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

《你是人间四月天》教案

来源:九壹网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积累“轻盈、娉婷、鲜妍”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写作方法。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重(1)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 点: (2)人物生平事迹的讲解和掌握。

2.难点:理解诗歌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I•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 •学生:熟读本诗,积累字词,搜索有关简介林徽因生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种美丽逾越漫长的时空,仿佛定格在回眸的瞬间,有这样一种聪慧绕过激 荡的暗流,徜徉在岁月的长河。她走过北平的尘烟,穿过康桥的夜雾,遥望远方时,便 落进徐志摩的诗页; 她着一件青衫,在古雅的庙店,低眉沉思时,便绘入梁思成的图纸。 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亲爱的同学们,今 天我们来学习林徽因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一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板 书)

(二)资料链接简介作者 1.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 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 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 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 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被胡适誉为

“中国一代才女”,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 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广为 传诵。

2. 背景链接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 (1934 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有两种说法:一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 的出生而作。对此,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 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 件事。” (三)预习反馈 积累字词 ⑴字音 娉婷(Pl ngt啥 鲜妍(Xi an y岔)

冠冕(gu an mi an)

呢喃(n i n 印) 轻灵(qι ng l Qng 柔嫩(r du n en) ⑵词义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

【柔嫩】指质地柔和鲜嫩。

【冠冕】文中是王冠的意思。冕,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来专指帝 王的礼帽。 【呢喃】拟声词,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二、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一) 朗读指导 (播放朗读视频)

1. 《你是人间四月天》通常理解为是林徽因写给她儿子的一篇精美的诗歌,要诵读 得优美、深情,充满爱和希望。

2 •第一遍朗读基调为深沉;第二遍朗读基调为喜悦。 3. 节奏划分。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 /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 化刖。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 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 /浮动着/你梦 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一一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 的四月天!

(二) 请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节诗的内容。 第一节:爱如四月天里的光艳轻灵; 第二节: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和恬静; 第三节: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第四节:展现青春的激越与豪迈;

第五节:抒发对闲适恬淡的自然生活的追求。 (三)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感情

全诗中,作者把“你”比作了哪些物象? 明确:人间的四月天 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鲜妍百花 新鲜初访芽的绿 一树一树花开 燕呢喃爱暖希望

三、精读品味深入文本 1、 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明确:畐U标题提示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就如笼罩在一 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 诗歌以什么为喻?突出了 “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以“四月天”为喻;特点:轻灵、软、娉婷、鲜妍、天真、庄严、柔嫩,等 等。 3、 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哪些特点?

明确:“你”光艳多变、轻柔妩媚、娉婷鲜妍却又天真庄严、充满生机、 令人期待。 4、 本诗使用了一种我们不常用的表达方式,叫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明确:句法偏离。句法偏离是指违背常规的表达方式,这其中有句法结构的倒装、 前置和混乱。句法偏离比常规句法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有时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修辞效 果,起到强调作用,能更好地表达文意。

四、 深层探究 领悟感情

1 •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

明确:本诗中第一行和最后一行重复,首尾照应,有一种循环往复之感。第一行中 诗人直接提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主题,但“我说”二字表明诗人的态度是 含蓄而矜持的,通过中间一系列的比喻论证,最后诗人非常直接而肯定地说“你是人间 的四月天”,重复强调,再次表明主题。

2. 第三节的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试作简要描述。 明确:第三节的描述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带着花冠的婷婷少女,姿态婀娜, 在四月的万花丛里翩翩起舞,那种娉婷轻盈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你”不仅有天真可 爱的一面,也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夜夜的月圆”有一种庄严且朦胧的感觉。

3.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说说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

明确:第四节中,“鹅黄”与“绿”两种明亮的颜色放到了一起,给读者提供了视 觉转化和想象的空间。“雪悄然融化”与“嫩芽静静绽放”的情景浮现眼前。

4、 本诗出现了十一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明确:整首诗用了 ^一个“你”字,处处洋溢着诗人青春气息,让生命与自然融合,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你像;新鲜初防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 一连串的比喻,既是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也是诗人真情的流露。这是一种 人与自然对生命的感知。

5、 诗歌为什么用第二人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明确:诗人以第二人称的手法,用美丽的春景来比喻心中的“你”,通过对春天的 点染和描摹,表达了对心中的“你”永不老去的爱。用第二人称“你”更易直接倾诉内 心的情感,把心中的形象置于眼前,面对面倾诉心中的爱意,亲切感人,从而引起读者 的共鸣。

6.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意境,以及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用“四月天”,这一温馨美好洋溢生机的意象,轻灵欢快的节奏,书写着对 生命的赞歌,抒发了诗人内心满满的爱意、温暖和对新生事物的希望。

7、 作品艺术特色 1、 意象丰富,借物抒情,意境优美。 2、 动静结合,风光自然,内容纯净。 2、修饰清新,韵律优美,形式纯熟。 五、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1、填空。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 —,是我国当代著名的 ____________ 、 ____ 、作家, _______ 诗人之一。 (2)在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 的感觉。

,这些词语给人一种 _______

答案:⑴林徽因_建筑师 诗人 新月派 (2)鲜妍、鹅黄、绿、白 变。

明亮、温暖 2、请赏析句中蓝色的词: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

答案:“点亮、春的光艳”,这些词语,不是静态的描摹,而是放在动态的、变化的背景中来挥洒,有点像 绘画中的晕染,漫出纯粹色彩的边界,正是在那模糊之处,美感油然而生

六、总结归纳 延伸拓展 1. 课堂小结

林徽因,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的传奇女子,以其优雅娴熟的 文字给我

们描绘了一幅人间四月天的美丽画卷, 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情感流露, 有着道不尽的真情礼赞,诉不完的绵绵爱怜,让我们尽情领略了爱的无限美丽。

2. 拓展延伸

读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觉得很美,简析它的美在何处。 明确:三个方面: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

3. 课后读林徽因的另一首抒情诗《莲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 不怕它只是我个人的莲灯, 浮沉它依附着人海的浪涛 单是那光一闪花一朵-- 宛转它漂随命运的波涌 算做一次过客在宇宙里, 这飘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照不见前后崎岖的人生-- 明暗自成了它内心的秘奥。 像一叶轻舸驶出了江河-- 等候那阵阵风向远处推送。 认识这玲珑的生从容的死,

3月《新月》杂志。此诗集中

忽的途程也就是个-- 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 明确:《莲灯》是现代诗人林徽因于 1932年创作的一首抒情诗,发表于翌年

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认识,表达了虽然个体渺小,但也要发光发热,活出生命的价值和精彩的情感。全 诗以比喻象征贯穿,意境优美,语言清新精致,读起来既带着淡淡的忧伤,又有着希望,哲思隽永。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八、板书设计

你 -春天的光艳 -灵变 是 人 夕阳的黄昏 -轻软 间 的- 艳丽的百花 -—美好 四 月 雪后的鹅黄- -—新生

爱一一绘画美

η

-暖——建筑美 -一句爱的赞颂 希望一一音乐美

-

花开满树 燕栖梁间 九、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一首新格律诗,该诗充分体 现了新诗创作的“三美”原则一一音乐美、绘画美与建筑美。本着以人为本、对学生发 展负责的精神,今后要深入研究学情,依据学情,更加有效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科学 地设计教学环节,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 增强教学针对性,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 效益最大化,促进学生的最大最快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