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观《大国重器》有感精选10篇

观《大国重器》有感精选10篇

来源:九壹网
观《大国重器》有感精选10篇 篇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著述,国之重器是指国玺,国玺就是一个国家的传国宝,由此国之重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社会发展到今天,国家已经不再有国玺传国的概念,但其中国之重器被喻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核心的理念被沿用至今。 一个国家的国之重器,放到今天就是一个国家的屹立于世界之林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在五百多种主要的工业产品中,有二百二十多种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更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从某种程度上说,以上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国家的重器,也是我们在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而时代发展到现在,武器已经从单一性的开始变成综合性的,也就是除了以上的我们看得到的重器,还有许多其他隐性武器的影响。在纪录片《大国重器》中,集中采访了许多的技术人员,从他们对行业中遇到的难题的攻坚中来看整个行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这也向我们表明了,一个国家的重器中离不开人的因素,离不开人才强国战略的帮助。一位学者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提到,一个国家的真正的重器除了我们的经济、科技、军事力量等等,更重要的要有人才,有人在支撑在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这些在背后默默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的人就是当代国之重器,他们在各个领域和行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中国今日之发展和腾飞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当前的中国正在积聚着无比强大的发展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向制造“大国重器”的“英雄”们致以崇高敬意,勤勉克己,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为国家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

\"农业是立国之基,工业乃强国之本。\"《大国重器》,一部记录新中国工业崛起的长歌史诗;《大国重器》,一帘见证中国工业创新裂变的长廊画卷。这股从民族工业血脉中迸发出的最强音在11月的深秋,划破寂静的夜空,向全球昭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全面崛起。 作为中国首部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以其惊艳的恢弘画面、先进的创新实例在徐工集团引起了强烈反响。6天的时间,300分钟的精彩连续,画面、配音、明星产品、技术创新、人物故事等等,都成了徐工集团连日来最\"热门\"的话题。在人才公寓、在职工餐厅、在车间一线,《大国重器》让徐工人再次看到了民族工业创新的实力,也更加坚定了振兴中国工业的使命。\"我们从一个小摊位到全家族震撼亮相,不仅仅是量的提升,更是核心技术质的超越。\"徐工起重机械事业部技术中心任印美激动地说道。在徐工研究院,科技研发人员更是集体\"抱团\"观看,时而安静思考、时而欢呼雀跃。\"《大国重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装备工业的巨变,让我们又一次直击徐工核心制造的雄厚底蕴,身为徐工人,高兴啊!\"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张涵在微博上第一时间晒出了自己的感受。

在《国之砝码》中,徐工王民董事长那句\"在世界工程机械的最高顶峰上,我们必须要有位置\"激荡着所有徐工人的内心。话语背后,是中国装备制造人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突破。在技术创新的这片沃土上,徐工一直深耕创造,不遗余力。大型技术研究中心、核心零部件实验室等。从当年的蹒跚学步到今天的世界第一,徐工已将技术创新的基因深植全球,依靠先进的技术创新,国际大佬对徐工的技术垄断被一一冲破。

放下镜头里的精彩,我们更要看到中国工业的未来。\"大国重器\"向\"强国重器\"的迈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科技广度、创新高度、核心深度是中国工业留给徐工的\"万亩技术良田\".深铸强国重器,放飞强国之梦,中国制造再创新高;智领技术先机,成就国之大器,徐工创造风华正茂! 篇三

期待已久的电视纪录片《大国重器》终于在台二频道播出了。身为一个长期在一家机械行业纸媒体工作过的退休人员,看过第一集之后,便心潮澎湃,无限感慨,禁不住大叫一声

\"好\"!

这一集讲述的三家重型机械设备制造和总承包企业,大胆创新,勇于拼搏,敢于和全球顶级对手同台竞争,攻占世界技术高?o的成功事例,有力地说明了装备制造业对繁荣经济和实现\"民富国强\"的的无可替代的作用,每个细节都散发出凝聚民心、激励斗志的正能量。片名为《大国重器》,实际上也在宣示着装备制造业乃国民经济甚至整个国家的脊梁,堪称\"强?肜?器\"、\"富国金器\".

瓮福集团的故事很有说服力。他们不但战胜全球十七家强势竞争对手,成为世界最大的沙特磷肥选矿厂总承包方,取得巨大的成功:过去十年在国内造化肥、卖化肥总共赚的钱,比不上这一个项目。还把其\"无水氟化氢\"专利技术以1.2亿美元的好价格转让给了南非。这里有个小?非?很有趣:初次谈判时,瓮福开价1亿美元,并明确表示\"言不二价\".南非不甘心,整整花了一年时间满世界搜寻,最后不得不回到谈判桌前,比原价增加20%,以1.2亿美元成交。原因无他:这是独家研发的专利,而专利本来就是无价的。同样动人的是,振华重工研制生产出20层楼高的港口岸桥后,不但直销到美国迈阿密和欧洲某些国家,还逼退了这类产品的名牌老厂韩国三星、德国克虏伯,美国更惨,()他们的市场份额从70%直降为零。看了这些故事,能不为之动容、为之狂喜吗?此外,湘电集团、振华重工研制的矿用超常装载力自卸车、钻井深度达一万米的全球技术水平最高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球最大的5兆瓦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世界难度最大的钢结构桥、每台造价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海洋石油铺管机,也都由于质优价廉,纷纷落户澳大利亚、美国、丹麦和阿联酋。这也同样令人不能不击节叫好,高呼\"快哉\"!那些客户可都百般挑剔,狂气得很,倒退几十年,哪会正眼瞧一下中国产品!

毫无疑问,这些企业的老总和成千上万名掌握\"缄默技术\"的设计、生产人员,都是民族英雄、国家功臣。十分遗憾的是,片中的瓮福集团、湘电集团、振华重工竟然都名不见经传,他们的掌门人何浩明、周建雄、管彤贤也都生疏得很。由此想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应该调整思路,加大对装备制造业的宣传力度,扭转\"重文体轻科技 ( 装备制造业应视为大科技的一部分 ) \"的国民心态。至少应该达成这样的共识:片中何、周、管几位老总对国家乃至人类的贡献比任何一位星姐星哥绝不会小。莫说文体,就连人们普遍认同、张口闭口的\"高精尖新\也都要靠机械装备来实现,忽视机械装备,岂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

还想多说几句。我以为,大力宣传装备制造业,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开展这方面的国际合作与竞争,比过分关注军事装备更好,更有利于国家形象。因为第一,任何尖端武器都是机械装备的产物。人们对清末列强轮番入侵,往往只强调洋人的\"船坚炮利\却看不到其深层原因是他们拥有远比当时的中?胂冉?得多的装备工业;第二,军力毕竟隐蔽些为好,而工业装备则尽可以大张旗鼓地宣扬;第三,武器终归是为害人类的破坏力,最终难免叙利亚\"化武\"的下场,而科技竞争,则是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合作共赢的。 篇四

时间回到2006年。地点是辽宁省第二高峰。海拔近2000米的牛牦岭。这里是东北第一个风电场。也是我国第一个由自己工人承包安装的风电场,国家重点工程。这里其实并不适合建风场。因为要把几百吨的风机,从山底下运到山顶,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而这里从半山腰到山顶是原始森林。那里有熊,有狼,有蛇,就是没有人,更不用说路了。可能是国家为了考验我们工人已及工程机械的能力。才把地点,定在了这里,而他们不负众望,在尽力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硬是开出了一条四车道,能够承受几百吨风机运送的道路。当我第一次从山下坐小时车,来到山顶,看到风机时,感觉就是震撼。100多米高,有三个叶片,每个长20多米。是由西班牙制造。由于进口造价太高,只有十几台风机,散落在诺大风场的各处。当时负责现场指导安装的是西班人。他对我们说,这样的风机,你们中国生产不了。。。。!!!!!!

时间到了2009年,地点离承德300多公里,靠近内蒙的地方。这里叫围场,是以前满清皇帝的皇家猎场(所以电视剧中。皇帝早上出去打猎,晚上回宫都是骗人的)这里气候相当恶劣,风沙吹的人睁不开眼睛。10中旬就开始下雪。一场大雪能把房顶压塌,可以下到齐腰深。所以工人们会经常面临一场大雪之后。使他们的住地方没有了。我现在还有那里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有着成百上千台风机。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风场各处。这里的风机全部都是中国造,这个工程获得国家建设领域第二高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工程银质奖。也是目前我国风电建设所取得的最高荣誉。(建设领域最高奖是金质奖。也就是鲁班奖。这个奖有时候是空缺的。而建设领域包括小到住宅,厂房,100来层的高层建筑。大到三峡,高铁。)可以说这是国家对风电建设的肯定。

到了2013年。从早晚温差极大的,到风沙满天飞的内蒙。再到海风腐蚀严重的沿海。成千上万台风机,在全国各地运转。总装机早以达到世界第一。它们机身上写着,中国华能,中国龙源。中国大唐国际等等拥有它们公司的名字。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中国制造!!!!!!!

而片中提到的上海正泰,其实我们电力行业中。有很多企业比他做的更好,比如平高,泰开,沈高等等,他们的产品水平不差于他,价格更便宜,产品不但分布全国各地,而且早已在伊拉克,巴勒斯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站稳脚跟。

而在2014年,由于风电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国家已经把重点转到光伏上。叫停许多将要上马的风电项目。为什么国家放弃了一个如此技术成熟,如此完整的产业链,如此发展迅速的风电行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光伏世界第一!我们从发电,到送电,再到变配电世界第一!我们从生产到现场应用世界第一!我们电力行业已站在世界最前沿!现在开始由我们来引领世界!!!

这里面有人说不喜欢这片子,说太主旋律了,他说在他所在的航空领域里,一个GE的工程师说,连一个清洗的工序在中国都不能完成。而片中只是说与世界有差距,却依然不在意的歌颂。因为相比你们航天,至少在国计民生方面,我们电力行业更加重要,我们电力以及其它的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无数人用青春,用风餐露宿,用汗水,甚至用鲜血所换来的,这样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凭什么不歌颂。做为一个电力行业的人,也希望你们航空人能够做到。虽然你们的行业十分复杂。但请你们再努把力,请不要再让老外说,这个工序,你们中国不行!请不要让老外说。这东西你们中国生产不出来!!!

《大国重器》观后感(四):重器:呵呵。一个工科博士的感想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个增加正能量的记录片。最为工科科普文章我还是很推荐的。 初看起来让作为一个工科博士的我热血升腾,甚至于都开始再反思自己出国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是细细回味就对它有了种鸡汤文的感觉。

我们有这么强吗?我博士期间所接触的高端设备一水的进口货,就没有发现有国产的。甚至设备用的实验太都是进口的。在精度方面我们还是相差甚远。想起来为了有一套合格的夹具,我们的所工厂直接孔打歪,设计好的不能用。工业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至少在工科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没有值得信赖的实验设备。

重器,这一重字说明了,我们在大型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还是有相当优势的。比如低精度要求的产业。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还是优势明显的。前段时间有新闻,说是山东一个村N多人利用电焊技术移民袋鼠国,过上了高薪有车有房的日子。不知道在振华的焊工们日子如何。 什么时候在纪录片中可以听见说现在我们不行缺点的时候,就好了啊。 篇五

这部片子很主旋律,主旋律的不得了,所以我不喜欢。

学的是理工,片子里面讲的或多或少了解一点点,因为去过航空企业制造车间,金工实习练过车铣刨磨钻,整过热处理。我很怀疑片子中宣传的我们工业装备业的日渐强大,并讨厌那

种“外国人说我们不行,我们就要争这口气”的八股文气息。

诚然,片中也有短暂的透露,我们近年来低端装备产能过剩,高端不足的尴尬境地和大多装备的核心零部件都要进口,可导演的镜头语言还是想一个劲的唱赞歌。 让我们实在一些吧。

说说自己稍微熟悉一些的航空业吧。假期在GE航空实习,了解到航空发动机的高温涡轮叶片就连清洗都不放在中国,一来是技术保密问题,二来是你也真没那个能力。航空发动机的大修在国内基本上是组装测试,我们在这方面差的太多。最近新闻报道,我国又从俄罗斯进口了一批AL-31发动机,据说是给J20和H6k换装,提升了性能。航空发动机这样的工业制造顶端产品,我们确实差了很多。这其中就涉及片子中介绍过的大叶片的制造,高温合金材料,五轴联动机床等等方面的技术。光靠打鸡血是攻克不了技术难关的,不然我们的飞机早就装上了中国心。

我自己没有工程的天赋,很羡慕片中出现的工程师和工人(那些不仅仅将它看成一份工作,更多是事业的人)。祝福他们能在未来突破那些尖端的技术,在自己的专业上走的更远,请你们加油。 篇六

时间回到2006年。地点是辽宁省第二高峰。海拔近2000米的牛牦岭。这里是东北第一个风电场。也是我国第一个由自己工人承包安装的风电场,国家重点工程。这里其实并不适合建风场。因为要把几百吨的风机,从山底下运到山顶,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而这里从半山腰到山顶是原始森林。那里有熊,有狼,有蛇,就是没有人,更不用说路了。可能是国家为了考验我们工人已及工程机械的能力。才把地点,定在了这里,而他们不负众望,在尽力不破坏生态的情况下,硬是开出了一条四车道,能够承受几百吨风机运送的道路。当我第一次从山下坐小时车,来到山顶,看到风机时,感觉就是震撼。100多米高,有三个叶片,每个长20多米。是由西班牙制造。由于进口造价太高,只有十几台风机,散落在诺大风场的各处。当时负责现场指导安装的是西班人。他对我们说,这样的风机,你们中国生产不了。。。。!!!!!!

时间到了2009年,地点离承德300多公里,靠近内蒙的地方。这里叫围场,是以前满清皇帝的皇家猎场(所以电视剧中。皇帝早上出去打猎,晚上回宫都是骗人的)这里气候相当恶劣,风沙吹的人睁不开眼睛。10中旬就开始下雪。一场大雪能把房顶压塌,可以下到齐腰深。所以工人们会经常面临一场大雪之后。使他们的住地方没有了。我现在还有那里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有着成百上千台风机。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风场各处。这里的风机全部都是中国造,这个工程获得国家建设领域第二高荣誉,中华人民共和国优质工程银质奖。也是目前我国风电建设所取得的最高荣誉。(建设领域最高奖是金质奖。也就是鲁班奖。这个奖有时候是空缺的。而建设领域包括小到住宅,厂房,100来层的高层建筑。大到三峡,高铁。)可以说这是国家对风电建设的肯定。

到了2013年。从早晚温差极大的,到风沙满天飞的内蒙。再到海风腐蚀严重的沿海。成千上万台风机,在全国各地运转。总装机早以达到世界第一。它们机身上写着,中国华能,中国龙源。中国大唐国际等等拥有它们公司的名字。但他们却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中国制造!!!!!!!

而片中提到的上海正泰,其实我们电力行业中。有很多企业比他做的更好,比如平高,泰开,沈高等等,他们的产品水平不差于他,价格更便宜,产品不但分布全国各地,而且早已在伊拉克,巴勒斯坦,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站稳脚跟。

而在2014年,由于风电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国家已经把重点转到光伏上。叫停许多将要上马的风电项目。为什么国家放弃了一个如此技术成熟,如此完整的产业链,如此发展迅速的风电行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光伏世界第一!我们从发电,到送电,再到变配电世界第

一!我们从生产到现场应用世界第一!我们电力行业已站在世界最前沿!现在开始由我们来引领世界!!!

这里面有人说不喜欢这片子,说太主旋律了,他说在他所在的航空领域里,一个GE的工程师说,连一个清洗的工序在中国都不能完成。而片中只是说与世界有差距,却依然不在意的歌颂。因为相比你们航天,至少在国计民生方面,我们电力行业更加重要,我们电力以及其它的行业,所取得的成绩,是无数人用青春,用风餐露宿,用汗水,甚至用鲜血所换来的,这样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凭什么不歌颂。做为一个电力行业的人,也希望你们航空人能够做到。虽然你们的行业十分复杂。但请你们再努把力,请不要再让老外说,这个工序,你们中国不行!请不要让老外说。这东西你们中国生产不出来!!! 《大国重器》观后感(七):树立民族自信心最重要!

在某些人眼里,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某项技术只要落后是哪怕一个国家,就不是先进国家,就有巨大差距。怎么了,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根深蒂固的不自信?我们只是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就基本赶上某些方面超越了欧美日两百多年的工业发展脚步,如果把时间放到更远的范围去考虑呢?100年后又会是怎么样?

中国取得这样的成就有问题么?工业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世界霸主啊,中国人并不笨啊,所以领导人一直在强调的是民族复兴。很欣慰的是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前三十年工业立国有问题但是却打下了工业的底子,建立了基本全面的完备的工业体系,这之间轻工业发展有所制约,这是全国人民的牺牲。后三十年以轻工业为主,小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国民经济得到充分的充足的提升。但是我们讲,重工业是慢工出细活,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是一个大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一个完整的完善的工业体系,总会受制于人。这点从印度花费巨大代价组建其里的“万牌军”包括最近从俄罗斯采购的航母就可以看出。

前文讲的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是有根据的。我们在发展轻工业提升国民经济的同时,并没有忽视重工业建设,没有90年代初至今的2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资金投入,我们能看到军工产品包括J-10/20/31,无人机,航母等等密集亮相吗?同样,航天项目包括北斗系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等也是重工业厚积薄发的结果。 总之,中国人要自信!这点对于眼下取得的成绩很重要,对于直面与欧美日的差距更显珍贵!!! 篇七

中国要完成从农业大国到工业大国再到工业强国的历史转型,要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必须依靠强大高效的装备制造业,必须打破工业强国的装备制造垄断,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科技。

这个纪录片实在震撼人心,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天工开物”的装备奇迹,人们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低端、廉价,劣质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中国装备制造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学习到创新,从追赶到超越的艰难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

大国而重器,重器而强国。装备制造业是国家核心竞争力,而中国装备制造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当中国装备制造业继续不断地打破国外垄断,实现高端智能信息化的产业转型,着眼高远,敢于突破,勇于挑战,中国才能实现装备制造强国梦,改变中国人的生活,在世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篇八

在唐车公司高速动车焊接车间,为了保证动车组车体的铝合金焊接零缺陷,新职人员跟随国际焊接女教师认真学习着焊接技术,这个环节关系着车体连接部位是否能扛住时速300多公里运行时的外界环境,容不得一丝马虎,要保证焊接部位的外观整洁,更重要的是内部质量,焊接教师的一句话发人深省“焊品如人品,要做到表里如一”。由此联想到我段管内高铁的ZYJ-7道岔,每天也要受到时速300多公里运行高铁动车组的冲击,我们职工对道岔的维修养护,是否也能以唐车工人那样高度的责任感,做到外观整洁、调整得当,确保没有隐患,

不出故障,这是值得我们每一名高铁干部职工好好思考的问题。

在唐车公司高速动车生产车间,每天出工前,班组长对职工逐一点名,然后要求职工们一起背诵岗位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在这里,所有的生产过程都有一个标准的操作程序,每个人都必须对这些内容了如指掌。由此联想到我段各个班组的班前布置会,是否只是简单的找个职工念一遍作业指导书给大家听听,每个职工是否能够像唐车工人一样能够对工艺要求和操作流程做到熟记于心、运用自如。这是我们车间干部和工长该好好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下大精力做好这项工作。

在高铁动车组车体内部有一套庞大的电路系统,安装线路的程序十分繁琐,一个动车组会用到100多种线材,线路总长度相加大约400公里,唐车工人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他们制作了一个操作手册,把这个复杂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做了详细的描述,什么样的线头,使用什么样的工具,甚至是剪线的动作,都做了规范。这让我联想到近期段上正在推行的作业标准化工作,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效果也非常好。安全技术科室通过制作标准化作业视频和课件,进一步规范了各项作业的标准程序,车间班组的干部职工拿到这些图文并茂的视频课件后,浅显易懂,非常方便学习。我们电务职工尤其是新职人员就应该秉承着一个信念,要老老实实从学生做起,抛弃以前的一些不良检修习惯,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视频和课件讲述的内容,从最简单的模仿做起,一丝不苟的模仿,固定下来,变成自己的行动标准和行动要求,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固化之后,能够形成习惯化灵活自如的应用。这样就可以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维护好设备,也进一步优化完善作业流程,通过不断的优化,形成了一个创新,这就是我段要求的企业文化,最终使职工们达到作业标准化、作业习惯化。 《大国重器》纪录片里还有一个细节让我深受感动,高铁动车组的线缆接线员,都是女工人,她们在每一处接线完成后,都要挂上一个写有自己名字的记名签,记名签将永久的和这根线缆卡在一起,她们要对这些线缆的质量终身负责。高铁动车组底部的制动阀安装紧固后,质检员要逐一进行检查,并在检查过的部位盖上自己的手章。这个手章代表着一个生产者的责任,就是树立质量诚信,把质量做到高水平并且完全可控。

从纪录片中唐车公司焊接工人、配线工人、质量检查员的一个个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的工作场景,我自己也仿佛置身于忙碌、有序的生产现场,融入到了唐车公司严谨的生产氛围中。在焊接教师的话语中、在班组长严格的要求中、在质检员的眼神里,我看到了唐车公司对产品制造的精益求精,看到了对产品检验的全程跟踪,看到了对产品质量的尽善尽美。正是这样一群唐车人,打造了中国典范的高铁动车组制造产业链,成为支撑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坚挺脊梁。

我希望我自己和我身边的每一个铁路人,能够从《大国重器》纪录片中吸收到一些营养,全力以赴地为铁路安全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九

这是我第二次观看《大国重器》,其实平常很少看很费时间的电视节目,但是当我第一次看了《大国重器》时,很少熬夜的我,竟然迫不及待的将6集一起看完。这个周末突然又想起来,把纪录片又拿过来看了一遍,感触还是很多的!

一:对沈阳机床厂的关锡友印象最深刻,一开始就是看到他弹吉他的场面,作为一个学机械制造出身的,能爱好音乐确实不简单,应该说很有个性的一个人。另外我很赞同他说的话,艺术要和科技结合到一起。沈阳机床厂能有目前的发展,也许是关锡友赌来的,从争取到磁悬浮项目6000万的制造技术攻关到新的数控机床系统的研发,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冒险。他是这样理解超越的,如果你一直跟在别人后面玩技术,那你只能一直跟着,很难超越别人,但是如果你玩自己的技术,你就有超越的机会!关键词,艺术,技术,冒险,魄力

二:对中国国企的掌舵人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1)他们都有很强的危机感,陕西鼓风机说

他们是被台风吹起的猪;江苏双良说他们不是骑在马背上,而是骑在虎背上;2)他们都有树立远大的志向。3)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受过屈辱的历史;4)他们都牵挂着国家的命运。

三:如果你掌握了核心技术,你就是企业最重要的人才。 篇十

最近电视台的大型高清装备工业纪录片《大国重器》开播,那是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更是激起了更多人的爱国激情,特别是身处于工业领域人士的爱国和工作激情。该片历经2年,上北下南收集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程机械、重型装备、通用装备、港机装备、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等十余个重点领域,精选了全国十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讲述我国主攻高端制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经历和成就。

国之重器,一般是指对于国家某些方面有重大意义事和物;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装备制造业国家,要挺起大国脊梁,铸大国重器。是中国复兴梦、的支点。 画面一件件装备展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时,被震撼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息。得到了许多呼声、掌声。当然但凭那些整机设备的画面我本人当时也激动呀,甚至我拉着我只有2岁的儿子坐在我的大腿上一起观赏,儿子不停地指着那个大型5000吨级的起重机大声告诉我“吊车、吊车、挖挖”(挖挖—挖掘机,儿子一出生就对工程机械玩具情有独钟,包括挖掘机、搅拌车、推土机、当然也包括我工作上经常用的扳手、螺丝刀等),我当时很欣慰、更多的是期望,我作为进口机电基础部件的商贸企业人,更多的梦想就是希望儿子将来能实现,能跟我一样能生产经营一款机电产品是属于自己的,希望他在将来能成为工程师或者技工,为中国的装备工业贡献一份力量。话说远了。

其实在巨片中的机床、起重机、高速列车还是汽轮机也好,我作为专业的装备行业人,让我更多地关注巨片中讲解他们是怎么样实现这些产品,又达到了什么水平?其实我开始说我激动、兴奋,并不是和大多电视里的那些人一样,我激动的原因是因为国家能收集这么多信息来给我们展示,讲述他们的成果;让我们这类人有更多的信息了解国家目前的装备技术水平,从而来改善我将来的经营方向目标;但大多数非专业或者说非行业内人士的激动时不了解实际情况,而看到那么高端设备为之自豪、激动。

那很多朋友就会问我,您有什么资本对此一嘘?我相信也有很多人跟我一样有此表情。为什么呢?下面我就此给予解释:

下面就简单说说,第一集里的磷肥生产设备、选矿设备;都是大吨位、大功率、高大的外形、高产能等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很多人都为之惊讶不已,然不知,配套这些设备的直流节能300KW以上的电机、减速机、轴承以及称重传感器、远程控制系统等部件几乎没有一件是我们中国自己制作的。

大功率直流电机,速度均匀,机械强度好、配套设备平稳可靠。大功率直流电机基本上是东芝、西门子、SEW制造,国内的佳木斯电机有大功率电机,但是没有这个技术水平,就算有,那也只是国内一些小民营项目为了节约项目成本选择。矿用大功率电机一般要求节能、双速控制、变频控制、防爆、耐腐蚀、寿命长等。国产的有哪些?

减速机,是一种精密机械设备,各种齿轮、轴、轴承等加工精密要求极高,减速机现在的代表水平机型:蜗杆减速器和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机的性能要求:体积小,传动效率高,精度高。目前国际上有代表的品牌有:SEW、弗兰德。我说的是配套上门大功率电机的,国内做减速机的除了江浙一带有2个小功率扭矩的企业在做小功率配套以外,很少有人制造了,那么配套大功率电机的减速机,其实目前我接触到包钢、还是鞍钢等企业的矿山选矿用的基本上是SEW、弗兰德。

轴承是各类机械装备的重要基础零部件,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

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机械产品中,轴承属于高精度产品,不仅需要数学、物理等诸多学科理论的综合支持,而且需要材料科学、热处理技术、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数控技术和有效的数值方法及功能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等诸多学科为之服务,因此轴承又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而这些选矿设备的大型轴承和环境恶劣的轴承都选用哪些呢?一般都选择SKF、FAG 、NSK、

TIMKEN 、SANDVIK当然还有小型承重轻的其他品牌,但选矿的设备都是用SKF、SANDVIK多,电视里的这套设备一样不例外。现在SKF在江苏有工厂了,因为国内很多企业仿制,主要因为SKF的市场用量很大,所以很多商人追逐利润,就模仿,后来SKF将小型的既承重轻的,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民用产品线制造基地搬到了江苏来生产,因为SKF知道,这类产品就可以直接在国内采购原料-钢材,只是制衡国内高防而已,真正的高端产品他们是没办法在国内生产,因为这些高端轴承的优质钢材、棒材还是需要从国外进口过来,所以他们高精密、低噪音、长寿命、承重型等产品还是在国外生产,就像SEW的减速机一样,大功率的减速机机型还是在国外加工制造。

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将质量信号转变成可测量的电信号的装置,它的它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对主机的精度、性能、寿命和可靠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还影响到数理分析结果,在那些实验分析设备上基本上都是进口的,因为它同样要求材料科学、精密加工技术水平较高。所以目前不管是超市还是工业装备、还是实验设备都是用METTLER TOLEDO梅特-勒托利,或者的一些品牌。

其实在上面只是简单地说了选矿设备,但如工程机械呢?他们一样存在这样类似的情况,核心的部件都是没有自己研发设计的,比如液压部件,柱塞泵、三联泵、齿轮泵、泄压阀、安全阀等都是国外品牌占据市场的90%份额;品牌包括:Parker、威格士、Eaton、Bosch

Rexroth、ATOS、danfoss等,机床的核心部件:伺服控制系统、伺服电机、轴承、位移传感器、断刀检测仪、液压系统等等一样都是有国外品牌占据,所以我们的制造大国只是将这些部件用廉价的外形钣金、人工组装而已,一到国际市场上去竞争,除了我们的人资成本的优势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竞标优势。

再比如注塑机械,国内几个品牌震德、海天、伊之密等,他们的液压系统、位移传感器、伺服控制系统部件100%国外的,如:油研YUKEN、danfoss、schwab、Parker、威格士、Eaton等。

军工领域,如:飞机(包括战机、民用机),高压管、控制阀、气动件、发动机都是,大炮的液压如:转向液压马达、弹簧、手摇泵、泄压阀、液压缸、轴承都是进口的;舰艇的液压泵、蒸汽阀、伺服系统、液压缸等都是进口的。

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朋友就问了,国外也有很多产品需要从中国采购基础件去组装用呀? 是的,这个是真的,我也知道,比如江浙一带出口的钣金件,如饮料行业的krones 、KHS 、SIDEL设备上很多铁块块都是中国的,但自动化件,测量系统件、控制件有几个是中国的呢?我们现在做的无非就是拼装工艺技术,将大块的钣金和连接件和核心部件连接拼装起来,当然相对以前是在装配公差和工业设计外形方面能力有一定提升了,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制造装备强国还是有几十年的距离。 您看了我的简述分析和实列,您还有当初的激动和自豪吗?我想您一定跟我一样心痛、愤怒、抓狂!

我们是愤青,我辱骂某些人,鄙视某些人和行为,但没办法在愤怒的同时我们每个中国人,特别是我们每个在位的工程师还得继续努力!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都开放几十年了,我们国家的高新企业不是很多吗?模仿了几十年了为什么还是没有进步呢?

这个需要我们大家以后的继续努力,下集我继续和大家一起探讨为什么这样!

其实一直想写一篇关于中国工业现状的文字与行业之士探讨,只因无奈孩子和事业一直让我没有时间,加上几年的丑铜钱的引诱导致我原本语文只有小学水平的文笔水平更加惨淡,所以就一直没有机会来出丑,最近年底公司要放假,孩子回到了老人身边,有时间就写写,当然也在最近躺在床上看到了几年前站长液压哥发起的一篇关于“中国目前依赖哪些进口产品”文字突发写下,望大家多多指点,我们一起努力,一直在努力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