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与古典园林浅析
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成就辉煌、风格独具的体系。从世界建筑文化背景来比较,其中一个极显著的特点是,在古代,都邑、村镇、宫宅、园囿、寺观、陵墓等从选址、规划、设计及营造,均受到风水的影响。中国古典园林亦是如此,大到造园理念和选址,小到建筑设计、掇山理水和植物配置等都受到了风水的深刻影响。下面我将从风水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风水理论对我国古典园林的渗透和影响。 一风水学中的相关理论
1)天人合一说。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天人合一”宇宙观,是一种人与自然关系的体现,它贯穿于中国古老哲学的始终,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风水学认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应是人类顺从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形成人与自然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良好关系。风水学的“天人合一”来自于人们对自然山水及山川的欣赏和崇拜,其哲学基础与中国古典园林中讲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中国古典园林以“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为主要创作原则,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并在设计的过程中追求“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古典园林强调山水二因素的重要性,体现出人们对自然山川的崇敬,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最佳体现。
2)藏风得水说。“气”是中国传统哲学和风水理论的核心。晋郭璞著《葬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由此可见,古人为了获得一个理想的、充满“生气”的生态居所,在选址时前有朝案围拱,后有靠山屏障,左右有龙虎砂山环抱,出入循水口穿行,既要“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且对去水口也有严格要求,最终要“藏风聚气”,营造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 二 古典园林中风水观的应用与实践
古典园林选址及布局 受藏风得水说的影响,古典园林选址时一般要求“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所谓 .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就是指基址后面有主峰来龙山(祖山),左右有次峰或冈阜的左辅右臂山(青龙白虎山),山上要保持丰茂的植被,前面弯曲的水流;水的对面还有案山、朝山作为对景;基址正好处于山水环抱的,地势平坦且有一定的坡度。这个理想的环境模式不仅环境优美,挡风聚气,而且对园林空间布局以及造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皇家园林选址及布局为例,作为我国古典园林中庞大的艺术创作,选址时十分看重风水。清代三山五园所处地北京西北郊自古以来就是一块风水宝地。纵观其周围峦头形势,西山属太行山余脉,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而太行、燕山均属昆仑山北龙山系,可谓“来脉悠远,绵延万里”。风水中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祖山来脉悠远,蜿蜒万里,不仅气势壮大富有生气,而且“远者龙长,得水为多”。圆明园的选址立基、整个山形水系的布局等均符合风水理论的
要求。有文献记载:“圆明园内外俱查清楚,外边来龙甚旺,内边山水按九州爻象、按九宫处处合法?” 。说明圆明园选址来脉逶迤悠远,布局暗合九宫八卦思想。不仅如此,圆明园的很多“园中园”也以风水格局为基本构成模式来造园。例如绮春园内的“涵湫馆”遗址东西两侧仍能看到连绵的小山,其北侧是福海,这“山环水抱必有气”的格局就是最理想的风水布局 。现存著名皇家园林颐和园是一个典型的水南的格局。园内主体建筑佛香阁位于整个园子的构图中心,背靠万寿山,前面昆明湖,恰好处于一个“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藏风聚气”的基址位置。
私家园林的选址布局与皇家有所不同,私家园林属于官僚贵族和文人富商所有,他们以“园居”为主要的生活方式,所以造园选址以及布局显得尤为重要。《阳宅十书》日:“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完全和前朝后祖,左龙右虎的基本格局吻合,即都遵循着“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基本原则。苏州园林作为私家园林发展鼎盛时期的代表,在选址和布局上十分重视宅园风水。苏州耦园东(左)为流水,西(右)有大路,南(前)有河流,北(后)有藏书楼,楼后又有水,再加上园内东部的黄石大假山,整个园子便呈现出一个山环水抱、水绕山护的理想居住环境,这种环境使得生气凝聚而不散泄,构成了完整均衡的景观画面。《相宅经纂》中记载:“宅之吉凶全在大门,故大门名曰气口”。因此,门的开法及出入口的营造在整体布局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八宅周书》的理论,坐北朝南的坎宅以东南(生
气方)和南(延年方)为上吉。因为东南方是生气方,而大门又是聚气的,所以大多私家园林的大门都开在东南方,如拙政园、网师园等的大门都朝东南向开。关于住宅入口的做法也很有讲究,普遍是在门前设置照壁(影壁)以起到挡煞、避煞、门不漏财的作用。拙政园、沧浪亭等的入口处 . 就采用堆叠假山石、营造地形以起到照壁的作用,阻挡“煞气”并保持“气畅”,同时开门见山避免了外界直视。
虽然风水一说在五四运动后被轻蔑甚至被视封建迷信,但是随着近年来西方理性思维在解决人类问题上遭遇的困境,国外试图从东方式的智慧中寻找突破。这股浪潮同样传入了中国,风水重又获得了新生。当然,今天中国风水的复兴不表明我们对待风水的态度就是合理的,科学的。对于这个不适合用西方科学解释的文化现象来说,我们对它的认识还贫乏得可怜,我们还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去看待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