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触摸屏产业发展分析

触摸屏产业发展分析

来源:九壹网
触摸屏产业发展分析

近几年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快速成长,配合“人机接口”的设计概念,趋向人机互动模式,因而带动了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蓬勃进展,最明显的应用市场以信息家电IA,以及各种个人化以及小型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e-Book、Handheld PC等为最大宗。 一、前 言:

近几年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之市场快速成长,配合“人机接口”的设计概念,趋向人机互动模式,因而带动了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蓬勃进展,最明显的应用市场以信息家电IA,以及各种个人化以及小型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e-Book、Handheld PC等为最大宗。如<图一>所示,即为全球触控面板技术的应用市场类别,要紧为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商业应用、便携式专业运算以及消费性应用等,左图为1998年,右图为2004年。若依照触控面板大厂MicroTouch Systems推测,2003年触控面板市场值将达20亿美元,约为1998年的4倍。另外,依照富士通推测,2004年全球市场更可达25亿美元。 由右图2004年的市场应用分布得知,触控式面板的最大应用市场为消费性产品(占触控面板产值60%),相较于1998年仅占13%大幅提升,而此更为众多厂商所寄望的市场大饼。在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外市场的应用比例亦将降低,预估2004年所占比例分别为商业应用20%、便携式专业运算12%、公共信息查询系统8%。

图一、全球Touch Panel市场产品应用类别

资料来源:富士通

二、触控面板技术与市场应用:

就现今全球在触控面板的技术,依结构大致可分为以日本厂商领军的电阻式(Film on Glass),

以及以美国厂商为首的电容式、音波式、红外线式等,如<图二>所示。而其中以4线电阻式最为广泛应用,挟其薄型化、成本低之优势,在信息相关产品市场上随处可见。以下即针对此4种技术,作一简介以及比较。

图二、触控面板技术

(一)电阻式:

目前市场上曝光率较高的第2代触控面板技术(第1代为纯玻璃技术)要紧以电阻式为主,其要紧组成包括一片氧化铟锡导电玻璃ITO Glass,以及一片ITO Film导电薄膜,中间以间隔球Spacer分开,加上Tail软式排线、操纵IC组成,如<图三>所示。作用原理为当面板受到外力接触使薄膜与玻璃接触时导通而传递信号。由于借由压力使两片导电材料接触,触控介质不需导体,能够连续接触,感应速度专门快,在需要书写的环境最适用,目前PDA市场均采纳电阻式触控面板。

图三、电阻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简图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二)电容式:

要紧作用原理是在透亮的玻璃表面镀上一层氧化金属,由四角提供电压在玻璃表面形成平均电场,一旦有导电体接触时,在接触处产生压降而运算出触控点。电容式触控面板最大要求为要与导电体接触,如人的手指。优点为产品较为强固,应用场所则以户外或公共场所较为适宜。

(三)音波式:

工作原理是在面板周围有音波产生器,并在边缘有音波之反射器,当触控到某一点时,靠波形改变运算出按触处。音波式面板尺寸以10英寸以上为主,适用在公共场所或户外。 (四)红外线式:

要紧是在显示器面板周围装置红外灯,当有物体接触时则会遮断红外灯,进而明白接触区域,优点是显示屏幕前完全没有任何遮挡物,透光度绝佳,缺点是辨论率无法达到任何上述技术标准。 以下,即针对电阻式技术(Film on Glass)与纯玻璃技术(Glass)作一比较,如<图四>所示,要紧分为制造成本、制程难易、耐用度、透光率以及市场应用等5方面。由图中得知,电阻式技术在制造成本、制程难易方面较具优势,但在耐用度以及透光率方面则呈劣势,而此亦为以后研发改进的重点。

图四、电阻式 与 纯玻璃技术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以整个触控面板产业而言,电阻式占整个触控面板市场59%,电容式约占22%,音波式占13%,而红外线式占4%,如<图五>所示。其中,电容式的市场有趋于缓步成长的态势,而电阻式随消费性电子的应用增加,以后成长可期。

图五、触控面板的技术比重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目前全球触控面板是以美国和日本为要紧供货商,美国大量采纳电容式以及红外线式为输入方式,应用在公众情报信息系统、游戏机、办公室用品、以及金融机构使用的ATM上,日本厂商则几乎独占电阻式市场,要紧用途为电子手册、PDA、便携式终端产器及WAP手机等。<图六>所示,即为2000 全球Touch Panel供货商市场占有率分布。

图六、2000 全球Touch Panel供货商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以往美商Micro Touch(已被3M购并),除拥有电阻式技术,亦有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专利权,只是目前已过期。另外,若单就电阻式市场而言,日商Gunze与Nissha合计约占近40%的市场,其它日商则占25~30%,三星等韩国厂商约占15%,厂商占有率仍低,以后进展空间大。 三、厂商机会:

随着PDA、e-Book、Handheld PC、以及GPS等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快速成长,促使关键零组件的触控面板市场进展可期,厂商亦相当看好触控面板的商机,并已连续与日本厂商接触,

并借由技术移转的方式合作,以电阻式触控面板所衍生的消费性产品为主攻市场,专门是PDA。尽管美系产品目前市场销售额占总市场的60%,但销售量却正好与其相反,80%把握在日系产品手中,而此现象相当适合以量产取胜的厂商,专门是PDA和便携式终端产品以后需求量仍有专门大成长空间,加上卫星导航系统、数字相机等产品的触控面板使用量亦逐步增加,更吸引厂商争相投入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市场,目前约有20几家厂商涉入,以制造中小尺寸触控面板为主。 另外,若将触控面板产业的观看期拉长,依照全球产业分工的模式来看,美、日大厂终将因成本考虑逐步淡出市场,转而与厂商合作,以技术移转以及托付代工等方式,来延长其市场占有期限,并配合在PC产业的完整架构,而此更为厂商的潜在优势。 (一)厂商投入概况:

目前在触控面板产业方面,除既有的早期专业面板厂商,如良英、铭源以及洋华光电之外,部分STN型LCD厂商包括碧悠、胜华亦连续投入,各自看好其竞争利基,但相对也产生某种程度的竞合关系,只是由于厂商原先所占比重不高,因此进展空间值得期待。另外,连续成立的尚有中环与富士通合资成立的富晶通、奇菱科技、接口光电、突破通讯转投资的突破光电、力晶半导体技转工研院成立的天龙视讯以及盐光转投资的研光周密等。 天龙视讯,目前以、日本以及等地之LCM大厂为策略联盟对象,八成客户为LCM厂,市场开发多以承接LCM厂因成本压力而释出的订单,此部份订单原多属日本以及美国业者所把握,更重要的是让LCM厂不再受限于触控面板而阻碍出货。目前公司资本额2.8亿元新台币,估量2001年营收可达3亿元新台币,预期2002年营收更将大幅成长至10亿元新台币以上。 1、奇菱

目前已开始运转PDA用的第一条触控面板生产线,满载月产能为70万片。目前仅止于小量出货时期,正积极与日本和厂商洽商OEM订单,产品要紧为3.8至12.1英寸以下面板。以后进展目标为设置至少4条月产能在70万~100万片之触控面板生产线,扩充时机将视PDA用产品的稳固度,以及手机触控面板的市场成熟度而定。突破光电,目前除新店厂拥有1条300mm×400mm的自动化生产线外,以后要紧生产厂房将位于中坜工业区,目前月产能可达100万片(以3.8英寸运算)。所架设的第一条生产线,优良率由最初不到50%,提升至目前70%,并自行开发完成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逾70%,产能将进一步提升。除上游关键材料的把握外,该公司与下游厂商策略联盟亦相当完整。 2、洋华光电

原以电子零件材料贸易为要紧业务,1999年10月正式成立光电事业部,投入新台币3亿元,其中2亿元建置首条生产线,该生产线基板尺寸为300mm×400mm,全产能为每月7.5万片基板,年

产能为90万片基板,目前月产能达2万片基板。公司初期以中型尺寸产品之4线电阻式触控面板切入,如WebPad及手写输入板用触控面板等,并接洽以及日本中小尺寸STN-LCD厂商,扩展订单,产品品质已获美商Handspring的认证。预估2001年单月营收估量为1亿元新台币,全年可达10亿元新台币,并超越电子事业部的6亿元新台币营收,总计2001年营收达16亿元新台币。洋华2000年增资后,资本额自6.7亿元新台币成为11亿元新台币。另外,STN型LCD厂商亦投入触控面板生产,其中胜华于1999年投入研发,要紧技术来自美国,并于2000月7月开始小量出货,此外,碧悠为解决LCD零组件、专门是PDA部分之短缺问题,亦已规划自行设立触控面板生产线,估量2002年第一季末试产,至于光联及久立等LCD厂触控面板生产线,亦将连续量产。 (二)触控式面板厂商作一比较:

以下即针对洋华光电、突破光电以及富晶通科技作一简单比较。

针对洋华光电、突破光电以及富晶通科技作一简单比较

成立时刻 资本额 (亿元) 11.38 要紧股东 主力产品 估量2001营收状况 洋华光电 1985/05 章苗开发、冠增投资、合机电线电缆、4线电阻式 营收2.4亿元,损益两平 裕盛投资 陈鸿均、郭永芳、6线电阻 营收6~8亿元,税后突破光电要紧经理式、XGT EPS 1.5元 人 富士通、中环 4线电阻式 营收20亿元,2002年损益两平 突破光电 2000/04 富晶通科2000/11 技 4.00 5.00 资料来源:今日周刊

四、厂商的挑战:

在大环境方面,全球科技产业受到不景气阻碍,成长普遍趋缓,而触控面板应用最深的PDA、IA市场亦受到波及,虽有成长但幅度却不如预期,加上全球TOUCH PANEL产能增加的幅度大于需求成长幅度,因此将相对压缩新加入厂商的生存空间,大部分订单依旧由日商所把持,少许订单流向,在粥少僧多的情形下,厂商产能利用率就普遍不高。 就目前厂商现况来看,投入者众,但仍处于试产时期者居多,真正达到大量量产的厂商仍属少数,在2001、2002年两年技术及量产成熟后,市场的竞争将愈趋猛烈,亦难幸免经历一场杀价竞争抢单的情形,因此投入的业者莫不积极找寻并培养本身的利基,以适应以后市场竞争,而成本操纵是不可轻忽的一环。 另外,在关

键材料ITO导电薄膜方面,为触控面板产业的另一重要观看风向标。目前导电薄膜尚由日商供应,但目前仍以日本本土厂商为优先提供,使得在ITO薄膜材料上受限严峻,而为使货源能充沛供应,厂商往上游扎根明显成为必要趋势。目前虽已有剑度以及联享光电等积极投入研发,但产品品质仍有待观看。 因此,投入触控面板厂商,短期虽因成本优势,得到从日商移转过来的订单,但若技术仅停留在将ITO玻璃及ITO Film贴合的组装层次,缺乏核心技术,将不利以后产业进展。

厂商SWOT分析

五、结 论:

在大者恒大的市场主流趋势下,以后的触控面板市场将竞争更猛烈,各厂商能否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观看各厂商在自动化生产技术与设备把握程度,因此,制造良率的高低更为重要,另外,成本亦是关键。只是,短期关于厂商而言,也许能否把握关键材料ITO导电薄膜更胜过其它因素。

触摸屏产业进展分析

摘要:全文共4117字,7页

前言

近几年消费性电子信息产品的市场快速成长,配合“人机接口”的设计概念,趋向人机互动模式,因

而带动了触控面板(Touch Panel)的蓬勃进展,最明显的应用市场以信息家电IA,以及各种个人化以及小型化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如PDA、e-Book、Handheld PC等为最大宗。

一、触控面板技术与市场应用: (一)电阻式: (二)电容式: (三)音波式: (四)红外线式: 三、厂商机会:

(一)厂商投入概况: 1、奇菱

2、洋华光电

(二)触控式面板厂商作一比较: 四、厂商的挑战: 五、结 论:

表一、针对洋华光电、突破光电以及富晶通科技作一简单比较 资料来源:今日周刊

表二、厂商SWOT分析

图一、全球Touch Panel市场产品应用类别 资料来源:富士通 图二、触控面板技术

图三、电阻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简图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图四、电阻式 与 纯玻璃技术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图五、触控面板的技术比重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图六、2000 全球Touch Panel供货商市场占有率 资料来源:突破光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