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9年第 4期 日本帝国主义九・一八事变后 对我国东北的经济掠夺 (1931— 1945年 (续 朱绍文
(二 五年产业开发投资与通货膨胀的掠夺
这笔庞大的五年产业开发计划的资金 , 究竟从何处去筹措呢 ? 在计划中原来预定由日本国 内投资 50%, 由伪满投资 28%, 向第三国吸收投资 22%。其所谓第三国者是指从美国吸收资 金 , 但自从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以后 , 美国资本就完全裹足不前 , 计划落空。因此 , 就只有依 靠通货膨胀 , 加强对我国东北人民剥削的这条路了。
我东三省原是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 , 基本上是一个农业社会 , 广大的农民受着 高额地租 (相当于农作物的 65%以上 和各种苛捐杂税 (约占其农作物的 25% 的沉重负担 , 常 年来一直在帝国主义、 官僚买办、 地主和商业高利贷资本的压榨下 , 过着牛马的生活 ; 农业的生 产力是很低的 , 农作物亦被局限在单一耕种的大豆生产 , 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压榨下的殖民地 型的农业生产 , 这种单一的殖民地型的农业生产 , 既要承受国际市场的价格变动的风险 , 又要 承受国内军阀和日本商业高利贷资本的原始掠夺 , 农民生活极端贫困。在工业生产方面 , 自日 俄战后 , 一切主要经济动脉 , 像铁路、 煤矿、 制铁、 榨油等几乎完全操纵在日人手中 , 只剩下些家 庭手工业像烧锅、 油房、 磨坊、 制粉、 蚕丝等小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工业。这样一个属于前资本主 义形态的经济基础 , 当然不可能有供日本帝国主义利用的产业资本 , 也不可能有供日本帝国主 义用来掠夺的资本市场的存在。
而日本帝国主义本身原来就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半封建军事性的资本主义国家 , 资本积累 极其贫乏 , 它的发展和膨胀主要是依靠武力来掠夺的。 要由它自己供应这样庞大的开发资金是 困难的 , 所以早在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制定的初期 , 这个问题就暴露了。在 1936年 11月 14日《 东京帝国大学新闻》 上 , 有这样一段评
论 , 指出伪满开发产业资金的来源 , 要依靠发行赤 字公债。 文章中说 :赤字公债消化问题 , 由伪满银行承受 , 作为其保证准备 , 发行纸币 , 以助 公债之消化 , 这是筹集满洲开发资金之一举两得之措施。以后伪满兴业银行搞的一套正是这 样。
在这里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在推行其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本身所遭遇 到的内在困难和它的矛盾 , 从而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在长期侵略中必然要遭受失败的后果 ; 另一方面 , 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庞大的军事资源掠夺所需要的资金 , 必然要走上发行伪满银 行的不兑换纸币 , 实行军事通货膨胀和信用膨胀的掠夺。这样 , 我东北同胞本已处在水深 火热之中 , 必然要遭受更加深重的灾难了。
日本侵略者为了其疯狂的侵略战争目的 , 强力推行对伪满的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 采 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伪满建立日本垄断资本与军部相勾结的军事性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战时经济掠夺体系。 1937年 5月 , 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 , 就首先颁布了《 重要产业统制法》 , 把 在伪满的企业经营形态 , 划分三类 :一类是根据《 特殊公司法》 而设立的部门 ; 一类是根据《 重要 产业统制法》 所规定而设立的部门 ; 一类是在所谓“ 道义上” 受约束而不受任何法律上的约束的 自由企业部门。其中被指定重要产业的计有 21种 , 实际上它的目的是便于日本垄断资本的投 资和日本国内一般资本的输入 , 从而有利于第一次五年计划的推行。在货币金融方面 , 除 了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的 , 还进一步消除了朝鲜银行金票和正金银行钞票的计价和流通 , 使伪 满币成了伪满统一的唯一的流通手段 , 直接与日元等价联系 , 成了日元体系的组成部分。 为了专门承担工矿业长期资金的供应 , 在 1936年 12月 3日颁布了伪满兴业银行法 , 1937年 1月伪满兴业银行正式开业。此外 , 关东军为了全面控制一切资金 , 将其集中用于军事产业 部门 , 在 1937年 10月颁布了外汇管理法的临时措施 , 接着在 1938年 3月将全伪满境内的金 融机关 , 控制在伪满银行的下面 , 成立了“ 满洲银行协会” , 藉以控制其资金的运用和投放。 在同年 12月颁布了《 新银行法》 , 规定银行最低资本额为 50万元 (但长春、 奉天、 哈尔滨三大都 市内设有总
行或分行者为 100万元 , 必须采取股份公司的组织形式 , 并对原有银行和金融机 关进行了淘汰和集中的工作。
在农村金融和城市中小工商业的金融机构方面 , 为了推行五年计划中所规定的对农畜产 品的掠夺 , 实现其粮食、 原料的自足自给和增加出口的目的 , 也进行了合并和整顿 , 加强伪满中 央银行对它们的控制力。 在农业金融方面 , 将用土地为担保进行放款的金融合作社与以信用放 款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社加以合并。在 1940年 3月成立了兴农合作社 , 形成了统一的农业金融 的掠夺 , 即兴农合作社总社 , 下面是各省总社 , 再下面是以各县、 旗、 市为单位的公社。 日本 帝国主义对伪满农产品的增产措施 , 主要限于对流通过程的控制 , 对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关 系 , 则原封未动。 在城市一般中小工商企业金融方面 , 原来有 :以我国人为对象的城市金融合作 社和以朝鲜人为对象的金融会 , 还有以日本人为对象的金融组合三个系统。 随着农业金融部门 的集中和统一 , 在 1940年 4月 , 统一组成了商工金融合作社 , 加强了伪满银行对城市中小 工商业金融的控制。
在集中资金投入军事工业的掠夺方面 , 同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在伪满兴业银行 成立的同时 , 1937年的财政预算设立了“ 投资特别会计” , 专门供应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实施所 需要的资金。 同年 10月对外汇资金加强了管理。 原先在 1935年的外汇管理法中 , 其目的只在 于防止资金外流和维持日“ 满” 之间的外汇比价 , 确保伪满币与日元的等价联系。 但这次的目的 却在于对外贸易的管理 , 一方面集中一切外汇资金供应军事产业的需要 , 一方面控制进出口贸 易 , 为军事产业部门的机器进口而服务。过去日本与伪满之间的资金渠道 , 原来有大连正金银 行。 伪满兴业银行和伪满银行这三条渠道 , 担任日本与伪满之间的资金流动。 为了使这一 切资金集中控制 , 统一于伪满银行 , 乃取消了大连正金银行与伪满兴业银行处理对日外汇 资金的机能 , 由伪满银行在日本东京设立分行 , 直接由日本银行供应资金。 这样一来 , 伪满 银行也就直接成了日本银行的组成部分 , 成了日本银行在伪满的分支机构。
日本国内的新兴财阀积极与军部勾结 , 以鲇川义介的日产公司为中心组织了“ 满洲重工业 开发股份公司” , 又以它为中心设立了一系列的投资于伪满的特殊公
司。 通过“ 满洲重工业股份 公司” , 形成了与满铁并驾齐驱的由日本国内投资伪满而进行大肆掠夺的另一条巨流。 1938年 12月 , 日本帝国主义在伪满颁布了《 临时资金统制法》 , 1939年又进行修改加强 , 以防止资金流 入非急需的产业部门 , 从而集中所有资金为它的侵略战争的军需产业服务。
日本财阀和垄断资本家与军部勾结 , 纷纷向伪满投资 , 利用 , 榨取军事产业的巨大利 润。仅日本新兴财阀鲇川义介所组织的“ 满洲重工业开发公司” 投资到伪满的数额 , 在 1938年 11月为 2500万日元 , 到了 1941年 4月 , 积累增加到 149800万日元。表 7是伪满成立后 , 日本 垄断资本通过满铁系统和满洲重工业公司的各种特殊公司对伪满的投资数额。
表 7单位 :百万元 193219331934193519361937193819391940194119421943累计 通过满铁系统 6581166246133161772903433773003152491通过特殊公司组织 12409560911112617284598168045604029通过伪满政权 203010713875101852072409515968合 计
97151271378262348439110310161433119907488 资料来源 :日银调查局 :《 金融资料要录》 (大东亚省调查 。表中数据计算 误差系原资料如此。
根据上表所列 , 在伪满推行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期间 , 即自 1937年至 1941年间 , 通 过满铁系统和“ 满洲重工” 的各特殊公司 , 投入伪满重工业的资金共有 362300万元 , 其中满铁 约占 124800余万元 , 通过“ 满洲重工” 的系统占 237500元左右。在这几年间 , 日本对伪满的贸 易大大出超。 说明日本垄断资本家通过输出商品 , 可以获得输出商品的利益。 同时又可以在伪 满投资军事产业 , 获取军事产业的高额利润。
以下让我们看一下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伪满的财政金融机构所进行的军事通货膨胀和信用 膨胀的掠夺罪行。 首先伪满银行利用它货币法中早就定下的一套骗人勾当 , 大肆发行不兑 现纸币。 在伪满货币法第十条中规定 :“ 伪满银行之纸币发行额 , 应保有相当于三成以上之 银块或金块 , 稳定的外国货币 , 和国外银行的金融存款。 ” 又在第十一条中规定 :“ 对于扣除前条 所载准备额所余之发行额 , 应
保有公债证书 , 所发行或保证之票据及其他可靠之证券或商 业票据。 ” 这种所谓“ 国外银行的金银存款” , 以及用“ 公债证书、 证券及票据” 作为其发行准备之 规定 , 就为伪满央行无膨胀货币 , 准备好了法律上的骗人手续。 只要伪满能借到多少日元 , 或保有多少票据和公债 , 就可以随意发行 , 而借入日元资金的数额 , 只要日本有多少对伪满的 投资存入日本银行的伪满银行户头内 , 这就成了它的法定准备金。 至于公债和票据当更没 有了。所以自 1937年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强力推行以后 , 伪满币的发行额就一路膨 胀 , 物价也就自然随着上涨。
表 8是从 1936年到 1945年日本投降时止 , 伪满央行的纸币发行额 (单位百万伪满币元 。 表 8单位 :百万元
年月 发行额 年月 发 行额 1936年 2751941年 1317 1937年 3291942年 1728 1938年 4521943年 3079 1939年 6571944年 5876 1940年 9911945年 8月 8800
资料来源 :日银统计局 :《 战时中金融统计要览》 。
从表 8中我们可以看出自 1937年后发行额一路膨胀的速度是惊人的 , 在五年计划的最后
一年 1941年 , 其发行额竟超过了 1937年十亿余元。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情况更加疯狂 , 等到下 一章我们再来说明。
在这个期间伪满币的发行准备的情况是怎样呢 ? 从表 9伪满币发行现金准备率 (百分比 的变化中 , 我们看到日本帝国主义原先从我国掠夺去的大量金、 银、 外
币 , 在这四五年间都用得 一干二净 , 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外汇资金 , 1938年以前 , 日本帝国主义就将从我东 北掠夺去的金银 , 分送伦敦和纽约 , 将金块送往伦敦和纽约前后共十次 , 为数达 22. 9吨 , 计换 得美元 1351万余美元 , 英镑 2584000余镑。在 1936年和 1937年间 , 将银块和银元 , 陆续运往 伦敦出售 , 计达 1600万余盎斯 , 获取了 132万余英镑 , 藉以抵充其产业开发所需器材的代价。 因此其发行准备金就只剩下少数的日元资金和借入的日本公债和伪满自己的公债了。自 1938年以后伪满币的发行准备几乎全部只有借入的日本公债和伪满自己所发行的公债 , 在这 里人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伪满币的本质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殖民地用的一种军用票的 性质了。
表 9伪满币发行现金准备率的变化 (%
年月 金 英美货币 银与银元 日本元 借入日本公债 伪满公债 伪 债券 合计 九 ・ 一 八 事 变 期 1932年 7月 1日 1932年 12月 末 1933年 12月 末 1934年 12月 末 1935年 12月 末 1936年 12月 末 1. 2 3. 9 6. 0 7. 7
15. 9 16 4. 8 4. 8 4. 1 3. 0 3. 3 5. 6 13. 2 19. 0 19. 4 11. 6 8. 9 1. 3 37. 4 23. 6 22. 8 21. 9 23. 5
46. 8 — — — — — — — — — — — — — — — — — —
56. 6 51. 3 52. 3 44. 2 51. 6 69. 7 七 ・ 七 事 变 期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7. 6 5. 5 0. 4 0. 1 2. 1 — 1. 8 — 1. 2 — — — 30. 0 1. 6
0. 6 1. 1 13. 6 25. 4 17. 1 11. 3 — 18. 3 32. 0 26. 4 — — — —
. 5 50. 8 51. 9 38. 9 太 平 洋 战 争 期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0. 2 0. 6 0. 3 0. 3 — — — — — — — — — — — 3. 1 0. 5 —
— — 8. 4 26. 8 52. 3 28. 3 29. 3 23. 2 8. 4 — — — — — — 3. 9 2. 8
34. 9 36. 3 52. 6 32. 5 31. 1
资料来源 :吴冈国编 :《 旧中国通货膨胀史料》 。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的庞大军事产业开发计划 , 伪满币的发行每年成好几倍的膨胀 , 伪满的物价虽然在军事压力之下 , 还是节节上涨。 1939年伪满颁布了“ 物价停止令” , 严禁物价 上涨 , 同时对一切消费品都规定“ 公定价格” , 尽管这样 , 在计划的最后年份里较之最初开始的 一年 (1937年 的市场物价 , 还是上涨了 5. 3倍。表 10是 1942年 8月奉天生活必需品零售公 定物价指数与黑市市场物价指数的对照表 , 表中说明 1942年 8月的黑市物价指数较之 1937年的市场物价指数高 5. 3倍 , 而较同期的公定价格指数则高 63. 7%。
表 10
类别 与 1937年平均对比 与 1942年 8月公定价格对比 谷类 591. 9125. 6 蔬菜类 268. 7146. 3 鱼肉类 9. 3147. 8 其他食品 277. 8103. 5 调味品 422. 2203. 9 衣鞋类 948. 9220. 1 燃料类 459. 8162. 4 (总平均 (525. 3 (163. 7
资料来源 :东亚研究所编 :《 日满支物价 , 比较研究》 (昭和 19年 10月 。 (三 加强财政搜刮和信用膨胀的掠夺
自从 1937年开始实施军事资源掠夺的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来 , 在短短的四、 五年 当中 , 伪满币的发行额膨胀了四、 五倍 , 超过了计划开始年度的发行
额达十亿余万元 , 但与日本 帝国主义的预定资金计划相比 , 远不能适应它的掠夺野心。 何况它所发行的不兑换纸币一般多 用于对农产品的掠夺 , 以及用于支付军事产业部门所增加的工人的工资方面 , 它的第一次产业 开发五年计划所需要的庞大资金 , 还须主要依靠伪政权的财政机构 , 进行无情的攫刮 , 还须利 用伪满银行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关 , 实行信用膨胀 , 才能够达到它掠夺的要求。
下表是自 1937年至 1941年五年计划期间 , 伪满财政预算支出的增长情况。 (单位 :千伪满币元
一般会计 特别会计 总额 与 1932年比较 增长百分比
1937年 283148653223939371470 1938年 3999751335216727811 1939年 48270815501622032870918 1940年 7117592307431008331536 1941年 9220175817524073951248 资料来源 :《 满洲经济十年史》 。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 , 自实施其军事资源掠夺的五年计划以来 , 伪满的财政预算支出飞速地 膨胀了 , 1937年较 1932年膨胀了 470%, 1938年又一跃而为 811%, 到了计划的最后一年 , 竟 增加到百分之 1248倍 ,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是如何残酷地通过其财政机构所进 行掠夺了。
那么这庞大的财政预算支出 , 从什么地方攫刮来的呢 ? 下表是五年计划期间伪满财政收入 的来源项目 :
(单位 :千伪满币元 项 目 19371938193919401941税 收
153029172957203293323853377107印 花 90979888149871918032149专卖利益金 4436752325766085600765014公 债 150003669163928558690385598其 他 266045052785431221229922854660合 计
24809811073123443821876521714528 1. 1937年“ 其他” 项内包括官业收入及上年度结余 数。
2. 资料资源 :根据《 满洲经济十 年史》 编制。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伪满财政的来源 , 不外有二个 :一个是沉重的苛捐杂税 , 仅仅四年 当中 , 税收竟增加了一倍多 , 如与 1932年的税收 96553千伪币的数额比较 , 则增加了四倍左 右。还有一个是公债和其他 , 在这一时期中伪满的公债计发行了 172100万伪币元。所谓“ 其 他” 这一项来源 , 事实上就是由伪满银行的贷款。
在伪满的财政预算中 , 有一般会计预算与特别会计预算。其一般会计预算中 , 差不多有一 半以上是属于日本侵略军事方面的支出 , 每年在所谓军政费、 “ 国” 防费或治安费等名目下 , 都 占了一般预算的 30%以上 , 还有在总务厅的项目下 , 也要占 30%在右 , 这部分也是间接地为日 本军事支出的费用。在特别会计预算中 , 则主要是用于对战略资源掠夺的财政投资 , 为了供应 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其第一次五年产业开发计划 , 还专门设立了“ 投资特别会计” , 仅仅从 1937年到 1941年这五年中 , 特别会计历年累计额就达到了 844400万伪满币元。 从特别会计中专门 投入第一次五年产业开发计划方面的 , 主要有下列这些内容。
特别会计投资支出主要项目内容 (单位 :百万伪满币元 项目内容 1936193719381939194019411942
A 投 资 23. 9144. 7326. 2280. 3252. 7219. 9202. 7 B “ 国” 有林事业 9. 216. 424. 474. 3112. 1119. 3. 5 C 开拓事业 — — — 42. 380. 073. 369. 1 D 北 边振兴 — — — — 86. 985. 0— E 科学试验 — — 2. 24. 86. 76. 47. 1 F 水力电气 — 3. 116. 430. 632. 039. 737. 4 G 治水事业 — — 1. 85. 05. 54. 04. 1 H 大东港建设 — — — — 14. 39. 511. 5
I 采金事业 0. 11. 55. 4— — — — 资料来源 :根据东京银行 集会所 :《 满洲 , 财政、 金融、 物价》 第 107页及“ 满 洲国” 通信社 编《 满洲 经济十年 史》 第 109页数字编制。
根据上述伪满财政收支的情况 ,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的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的资金 , 有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伪满的财政搜刮来的 , 而财政资金的来源 , 一为残酷的苛捐杂税 , 另一则
为发行公债和从伪满央行的借款。那么它是如何利用伪满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膨胀的掠夺呢 ? 伪满银行除去对伪满贷款 , 供应其财政支出和财政投资之外 , 还大量承受伪满政 府的公债 , 膨胀它的信用 ; 它还通过对伪满兴业银行的长期贷款 , 以及它本身的信用放款来膨 胀信用。
伪满兴业银行之成立 , 是专为供应军事产业的工、 矿企业部门长期资金的 , 规定它本身可 以发行数十倍于它资本额的兴业债券和储蓄债券 , 它可以从伪满央行和伪满借入大量信 用借款 , 以供日本的军事资源的掠夺之用。 从 1937年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开始以后 , 伪满 兴业银行就进行大量的信用膨胀 , 在 1937年其信用放款为 25800万伪币 , 1938年底就增加到 41200万伪币 , 膨胀了一倍 ; 到了 1939年底增加到 79000万元伪币 , 比开始的第一年增加了将 近 3倍 , 到了 1940年 , 更一跃而至 129400万元伪币 , 仅仅四年功夫 , 其信用膨胀就增加了将近 6倍。在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 1941年 , 还又放出了 11亿伪满币元 , 总共这五年计划期间就放 出了 309000万伪币元。它还承受了伪满的公债、 日本国债、 和其他公司债等 , 五年间共计 购进了 12900万元的有价证券。 上述情况说明其信用膨胀的程度和速度实在是惊人的。 伪满兴 业银行除去其本身可以发行债券 , 制造信用外 , 其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从伪满央行和伪满 借入的资金 , 似乎有一半以上是伪满央行对它的信用贷款。
下面是伪满兴业银行自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后 , 直到日本投降 , 它的主要业务项目 的比较 , 其中存款项目的增加 , 显然是其放款的结果 , 其中存款项目的来源 , 这一点须要注意。 伪满兴业银行历年主要帐目内容 (单位 :百万伪币元
年 月 发行债券 兴银 债券 储蓄 债券 存款 放款 有价 证券 借入 款
伪中银 伪满 鲜银 其他
1937/12— — 244258856529 1938/1210538841211917651317 1939/123011568790115159654816 1940/12751873912941443261534125 1941/121142698510995762521934032 1942/1215836116112227192612134020 1943/1218813841884110929902284015 1944/1220363153076225927802274015 1945/620222903604287235152284015 资料来源 :根据伪满经济部《 金融参考资料》 。
其次伪满银行本身也直接从事商业金融业各的放款 , 这个数额也是惊人的。 其一般信 用放款 (包括同业在内 1936年为 13000万伪满币 , 1937年为 17500伪币 , 1938年一跃而增至 31000万伪币 , 1939年增至 48100百万伪币 , 1940年猛增至 77400万伪满币。在伪满央行的资 产项目中 , 有价证券的数字不断上升 , 其中主要是接受伪满所发行的公债。 在 1936年伪满 央行保有 11700万元公
债 , 到了 1937年则增至 2亿伪满元 , 1938年为 19300万元 , 这一年因其 他债券的数字增加 11000余万元 , 1939年其公债保有额为 28600万元 , 1940年则增至 78000余
万元。 1941年其有价证券保有总额竟增加到 122000余万元。
下表系伪满银行自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来的主要业务项目的历年比较 , 从中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是如何通过信用膨胀的渠道进行对我东北残酷掠夺了。
伪满央行主要业务项目历年比较 (单位 :百万伪满币 年 度
货币发行额 存 款 放款
纸币 硬币 伪满 一般及同业 伪满 一般及同业 有价证券
内债 日本国债 其他
193730722133125361751176511 19384252712061093102001139 19396233345526239046028611318 19409474414535877366711468 1941126155210374184572833272117 19421669584115231535361039571138 1943301168567385221196597272658 194458057163210132436331625712254 194576268318397024393377703312 注 :自 1941年以后 , 放款部分主要为对同业放款之增长 , 而一般放款虽也 增长但比例则缩小了。
资料来源 :伪满经济部“ 金融参考资料” 。
据伪满所公布的统计 , 在 1941年底 , 即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终了的那一年 , 日伪通过 发行纸币 , 公债以及通过伪满银行、 伪满兴业银行等的信用膨
胀 , 所筹集的资金 , 共达 299000万元 , 差不多占伪满第一次五年计划所需要资金 60亿的半数 , 这一数目比 1936年伪 满可以动用的资金 861万元 , 增加了 357倍 , 由此可以说明敌伪如何利用货币金融机构 , 进行 杀人不见血的强盗掠夺。
由于日本侵略者在这一段时期中 , 依靠强权和武力全面控制了我东北的一切经济命脉 , 进 行了系统的掠夺和垄断 , 在东北的工业中 , 几乎没有我国民族资本存在的余地了。 据 1940年调 查 , 在全部东北工业中 , 日本资本占到了资本总额的 80. 8%, 其他国家占 2. 2%, 我国民族资本 仅占 17%。在 1942年 , 东北的民营公司 , 其中日本私人资本占 97%, 中国私人资本只占 3%了。 到了日本投降前夕的 1945年 6月 , 在伪满的特殊公司和准特殊公司的资本中 , 中国民族资 本只占了 0. 2%。
据伪满“ 官方” 统计 , 从 1932年到 1944年间 , 日本输入东北的资本约 90亿日元 , 而同时期 从东北汇回的利润达 32亿日元 , 占资本输入额的 3. 5%以上。 但是伪满的第一次产业开发五 年计划 , 其中有半数的资金是通过信用膨胀的手段来实现的 , 所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东北的掠 夺 , 远非这部分汇回的利润所能说明的。
经过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 日本从我东北所掠夺去的工矿业的战略资源究竟有多少 ? 下面是日本占领我东北期间的十一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及其指数 , 从这些产量中我们可以大致 估计到日本从我东北所掠夺去的战略资源。
吴承明编 :《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第 93页。
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编 :《 东北经济参政资料》 (二 (11 19页。 日本从我东北所掠夺去的战略资源大致估计 产 品 单 位 1993193719431944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数量 指数 煤 千 吨 10888100143871322539823826527244电力 百万度
21210016007554500212345002123生铁 千 吨 4331008018717003931180273钢 千 吨
20100520260087043504702350水泥 千 吨 54310086015815002761140210火柴 千 箱 362100402111421116? ? 棉纱 千 包 8810017419816018295108棉布 千 匹
435010055301274550105268062麻袋 千 条 40001001124028173801856150154面粉 千 袋 90001002867031915250169? ? 香烟 千 箱 200100294147240120? ? 资料来源 :严中平等编 :《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第 146页。
从上述 11种工业产品的增长发展的变化中 , 我们可以看到日军为何从一开始对我东北战 略资源进行掠夺的阴谋。在 1937年以前 , 火柴等六种轻工业产品 , 其增长速度都很慢 , 自第一 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实施以后 , 即自 1937年以后 , 则显著下降。但重工业方面则相反 , 日本所 需要的钢、 铁、 电力、 和煤炭的增长率 , 一直都很快。 如以 1933年的产量指数为基数 , 则 1937年 钢的产量指数 , 就增加到 2600, 电力增加到 755, 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完结以后 , 1943年 是它发展的最高峰。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更加残酷 , 从 1944年以后 , 轻 工业的生产急剧下降 , 同时在重工业方面也因日本帝国主义节节战败 , 物资缺乏 , 开始下降 , 钢 下降了 46%, 生铁产量下降了 30. 5%, 这表明日本帝国主义的财政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前夕。 其次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段期间对农业方面的垄断和掠夺 , 也更加残暴了。 大量的农民土 地遭受剥夺 , 1936年制订了所谓 20年移殖百万户、 500万人的移民侵略计划 , 1937年设立了 “ 满拓公社” 以代替原来的“ 满洲拓植会社” , 负责进行移民的侵略活动。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 又组织了“ 满洲土地开发株式会社” , 着手实行所谓“ 农地造成” 的事业。到 1945年 8月日本投 降为止 , 日本共 向我东北移民 10. 6万户 , 计 31. 8万人。一共在我东北强占了 3900多万垧土地 。 在对农产品的掠夺方面则设立了“ 专卖局” 和农产品收购的专门机构。 对农产品的收购 , 则 规定农民须按照官定价格与数量交售给伪满 , 官定价格很低 , 如农民交售 100公斤大豆 , 按市价可值 200元 , 但交售给官厅只得官款 17元 , 还要缴纳储蓄存款 2%; 并且规定农民交售 的数量也很大 , 如农民耕地一垧 , 预计可产粮一吨 , 则须交售七百到 800公斤 , 只能留 200到 300公斤食用 , 若收获不足交售量时 , 还得由农民自行设法补足。由于日伪采取了强迫交售的 毒辣手段 , 所以东北农产品的“ 出售” 量是很高的。例如 1943年大豆的“ 出售” 量占生产量的 74. 2%, 稻子占 69. 9%, 苞米占 32%, 高梁占 38. 2%, 小麦占 36. 2%, 谷子占 17. 1%, 平均出售 量约为
42%。 这种“ 商品化” 的程度愈高 , 也就是被日本帝国主义所掠夺去的物资愈多。 因此 东北财经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编 :《 东北经济参考资料》 (二 (1 — 16, (1 — 23页。
日本帝国主义每年从我东北掠夺去的农产品的数量 , 就可以从每年农产品的产量中推算出来。 如果拿 1939年的农产品的产量来看 , 1939年大豆产量为 460万吨 , 这一年日本帝国主义就掠 夺去了约 320万吨 , 其他像高梁 , 如以 1939年的产量来计算 , 为 468万吨 , 谷子为 313万吨 , 苞 米为 230万吨 , 小 麦为 97万吨。此 外棉花的 收获量从 1937年到 1941年这 五年期间 就有 25000万斤。根据上述情况 , 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我东北十四年间 , 被它掠夺的我国农产品的数 量 , 是一个惊人的庞大的数字。
日本侵略者对我东北农村的掠夺 , 可以说是无孔不入 , 还通过工农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进行 剥削 , 各种苛损杂税 , 更是不胜负担 , 例如 1938年伪满的财政预算收入 30400余万元 , 其租税 收入 (包括专卖利益金 , 就占了 74%, 这些负担当然主要落在我农民头上。
总起来说 , 1937年以后 , 日本帝国主义在我东北所实行的殖民统治是愈来愈残酷了 , 对我 东北的掠夺 , 达到了敲骨吸髓的程度 , 日本帝国主义本想用加强掠夺来挽救其败局 , 但其结果 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愿望相反 , 它的残酷的反动统治和无情掠夺 , 正更快地招致了失败的到临。 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恶性通货膨胀的疯狂掠夺 (1942— 1945年 (一 “ 战时紧急经济方策纲要” 的实施
自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向我国本土进攻以来 , 美国帝国主义就一直大量供应日本作战资源 , 其中美帝国主义占首要地位。如以日本的六项主要战略资源的进口而言 , 1938年美国供给了 汽油及其附属制品占 65. 57%, 治金机器占 67. 09%, 铜 90. %, 飞机及其零件 76. 92%, 汽车 及其零件附件 . 67%, 在钢铁材料中废铁、 屑铁及钢材占 90. 39%, 铁属合金占 82. 71%, 其 他钢铁半制品占 53. 65%, 综计为 63. 02%。 在 1938年美国对日作战资源的输出总值共 17100余万美元 , 在美国对日输出总额中 , 每百美元的商品中就有 67元多系属于战略物资。 其次是英 国 , 英国对日战略
物资的输出 , 在 1937年为 7000万美元 , 1938年为 6300余万美元。由于日本 帝国主义鲸吞了我国大部分领土 , 英、 美帝国主义与日本发生了直接利害衡突 , 美帝国主义才 在 1939年开始禁止工作母机输往日本 , 接着在 1940年一月宣布废除日美通商友好条约 , 断绝 了对日本作战物资的供应。日本帝国主义向以出口贸易来换取进口原料作为其经济循环基础 的 , 由于美英对日经济封锁 , 冻结资金 , 日本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于是进一步加强对我国资 源的掠夺。 1940年 10月决定了“ 日„ 满‟ 华经济建设纲要” , 企图“ 把日、 “ 满” 、 华北、 内蒙地区及 其前进据点的华南沿岸特定岛屿打成一片作为“ 自存圈” , 加强政治、 文化、 经济综合性组织 , 同 时为了促进和充实“ 国防经济” , 必须确立包括华中、 华南、 东南亚及南方各地区的东亚共荣 圈。 ” 要求伪满洲国作为与日本不可分割的一环 , 迅速调正和发展重要的关键工业。 但由于日 本帝国主义为了确保和夺取东南亚的战略资源 , 实现其“ 东亚共荣圈” 的侵略野心 , 1941年 12月 8日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 於是伪满的经济 , 在上述“ 日“ 满” 华经济建设纲要” 的基础上 , 又宣 布了“ 战时紧急经济方案纲要” , 要求对日作出贡献 , 以支持其形将崩溃的侵略战争经济。从此 以后 , 日伪经济进入了垂死挣扎对我国人民进行疯狂掠夺的第三阶段。所谓“ 战时紧急经济方 策纲要” , 一句话就是要从我人民身上搜刮一切资材供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消耗。它的主 要内容是 :
1. 为了推行战时经济 , 集中发挥综合的经济力量 , 以适应民生与经济情况的有效的经济 《 日本外务省档案》 WT 87号。
统制为目标 , 对过去的统制经济方式作进一步的加强。
2. 生产力计划中对日要求供应的资材 , 应仅限于日本战时物资动员计划及战时运输计划 的编制限度之内 , 必须主要以“ 国” 内生产的各种资材为基础 , 进行扩充 ; 计划内容应限于战时 紧急需要并能立即见效的产业部门。
3. 应积极增加农产品生产 , 集中全力收购 , 进一步加强„ 国‟ 内配给制度 , 力争对日输出能 力的增大。过去凡属依存日本之物资 , 须努力自行供给 , 或改用共他自给的农产品。
4. 凡属日本战时紧急需要之物资 , 应彻底“ 国” 内之使用和消费 , 进一步谋求各种积 极的增产方策 , 以期尽全力扩大对日贡献。在重要产业中凡过去因煤炭不足不能全部开工者 , 可以不急需产业之开工 , 而增加紧急需要产品之增产 , 并进一步要求华北增产煤炭 , 以全 部开工 , 从而增加对日经济的支援和贡献。其中特别需要对日支援和贡献的为 :(1 钢铁、 2. 煤、 3. 液体燃料、 轻金属、 非铁金属、 (4 农产品。 ”
从上面这个“ 紧急纲要” 中 , 我们再也看不到像在前一阶段中所实施的全面开发重工业生 产痕迹 , 它的唯一要求是在于如何加强掠夺 ; 搜刮一切物资 , 支持频于崩溃边沿的日本战时经 济了。但已被日本帝国主义残酷地搜刮得水尽山穷 , 求生不得的我东北人民 , 又何能有更多的 物资来供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呢 ? 尽管我东北人民已处于饿死的边缘 , 日本帝国主义自太平战 争爆发以后 , 乃疯狂的滥发纸币 , 膨胀信用 , 发动了绝灭人性的疯狂掠夺。 1942年还制定了第 二次产业开发五年 , 要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 , 还要发展轻工业和增产粮食 , 以供日本战时的消 耗 , 予定资金是 100亿伪币。 在初期预定由日本国内投资 2/3, 由伪满本身捻出资金 40亿伪币 元。但事实上日本国内经济已处于四面楚歌 , 物资缺乏 , 根本已再不能作任何新的更多的投资 了 , 这个计划只有落在进一步掠夺我东北人民头上 , 进一步施行其货币金融的掠夺了。
在日伪企图增发伪币 , 膨胀信用 , 进行掠夺的这一时期 , 日本帝国主义由于国内通货膨胀 , 日元贬值 , 伪币原以日元为基础的 , 因而伪币的价值也如江河日下 , 信用下降。 至于日伪所施行 的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 , 虽然已在 1941年初步完成 , 但这些产业只停留在生产设备的增 加方面 , 并未达到开工生产的地步 , 在计划末期 , 日本无力增加开动这些生产设备的能力 , 所以 前一阶段的大量投资 , 对增强伪满战时经济的生产并不增加多少有利的影响。 日本侵略者为应 付战时紧急需要 , 不得不集中全力 , 采取重点主义 , 增加对煤炭的采掘 , 供应日本国内的急需 , 对伪满的生产设备也无法充分利用。在农产品的增产方面 , 虽然采取了各种阴谋诡计 , 由于收 购价格 , 太不合理 , 农民不卖 , 大豆上市很少 , 日本帝国主义者虽用刺刀命令伪满供应日本粮 食 , 但它本身又无力支付对等物资 , 因而其结果颇为不妙。 至于想刮用我
东北的民间资金 , 供其 作为掠夺物资的工具 , 但我东北的民间资金 , 本已受到极大的和打击 , 数额有限 , 且多集中 在中小商业部门 , 追逐高利 , 苟延残喘 , 根本不可能被动员到产业部门中来。所有这些因素 , 都 促使日伪经济更加恶化 , 而日本帝国主义不顾我东北人民的死活 ,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日本在 我东北的庞大的 , 一切军事费用开支 , 完全要由当地供应 , 以减轻日元的负担 , 这样就促使 伪满币进入无止境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深渊。
(二 日本侵略者为加紧疯狂掠夺进行各种货币金融的措施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使伪满经济供其侵略战争的消耗 , 进一步掠夺我东北人民的生命和资 源 , 在货币金融上又作了一番集中和加强控制的措施。在 1942年 11月 , 改组伪满银
《 朝日经济年史》 (昭和十七、 八年版 。
行 , 使之成为纯粹的金融统制的中心机关。在这以前 , 1942年 1月公布了“ 产金补助金交付规 则” , 希图增产黄金 , 增加外汇 ; 在同年 5月规定了“ 经济平衡资金制度” , 对所有重要物资 , 实行 调正价格差价 , 征收统制费和调正费 , 用以来补偿” 满洲炭矿公司” 因增产煤炭所需要的费用。 又在同月勒令我在东北的中国、 交通、 大中、 以及全城等银行 , 全部关闭 , 防止资金外流。 在同年 8月颁布了关于振兴地方产业、 活用地方资金的纲要 , 希图利用地方资金、 资源和人力 , 来发展 生活必需品工业、 出口工业以及五年计划产业之附属工业 , 同时还以放松配给为诱铒 , 动 员我民间资金。又在同年 10月 , 公布了“ 产业统制法” , 以代替过去所颁布的“ 重要产业统制 法” , 将统制管理的对象 , 扩大到轻工业生产部门 , 希图增加轻工业生产 , 控制生活必需品。 所有 这一切紧急措施 , 充分暴露了日本战时经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濒临崩溃的边缘。
在伪满的货币金融机构方面 , 为了适应上述日本帝国主义战时经济掠夺的需要 , 在 1942年 10月 26日 , 修改了“ 伪满银行法” , 自 11月起 , 伪满银行由特殊公司的形态改组为 资本额一亿元、 全部由伪出资的特殊法人组织 , 停止普通商业银行的业务 , 专门作为银行 之银行 , 发挥其金融行政管理的中枢作用。有关
农业的交给兴农金库 , 其他则交给普通商业银 行。在 1943年 4月 , 对专门负责工矿企业金融的伪满兴业银行 , 也进行了改组 , 其资本额由六 千万元增资为一亿元 , 以便更多地膨胀信用 , 其过去所经营的有关农林、 畜产和水产方面的业 务 , 也划归兴农金库 , 使兴农金库成为专门从事农业金融的机构 , 这个机构是为了专门进一步 掠夺农民大众而在七月间新设的。它的任务是担负对农、 畜产品的长期金融业务 , 以实现日本 帝国主义对农产品掠夺的要求。 原来担当都市中小工商业金融的商工金融合作社 , 也改组为公 家性质的机关 , 从事都市方面的中小金融业务。 对一般普通商业银行则进行了进一步的控制和 淘汰 , 1941年还有 44家普通商业银行 , 到了 1943年减少到 23家 , 最后只剩下了 16家 , 还多 半是日伪资本的银行。 在 1943年 2月 , 在伪满的横浜正金银行分行 , 与伪满银行签订了五 亿伪满元的借款合同 , 改变了它过去的资金来源依靠其国内总行的营业方针 , 并将其大部分资 金汇回国内 , 采取依靠伪满银行 , 利用伪满币 , 进行对我国金融掠夺。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金融机构 , 进行了上面按产业系统的整顿工作以后 , 乃进一步全面控 制资金运用的过程。一面强迫普通银行降低利率 , 一面采取重点供应资金的。在 1943年 3月 , 颁布了“ 矿业特别金融对策纲要” , 根据这个“ 纲要” , 对伪满兴业银行的放款 , 由“ ” 保 证其本利 , 其目的在于保证日本战时急需的铜、 铝、 亚铝等十六种战略物资的生产 , 使它们可以 获得无的资金供应。 在 4月伪满银行对所有商业银行设定了“ 共同融资特别帐户” , 规 定所有普通银行的存款使用 , 其中百分之六十要由伪满央行指定其放款的对象 , 其中百分之十 五要用于消化公债 , 百分之十五用于承受公司债 , 还有百分之三十作为„ 共同融资‟ , 投放到战 时经济急需的产业部门。在同年 11月 , 又将对伪满兴业银行所适用的由„ ‟ 保证本利的放 款制度 , 扩大到一般生产部门 , 对兴农金库的放款 , 也同样适用这个保证制度。
由于上述一系列的措施和金融机构的整顿 , 伪满央行、 伪满兴银行、 伪兴农金库以及所有 普通银行的资金 , 就都集中到日本帝国主义战时急需的部门中来了 , 换句话说 , 也就是一切物 资都被集中到供日本侵略者的战争需要了 , 这是实现了日
本帝国主义所要求的一切为了“ 对日 贡献” 的具体措施 , 同时还在制度上保证了无的通货、 信用膨胀的掠夺阴谋。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伪满币的发行是飞速增长 , 在开战初期 , 1941年的发行额还仅有 13亿元 , 到了 1942年增至 167000余万元 , 1943年猛增至 301000余万元 , 到了 1945年 8月 , 增 加到 88亿伪币元。但在日本投降后的伪满央行的帐户上 , 日本投降时伪满币的膨胀额竟达到
了 1358300余万元 , 仅仅在四年半的时间内 , 发行额竟膨胀了 10倍以上 , 其掠夺的残酷 , 令人 惊愤。
但仅仅考察敌伪货币发行额的增长的速度和数额 , 远不能说明和概括日本帝国主义对我 东北的金融掠夺的全貌。 其实际的掠夺 , 由于货币流通的速度 , 由于伪满金融机关的信用膨胀 , 以及其他非法的掠夺 , 是一个更加惊人的数字。
伪满银行直接对伪及一般工商企业的信用放款 , 在太平洋战争前夕 , 1940年为 87200万元 , 但到了 1943年 5月 , 日本投降的前夕 , 竟增加到 85500万元 , 增加了 10倍多。 伪满 自从 1937年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以来 , 到 1944年 , 共发行了 81种公债 , 合日伪 币金额 37亿余万元 , 这些公债事实上又都是由伪满银行所承受下来的。还有伪满兴业银 行的信用膨胀 , 伪满兴业银行对工矿企业的信用放款 ,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 , 1940年为 129400余万元 , 到了 1945年 3月 , 其放款额增加到 369100余万元 ; 兴农金库 , 在 1945年 5月 的放款额 , 也增加到 231300元。 仅仅通过这三个金融机构的信用膨胀 , 就远远超过了伪满币的 发行总额。 就拿 1945年 5月整个伪满金融机关的存放款的情况来看 , 其全部存款为 833100万 元 , 而其放款总额竟达到了 1881400万元。 放款超过了存款竟达到 100多亿元 , 何况这些存款 , 并不构成放款的来源 , 也不是实际资金的积累 , 而是伪满金融机关本身放款的结果。
还有值的注意的 , 在 1944年 5月 , 伪满全部金融机关的放款总额 , 已经达到了 746600万 元 , 但到了 1945年 5月 , 仅仅一年的时间 , 其放款总额竟膨胀到 1881400
万元 , 增加了一倍半 , 平均每月信用膨胀达十亿伪币元。 由此可见日本帝国主义在垂死挣扎的前夜 , 对我东北同胞所 进行疯狂掠夺 , 是如何残酷。
1945年 5月伪满金融机关存放款表 (单位 :千伪满币 机关名称 存 款 放 款
伪满洲银行 10454048552955 伪满洲兴业银行 17867533506330 伪兴农金库 9460042313749 普通银行 1511510533555 横滨正金银行 2495592768478 东洋拓植银行 10103986 中国银行 68665951
商工金银合作社 562447146037 兴农合作社 10357036749 邮政储金 1057371/ 邮便贮金 37713/ 无尽会社 3121241654 大兴公司 59223166901 小计 833166518814560 前月计 790654517518069
前年同月 48693777466382
1. 不包括关东州地区 敌伪金融机关的数字 ; 2. 邮便贮金系四月份 数字。 资料来源 :《 伪财政部档案》 。
在伪满金融机关大量膨胀信用、 滥发纸币的掠夺下 , 伪满物价飞速上涨 , 虽然公定物价指 数 , 如以 1936年为 100; 则 1941年增加到 248. 70; 1942年为 267. 90; 1943年为 298. 70; 1944年 为 358. 30。 但这种公定物价只是日伪统制阶级所能享受 , 而绝大多数人民所赖以生活的市场物 价 , 则远不能据此以类推的。其城市的黑市物价指数 , 自太平洋战争开始以后 , 如以 1940年为 100, 在长春 1941年增加到 142. 2; 1942年为 214. 3; 1943年为 638. 3; 1944年猛增至 1423. 1; 1945年 6月则增涨到 2626. 7。其恶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 可以想见。
伪满城市黑市物价总指数 (1940年为 100 年 月 长 春 潘 阳 哈尔滨 1941142. 2155. 0163. 8 1942214. 3439. 7354. 1 1943638. 3790. 5703. 0 19441423. 115. 51518. 9 1945/62626. 73053. 72136. 0
资料来源 :根据伪满银行调查课资料。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日伪直接从我东北人民手中收夺购买手段 , 压缩人民消费生活 , 回笼货 币 , 以集中供应其军事掠夺的所谓“ 国民储蓄运动” 。自 1939年 12月伪满央行成立了贮金部 , 为了加强吸收资金 , 压缩人民消费 , 开展了强迫性的“ 国民储蓄运动” , 其储蓄资金的来源 , 计有 邮政贮金、 银行存款、 合作社存款、 保险
公司、 无尽公司、 大兴公司等资金 , 还有公司职员的公积 金、 公司公积金和私人有价证券投资等。自 1939年到 1944年度日本投降前夕 , 其集中的储蓄 资金就达到 亿元伪币。
历年伪满国民储蓄实收数额表
年 次 目标额 (千元 实收额 (千元 达成比例 1939638265
1940800000830454140 19411100000329481 19421500000116030477 1943160000016588103 194430000003732913124 合 计 800000000818/ 资料来源 :伪财政部档案。
1944年度 (自“ 康德” 11年 4月到“ 康德” 12年 3月 国民储蓄实绩表 (单位千伪币元 分 类 目标额 实收额 达成比例
贮金部门 的资金 官吏年 金 官吏互 助金 邮政储 金 邮政生 命保险 小 计
5000 3000 300000 30000 338000 2538 7532 392182 31937 4341
50. 8 251. 6 130. 7 106. 4 128. 2 (续上表
银行存款 伪满洲 银行 伪满洲 兴业银行 普通银 行 外国银 行 小 计 250000
590000 50000 0000 32027 449511 70973 921980
147. 8 76. 2 142. 0 103. 6 兴农金库
兴农合作社 商工金融合作 社 存 款 兴农金 库 兴农合 作社 商工金 融合作社 小 计 170000 450000 200000 820000
331932 686103 2078 1227013
195. 3 152. 5 104. 5 149. 7
其他金融机关 存 款 满洲生 命 大兴公 司 (有奖储蓄 其他 小计 10000 40000 32000 82000 12390 40790 27525 80705
123. 9 102. 0 86. 0 98. 4 一般有价 证卷投资 股票投 资
公债投 资 (一般民间消化 (其 他 小 计 180000 150000 (120000 (30000 330000 236202 82450 (45819 (36631 318652
131. 2 55. 0 38. 2 122. 1 96. 0 其 他 公司职 员公积金 公司公 积金 80000
460000 540000 600 660774 750374
110. 6 143. 6 138. 9
合 计 30000003732913124. 4
但如从 1944年度伪满的“ 国民储蓄” 的实际资金来源看 , 这种储蓄运动事实上是强迫所有 金融机关将其存款部分 , 通过储蓄形式 , 集中到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手中 , 供其作为掠夺手段之 用 , 并不是真正减轻市场的货币流通压力。 其次就是强迫集中机关职员的年金、 公积金等 , 压缩 他们的消费 , 日本帝国主义者更通过“ 邮政储金” 广泛地强迫一般老百姓储蓄存款 , 供其集中资 金 , 作军事掠夺 , 从而压缩广大人民的购买力。就拿 1944年度的实收成绩表看 , 在储金部门中 这是最大的一项来源 , 占储金部门资金来源的 93%左右。 自 1933年至 1943年 , 这十年间累计 强迫储金人数达 1542162人 , 金额达 483374千元伪满币。但据 1944年 12月 31日的数字 , 仅 “ 关东州” 方 面的邮 政储 金 , 人数 达 1092462人 , 金 额达 16118. 8万 元 , 平 均每人 强迫储 蓄 147. 87元伪币。在同一时期 , 伪满方面的邮政储金 , 人数竟达 9613673人 , 金额达到 78402. 4万伪币。平均每人强迫储蓄达 82元。 到了 1945年仅仅半年多的时间 , 其强迫邮政储金的户 数达到了 12062998户 , 金额达到了 110158. 2万伪币 , 平均每户金额为 91. 31元。 由此可以 想见日本侵略者对我东北同胞血汗换来的一点微薄工资也没有放过 , 在实际上也即是强迫我 东北同胞束紧裤带供日本强盗侵略战争的消耗。
见伪满经济部 :《 金融参政资料》 。 见伪财政部档案 :《 东北财经接收委员报告》
(三 从伪满银行“ 日元资金支付帐” 中看日本垄断资本的残酷掠夺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沦陷区加强了疯狂的战略物资和农产品的掠夺 , 要求一切对日支援和贡献 , 这种情况当然也要反映在日伪的资金收付的关系中。 凡日本帝国主 义在伪满为了掠夺战略资源和农产品的一切货币支出 , 就完全转嫁在我东北人民的头上。 伪满 的财政 预算空前的飞 速膨胀 , 在 1942年 , 其一般会计预 算为 82300万元 , 特 别会计预 算为 175000万元 , 总计为 257400万元。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那一年 , 1945年的财政预算一 般会计增加到 138500万元 , 较 1944年增加了 47000万元 ; 特别会计则增加到 323200万元 , 还 有“ 其他” 一项的会计预算 417000万元 , 这后二项较 1944年增加了 143000万元 , 其总计竟达 到 740200万元。 1945年的财政预算中一般会计和特别会计包括其他会计总共为 878700万元。 如与 1932年的 17000万元比较膨胀了将近 80倍。
除去通过增加伪满财政支出 , 转嫁其一切军事掠夺的负担以外 , 日本帝国主义还将其驻在 我东北的庞大关东军的军费负担 , 直接由伪满银行支付 , 以减轻其日元资金的支出。在太 平洋战争以前 , 在我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军需物资 , 一般是由日本国内供应的 , 但自太平洋战 争以后 , 加强了对我国沦陷区的掠夺 , 供应采取“ 现地自活” 的掠夺 , 一切军需物资 , 武 器弹药 , 日常生活必需 , 全部要由当地供应。 在以前由于伪满银行是日本银行的代理 , 代办 伪满境内日本国库金 (以关东军为主 的收支事项。其支付之款则由日本银行转帐给伪满 银行东京分行。这样即构成伪满银行的在日本的日元资金账户存款。但是太平洋战争以 后 , 关东军的军事掠夺加强了 , 军费支出大增 ,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减轻日元资金的负担 , 将它转 嫁到我国人民头上 , 决定关东军军费采取“ 现地筹办” 的 , 由在长春的日本横浜正金银行分 行向伪满银行借款 , 将此借款贷给日本 , 再拨给日本银行在伪满的代理处 , 亦即伪满 银行总行营业部 , 供应关东军的军费支出 , 这样的一种骗人手法 , 就给关东军开辟了无限 制的军事掠夺的方便之门。自从太平洋战争发生以来 , 关东军的军费支出 , 其增长的速度是惊 人的。 1942年。 其预算为 134200万元伪币 , 1943年增至 179100万元 , 到了 1944年底则膨胀到 20余亿元。 1945年关东军的军事预算竟达到了 39亿元。 这庞大的军费支出 , 除支付其
被服粮 秣、 燃料以及建筑资材等一般费用外 , 主要用于扩充军备 , 作最后挣扎。让我们看一下它 1945年军费支出的用途计划 , 就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如何准备作最后垂死的挣扎了。它的 1945年军费用途计划如下 :
一、 扩充关东军直接经营之军需工厂、 如扩充奉天辽阳之兵工厂、 锦西燃料厂 (制造酒精 , 供航空飞机之燃料 及三棵树之火药工厂等。
二、 扩充关东军直接经营之关东州造船所 , 进行大量制造机帆船、 帆船 , 组成一种所谓“ 蚁 船团” , 以运送我沦陷区及南洋日本占领地区之间的直接交易物资。
三、 以黑市高价强迫收购民间所收藏的军需物资。
四、 加强关东军本身之配备 , 加强东边道区及北鲜地区之防卫工事 (从关东军之对苏作战 计划看 , 这是加强其最后防线 。
五、 计划迁移一部分兵器工厂及兵器修理工厂到东边道地区。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将掠夺我东北沦陷区的战略资源和农产品所需要的货币资金 , 完全转 嫁到我人民头上 , 于是在日伪的资金收支关系上 , 就形成了伪满处于应该收进资金的地位 , 而
资料来源 :伪满央行理事梅震及总行营业部代理加藤勇二 :《 关于关东军军费资金之说明》 (绝密 。
日本则处于负债的地位了。
(单位 :百万元 收 支 项 目 1942年 1943年 资 金 供 项 目 财政资金 产业资金 对外投资 合 计 2188 1795
132 4115
2614 1621 121 4356
资 金 筹 来 源 财政课税 储蓄动员 对外筹集 合 计 12 1148 1131 3940
2015 1671 670 4356
资料 来源 :根 据《 日本 外务 省档 案》 WT 27号胶 卷 编制。
自太平洋战争以后 , 伪满的货币资金收支 计划 , 完全依靠加强对我沦陷区人民的掠夺。 从 左表中 , 我们可以看到帝国主义为供应其军事 掠夺目的所需支出的财政资金和产业资金 , 完 全是依靠增加对我东北人民的财政课税和强制 储蓄来筹集的。 1942年其财政课税为 16亿元 , 到了 1943年就 增加 到 20亿 元 ; 强制 储蓄 在 1942年动员 11亿元 , 到了 1943年就增加到 16亿元 , 而在 1932年其财政税收总额 (包括专卖 利益金等 还不过一亿元。
在上表中 , 资 金筹集来源项 下有“ 对 外筹 集” 一项 , 这原系指由日本国内的投资 , 但自太 平洋战争以后 , 日本对伪满的投资 , 日益下降 ,
1943年以后 , 每年只有 1942年的半数。据日本外务省档案的材料 , 日本对伪满投资计划的变 化情况大致如下 :
(单位 :百万元 年 代 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数 额
1099143010501053585551327 资料来源 :根据《 日本各务档案》 WT 27号编制。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日本帝国主义对伪满虽然还断断续续有一些投资 , 但日伪之间的 资金关系 , 日本对伪满的支出已不像以前还大于其收入了。因为处于日暮途穷的日本帝国主 义 , 唯一办法在于向殖民地和我沦陷区大肆掠夺 , 以支持其残局 , 要求我东北作“ 对日贡献” , 因 之在资金关系上也反映出 , 日本处于收大于支的地位。 就拿 1943年的情况来说 , 这还是日本企 图挣扎 , 军需物资生产最高的一年 , 在日伪资金收付关系中 , 日本就已经欠伪满七亿余万元。 以 后的情况当然要更多地从我东北搜刮去大量的物资 , 在资金关系上更要处于收大于支。 如果再 把由伪满央行代付的关东军的军费加进去 , 日本积欠伪满的资金数额就更加庞大惊人了。 1943年日、 伪满间之资金收支概况 (单位 :百万元 日本对伪满的收支 伪满对日本的收支
收 入 1. 贸 易 845 2. 非贸易 1496 3. 合 计 2341 收 入
1. 贸 易 710 2. 非贸易 2349 3. 合 计 3059 支 付 1. 贸 易 710
2. 非贸易 2349 3. 合 计 3059 支 付
1. 贸 易 845 2. 非贸易 1496 3. 合 计 2341
差 额 △ 718 +718 资料来源 :根据《 外务省档案》 WT 27号“ 日本综合资 金计划” 数字编制。
××× ××× ×××
历年来由于日本对伪满的大量投资 , 由于从伪满大量掠夺我东北的战略资源和农产品 , 由 于通过伪满央行代理日本国库支出大量资金 , 所以伪满在日本的日元资金为数是极其庞大的。 但自太平洋战争发生以来 , 日本垄断资本家看见形势不妙 , 逐渐开始向本国抽回资金 , 因此使 伪满银行倒过来反欠日本银行的资金。 1944年除去把伪满的日元资金耗费得一干二净 外 , 还倒过来积欠日本银行六亿四千六百万日元 , 不出半年 , 在 1945年 6月日本投降前夕 , 竟 积欠日本银行 22亿 1千 3百万日元之巨款。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垄断资本家自太平洋战争以 后 , 由伪满汇回国内的资金总额是一个庞大惊人的数字。
现在让我们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通过伪满银行汇回日本国内的汇款内容和数 额 , 看一看日本垄断资本家们如何达到了他们保本保利 , 本利双收的侵略目的。
1. 伪满与日本邮汇结帐的汇款
这部分的汇款主要是在伪满工作之日人职工的所得、 薪津和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利润等。 1942年 四亿九千万日元
1943年 五亿二千九百万日元 1944年 七亿四千九百万日元 1945年 6月 三亿五千四百万日元。 四年总数计 二十一亿二千二百万日元。 2. 为收兑伪满币的日元支付
这部分是由伪满流出于大连及朝鲜方面的伪满币 , 需由伪满央行以日元资金去收兑回来 的 ,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资金外逃的结果。这部分计 :
1942年 三亿五千六百万日元 1943年 二亿七千七百万日元 1944年 三亿七千八百万日元 1945年 6月 二亿九千九百万日元。 四年总数计 十三亿 1千万日元。 3. 归还华北伪联银的汇款
伪满银行欠华北伪联银之款 , 必须由日人控制监督 , 在东京以日元资金偿还。这部分 欠款系关东军的军费支出。
1942年偿还旧债 :一亿三千万日元
1943年偿还伪联银 :八千六百万日元。 但至 1944年 , 军需资金一律规定改由现地供应 , 不 再偿还。故共计支付二亿一千六百万日元。
4. 伪满兴业银行的对日汇款
这部分汇款 , 除去属于伪满兴银帐尾清算部分的汇款以外 , 绝大部分是日本垄断资本家投 资于伪满的特殊公司及“ 满铁” 公司向日本国内的汇款。这是伪满央行对日汇款的主要部分。 1942年为 6. 95亿日元
1943年为 10亿日元 1944年为 11. 45亿日元 1945年 6月 5. 1亿日元 四年共计汇回 :33. 5亿日元。 5. 横浜正金银行的对日汇款
历年来横浜正金银行皆由东京调拢头寸到东京来贷放的 , 同时又将在我东北所吸收之存 款汇回东京 , 两地间之资金调动 , 极为频繁。 但自太平洋战争以后 , 由日本拔来头寸 , 大为减少。 1943年正金银行与伪满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 , 向伪满央行借款五亿元。利用伪满央行资 金在伪满进行掠夺。而在同年把自己在东北的资金汇回日本 8. 24亿日元 , 采取了偷天换日的 办法 , 把本利都撒回日本去了 , 以后则利用伪满资金进行活动。 1944年又汇回日本 2. 39亿日 元 , 1945年 6月汇回 0. 59亿日元。自太平洋战争发生以后 , 正金银行汇回本国的资金共达 11. 22亿日元。
6. 伪满央行的卖汇
这部分汇款为通过伪满央行经办之军部及财阀利润汇回本国之款项。 其中包括有“ 满洲重 工业公司” 的公司债付息 , “ 满铁” 及军部的资金 , 还有三井及三菱财阀和农产公社向日本国内 之巨额汇款。
1942年计 3亿日元 1943年约 3亿日元
1944年为 3. 34亿日元 1945年 6月 2. 2亿日元。 四年间总共汇回达 11. 54亿日元。 7. 其他由伪满央行支付和拔出之汇款
除上述各项汇款之外 , 这部分乃“ 满州重工业公司” 、 “ 满铁” 以及军部 , 直接从伪满银 行东京分行及大连分行 , 所提取的巨额日元资金。 还有一部分系伪满央行为购买日本公债所支 出的日元资金 , 以及伪满央行为支付日金公债的本息和买进日本银行券等的付款。
其中属于购买日本公债部分计 1942年为 3. 7亿日元 , 1943年为 1. 06亿万日元 , 1944年 因伪满央行日元资金紧张而未买。 与其他各项支付合并 , 在 1942年支出日元资金共 7. 78亿日 元 , 1943年为 6. 2亿日元 , 1944年为 7. 8亿日元 , 1945年 6月底计支出日金公债本息 0. 59亿 日元 , 买进日本银行券 (因日调动所带进 计 0. 32亿日元。同年“ 满铁” 及“ 满州重工业公 司” 在伪满央行东京分行提取了 5. 8亿日元 , 故 1945年 6月底止 , 共支出日元资金共达 5. 99
亿日元。几年来这部分汇回到日本国内财阀手中的数额总计达 26. 87亿日元。 如果我们把上述各项汇回日本国内的数字加起来 , 则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 仅仅四年不 到的 时间 , 日本垄 断资 本家包 括军部 通过伪 满央行 汇回到 日本 去的资 金 , 总数竟 达到 了 119. 61亿日元。 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日本垄断资本家的“ 满铁” 及“ 满州重工业公司” 等财阀组 织的 , 但自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 , 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 , 从 1932年到 1943年止 , 通过 “ 满铁” 及“ 满州重工业公司” 系统的各种特殊公司的对伪满的投资总额 , 历年来累计共为 65. 1
亿元。
即使加上其他各种投资 , 日本对我东北的投资总额 , 从 1932— 1944年间 , 日本资本输 入我东北约 90亿日元。 但据调查在同时期内从我东北汇回的利润就有 32亿日元。
根据以上 由伪满汇回日本的日元资金数额 , 我们完全可以肯定日本垄断资本不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
见吴承明编 :《 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 , 第 98页。 根据日银调查局 :《 金融资料要录》 总计。
资料来源 :上述各项数字来源系根据伪满央行理事梅震书面报告 :《 伪满央行日元资金近年来收付概况》 计算。
争如何失败 , 日本人民在穷兵赎武的法西斯压制下遭受家破人亡的凄惨命运 , 而日本的垄断资 本家还是达到了它们本利双收的目的。
在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现象 , 由于日本垄断资本家看到形势不利 , 急忙从伪满大量抽 回资金 , 到 1944年伪满央行的日元头寸已经很少 , 结果只得向日本银行借款应付 , 在 1944年 底计 结欠日本 银行 6. 46亿日 元 , 而不 到半年时 间 , 到 了 1945年 6月底 , 竟结欠 日本银 行 22. 13亿日元。 这一事实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局 , 在伪满央行根本没有日元资金可供垄 断资本抽回资金 , 汇款需要的时刻 , 命令日本银行大量借款垫付 , 不惜膨胀日元 , 增加发行 , 牺 牲日本国内人民 , 以保证日本垄断资本家们的本利安全回国的措施。 通过伪满银行汇回去 的日本垄断资本 , 实际上都是属于虚拟资本的性质 , 这完全是日本军国主义 , 通过伪满中 央银行与日本银行之间的信用关系 , 利用汇兑转帐的把戏 , 在日本投降的前夕 , 确保了日本垄 断资本家的资本所有 , 为他们从千百万人民死亡的血泊中保障了他们的最大限度的利润 , 这正 是帝国主义的本质表现。 仅仅在四年不到的时间中 , 日本帝国主义竟从我东北汇回将近 120亿 日元的资金 , 这个数目超过了日本帝国主义自日俄战争 (1904年 以后直至 1944年的 40年间 的投资总额 , 于此可见 , 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对我东北的掠夺是何等的惨酷无 情。
从上述日本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相勾结的罪恶活动中 , 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帝国主义虽然 战败投降了 , 但日本的垄断资本并没有被摧毁 , 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被消灭 , 在投降后 受到了美帝国主义的一手控制和扶植下 , 又在较短时期内 , 不但恢复了原状 , 而且还成了世界 第二经济大国。 从这些不完整的资料分析中也可以看到一切侵略战争最终总是要失败的 , 只有 和平、 发展、 共存、 共荣才是人类的正道。
(写于 1961年春季 作者 :朱绍文 ,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 1008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