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定位与思考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定位与思考

来源:九壹网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定位与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设置的基础英语课程,长期以来造成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目标模糊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如何对中职英语教学定位、组织英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水平能力,切实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辅助手段,并真正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现状;教学定位

我国1998年开展中职生教育以来,明确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众化教学理念,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所需要的实际技能知识。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的定位和英语人才的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定位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1. 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的英语课程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每一所学校都都必须确保其一定的师资和学时。虽然它属于文化基础课程,但是体现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同时辅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职学校英语的教学内容就要具备实用性,针对学生程度,教材体系要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难易程度要合理,兼顾不同基础水平的学

生,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特色。然而,目前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却难尽人意,存在很多问题。

(1)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截止目前,相当多的中职学校的老师缺乏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法的意识,忽视语言学习的自身特点,教师备课、上课、课堂活动仍然以传授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系统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部分教师把生动的语言材料加以分解,逐词、逐句地翻译成汉语,然后用大量的时间去讲解语法,完全忽视了语言实践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功能,使交际能力的培养成了一句空话。从而使英语教学观念偏离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忽视了中职教育是以就业为主导的教育,在人才教育中重知识轻技能,没有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上。

(2)教学对象语言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在我国,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并不是因为喜欢职业教育的专业方向,而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初中学习成绩太差而被迫选择了中职学校,这些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对于其它科目更为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几乎没有学过英语,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其次,大部分中职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术和掌握相应的技能更为重要,学习英语不大意义,且中职学校英语能力考试多为考查科目,考试形式单一,评价标准欠合理,忽略了英语在其今后职业能力中的作用,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方向性,学生相当然地认为英语成绩的好坏与他们拿毕业证书没有太大影响,所以学生几乎对学习英语

失去了信心,更无兴趣可言。

(3)英语师资力量薄弱,教师结构单一。

中等职业校的英语教师大都是英语专业出身,大多数教师由学科型模式培养出来,从学校到学校,没有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缺乏相应的职业教育培训,对施教对象未来工作场所英语需求缺乏了解,造成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程序模式化,进修机会又少,缺乏教学理念的更新,极大地影响了中职学校英语教学改革进程。

2.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定位及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存在的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中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我认为要认清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和中职英语教学的区别,端正教学心态,正确定位中职英语教学,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应对策略:

(1)改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理念,定位于实用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1]中职学校英语课程设置,既具有一般英语课程的特点,又突出职业教育本身的特色,它既具有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文化基础的功能, 同时又能使学生了解相关行业的知识,拓展视野,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坚

实的基础。所以针对中职生的英语教学,要求我们一改普高英语教学重人才培养的理念,中职英语教学的核心思想定位应当把英语当成语言技能来掌握,而不是当成学问来研究。具体做法就是在英语教学中要彰显职业教育的特点,将传统的以教授语法和传授语言知识的为重点模式,变革为以语言技能掌握为中心的施教方针,加大语言实践环节的比重,对语言要求“会说”、“能用”。这是中职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的教育理念,它将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而影响培养对象实际应用能力的强弱。

(2)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定位于分层次和任务教学法。

现在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个性十足,个性差异大,教师传统的“满堂灌”[2]的教学风格远远不能吸引现代化通讯手段下熏陶出来的学生了,以“学生为中心”[3]的新的教育理念倍受青睐和关注,中职英语教学更应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型、实效型”英语课堂模式。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及因材施教原则,建议改革英语教学模式,采用协助式、个性化的分层教学和任务教学法,具体方案: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结合每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任务,设计由简到难的任务链,由个人或小组分工合作,单独或共同完成任务,如此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行为,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均能获得英语交际能力,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从而为他们能够在将来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之下脱颖

而出打下基础。

(3)探索有趣的教学方式,定位于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实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思地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状态,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忘我而学,乐此不彼。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灵活多样、不断更新,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励学生产生实践热情,并在实践过程中保持这种兴趣,为实践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利用教学环境、肢体语言、多媒体手段,创设充满情趣的情境。例如在中职英语教材Unit 5 Food 这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系列食物图片,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出不同食物及蔬菜水果的名称,望着秀色可餐图片,学生的情趣一下子体了起来,并不由自主地娓娓道来,为下一个话题“What´s your favorite food?”提供了素材,继而导出课文“Favorite Food ”,通过听磁带,读课文,要求学生回答出“What´s Americans favorite food?”“What´s Italians and Japanese favorite food ?”“What´s the difference of the food betweenthe south people and the north people in Chain ?”“What kind of food is not good for our heath ? ”然后分组回话“How many meals do you have every day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have the meal ?”“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each meal ?”“Which kind

of food is concerned about our heath ?”最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书信体的格式,给国外的笔友介绍中国的饮食。通过一个个由简到难的任务链的解决,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同时教育学生要健康饮食,爱惜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学生就很轻松地在真实的环境中掌握了新知识,做到“能说”“会用”。

(4)依托教材丰富第二课堂,定位于课堂空间的拓宽。 中职英语教学应以中职英语教材为依托,以应用为目的,推行科学的、实用的、动态的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英语教学中,应在英语教学学时有限的情况下(目前每周两节,且仅在一年级开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拓展课堂空间。比如举办趣味英语知识竞赛、电影赏析、演讲比赛、小品及情景剧比赛等,开展英语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即减轻了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课时少任务重的压力,也为学生创造了英语学习机会和空间,从而改善其英语交际运用能力。

(5)改善师生关系,定位于师生关系的情感交流。

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要主动拓宽知识结构,通过进修学习,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同时要懂得对学生精神领域的驾驭。“亲其师,信其道”[4]。英语也有句谚语说得好“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当学生喜欢那位老师时,就会克服各种困难,把其教授的科目学好,反之,对厌恶的老师所教授的科目也会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拒之不学。所以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是确保课堂效果的前提。“离开感情层面,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5]教师若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把握学生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其学习动力。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亲近学生,并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设法保护好学生的心境与自信心。老师课堂上的口头禅“You are great!”“Wonderful!”“I believe you are good!”“Well done”“You are sure to be succeed”均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感,从而拉近师生距离。马克吐温曾经说过“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我愉快地生活三个月”。所以教师要不吝对学生的表扬,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体会,使其不断增强自信心,课下与学生拉家常、做朋友,消除学生与老师的拘谨感,产生亲近感,让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学好英语奠定基础。

(6)确立多元化考核标准,定位于考核方式改革。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现核理念,避免纯知识性的考核,重视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培养。其次,成绩的考评要多元化,考试形式应包括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尽量完善听、说、读、写、译五大技能考核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社会交际能力考核制度,让交际学习成为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真正具备英语素养,能够运用英语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进行社会交流和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段平,顾维萍.我国大学ESP 教学的发展方向探讨 [3]申菊生,胡霄.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定位[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2)

[4]《学纪》孟子

[5]耿民.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转型定位问题探析[J]. 理论界,200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