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
地 理 试 题 (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注意:1.此卷适用于一、二级达标校考生。
2. 选做题为选修5模块和选修6模块,只可选择其中一模块试题作答。 3.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应在答题卡各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第Ⅰ卷 必做题(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5分,共36分)
40°N
图1
1.该图包含的图层有
①地理位置图层 ②水系图层 ③地形图层 ④交通线图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据图层信息可以推测
A.绿洲农业的分布 B.工矿企业的分布 C.商业网点的分布 D.风能资源的分布 图2为我国西部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98°E A.水土流失 B.森林破坏
甘 C.湿地萎缩 N 内 蒙 古 42°D.土地沙化 祁 沙 4.乙地营造多重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38°N 甲 肃 漠 乙 棉花 A.提供木材
连 B.保持水土 小麦 省 青海省 C.防沙护田
山 图2 D.吸烟滞尘
102°E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1 页 共 8 页
图1为我国某区域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叠加图,读图完成1-2题。
76°E 80°E 84°E
图3为热带雨林地区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读图完成5-6题。
图3
5.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 C.成正比 D.成反比 6.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有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和补充养分少 ②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多 ③雨林中枯枝落叶少 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4为我国中部某地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图4
7.据图分析,当地炼钢部门使用的主要燃料是
A.煤炭 B.燃料气 C.焦炭 D.石油
8.为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该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增加劳动力投入,扩大生产规模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新兴产业 C.防治污染,加强煤炭的综合利用 D.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
图5为亚洲内陆局部地区示意图,M湖为著名内流湖。由于农业灌溉,R河注入M湖的水量逐年减少。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里 M A.河流密度大,流程较短
B.多为内流河,流量较小
R 海
C.冰雪补给为主,冬汛明显 D.含沙量大,水位平稳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2 页 共 8 页
图5
10.R河过度引水灌溉对该河流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A.生物多样性增多 B.R河沿岸气候变湿润 C.灌溉区盐渍化减轻 D.M湖盐度增大
图6为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海拔(m) 乙
1000
800 甲
600
400 丙 200
0
呼伦贝尔高原 大兴安岭 松嫩平原 东部低山丘陵 图6
11.甲、乙、丙分别为
A.甲——林业基地 乙——商品粮基地 丙——畜牧业基地 B.甲——畜牧业基地 乙——林业基地 丙——商品粮基地 C.甲——商品粮基地 乙——林业基地 丙——畜牧业基地 D.甲——畜牧业基地 乙——商品粮基地 丙——林业基地 12.图示区域农业布局主要依据
①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 ②农业生产方式不同 ③农产品市场大小不同 ④农业科技水平不同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图7为广东省示意图,粤东、粤西、粤北属非珠江三角洲地区,读图完成13–14题。 粤北 粤东
粤西
珠江三角洲地区
图7
13.关于珠江三角洲和非珠江三角洲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按单一指标划分 B.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C.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两地区之间存在相对一致性 1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推进的模式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3 页 共 8 页
图8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和输入方向示意图,读图完成15–17题。 15.我国陆上油田和天然气区分布的共同特征是
A.东多西少 B.西多东少 C.南多北少 D.北多南少 16.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原因是
①能源生产、消费地区差异大 ②煤炭资源枯竭
③油气开发战略重点转向东部 ④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8 17.我国拓宽石油进口渠道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促进经贸发展 B.降低能源供应风险,保障能源安全 C.减少国内石油消费,保护石油资源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图9为某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附加值
经济活动
设计 加工 营销 图9
18.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主要转移的是
A.设计环节 B.加工环节 C.营销环节 D.设计和营销环节 19.为改变始终落后的状况,发展中国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 B.提供优惠,吸引外商投资 C.加大教育投入,降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 D.加大科技投入,树立品牌意识
图10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甲、乙、丙、丁为图上四个地点,读图完成20-21题。
N
甲 80° 丙 乙 170° 70°
丁 180° 图10
170° 160° 150° 20.甲地坐标为
A.60°N,170°W B.60°N,170°E C.60°S,170°W D.60°S,170°E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东半球 B.经过四地的纬线等长 C.丙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D.丁地位于低纬度地区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4 页 共 8 页
图1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22-24题。
N ④
A 山峰 河 河流 ②
0 200米
① ③ 流 甲 图11
22.甲处河流流向大致为
A.自北向南流 B.自东北向西南流 C.自东向西流 D.自西南向东北流 23.①地与②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00米 B.300米 C.500米 D.700米 24.关于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站在A山峰能看到甲地 B.②地处山谷 C.③地坡度较④地陡 D.④地处阴坡
二、综合题(本题共3大题,共34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材料一:我国种桑养蚕的历史悠久,丝绸享誉世界。桑蚕饲育适宜温度为20~30 ℃,养蚕周期一般需要40~60天。广西壮族自治区在接受“东桑西移”的过程中,桑蚕产业发展迅速,近年来蚕丝产量已经稳居全国第一。
材料二:图12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意图和N地气候资料图。
N
图12
甲 乙
(1)描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位置。(2分)
(2)试从气候角度,说明N地发展桑蚕产业的有利条件。(6分) (3)简述N地承接桑蚕产业转移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4分)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5 页 共 8 页
26.亚马孙河流域拥有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区,涵养的水量占全球地表淡水总量的23%。 图13为亚马孙河流域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图13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亚马孙河年径流量大的原因。(4分) (2)评价亚马孙河流域发展热带农业的自然条件。(4分) (3)简述保护亚马孙雨林可采取的措施。(4分)
27.我国东南某滨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14为该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图14
(1)描述该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3分)
(2)说明M地上游河段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4分)
(3)简述南部沿海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克服的主要问题。(3分)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6 页 共 8 页
第Ⅱ卷 选做题(30分)
在选修5模块和选修6模块中,只能选择其中一模块试题作答(每模块2大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28.2014年6月以来,产粮大省河南干旱天气持续发展,引发严重“夏旱”,多地供水告急。图15为河南省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分)
特旱区
图15
(1)说出特旱区所处的地形类型并简述特旱区形成的原因。(6分) (2)简述此次旱灾造成的危害。(4分)
(3)针对旱情,说出为保障粮食稳产所采取的应对措施。(6分)
29.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及其次生灾害造成鲁甸县及周围地区108.84万人受灾,以及大量房屋倒塌。表1为鲁甸县相关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山区面积比重 人口密度 城市化水平 87.9%
(1)推测本次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4分)
(2)根据材料分析本次地震造成严重损失的原因。(6分) (3)简述该地区今后应对地震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277人/km 215.0% 表1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7 页 共 8 页
【选修6-环境保护】
2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图16为北京市PM2.5主要来源的季节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6分) 45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污40
染35
物30 贡25 献
率20 (15 10
)5
0 燃煤 机动车排放 扬尘 生物质燃烧 二次硫酸盐和盐 图16 污染源
(1)指出燃煤、扬尘污染物贡献率最高的季节,并简析其原因。(6分) (2)简述PM2.5污染的主要危害。(4分)
(3)根据材料,提出防治PM2.5污染的合理化建议。(6分)
29.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3年上半年闽江口水质为极差。图17为闽江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 28°N 甲
福州
26°N
闽
江城市
口图17
119°E
(1)说出甲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4分) (2)简析造成闽江口水质差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3)针对闽江口的水质状况,提出改善水质的合理化建议。(4分)
% 高二地理试题(A卷) 第 8 页 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