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2期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浅析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张 露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朱昌中学)
摘要:探究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人们收集和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通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不足,要求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设立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助力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感悟历史。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01-1431.善于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解决一个问题远比不上提出一个问题”,因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而在提出新问题、新可能时,只能通过进行不断地创新、创造。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给学生提出大量问题,让学生去猜想探索。但是因为学生的提问能力普遍较弱,所以严重影响到其探究能力的发展。基于此,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设计合理的探究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教师在讲授《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这一章节中有关“九章算术和珠算”的课程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使用算筹分别计算3+4、5+8、11×2”。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到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计算工具具备多么重要的作用,探究十进位制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占据怎样的地位,最终让学生感悟古代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时的艰辛。将计算公式作为探究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科技史的乐趣,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2.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的首要目标是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人物,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基于此,教师要抓住一切适当的时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充分发散逻辑思维,并结合自身所学思考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这节课程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总结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的异曲同工之处时,可引导学生站在时代背景、领导阶级、方式、结果等多角度认识二者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并理解二者的具体内容,在日后学习过程中准确区分和运用相关知识点。再如在以后学习《新文化运动》时,还可以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内容结合进来,进行分析对比,更加深刻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在学生感到迷茫时,通过教师的及时指导,助力学生挣脱思维束缚,使用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搭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找到具体探究方向,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3.质疑,鼓励个性发言
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较为枯燥、乏味,一些教师惯于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剥夺学生学习自主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中生已经具备敏捷的思维,在看待事物时有着自身独特的想法和见地,渴望表现自我、得到他人关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探究式学习相当于给学生建立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勇于发表自身不同意见,甚至会包容学生的“奇思异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通过做出质疑使得认知能力得到强化。例如,在进行《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课程教学时,学生初步知道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落下帷幕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得到大幅度增长,逐渐向共同体发展趋势靠拢。我就会问学生:“在纽约建立起海尔集团北美总部,这说明了什么?”有学生说:“意味着中国制造开始走出国门向全球市场进军,我国企业逐渐和世界接轨。”……在学生提出各种观点以后,带领学生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遇到困难就
要退缩吗?”高中生喜欢较真,敢于向权威发起挑战,敢于将自身独特想法表达出来,通过这一节课,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锻炼了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4.讨论,碰撞思维火花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其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探讨交流。在和其他同学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共享探究成果,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碰撞出思维火花,最终达成共识。这种学习氛围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营造出的,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相关知识、学会分享,感受成功的喜悦,取得更多收获。例如,在讲解《罗斯福新政》这节课程时,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三方面: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作用以及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坚持“史论结合,史从证出”的教学原则,活跃学生思维,带领学生从归纳到交流再到得出结论,让思维之花盛开在课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你们是怎样评价罗斯福的?”有学生之前就阅读过有关罗斯福的详细资料,在此时回答道:“罗斯福推翻的先例远远多于其他人,不管是打破的古老结构还是对改变美国整体面貌做出的贡献远远多于其他任何人,做出的行为是迅猛而激烈的,他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伟人。”还有学生给大家展示出1929~1933年之间的经济危机数据,充分说明美国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并表示是罗斯福力挽狂澜。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展开深入探讨交流,使得历史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发展,大幅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5.总结
探究式学习指的是由教师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立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科学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取知识、理解知识并解决问题,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后,探究式学习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弥补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大力推动学生培养模式的变革,备受教学和学生的青睐。上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用策略,希望可以给有关教学人士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巧茹,薛灵伟,腊明,郝成君,程国平.“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有机合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进展,2019,9(04):417-421.
[2]刘国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进展,2019,9(03):309-313.
[3]韩静.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读与写,2019,16(11):188.
[4]苏锦文.问题探究模式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J].速读(下旬),2019,(10):133.
[5]丁剑平.情境探疑创新--高中历史\"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文教资料,2006,(14):114-116.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