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
电气工程系  王文川
任务三  RC正弦波振荡电路
任务描述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描述
学习目标
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认识。
重点: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描述。 难点: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认识。。
一、RC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进一步学习RC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及其振荡条件    2、 学会测量、调试振荡器     二、实验原理
从结构上看,正弦波振荡器是没有输入信号的,带选频网络的正反馈放大器。若用R、C元件组成选频网络,就称为RC 振荡器, 一般用来产生1Hz~1MHz的低频信号。
1、 RC移相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12-1所示,选择R>>Ri。
图12-1  RC移相振荡器原理图
振荡频率
起振条件    放大器A的电压放大倍数| |>29
电路特点   简便,但选频作用差,振幅不稳,频率调节不便,一般  用
于频率固定且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频率范围    几赫~数十千赫。     2、 RC串并联网络(文氏桥)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12-2所示。     振荡频率     起振条件   |
|>3
电路特点   可方便地连续改变振荡频率,便于加负反馈稳幅,容易得到良好的振荡波
形。
图12-2  RC串并联网络振荡器原理图
3、 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
电路型式如图12-3所示。
图12-3  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原理图
振荡频率
起振条件       | |>1
电路特点   选频特性好,调频困难,适于产生单一频率的振荡。
注:本实验采用两级共射极分立元件放大器组成RC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设备与器件
1、 +12V 直流电源    2、 函数信号发生器     3、 双踪示波器        4、 频率计
5、 直流电压表        6、 3DG12×2 或 9013×2                               电阻、电容、电位器等     四、实验内容
1、 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1) (1)    按图12-4组接线路
图12-4  RC串并联选频网络振荡器
(2) 断开RC串并联网络,测量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及电压放大倍数。
(3) 接通RC串并联网络,并使电路起振,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O波形,调节Rf使获得满意的正弦信号,记录波形及其参数。     (4) 测量振荡频率,并与计算值进行比较。
(5) 改变R或C值,观察振荡频率变化情况。 (6) RC串并联网络幅频特性的观察 将RC串并联网络与放大器断开,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弦信号注入RC串并联网络,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不变(约3V),频率由低到高变化,RC串并联网络输出幅值将随之变化,当信号源达某一频率时,RC串并联网络的输出将达最大值(约1V左右)。且输入、输出同相位,此时信号源频率为
2、 双T选频网络振荡器
(1) 按图12-5组接线路
(2) 断开双T网络,调试T1管静态工作点,使UC1为6~7V。
(3) 接入双T网络,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若不起振,调节RW1,使电路起振。
(4) 测量电路振荡频率,并与计算值比较。
图12-5  双T网络RC正弦波振荡器
3、 RC移相式振荡器的组装与调试
(1)    按图12-6组接线路
(2) 断开RC移相电路,调整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测量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
(3) 接通RC移相电路,调节RB2使电路起振,并使输出波形幅度最大,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电压uO波形,同时用频率计和示波器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值比较。 。
图12-6  RC移相式振荡器
五、实验总结
1、 由给定电路参数计算振荡频率,并与实测值比较, 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 总结三类RC振荡器的特点。
二、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测试
一、功能:RC正弦波振荡器可产生幅值连续可调和频率可调的正弦波
二、性能指标:采用RC选频网络构成的振荡电路称为RC正弦波振荡电路;它适用于低频振荡。在正弦波振荡电路中,一要反馈信号能够取代输入信号,即电路中必须引入正反馈;二要有外加的选频网络,用以确定振荡频率。 三、电路图及其原理:
RC串并联电路构成正负反馈支路,同时兼做选频网络,R1,R2,RP及二极管元件构成负反馈和稳幅环节。调节电位器RP,可以改变负反馈深度,以满足振荡的振幅条件并改善波形。利用俩个反向并联二极管正向电阻的非线性特性来实现稳幅,R3是用来削弱二极管非线性的影响
四、元件及计算过程:电阻(15kΩ,2.21KΩ,10KΩ),二极管1N148,电容10nf,运放355AM
电路振荡频率:f0=1/2πRC=1/2*3.14*10000*0.00000001=16000HZ 五、仿真分析 瞬态分析:
傅里叶分析:
参数分析:
参数分析:c1 电容变化
参数分析:电阻变化
温度扫描分析
注意:;
一、 RC正弦波振荡电路设计
                                                                                                                                                                                        。
二、 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1、                                                                       。 2、                                                                       。 3、                                                                       。 4、                                                                       。 5、                                                                       。
教师评价
教师总体评价:       
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