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三历史必修一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调研试卷

来源:九壹网


高三历史必修一调研试卷

高三历史必修一调研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和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为了解决贵族内部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等问题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2.“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贾谊这一主张主要是建议汉文帝

A.不要推行郡县制 B.削弱诸侯实力 C.大力推行分封制 D.重视国家安定

3.在我国古代选官制度中最能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征辟制 4.关于设立军机处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强了君主 B.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 C.巩固了集权 D.提高了的行政效率

5.梭伦在雅典公民中推行以财产为依据划分等级的改革。根据财产的不同,规定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这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主要是

A.提高了的战斗力 B.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C.动摇了旧贵族的世袭 D.从根本上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6.在古代雅典,权力机关是 A.公民大会 B.十将员会 C.陪审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7.据2008 年7月1日《广州日报》报道:6月27日,英国王室“哭穷”,王室缺乏足够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根据英国的政治,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应通过 A.直接向全国征税 B.向英联邦国家募集 C.向申请拨款 D.要求首相资助

8.下列《1787年美国》的条文中明显体现“制衡”原则的是 A.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掌握立法权 B.总统有权提名任命高级

C.掌握司法权,对法律拥有司法解释权

D.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

再次通过,即为有效

9.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保卫的、军事制度的国家。” 马克思这段话的含义不包括

A.德意志议会的权力很小 B.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不稳固 C.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太大 D.德意志帝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10.(《帝国的回忆》记载)法国公使葛罗现在非常希望游览长城。7月11日早上7点钟,这位公使在一群秘书和随员的簇拥下,登上了“普雷吉特”号小汽轮。黄昏时,这艘三帆快速护卫舰到达长城附近。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11.下图为反映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明信片,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俄罗斯应是 A C D B

12.下面是资产阶级家章炳麟的一幅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和“六十割”相关联的历史事

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标签:高中试题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13.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 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互不相干

14.《中华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在中美两 国法制建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的共同之 处在于

①都是资产阶级的产物 ②都受启蒙思想影响 ③都规定实行总统制 ④都具有反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5.下列对联能够正确反映五四运动结果的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6.1921年7月23日至31日,中国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 (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大会成立的领导机构称为

A.局 B.政治局

C.政治局常委会 D.中国党全国代表大会

17.《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卢沟桥歌》:“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从《松花江上》到《卢沟桥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最准确的是

A.从东北沦陷到华北、华南沦陷 B.国共从内战到走向联合抗战 C.从东北沦陷到中国人民奋起抗战 D.从不抵抗到奋起抗战 18.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表示:“只要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 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在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中表明了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新年献词的标题应是

A.“将进行到底” B. “伟大的开局之年”

C.“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D.“停止内战,建立联合”

19.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D.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0.普列汉诺夫认为《四月提纲》是梦话,还说:“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真实意图是认为

A.社会主义理论不符合的国情 B.只有创造条件才能进行社会主义 C.尚不具备社会主义的条件 D.只能进行资产阶级

21.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日邦交关系正常化 D.苏联的实力超过了美国

22.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3.二战后,首先成为“冷战”焦点的地区是 A.拉丁美洲 B.东欧 C.亚洲 D.西欧 标签:高中试题

24.戈尔巴乔夫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主要是由于他在改革中 A.主张“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元化” B.破除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 C.重视工业生产,忽视农业生产 D.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2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明 A.世界走向单极政治格局的因素不复存在 B.世界各国一致主张建立多极化世界格局 C.影响世界格局的新的政治力量在不断增强 D.多极化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指日可待 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6小题。 26.(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子,唯上幸许。”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问题:

(1)概括材料中丞相绾和廷尉李斯的观点。(4分) (2)简要说明这次争论的结果。(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人观点的认识?(6分) 27.(11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二】 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三】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3分)

(2)简要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影响(4分)

28.(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

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材料中“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2分)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遭受“不平等待遇”的。(9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2分) 29.(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新的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合起来的联邦。” ―― 《美国的历程》 问题:

(1)简要分析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 (2分) 标签:高中试题

(2)之初,美国建立了什么样的国家?它存在哪些弊端?(4分)

(3)依据1787年所建立的“新兴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政体的?(3分)

(4)简述1787年美国的历史地位。(4分) 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 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2月,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为中国管理,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注:1979年4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作出决定,条约于1980年4月11日期满后不再延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