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陈经纶中学科技实践平台网页资源-学生创新性学习成果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2013科技总结

陈经纶中学科技实践平台网页资源-学生创新性学习成果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2013科技总结

来源:九壹网
2012.9-2013年8月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

科技教育总结

2013年是学校迎来建校92周年,也是学校进入首都名校建设的第三年,在学校全面推进并落实素质教育,并朝着“办学个性化、施教科学化、校园数字化、规模集团化、学习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中,学校科技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本年度在刘校长的英明领导下学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示范校、全国航模特色单位和北京市无线电通信科技教师节培训基地。在这一年度中,我校承办北京模拟飞行比赛和区通用技术比赛,举办陈经纶中学首届科技文化艺术节;首届经纶科技人才班正式开班成立,进行了个性化课程设置和改革,增加了脑思维、国学、应用物理、数学逻辑、科技英语、艺术修养和创意设计等课程,在科研实践方面,学校先后组织英才班学生进行参观体验、选题和科研实践等活动,现在几乎每个学生都要自己的研究课题。另外,我校还有近12名同学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深度科研实践活动。他们从高一开始与科学家面对面合作,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另外我校的科技教育成果也收获颇多,其中,我校有2名同学获得北京市银帆奖、4个北京市金鹏科技奖;我校业余电台科技社团小组在全国比赛收获1项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和四项全国第二、第三的好成绩,25人才在全国比赛中获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要本着扎实工作的态度,继续把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继续推向前进,希望在未来的一年中,以金鹏科技团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为契机,继续加大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和关注,使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陈经纶中学的科技教育,逐步要站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上,脚踏实地的一步步规范,一步步成熟,一步步迈向更高的起点。

一、金鹏科技团工作

1.积极参加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所有活动。 1)科学研究

我校是北京市科技俱乐部基地校,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的大力支持下,本年度,我校有2名学生被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参与课题研究,这2个同学在导师的帮助下正在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有望能参加今年科技创新大赛。

1

2)名家讲座

利用周末时间,今年组织学生500人次参加“名家讲堂”4次,让学生近距离的临听大师的报告,接受大师的洗礼,同学们回来都说收获非常大;

3)科研实践

2013年8月,我们学校共有15名学生参加了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太阳能制作”为主题的科研实践活动。

以上每项活动都获得了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领导的好评。 2.金鹏科技团特色项目的建设

本年度,在市区教委、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形成了以下特色项目建设。 1)机器人项目建设

重新组建了机器人教师队伍团队,把科协和教委项目足球、基本技能、FLL、FTC、机器人创意细化到每个教师身上,在保障设备和场地配齐的情况下,让每个老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利用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时间开展活动,争取今年区机器人比赛赛出好成绩。

2)模拟飞行项目建设

与北京市模型协会合作,成立了一个模拟飞行教室 ,开发了模拟飞行课程,扩展了我校航模特色项目,夯实了我校航模特色活动内容,2012年10月还承办了北京市模拟飞行比赛,我校初高中都获得团体总分第二的好成绩,同时我校也被评为全国航模特色单位。

3)无线电项目建设

该项目包括业余电台和定向越野,两个项目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不管是社团的建设、老师的配备、设备的配置、竞赛成绩都达到历史新高,课程建设也初见成效,这两个特色项目都是学生喜欢的校本课程。特别是业余电台该项目已经发展成为北京市业余电台科技教师培训基地。

4)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本年度重新梳理了竞赛学科,组建科技创新教师队伍,积极开发北师大、中科院、农科院、北工大等校外资源单位,2013年3月,我校有科技创新作品参加北京市决赛,这是我校建校以来参加项目最多的一次。

2

二、各种常规科技活动工作 1.科技创新大赛

2013年3月21-24日,北京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隆重举行。 全北京市参加终评的项目共有201项,我校有8个项目11名学生成功晋级决赛。通过严格的技能测试、封闭答辩等环节,同学们用思辨的语言和创新的研究项目征服了评委,有4名学生获得金奖,8名学生获得银奖,7名学生获得铜奖,这是我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在3月23日举行的专项奖颁奖晚会上,我校张婉婷等6名同学获得组委会设立的6项专项大奖,成为北京市获得专项奖最多的学校之一 ,陈经纶中学的名字响彻会场,

2.科技后备人才项目

本年度,我校申报北京市第八期科技后备人才课题项目8个,经过学生充分的准备和专家严格的答辩,今年我校有8个学生被送到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是参与项目学校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之一。 现在学生们正在紧张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力争参加2014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出好成绩,为学校争得更多的荣誉。 3.学生创新学习成果评选

为了表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敢于发现问题,并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它,由此,区教委从2011年开始设立“朝阳区创新学习成果竞赛”。“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工程”是朝阳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和《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结合学生实际,系统构建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培养管理体系的教育工程。作为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2月23日上午,由朝阳教委主办,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第二届朝阳区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工程推进暨创新性学习成果表彰会在润丰学校举行。经过专家严肃认真的现场评选和答辩,陈经纶中学在两次评选中都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其中,我校共有10个项目在首届获奖,获奖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区第一位;在第二届活动评选中,我校有一个项目活动金奖,2个项目获得银奖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个性化的办学理念、“五化”的办学目标,通过创造宽松的育人环境,搭建丰富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借助朝阳区中学生能力培养工程这个平台展示其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4.举行首届科技艺术文化节

在全体教研组的精心设计、学校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全体学生的参与下,历时两个月的“2013年陈经纶中学首届科技艺术文化节于5月24日下午终于落下帷幕。本次

3

活动的主题是 “体验科技、分享艺,做一个健康、快乐、睿智的经论人”,突出科技、艺术与文化融合的活动特色;通过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生活两个途径,挖掘师生们自身潜能,开展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专题性科普活动,提高学生理解科学、享受科学带来的乐趣。此次活动时间从4月10日到5月24日,4月10-30日,为各项活动初赛阶段,5月20-24日为决赛活动周,5月24日下午进行科技艺术文化节集中汇演。为了充分体现科技、艺术、文化节作为一项渗透到各学科、每个师生都要参与的特点,在所有教师的大力支持下,各个教研组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和教研组学科建设特色,增强内容的针对性、形式的新颖性和活动的实效性。本届科技艺术文化节按学科共设13大项、25个竞赛和展示活动主题。100%的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

在学校操场、校园广场和大礼堂近3个小时的汇演时间内,尽管天公不作美,中途下起了小雨,但浇灭不了师生们参与的热情和展示的激情。让人叹为观止的中幡精彩的展示、坚持在雨中展示“谁是火箭之王”的物理组水火箭决赛、坚持到最后的历史组的汉服设计大赛精彩的演出、高一各班的多米若骨牌的创意设计成功的那一刻豪情、久久不愿离去物理组自制棉花糖机旁的学生们、生物组的自制临时装片的体验后的收获、品化学组的自制葡萄酒后的欣喜、观艺术组组织的科幻画大赛、坚持在雨中等候学生的参与的技术组老师们、群情振奋的政治组的科普演讲比赛、蕴育浪漫色彩的语文组的高一诗歌朗诵大赛和跌宕起伏的高二话剧节等活动的成功展示无不凝聚着师生们的心血和汗水,让我们领略到了经纶师生们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创新发展。

5.首届经纶科技人才班正式招生

2012年3月18日,与中科院科普传播中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我校“经纶科技人才班”,接着,该项目得到市区教委专家组任可,2012年9月该班获得面向北京市招生的资格;2012年10月,个性化课表正式进入该班,新开设科技英语、文科综合、工美设计、人生规划、信息技术网路学习、脑科学与思维训练、创意设计与制作、数学逻辑、应用物理、科学大讲堂等课程;2012年12月学生开始进入选题阶段,2013年7月,每个项目进行了开题报告的成果展示。所有工作按照预定的程序进行开展。

三、承担市区级科技科研课题的任务

本年度我校承担的区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课题-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工作基本结束,研究取得初步研究成果。

四、科技教育落实到班级基本实现

4

本年度,我们重新改选中学生科协、副和各班科技委员,为我校科技教育落实到班级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是科技教育的主体,学生科技自主教育的组织形式除了中学生科协以外,就是班级。班级是科技教育活动落实的最基层组织,班级开展科技教育的积极性是全面进行科技教育成败的关键。鉴于此,我校制定了“优秀科技委员、经纶科技之星、科技教育先进班级和科技教育先进班主任评比办法”,以求落实科技教育于班级日常活动之中,以求科技教育自然和深刻的效果。

五、科技教师队伍建设初步建立

学校已经从各教研组选拔出骨干教师团队担任科技教练66人,负责本学科科普、学科竞赛和创新竞赛工作,并实现目标管理,科技辅导员工作成绩与年度绩效奖金挂钩。这样年轻化、一线化的优秀科技辅导员队伍初步建立起来。

六、持续的投入保障

学校为科技教育工作提供了大量资金和设备。根据科技教育工作发展计划,保障了创新大赛下的科技竞赛项目的资金需要;进一步加大了科普工作的投入。机器人活动组购置了新的机器人并制作完成了两类比赛场地,配备了机器人设备;机器人特色项目投入近10万元,业余电台花近3万元全部改装了设备,航模投入近5万元,科技创新项目投入5万元;本年度共支出各种比赛、奖励、交流近10万元,总之,本年度科技活动费、培训费、硬件购置费预计投入总计50多万元。

为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益,学校正准备与科技教育辅导员签定工作责任书,并开始进行项目投入-产出效益评价。

七、陈经纶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正式启动

2013年5月9日下午,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启动仪式在我校西综合楼顶层隆重举行。朝阳区教委主管体科艺姜继为副主任、中科院科学传播办公室丁颖主任、朝阳区科协科普部董文华、北京大学机器人重点实验室肖文科老师,陈经纶中学发展处、教学管理处干部、部分科技教师和首届科技英才班学生参与此次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由刘忠毅校长助理主持,张校长在仪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这次科技实践平台的正式开放是陈经纶中学在推进首都名校建设过程中为咱们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创设的又一个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一个设计室(主要是为那些浮想联翩的同学把自己的思维火花设计出来)、一个制作室(希望同学们手要灵巧,把自己的创意设计变成作品)、一个是组培室(不同植物的创意培养)、开放的实验平台和平台立体植被的设计构成。建议在座的科技英才班的同学积极参与后期的设计和开发,真正让这

5

个平台成为学生最感兴趣、最愿意上来的一个真正促进自己的兴趣、能力、创新的全面发展的平台。希望在大家的参与下,把这个平台能设计得更好、装备得更好、活动得更好。接着,姜主任提出把这个平台建设成为朝阳区最有创造力、最有生命力、最有活力的地方,希望同学们要利用好学校搭建的平台,为自己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服务,并赠送科技英才班8个字“经纬天地,振兴中华”,就是希望同学们有开阔的胸襟、有更高的抱负,为科技进步、人类的和平、为朝阳区和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在人形机器人表演和初中合唱团的伴奏下,与会领导们为“陈经纶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实践平台”正式揭牌,标志着我校科技平台正式启用了。

八、走进中国科技倌

我校从高一年级的同学当中选拔17名“学有余力”优秀学生,加入中国科技馆俱乐部,利用中国科技馆的资源,亲自体验科技馆里面的各种科技活动,同时进行深度的科研实践活动。最后,我校有2名学生进入北京服装学院进行课题研究。

九、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营

1.科技创新人才夏令营及数学创新人才协作体正式成立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北京市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等文件精神,提高青少年科技教师业务能力和创新水平,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科技教育活动,培育大批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加强国内外青少年科技教育合作,搭建青少年科技活动交流平台,推进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与北京市陈经纶中学等单位联合共同发起,2013年1月25-30日,北京市翱翔计划2013年数学创新人才成长探索营在我校举行。有来自北京、广东两省市18所学校的50位师生和我校自发参与的130多位师生成功参与了此次创新人才成长探索营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体验·创新·成长”。为期5天的活动丰富多彩,在数学课堂的研究中,通过专家的选题、开题和研究的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选题、写开题报告、创意设计等探究活动,学生们基本能够了解数学学科科技创新的思路与方法,掌握了开展数学研究的技巧和策略,能够开展数学研究工作;另外,我们还安排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拆装机器人比赛、多米诺骨牌的设计和才艺展示等环节,充实了他们的研究生活。通过此次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兴趣与爱好,激发了学生的潜能,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我们今后探索培养数学拔

6

尖创新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举办首届创新人才夏令营

2013年8月24日-29日,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成功举办首届创新人才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由陈经纶中学高中部承办,主题为“探索经纶优生培养模式”。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122名初二学生参加活动,主管创新人才培养的区教委副主任姜继为出席夏令营开幕式。

陈经纶中学首届创新人才夏令营设置特色课程、团队拓展和自主设计与创意三个特色项目,旨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学习品质,提高学习质量,培养创新思维,落实区教委十一五教育规划“素质教育工程”之学习能力培养工程,满足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陈经纶中学首届创新人才夏令营具体特色项目包括物理类“创意设计实验课”、数学类“多米诺骨牌创意设计课”、人文类“学习经纶校史、感悟经纶文化体验设计课”、团队合作类“小组呈现活动设计”“团队拓展”和体验类“名家讲座”“中科院参观体验”。

基于初二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特点,在老师的讲解和创意思路的指引下,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参与活动项目,并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重点探究了“我眼中的经纶”、“高空抛蛋”、“结构承重”、“自制棉花糖机”和“多米诺骨牌的创意设计”等创新项目。

陈经纶中学首届创新人才夏令营在关注活动内容和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活动的方式和过程,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和实践特点,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会学习,在合作中学会做人,在探究中激发兴趣,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十、科技教育辐射-陈经纶中学承办北京市青少年模拟飞行比赛

2012年10月27日,北京市青少年模拟飞行比赛在陈经纶中学隆重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国航空学会、北京市航空运动协会主办,陈经纶中学承办,20余所中小学的400名中小学生参加比赛。北京市青少年活动管理中心蒋小健、张峥老师,朝阳区体美科科长宋广东,区学生活动中心副主任周放、苗秀杰,陈经纶中学校长张德庆等领导参与盛会。陈经纶中学常务副校长牟成梅代表学校做典型发言和经验介绍。比赛项目包括航母起降赛、竞速飞行赛、团体接力赛和航空模型制作,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三个组别进行比赛,同时还特设组委会推荐大奖。优胜的学生获得“青少年王牌飞行员”的称号,并将得到中国航空学会和北京市航空运动协会的推荐机会。

经过激烈的比赛,陈经纶中学代表队分获获得初高中组团体亚军,陈经纶中学任修远同学荣获“青少年王牌飞行员”的称号,主办方还将为他提供真实太空飞行体验机会;

7

刘凯文同学获得个人竞速飞行三等奖。本次比赛旨在普及航空知识,培养中小学生对航空的兴趣,吸引中小学生未来投身祖国的航空事业,为我国航空事业培养后备人才。 从2002年开始,我校就开始开展这项活动。我们曾经与中国石油体育协会合作,共建我校航模小组。这种合作开创了学校科技活动与社会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成立陈经纶中学航空航天创新活动基地,为高校输送航空航天方面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与北京市模拟飞行协会合作,成立陈经纶中学航空模拟飞行基地,让学生从中学开始学习高仿真飞机模拟驾驶,未来基地的目标成为飞行员人才储备基地。2009和2010年, 我校航模小组的学生连续2年在国际大赛上斩获金牌,体现了我校航模队的实力。

十一、科技竞赛成绩有一定提高

1.陈经纶中学“经纶之星”代表队在2012年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中荣获团体金奖 2012年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于2012年12月20至23日在广州市举行。由陈经纶中学首届科技人才班高一(2)班的四位同学赵隆沛、刘琦、杨思佳、殷维蔓组成的“经纶之星”队,在刘忠毅和刘德亮两位老师的带领下,表现突出, 一举夺得“才艺展示”项目金奖、“挑战项目”银奖、“预设项目”银奖、“动手能力测试”银奖,最终以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夺得团体总分金奖。其中,赵隆沛同学获得2012年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英才翱翔科技之星”奖; 刘德亮老师获得2012年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是一项国际性赛事,为国内外有志于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动手能力、素质优秀的中小学生搭建了国际性交流、展示的平台。在两天的活动中,每个代表队先后完成了6项任务,其中既有智能机器人制作技能测试项目,也有预设项目专家问辩活动;既有科幻剧表演项目,也有纸结构设计承重挑战项目,还有劳动实践活动与各地代表队风采展示。活动精彩纷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创造力。

2. 经纶学子斩获朝阳区创新成果1金2银

3. 我校学生夺得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4金7银

2013年3月21-24日,北京市第33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顺义区牛栏山一中隆重举行。 全北京市参加终评的项目共有201项,我校有8个项目11名学生成功晋级决赛。通过严格的技能测试、封闭答辩等环节,同学们用思辨的语言和创新的研究项目征服了评委,有4名学生获得金奖,8名学生获得银奖,7名学生获得铜奖,这是我校在科技教育方面取得的新突破。

4.陈经纶中学业余电台社团在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通信锦标赛中再创佳绩

8

2013年全国青少年无线通信锦标赛于8月10日至15日在江苏灌云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9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四个大项的竞赛。陈经纶中学代表队在李开武、韩玉霞老师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12人的参赛队伍,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训练和一星期的紧张比赛,最终在四个大项都获得奖项。高中组的张启雍、马昕宇、孙婷、张晨获得“应急通信营地架设”冠军,初中的孙中原、魏京阁、刘旭晨、薛囡囡获得“应急通信营地架设”的第三名。高中的孙婷获“卫星通信”第五名,高中的“孙英翃、杜家成”获“对讲机通信”第六名。另外,高中组团体八名同学(张启雍、马昕宇、孙婷、张晨、孙英翃、杜家成、程方、罗羽菲)获得了“短波机上抓抄”团体第二名,“卫星通信”团体第三名,“应急营地架设“团体第三名。陈经纶中学无线电通信活动自2000年开展以来,每年都组队参加全国及北京市中小学生的比赛,在学校大力支持与鼓励下,在带队老师的辛苦辅导下,在参与活动与比赛的同学们自身努力下,获得无数奖项,并获评北京市金鹏奖和银帆奖若干。

业余电台、航模、机器人、地理科技大赛、科技创新大赛、天文知识竞赛、定向越野比赛、净化空气挑战赛等科技活动社团在这一年中获得不错的成绩。特别是2012年8月,我校业余电台活动小组的学生在全国电台比赛中获得了5个全国第一名、25人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的好成绩。2个同学获得2012年北京市银帆奖、2项金鹏科技奖,区学生创新学习成果优秀组织奖、10项作品进入复评;有19项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获得区级金奖并被推选参加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的资格等。

5. 陈经纶中学代表队分获2012年10在我校举行的北京市模拟飞行比赛初高中组团体亚军,陈经纶中学任修远同学荣获“青少年王牌飞行员”的称号,主办方还将为他提供真实太空飞行体验机会;刘凯文同学获得个人竞速飞行三等奖。

十、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的矛盾还是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学习时间与课外活动时间老是冲突,尽管学校制定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制度,但没有真实落实。

第二,学生的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的协调还需要加强. 第三,科技教师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四,社团活动的机制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9

2012.9—2013.10科技教师辅导学生获奖统计

序号 单位名称 姓名 崔霞玲 陈阳、黄臣 获奖名称 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 北京市金鹏科技论坛 等级 二等奖 二等奖 2个 第一名:1个 第三名:1个 第四名:2个 第六名:3个 团体第一名:3个 单项第一名:2个 获奖时间 2013.3 2013.3 颁奖单位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1 陈经纶中学 2 陈经纶中学 3 陈经纶中学 李开武、韩玉霞 第 26届北京市银帆奖 北京市业余电台锦标赛 李开武、韩玉霞 辅导学生 2012.1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4 陈经纶中学 2012.10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5 陈经纶中学 2012年全国青少年无线李开武、韩玉霞 电通信锦标赛 2012.8 国家体育总局 6 陈经纶中学 7 陈经纶中学 8 陈经纶中学 9 陈经纶中学 10 陈经纶中学 11 陈经纶中学 10

张耀 北京市青少年男子M14组短距离个人赛 第六名 2012.12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 北京市教育委员 北京市教育委员 北京市教育委员 北京市教育委员 陈春蕊、刘忠毅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刘忠毅 黄 臣 崔霞玲 武智涛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北京科技创新大赛 一等奖:1个 2013.3 一等奖:1个 2013.3 二等奖:2个 二等奖:4个 2013.3 三等奖:3个 二等奖:1个 2013.3 三等奖:1个 三登奖:1个 2013.3 12 陈经纶中学 13 陈经纶中学 14 陈经纶中学 15 陈经纶中学 16 陈经纶中学 17 陈经纶中学 18 陈经纶中学 19 陈经纶中学 20 陈经纶中学 21 陈经纶中学 22 陈经纶中学 23 陈经纶中学 24 陈经纶中学 25 陈经纶中学 26 陈经纶中学 11

金朝娣 陈阳 外聘 外聘 李开武、韩玉霞 李开武、韩玉霞 张耀 张耀 张耀 张耀 张耀 张耀 张耀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 北京市模拟飞行比赛 初中组团体 北京市模拟飞行比赛 高中组团体 北京市银帆奖 北京市银帆奖 北京市定向越野比赛初中团体 北京市青少年男子M14组短距离个人赛 北京市青年男子精英M21E组短距离个人赛 北京市青年女子精英W18E组短距离个人赛 北京市青年女子精英W18E组短距离个人赛 北京市青年男子精英M18E组短距离个人赛 北京市天文知识竞赛高中 FTC机器人比赛;FLL\\ASC机器人比赛 三等奖:2个 2013.3 三等奖:1个 第二名 第二名 北京市银帆奖 北京市银帆奖 第三名 第六名 第五名 第六名 第七名 第八名 团体三等奖 三等奖 市级三等 区级三等 2013.3 2012.10 2012.10 2012.11 2012.11 2012.10 2012.10 2012.10 2012.10 2012.10 2012.10 2012.03 2012.12 2012.12 北京市教育委员 北京市教育委员 北京市模拟飞行协会 北京市模拟飞行协会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市教委 北京学生活动中心 北京市教委 学生活动中心、区教委 杨秋静、张泽工 市通用技术比赛 杨秋静、刘忠臻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