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传统文化起源于中原?
1.古代中原地区环境条件良好,景观明显,土地肥美,适合居住,因此容易开展中华文明。
虽然现在的中原地区的环境看起来可能不是很好,但是在古代中原地区却是最适合人们生存的。远古时期,中原地区气候条件优越,而且满足人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当人们有了舒适的环境以后,就会有心情与兴趣去研究发扬传统文化。例如新石器时期前期出现了以母系社会为主的仰韶文化与河姆渡文化,新石器后期出现的以父系社会为主的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
2.中原地区战争相对较少,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其实从历史故事我们就可以多多少少的了解到,其他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会因战乱而出现战争,在这样一个充满硝烟的地方,基本上是无法发展文化的。这些偏远地区的居民连自己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还有谁会去想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呢?虽然现在的沿海地区发展较好,这都是基于社会安定以及中外传统文化的融合而产生的影响。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里这些地方都是容易发生战乱的,所以中化文明在这些地方又怎么会出现呢?
3.中原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以及影响范围之广
中华文明它是一个概括了所有关于文化的总称,它并不是其中一个地方就可以代表的。不过中华文化的源头却不止一个,它其中所包含的中原文化、巴蜀文化以及江南文化是最重要的三个源头之一。在这三个源头中无疑是中华文化对巴蜀文化以及江南文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巴蜀文化还是江南文化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带动下发展起
来的。例如黄帝和嫘祖的儿子昌意,娶了蜀山氏,然后就把桑蚕带到了巴蜀,最终孕育了蚕丛氏,孕育了古巴蜀国。这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中华文化还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在不同地区文化强有力的冲击下,中华文化始终屹立不倒。它就像大海里的一块巨大海绵,具有强有力的吸水能力。异域的文化不但没有把中华文化击垮,反而是在它们进入中华文化的时候,被中华文化给消化了,其原先的文明就留下了一星半点,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强大之处。
为什么它的价值追求是“和而不同”?
我们可以先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它,和:和睦;同:苟同。和睦相处却不苟同。中华文化的主要内涵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自强、以和为贵。
由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不断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条件的满足,人们开始了精神层面上的追求,但是每一个人的想法都不相同,因此便有了和而不同。和与同的差异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为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发展和繁荣必不可少的保证,也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处理各种文化关系的理论依据。因此“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追求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