林一样,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草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好草地资源,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 B.草地资源是后备的耕地资源
C.保护好草地资源,有利于防止土地沙化 D.保护好草地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3.下列叙述中,不利于有效解决半干旱地区牧场退化的是(  ) A.大力控制人口增长 B.改善经济结构 C.对牧场进行科学管理 D.大力发展种植业
解析:1.B 2.A 3.D 第1题,草原地区降水少,生态环境脆弱,不能作为后备的耕地资源。第2题,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老鼠跑过露脊梁”这一变化反映的问题是过度放牧,使草场资源退化。第3题,半干旱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会破坏草地资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源,使草场退化更加严重。
4.(广东高考节选)加拿大地广人稀,西南部地区地形复杂,欧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根据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加拿大西部草原地区历史上由于过度开垦与放牧,加上连年干旱,植被遭到了破坏,土地资源退化。为应对这种危机,当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可从退耕还草、加强生态管理、推广节水农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①少耕、免(休)耕,退耕还草;②加强牧场生态管理,划区轮牧;③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农业;④合理利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训与推广等)。
一、选择题
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主要是指由于土地过度利用或水资源匮乏等原因造成的介于沙化与非沙化土地之间的一种退化土地。2005年我国具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为3.18×10 km,其发生的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如下图所示,读图回答1~2题。
2
5
1.读图判断,具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的最主要利用类型及其比重是(  ) A.耕地92%        C.耕地23%
B.草地68%   D.草地78%
2.能快速监测土地沙化迹象的现代技术是(  ) A.RS C.GIS
B.GPS
D.信息高速公路
解析:1.B 2.A 第1题,从图中点的位置可知草地约占68%,其他约占11%,耕地约占21%,由此可知B项正确。第2题,能快速监测土地沙化迹象的现代技术是RS(遥感)。
读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统计图,完成3~4题。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3.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C.酸雨
B.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4.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北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大面积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B.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 C.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D.引水灌溉,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解析:3.A 4.B 第3题,从图中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的省(区),由此可知该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第4题,解决当地群众的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可以保护当地植被,有效控制荒漠化的发展。
某中学一地理研究小组在某地区进行生态调查。下图是他们调查后所作的“一水井周边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该地的这种生态特征最可能是哪种人类活动引起的(  ) A.滥采 C.滥伐
6.解决该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小麦的产量
解析:5.D 6.C 第5题,由图可知,该地区的景观分布是以水井为中心,并且在邻近水井的地方出现了草原退化的现象,这是由于人类活动时为了靠近水源,在此过度放牧,从
B.滥垦   D.滥牧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而导致该地区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景观分布。第6题,由图示可判断该地水资源匮乏,解决草地退化的合理措施是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7.据研究,5 000年前撒哈拉地区主要为草原环境,现在则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近50多年来撒哈拉沙漠扩大了1.0×10 km,目前沙漠面积仍以每年6 km的速度向南部草原扩展,其直接原因是(  )
①人口问题 ②对植被的破坏 ③政治动荡 ④旱灾频繁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6
2
解析:选D 撒哈拉沙漠扩大除自然原因引起的频繁的旱灾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类对植被的破坏。
二、综合题
8.自然草场的载畜量是有限的,过度放牧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草场的产草量可以供应80头奶牛正常产奶,如增加一头奶牛,每头奶牛的产奶量会减少40升。3个牧民家庭2005年与2006年的收入如下表所示:
牧民 家庭 甲 乙 丙 合计 饲养奶牛/头 2005年 20 40 20 80 2006年 20 40 22 82 单位产量/(升/头) 2005年 1 000 1 000 1 000 3 000 2006年 960 960 960 2 880 产奶量/升 2005年 20 000 40 000 20 000 80 000 2006年 19 200 38 400 21 120 78 720 材料二 绝大部分牧民家庭的经济活动较单一,养牛收入是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常劳作都是围绕养牛产奶活动展开的。市场上牛奶价格下降的时候,牧民为了增加收入只有多养奶牛。
(1)上表中反映出整个草场存在的经济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增产增收,甲、乙两个牧民家庭向丙牧民家庭学习,想多养奶牛多产奶,长此以往,产生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避免产生严重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该地地方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的总产量却在减少,这是由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所致。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合理放牧,不断提高草场的载畜量,还要想方设法提高牧民的收入,从根源上解决超载问题。
答案:(1)奶牛饲养量增大,牛奶总产量减少
(2)草场退化甚至消失,减少或断绝了牧民的经济来源,导致牧民转移
(3)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建设人工草场和生态林;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牧民外出务工、经商;利用引导和资金上的扶持,使牧民转产——如从事养羊业、旅游业或农产品加工业等;加强教育、科技兴农,并增强牧民的环保意识等。
9.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羊绒年产量占世界年产量的70%左右,内蒙古羊绒年产量占我国年产量的50%左右。山羊产绒率极低,羊绒为稀缺的天然动物纤维,羊绒产量受草场载畜量的。
材料二 见下图。
(1)结合材料一分析,在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全球气候变暖对材料二所示地区的羊绒业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
(2)鄂尔多斯高原出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什么?导致该环境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有哪些?
解析:第(1)题,在降水量不变的前提下,全球气候变暖会使蒸发量增加,从而加剧该地区的干旱,使该地草场载畜量降低,最终导致羊绒产量减少。第(2)题,鄂尔多斯高原由于过度放牧和过度开采,导致该地区草场退化严重,荒漠化加剧。
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使该地区更加干旱,从而造成草场退化,载畜量降低,使羊绒产量减少,影响羊绒业的发展。
(2)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采矿等。
K12小学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