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中小学发展性评价
七年级历史(一)
(检测范围第一、二学习主题 全卷满分100分,90分钟完卷)
题号 得分 一 二 总分 总分人 一、单项选择题:下面每小题的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答题框内对应的位置上。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得分 题号 得分 1 A 11 D 2 B 12 C 3 C 13 B 4 D 14 D 5 A 15 A 6 B 16 B 7 C 17 A 8 D 18 C 9 C 19 C 10 A 20 D 1.“十.一”期间,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如果想更好地深入了解山顶洞人的情况,我们可去
A.云南省 B.北京市 C.上海市 D.江苏省
3.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4.下列能吃上小米、穿上麻布衣服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 5.某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6.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
7.《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8.后世所称的“六畜”马、牛、羊、猪、犬、鸡早在何时就已饲养? A.炎帝、黄帝时期 B.尧、舜、禹时期 C.夏朝时 D.商朝时 9.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实行残暴统治,使商朝加速走向灭亡,他就是 A.成汤 B.盘庚 C.纣王 D.桀
10.在一次活动中,同学们各自进行自我介绍,甲说:“我姓张”;乙说:“我姓李”;丙却调皮地说:“我和中国第一个王朝同姓”。这一下难倒了许多人。那么,聪明的你能告诉我们丙姓什么吗?
A.夏 B.秦 C.唐 D.宋 11.“‘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12.武王伐纣的性质属于
A.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 B.平民和奴隶反抗压迫的斗争 C.奴隶主贵族领导推翻暴君的斗争 D.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争夺战争
13.昏君亡国,明君兴政。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A. 周平王 B. 周幽王 C. 周武王 D. 周文王 14.“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1
A.夏朝时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 D.春秋时期 15.据《史记》记载,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为了报仇雪恨,“苦思焦思,置胆于座,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这位国君是
A. 越王勾践 B.齐桓公 C.楚庄王 D. 吴王夫差 1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激烈,呈趋势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17.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齐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18.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是 A.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B.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C.国家数目越来越少,天子权力越来越小 D.国家数目越来越多,天子权力越来越大
19.下列战役中,属于战国时期著名战役的是
①城濮之战 ②涿鹿之战 ③围魏救赵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重视兴修水利 B.秦王能力很大 C.地理位置优越 D.实行商鞅变法 二.材料问答题(60分)
21.阅读材料,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26分)
材料一 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个封国。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正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在争霸过程中出现了“春秋五霸”。 材料三 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这时,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更少了,主要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历史上成为“战国七雄”。 (1)“春秋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是谁?他为何能做到这一点?(6分)
(2)出现春秋争霸的原因是什么?(6分)
(3)为达到一统天下的目的,秦国采取了怎样的外交?东方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4分)
(4)从数据上,从周初的分封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整个中华民族的角
2
度看,这种变化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
(5)到了战国时期,曾是春秋五霸的哪一个国家不存在了?它被哪三个国家代替?(4分)
22.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各国有远见的君主纷纷实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变法是最成功的。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2分) (1)秦孝公为什么要发布求贤令,招揽人才变法?(3分)
(2)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说说这次变法的性质和起到了怎样重要作用?(10分)
(3)商鞅变法措施中,哪两项措施对农民最为有利?哪一项措施对贵族及其后代是极大的打击?哪一项措施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4分)
(4)用今天的眼光看,商鞅的措施有没有不对的地方?说说理由。(5分)
2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成语熟语等,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人们常称北京一带为燕蓟之地,山东为齐鲁大地,山西为三晋之地,这些地名是怎样得来的?(4分)
3
(2)请你分别说出成语“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分别讲的是春秋时期哪位一历史人物的故事?(8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