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现代诗歌阅读答案

现代诗歌阅读答案

来源:九壹网


学习目标:

1、巩固现代诗歌阅读知识。

2、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阅读徐志摩的《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1)你觉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情绪?

甜美而又哀伤

(2)结合下面的知识链接,你能发现诗中的“她”指什么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负心,我的伤悲。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悲哀里心碎!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理想

二、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4题。(3、4题为选做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柔媚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

理解。

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

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

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

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

将分别,顿生“忧愁”。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

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

祝愿。

4.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

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

要与亲人离别。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

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

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

“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

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3、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下面的问题。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九三二年四月

2 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诗人表达了对被压迫而不觉悟

的农民的深切同情即“哀其不幸”但“怒其不争”没有体现。)

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

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

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

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

淡中见深远。

四、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说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

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

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

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

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

捷而又有蕴藉。

五、类文阅读题(10分)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凉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飏,飞飏,飞飏,——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

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给加粗字注音。(2分)

翩(piān ) 麓(lù )

2.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自由、美好。(2分)

3.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坚定、欢快、轻松自由的执著。(2分)

4.“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

(4分)

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

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

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六、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

偶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

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

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献给贝多芬

郑敏

人们都在痛苦里哀诉

唯有你在痛苦里生长

在一切的冲突矛盾中从不忘

将充满希望的主题灿烂导出

你的热情像天边滚来的雷响你的声音像海底喷出的巨浪你的心在黑暗里也看得见善良在苦痛的洪流里永不迷失方向随着躯体的聋黯你乃像

一座幽闭在硬壳里的火山

在不可见的深处热流旋转

于是自辽远的朦胧降临

你心中

神的宏亮的言语

霎那间千万声音合唱圣曲

(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全诗从“痛苦”“矛盾”“黑暗”“聋黯”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贝多芬身躯的残疾和内心的苦痛。

b.第一节开头两句是写人们生活的苦难和贝多芬在痛苦中奋争的信心和生活下去的勇气。

c.第二节中的“善良”“永不迷失方向”是贝多芬在音乐上取得杰出成就的动力和航向。

d.第三节中的“旋转”“降临”“霎那间”形象地表现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过程。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本诗深沉隽永,而第二人称的写作方式又给读者以诚挚亲切和热情洋溢之感,全诗充满了崇敬和赞美之情。

b.第一节作者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贝多芬对待挫折和不幸的态度,

不仅超脱痛苦,还能将其渗透到音乐中去,使之升华。

c.第二节用“天边滚来的雷响”和“海底喷出的巨浪”两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贝多芬生命热情的巨大声势。

d.第三节中“随着躯体的聋黯??硬壳里的火山”一句既是比喻又是对比,表现贝多芬为摆脱痛苦奋力挣扎的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