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形條件設定程序
1 了解材料之條件(料溫、流動性、壓力、速度之需求…) 2 了解模具之條件(作動、耐壓強度…)
3 了解成品之條件(不飽模是否會黏模、重量大小…) 4 確認材料乾燥條件(溫度、時間)是否達到。 5 預估成品料量、設定計量。
6 依材料特性及模具成品的狀況,設定一次壓、速度。 7 保壓設定為零(或極低值)。 8 開始射出、觀察充填狀況。 9 調整計量、充填約50 60%。 10 提高或降低一次壓,尋找最佳壓力值。 11 提高或降低射速,尋找最佳速度值。
12 調整計量約至90 99%程度,計量充填所需之體積(料量),得知保壓切換點。(逐漸增加計量做短射實驗,並保存樣品。)
13 調整計量,增加飽模剩餘料量及墊料量,補正保壓切換點。 14 預估保壓時間,設定值。
15 漸漸升高保壓壓力,觀察充填狀況,直至成品飽模。(隨時檢查殘料量,不要小於2大於5)
16 量測澆口凝固時間(重量曲線),調整飽壓時間,決定保壓時間。
17 連續成形至各部位模溫條件穩定後(大約15~20分鐘後),重複7~16項,重新尋找最佳值,取樣、測量尺寸,調整保壓、補正尺寸(產品之材料密度調整)
18 記錄成形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