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究竟是“包产到户”还是“包干到户”

究竟是“包产到户”还是“包干到户”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究竟是“包产到户”还是“包干到户”

作者:段寒冰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10年第06期

人教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9课“改革开放”一文(第42页)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农业获得大丰收,产量比上年增产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的肯定。随后,在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从文中可以看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应该是“包产到户”。而同书本页小字部分却说:“……为了抗旱救灾,安徽省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开荒种粮,谁种谁收。在这种的推动下,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下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自农业合作化以来,他们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他们打心里乐开了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责任明确,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他们热烈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文中可以看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应该是“包干到户”。那么,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的土地承包责任制究竟是“包产到户”还是“包干到户”?

“包产到户”是指生产队在坚持“三不变”,即坚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不变、坚持基本经济核算单位不变、坚持定产部分统一分配不变的前提下,把全部农活和产量承包到户,以地定产、以产定工,定产以内统一分配,超产归己,减产受罚的一种责任制形式。而“包干到户”是指在坚持基本的生产资料即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生产队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包给农户使用,由农户自主地进行生产,农户保证完成公粮和各种农产品交售任务,保证上交生产队的各项提留,其余产品都归自己所有。“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区别在于:前者联产,后者不联产;前者是农户对所种植的作物产量的承包,后者是农户对土地经营权的承包。

教材原文中“在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其意思应该是“包产到户”。因为同书的第43页“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由《当前农村经济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可见,当时的农村土地承包是“包产到户”。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73页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这种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较之“包产到户”的“三统三包”(生产队统一计划、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农户包工、包产、包费用;双方签订合同,超产者奖,欠产者罚)而言,“包干到户”对劳动者的责任更明确,利益更直接,深受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欢迎。正像农民自己的话所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综上所述,最初决定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包产到户”,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包干到户”比“包产到户”更具有优越性,因此,中国的广大农村基本上实行的土地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包责任制是“包干到户”。而教材中“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其实应该是分田“包干到户”。 (作者单位:河北省饶阳县第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