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对所得税费用影响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资产对所得税费用影响分析

来源:九壹网
税务筹划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递延所得税 资产对所得税费用影响分析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于玲 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 产、负债,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帐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 的计税基础。对两者之间的差额,可以分为应纳税差异与可抵扣差异, 得税》,2007年11月28日,第197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新《企业 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继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 度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两者差异加剧扩大。如何正视会计制度与税收 由此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计量确定利润表 中“所得税费用”项目的方法。 三、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制度的差异.做好递延所得税的处理.是企业税收筹划和帐务处理时面 l临的课题 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出发.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企业在持 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该项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未来经 关键词: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递廷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 济利益,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在这一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 一、会计与税收的差异 除的金额。 一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差异的存在由来已久。它是一个世界各 般原则下.资产的计税依据=税法认可的初始入帐价值一税法认 国普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高速发 展、市场经济大改革下。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经历了从高度统 一可的折旧或摊销。通常情况下,税法认可会计准则中资产的初始入帐价 值,因而在资产的初始计量阶段,其计税基础与入帐价值是相同的。在 后续计量过程中。因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如税法不认可某些 到逐步分离到协调的动态发展演变的过程。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计 划经济,这一时期的会计与税收高度统一:2O世纪90年代的会计 与税收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两者的差异出现了日渐扩大的趋势;2OO1 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不认可未发生的减值损失、不认可某些资产的折 旧或摊销方法等.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的计税基础于其帐面价值往往不 同。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年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发布施行以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分离变 得明显;自2006年开始,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的相 继颁布及实施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法的进一步分离,两者差异加 项资产的计税基础小于其账面价值的,两者之间的差额将会在 剧扩大。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的适当分离可以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 惯例尽快接轨。提高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伴随着我国会计和税收改革 的不断深入.一系列的新制度、新法规相继出台将两者差异与协调的研 讨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会计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 未来期间产生应税金额,由此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 得税,对于企业来说就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当确认为负债。 一般原则下。负债的计税依据=帐面价值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 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通常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和偿还不会对当期损 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与帐面价值一致。 四、暂时性差异及类别 (一)暂时性差异的概念 取的具体会计处理办法。税收是各项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有关征税 的各种原则与确定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各种方法等。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时而产 生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企业可按下列公式确定暂时性差异: 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目的不同.导致两者为了实现目 的所遵循的原则也有很大差异。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使企业经 常要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的情况下需要做出职业判断.会计政 策遵循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及谨慎性原则。税法中对纳税申报也有 类似要求,但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均衡性和防止避税。税法实行收付实 现制和据实扣除。这也可能违背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二是会计与税收的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的财务会计主要向其相关 暂时性差异=资产(负债)的帐面价值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二)暂时性差异的真剐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的暂时差异。 (3)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五、递延所得税资产 f11确认原则 的利益各方(包括、现有的股东、潜在的股东、债权人、供应商、顾客 等)充分披露其会计信息。而这些利益相关方与企业彼此之间都有其各 自的利益,且利益不完全一致,尤其是与企业的利益相关性更 低。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 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 方式。它体现了国家与纳税人在征收、纳税的利益分配上的一种特殊关 系,是一定社会制度下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f2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以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适用所得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确认递 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均不要求折现,无论其相关的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 f3)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值 f41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产生的影响 六、案例分析 企业应通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核算,所谓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是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资 280财经再 n ,,t hz z 因为企业计提坏账准备,使资产(应收账款)的计税基础(应收账款 原值)大于其账面价值,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 税务筹划 资产。下面就以坏帐准备项目为例,说明递延所得税资产对所得税费用 的影响。 所得额200,000.O0元;坏账准备一500,000.O0元,应当调减应纳税所得 额500,000.O0元,合计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60,000.O0元。 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00。000.00+业务招待费用调整 40,000.O0一投资收益调整200,000.O0一坏帐准备调整500,000.O0= 340.000.O0元 假设某企业每年的会计利润为1,000。000.O0元。其中:发生业务招 待费100,000.O0元,投资收益200,000.O0元,预计收回该递延所得税资 产期间适用的税率为25%。 A.假设第一年某单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500,000.O0元 1、递延所得税费用为:500,000.00*25%=125,000.O0元,(纳税调 当期所得税:340,000.00*25%=85,000.O0元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增)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00.O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500。000.O0 贷:坏帐准备500。000.O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25。000.O0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125,000.O0 2、按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作为当 期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00。000.O0+业务招待费用调整 40,000.O0+坏帐准备调整500,000.O0一投资收益调整2oo,000.O0= 1.340.000.O0元 当期所得税:l,340,000.O0*25%=335,000.O0元 借:所得税335.000.O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335.000.O0 3、影响当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 当期纳税调整:发生业务招待费100。000.O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为(100,000.00*40%)40,000.O0元;投资收益200,000.O0元,调减应纳税 所得额200,000.O0元;坏帐准备调整500,000.O0元,应当调增应纳税所 得额500,000.O0元,合计调增应纳税所得额340,000.O0元。 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00,000。00+业务招待费用调整 04,000.O0一投资收益调整200,000.O0+坏账准备500,000.O0= 1.340.000.O0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l,340,000.O0元*25%=335,000.O0元 即:所得税费用=当期税法计算所得税十递延所得税 =335.000.O0—125,000.O0 =210.000.O0元 影响当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为210。000.O0元。 B.若第二年,第一年某单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500,000.O0元 转回 递延所得税费用为:一500,000.00*25%=一125,000.O0元,(纳税调增) 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一125.000.O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一500.000.O0 贷:坏帐准备一500。000.O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一125,000.O0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一125.000.O0 2、按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作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00.000.O0+业务招待费用调整 40,o00.O0一坏帐准备调整500,ooo.oo一投资收益调整2oo,o0o.oo= 340.000.O0元 当期所得税:340.000.O0*25%=85.000.O0元 借:所得税85,000.O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85.000.O0 3、影响当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 当期纳税调整:发生业务招待费100,000.O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为(100,000.00*40%)40,000.O0元;投资收益200,000.O0元,调减应纳税 =125,000.00+85,000.O0 =210.000.O0元 影响当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为210。000.O0元。 C.若第二年.第一年某单项应收帐款计提坏帐准备500,000.O0元 确定无法收回 因为已经确认计提的坏账准备无法收回。首先做冲减计提坏帐准 备的会计分录: 借:坏帐准备500。000.O0 贷:应收帐款500,000.O0 则上述业务处理后.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再次变为一致。 1、递延所得税费用为:一500,000.00*25%=一125,000.O0元,(纳税调 增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一125,000.O0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一125。000.O0 贷: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125,000.O0 2、按税法及相关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 作为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00.000.O0+业务招待费用调整 40,000.O0一当期确认的坏账未计人当期费用500,000.O0一投资收益调整 200.000.00=340。000.O0元 当期所得税:340.000.O0*25%=85.000.O0元 借:所得税85,000.O0 贷: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85.000.O0 3、影响当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 当期纳税调整:发生业务招待费100,000.O0元,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为(100,000.00*40%)40,000.O0元,投资收益200,000.O0元,调减应纳税 所得额200,000.O0元,当期确认坏账500,000.O0元未计人当期费用,应 当调减应纳税所得额500。000.O0元,合计调减应纳税所得额660,000.O0 元。 即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1,000.000.00+业务招待费用调整 40,000.O0一投资收益调整200,000.O0一坏帐准备调整500,000.O0= 340.000.O0元 当期所得税:340.000.O0*25%=85,000.O0元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当期所得税 =125,000.00+85,000.O0 =210.000.O0元 影响当期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为210,000.O0元。 七、结束语 在上例中,当期会计利润¥适用税率=1 元 永久性差异 适用税率=业务招待费40,000.oo}25%一投资收益 2O0.000.O0*25%一40.000.O0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250,000.00--40,000.00=210,000.O0元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第l8号——所得税is].2006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2007年 【3】俞宏.论我国会计与税收差异对制度建设的影响【J】.企业导报 ¨ 坩 ≤ }} ;n财蔑界28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