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情感的调动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情感的调动

来源:九壹网
2006年第1期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129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情感的调动

李卫华

(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河南新乡 453007)

摘 要:大学英语教师语言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至关重要,是课堂的主导语言,在营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和心理环境、满足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实施讲授功能、交流功能、管理功能时,应注意改善自己的语言,积极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和交流环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外语学习向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语言;心理环境;认知和情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6)01-0129-02      *

  当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赞同,但这决不是低估、忽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反,在任何时候强调教师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都不过分。Stern认为,考虑教学框架应包括教师因素,如教师学历、教学经验、设计所教课程的权利范围、教师的自主权等。本文旨在探讨英语教师课堂语言与学生学习情感之间的关系,说明教师语言的情感纽带作用,以及如何用有效的教师语言调节课堂环境,带动全班的积极情感,在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的同时,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和交流环境,使学生外语学习向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一、外语教师语言的重要性

教师语言是指教师在育人过程中使用的语言的总称。Nunan指出,教师语言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至关重要,对目的语起着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教师语言体现了教师水平、教师态度及教学思想,是内在情感与认知的外化,是外语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外语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过去的研究大都把重点放在教师话语时间与学生话语时间的对比、教师提问的类型以及教师语言的规范性等问题上,忽视教师语言的内涵以及在营造良好的课堂心

理环境、满足学生认知和情感需求方面所起的作用。在外语课堂上,英语既是上课的媒介,又是学习的对

象。因此语言是外语课堂的焦点。除课本等书面材料外,学生接触的主要是教师的语言和语言内容。教师语言仍是课堂的主导语言,教师有更大的控制、管理的主动权。教师的语言引导、制约着课堂的活动,并进一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心理。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往往是课堂上消极被动的一方,学生对某门课的兴趣甚至直接和教师有关,教师直接、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走向和学习信念。消极的课堂学习心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实际上学生在开始学习外语之前就会有自己的看法(积极的或抵触的),但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会逐渐改变学生的态度和投入程度,这种改变可能是永久性的,即在外语学习课程结束后仍能发挥作用。

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原则。人本主义(Abraham,H.1970)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人内心有追求个性完整、自发表达的欲望和创造的欲望等。课堂上应给学生充分展示、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许多教师抱怨学生上课被动,不愿主动回答问题,不和教师合作等。这固然与学生个人因素有关,但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语言

*收稿日期:2005-10-12

作者简介:李卫华(1966—),女,河南新乡人,硕士学位,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和应用

语言学。

130

李卫华: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与学生情感的调动             第1期

的运用也是原因之一。如:教师语言缺乏激情,只顾自己授课,课堂气氛过于沉闷,语言内容狭隘,太局限于课本,缺乏时代性与扩展性;教师缺乏真诚,总是板着面孔说话;教师语言负载的信息量不足以引起学生兴趣,传递的情感流过弱,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或所论话题涉及陌生领域,学生无话可说,故保持沉默。教师语言的质量不止是语言形式本身,更是语言内容的信息量、情感流、思想性和话题熟悉程度等,这些均影响着学生认知与情感的调动。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90%的学生认为情感很误大做文章或冷嘲热讽,打击学生的发言热情。另

外,要体现交流中的信息差、观点差原则,接近真实的交际过程。课堂师生间交流往往是一问一答的形式,交流的深度和广度都很有限,不能充分实现交流功能。教师不妨在学生回答完第一个问题后,有针对性地追问下去,迫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运转。不同的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种信息差和观点差的不断出现使每节课都能在语言和内容上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从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另外,交流的过程也是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的过程。重要,而只有8.81%的教师认真对待并充分发挥了情感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还应付出较多努力。教师语言应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思想、情感、交流、启发的统一体,是融合了教师本人的认知、情感,又把学生需求考虑在内的双向性语言,是教材书面语言的延伸和发挥,是语言和现实的粘和剂。教师应主动扩展其语言功能,丰富语言内涵,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引导认知和激励情感的作用。

二、改善教师语言,使之和学生的认知、情感相一致

首先,在实施讲授功能时,教师语言要难易适中,充满激情,语调自然,不过分夸张或简化,不能是不顾学生反应的炫耀式的语言秀;避免过于单调乏味,举例贴近生活、现实,并使讲授过程具有互动性。由情感推动课堂教学,由教学深化情感。教材内容只是课堂教学的依托,但不是全部。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教材中的话题激发点(往往是隐性的),促进学生思考,创造交流机会,同时也是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人文思想的良好契机。英语教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并给教师留有适当的发挥和创造空间,加强学生非认知潜力的开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外语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纯粹讲授型语言压抑学生的情感潜力,妨碍学生完整人格的实现。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应穿插启发、诱导,旁征博引,讲解为人处事的人生道理,运用名人名言、谚语、名人轶事等增加讲授过程的故事性、思想性、趣味性和交互性。大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思维活跃的群体,应以情感为导向,以思维为内容,实现外语教学上的双赢效果。

其次,在实施交流功能时,教师语言应尽量平实亲切,体现与学生平等的原则,使学生敢开口说,避免造成学生的焦虑心理。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应多表示赞同,指出其合理之处,避免不满或不耐烦的词语和语气。对学生的错误,应委婉地点出,不能抓住错

书面语较正式、规范,句法复杂,句子较长,不利于口头运用;而口头语较自由、随意,句子较短,运用方便。从书面语过渡到口头语减轻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畏惧心理,增强学生开口说英语的信心。

再次,在实施管理功能时,教师应重视管理语言的运用。突兀的语言会使课堂各环节之间缺乏连贯性,活动的衔接失去活力,课堂显得呆板。不少教师较注重讲授语言的规范性,而不重视管理语言的丰富性。流畅自然、丰富有趣的管理语言同样能形成课堂的亮点,牵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堂管理语言应是动态的、连贯的、丰富的,不仅仅是干巴巴的陈述,而是灵活多变的,视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同时对任务更替、环节衔接,学生也需要一个心理缓冲时间。教师就像是一个主持人,娓娓道来,用语言的魅力营造一个自然、轻松的语言和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AbrahamH.MotivationandPersonality,secondedition,Late

BrandeisUniversity.Harper&Row,PublishersInc.1970.[2]Goleman,D.EmotionalIntelligence.NewYork:Mentor.

1995.

[3]Krashen,S.D.PrinciplesandPracticein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PergamonPress.1982.

[4]Krashen,S.D.TheInputHypothesis:IssuesandImplica-tions.London:Longman.1985.

[5]Nunan,D.Languageteachingmethodolog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1.

[6]Stern,H.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7]Stern,H.H.FundamentalConceptsofLanguageTeaching.

Oxford:OUP.Rpt,by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8]周 平,张吉生.论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的互动关

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2).

[9]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际与方法[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