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积累、运用”在《荷花》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做法
广西省柳州市柳江县洛满镇福塘小学 周俊省
《荷花》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的荷花尽展其美的多姿,作者感情真挚而美好,是一篇美文。我的阅读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冒” 等词语。 3.了解荷叶、荷花的样子,品读、感悟荷花之美。4.背诵带有:“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并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句子。我该如何去引导我的学生在阅读中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呢?
“感悟、积累、运用”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语文教学流程。一、悟读
感悟。感悟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要达到“感”并且“悟”的境界,必须通过整体的感知、感受、把握、体会、体味、揣摩、领会,进而“感”并且“悟”,一般都要在品读、品词、品句上下功夫。《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是感悟语言的一种有效方法,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因此,学习《荷花》一课的第一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以问题导入,先让学生说说清香一词是什么意思?如果你站在公园门口闻到一股清香味,你会有什么心情和想法?学生答道:“想很快看到荷花。”“那谁能把作者这急切心情读一读?”一学生站起来读句子,还能把“赶紧”“跑”重读了。我说:“你们听到急切的心情了吗?”学生答道:“听到了。”你们是从哪些词语中听出来的?”学生答道:“他把“赶紧”“跑”重读了。”“说得真好!那还有谁敢来挑战他,比他读得还要急切的吗?”学生纷纷举手,我让一女生站起来读。书声刚停下,同学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因为该生不光把“赶紧”“跑”重读了,还把语速给加快了,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我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所谓感情朗读,就是
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孟子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急切、激昂处还个急切、激昂,委婉出还个委婉……感情朗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以上的教学设计,使我体会到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感悟文章语言,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有效做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指出:“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就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其表达效果。”因而,抓好词句教学是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能力的途径之一。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谈感受,提高语言感知的能力。对词句的比较、揣摩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主要方式。所以,学习《荷花》一课的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理解描写荷花的长势时,我抓住“冒”一词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冒”是什么意思,学生答道:“是‘长’的意思。‘钻’的意思。”于是,我把‘长’‘钻’放到原句中让学生去比较读,然后问道:“把‘冒’改成‘长’‘钻’好吗?为什么?”学生答道:“‘长’呢,有横的长,也有竖的长,不好;‘钻’呢,有往左钻,往右钻的,也不好,只有‘冒’字才能准确地把荷花只往上长的样子写出来。”通过比较、揣摩,使学生领会和感悟到遣词造句的精妙,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语句的意思,对语言的敏感程度也提高了。
《荷花》教学设计中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比较、揣摩,使学生通过品词、品句达到感悟的目的。
因而在情境中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语言表层意思的理解,而且可以产生顿悟语言深层含义的能力,其做法有:在表演中感悟、在画面中感悟、在动作表演中感悟。因而,学习《荷花》的教学中,在理解“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句时,我抓住“挨挨挤挤”一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挨挨挤挤”的意思,其次让学生观看课件
图片中荷叶埃挤的样子,再次让几个学生上台摆一摆、演一演“挨挨挤挤”的样子,并说说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到挨挨挤挤的场面。通过观看图片,动作表演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荷叶之多,长得多么的茂盛,把句子中没有写出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其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
《荷花》教学中的图片观看、学生的摆一摆、演一演,使我体会到良好的情境教学,也是达到感悟的有效做法。
二、积累
多读多背是积累语言的最好途径。翻开小学语文课本教材,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利于积累的内容,课后练习中的“读一读,再抄写。”中的词句都是精选于所学课文,记住这些词句,将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等等,也是对全篇课文精彩之处的直接积累。因而,在《荷花》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看图片,看板书设计,说说荷花的三种姿态美,通过读说的过程中,使学生背下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
三、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还要及时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例如,《荷花》一课,我先让学生背下带有“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再让学生欣赏家乡荷藕包装图,用上“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说一说,写一写家乡荷藕的销售去向。学生在说写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出色,写出了比较优秀的句子。例如,有的学生写到:家乡的莲藕畅销全国各地,有的运到广东,有的运到北京,有的运到日本、美国等地。
学无章法,教无定法,要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长,教师必须不断地钻研教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Email:jiaoyuluntan@vip.163.co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