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思政教育学原理总结

思政教育学原理总结

来源:九壹网


一、填空:

1.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灌输和教化。

2. 思政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社会调查法和总结经验法。

3. 思政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思政教育学的基本范畴有:个人与社会、思想与行为、内化与外化、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与管理。

5.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灌输理论。他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

6. 思想品德结构是指人的思想品德的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

7. 思想政治教育者指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是思政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8. 思政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有复杂性、动态性、特定性、可创性等特征。

9.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 思想政治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为了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创造性运用的具有感染力的教育技能和技巧的总和。

11.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具有方向性、民主性、开放性等鲜明特征。

12.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的途径:一是要在文化建设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努力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三是要抓好市场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优化文化市场环境。

13.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14. 文化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具有人文性、社会性、创造性、时代性、复杂性等特征。

15. 思想政治教育大众传播载体,是指思政教育主体通过各种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群众传导思政教育内容,是人民群众在广泛接触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判断:

1. 思政教育的客观规律是确定思政原则的依据。 (正确)

2. 运用思政教育方法需要遵守针对性、综合性、创造性等原则和依据。 (正确)

3. 思政教育管理的内容包括组织、计划、协调、指挥、控制。 (错误)

4. 思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都有主体特征,但二者的主体特征不同。教育的对象有其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对象的特殊表现形式。 (正确)

5. 所谓优化思政教育环境,是指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使环境成为思政教育发展的促进因素,以充分发挥其对受教育者的感染熏陶作用。 (正确)

6. 思想和行为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的重要范畴。 (错误)

7. 思政教育比思政工作的含义宽泛。 (错误)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的两次飞跃,一是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正确)

9. 思政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针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地输送给教育对象的带有价值引导性的思政信息。 (正确)

三、名词解释:

1. 思政教育的民主原则:是指思政教育活动应体现和落实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在思政教育中发扬民主精神,坚持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

2. 思政教育的主体原则:是指思政教育者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七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行为准则。

3. 思政教育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思想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

4. 思政教育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测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思政教育过程及其实际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的活动。

四、简答:

1. 思政教育方法的意义

a. 思政教育方法是实现思政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 b.思政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动的纽带 c.思政教育方法是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2. 如何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坚持层次原则

a. 深入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准确了解和把握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教育工作。

b. 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根据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载体和方法,便于在不同的思政教育中做到循序渐进,使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c. 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营造适宜的氛围,满足不同层次教育对象的个性、特长发展的需要,使教育对象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3. 思政教育的经济功能

思政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思政教育通过调动教育对象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经济活动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概括的说,思政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a. 思政教育是经济建设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可靠保证。

b. 思政教育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

c. 思政教育是营造经济建设发展的和谐社会环境的重要手段。

4. 为什么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

a. 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中心,思政教育必须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活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坚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动摇。

b. 培育“四有”新人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c. 培育“四有”新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在要求。

d. 培育“四有”新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根本条件。

5. 思政教育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a. 思政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其价值的必经

途径。通过系统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人民群众深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提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b. 思政教育是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不懈、深入持久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政教育,为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任务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c. 思政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完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保证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根本措施。

五、论述:

试论述思政教育的载体

a. 思政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政教育活动形式。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承载性和传导性等特征。

b. 思政教育载体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思政教育过程的综合组织形式或具体活动形式,是思政教育过程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及其相互作用实现的形式。

c. 新时期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有:活动载体、管理载体、文化载体、大众传播载体。

d. 为了更好地运用思政教育载体,我们要明确思政教育载体的运用要求。载体的确定

和运用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必须具有针对性、可行性;载体的运用应与思政教育的其他要素协调一致,将思政教育信息有效的传导给受教育者,充分的发挥载体的影响和作用;综合运用思政教育载体,发挥多种载体的综合效应,形成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态势;根据新情况不断创新思政教育载体,以使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取得更好的成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