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地方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我国地方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九壹网
我国地方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

在2006年3月5日召开的十届全国四次会议上,总理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执行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工作报告》,表明执行力建设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引起了各级及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也标志着强化执行力将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里改革的主要内容。而“执行力”作为“执行力”概念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当前各级急需加强的基本能力,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正是通过公共及其有效执行而实现的。

地方处于国家政权的末梢,是整个国家行政体系运作的基础,直接面对广大民众,国家的各项、工作任务必须通过地方才能贯彻落实,它是国家意志在社会的输出终端。基层执行力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公众依靠对基层执行力的判断来评价组织整体的效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基层执行力关系到行政组织系统的公信力和合法性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执行力不断提高。我国有今天这样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经济社会有这样突飞猛进的发展,国际地位有这样显著的提升,都与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密不可分。

但是,在某些方面、某些地方,执行力还很弱。有的职能转变滞后,一些工作落实不够,办事效率不高,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多种原因造成了当前的执行力薄弱。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地方执行力缺乏的原因,并探讨如何提升地方执行力。只有切实解决好诸如此类的问题,才能不断提升的公信力和号召力,才能实现确立的各项工作目标。

提高执行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工作落实,实践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加强对执行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正是基于以上情况,综合运用行政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对执行力相关文献的研究,找寻在执行过程中的规律,寻找地方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通过审视基层执行力现状,并就基层执行力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做出相应的分析。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有方向性地提出一些能够提高本地的建议。

新形势下,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地方执行力,综合前文对地方执行力问题的阐述,笔者初步探讨了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执行力型,并对执行力型的价值取向、执行力型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阐释。以期待引发人们对地方履行“执行”职责的思考,以及对提升地方执行力的重视。执行是一种理性的系统化行动过程。只有高效迅捷的执行才能保证组织战略的实施与实现,才能在根本上培育组织竞争优势。

是公意的集合,表现为有机的行政组织体系,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形态,其行政执行力也就成为保证与衡量绩效的关键因素与表现方式。本文就提升我国基层执行力的路径做出分析,认为可借鉴组织构架法则、人力资源法则、利益法则、文化法则等理念,从健全执行机制、提高执行主体的执行力素质、争取执行对象的配合、均衡地方执行利益配置、优化地方执行环境等方面来进行优执行力的提高。执行力型地方注重的是的实干精神、执行取向、组织整体执行力的提升以及执行的高效能,执行力型地方强调的是坚决执行人民公意。其建立需要地方在执行理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机构运行、执行工具等方面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本文重点从培养地方及其人员的执行精神理念,提高地方人员的执行素质,提高地方组织的总体执行力,提高地方执行活动的效率,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理论上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有助于基层执行力的改善与提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