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研究

来源:九壹网
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

创新研究

摘 要: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于我国的生活、生产以及经济打击都是十分巨大的,而通过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对地震灾害的发生进行预测,同时为地质灾害的救治工作提供数据以及影像支撑,遥感测量便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应用技术,为了更好的发挥其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作用,本文对其应用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且探析了相应的应用创新内容。

关键词:遥感测量;地质灾害治理;应用

每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毁灭性打击,对于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而言,地质灾害的发生会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安全,而且通常情况下是突发性的,人们难以作出有效应对来保护人身以及财产安全。对于人民的生产活动而言,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直接破坏生产建筑以及设备,更会减少生产劳动力,直接使得生产活动陷入停滞阶段。对于社会的经济发展而言,在人民生命以及财产安全受到大量损害时,人们的生产活动难以持续进行,各种消费水平也会降低,进而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经济繁荣。综上所述,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的救治之中,是势在必行的,能够更好地减轻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生产以及经济带来的损伤。

1 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必要性 1.1 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民的财产安全以及生命安全带来直接的威胁,其发生特点之一便是突发性,也就是说地质灾害的发生往往是突然的,人们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灾难便会降临,所以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伤害往往也是毁灭性的,因此要想减轻地质灾害带给人民生命以及财产方面的威胁,那么就要对地质灾害的预防以及救灾方面进行全面增强。

在预防方面,通过遥感测量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对人们发出预警,使得人们能够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减少其所带来的损伤。比如对地震发生的预警,通常情况下会使用卫星遥感热红外技术应用于地质监测中,通过对地层活动以及地面沉降情况进行监测,能够发现地震发生的前兆,而且遥感技术覆盖的空间范围十分之广,能够及时的做出地震发生预警,使得人们能够提前采取防护措施。

在救灾方面,利用遥感技术,首先,能够对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行评估,因为道路的通行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救灾物资以及救灾人员的到位情况,通过遥感技术对地震所带来的道路以及桥梁损坏情况进行评估,以帮助救灾人员设计出最合理的救灾路线,能够使得救援行动展开的更加快速。其次,能够对建筑物的导损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为救灾人员提供有效的房屋数据,使其制定合理的科学计划,减少在救灾过程中由于救灾措施的不合理所造成的二次坍塌情况,同时也能够为受灾地区的重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帮助设计重建方案,还可以对灾区的救治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提供,能够为部门在采取灾区建设时提供权威的监测数据。除此之外,也能够对可能发生次生地震的情况进行监测和警示,通过对地震地区岩石的性质、地质构造、地质运动等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次生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遥感测量也能够更好的对人类文明和文化进行保护,因为在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地质现象以及历史文物会成为人类的一种文明特征,如果地质灾害发生将会对这些文明特征进行直接的伤害,而在遥感技术的应用之下,可以提前对这些文化产物进行转移,保证在地质灾害发生后仍然能够对人类文明进行保留。

1.2 保障生产活动的顺利性

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会对生产活动带来较大的影响,在地质灾害发生之时,人们的许多生产活动就会陷入停滞阶段,不仅在地质灾害刚刚发生时,会对生产活动进行影响,在灾后的重建过程中,人们也会有较长的一段时间难以保证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因为地质灾害的发生不仅会损坏在该地区所建设的各种生产建筑以及生产设备,还会对当地劳动力带来较大的损伤,如果要想保证灾后的生产水

平达到受灾前的生产水平,不仅要建设相应的生产建筑和生产设备,更要保证劳动力的稳定提供,而这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恢复过程。

通过遥感测量的应用能够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因此在灾害发生之时,人们便能够将各种生产活动进行转移,减少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的生产损伤,在灾难发生之后也能够更好的完成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生产水平的尽快恢复。

1.3 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每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打击,特别是大型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灾害等级较高的情况下,会直接对一个城市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从而影响该城市的生活生产,进而对该地经济产生影响,而在漫长的灾后重建工作中,该地的经济也难以达到原有的水平。通过遥感测量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进行预防,并且对治理工作提供有效数据,能够更好的减少在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产损伤,使得该地的生产能够尽快恢复,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2 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与创新 2.1 高空作业

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长短,可以将地质灾害分为两种,一种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灾害从出现到结束的时间短,但是带来的灾害程度较为剧烈,另一种是缓变性地质灾害,灾害从出现到结束的时间较长,不过带来的灾害程度较为缓和。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泥石流以及火山爆发,而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土流失、地面沉降。但是无论是哪一种地质灾害,带给人们的影响都是十分严重的,而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后,需要尽快的展开营救,在营救中会有大量的高空作业,帮助救灾人员对地面情况进行了解,可以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救灾的高空作业中,通过光谱特性或者是反射技术反映地震地区的地面情况。

2.2 清晰成像

在救灾过程中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无人机航拍来拍摄受灾地区的影像,以帮助救灾人员更好的了解各种道路信息、房屋倒塌等受灾情况,而遥感技术的应用能

够保证无人机航拍影像的清晰度,为救灾人员制定救灾计划提供有效的图像支撑,使得救灾人员能够保证高效救灾计划的制定,同时也能够保证救灾计划实行的可行性。

2.3 精确度高

将遥感测量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之中,能够保证数据的精确性以及影像的全面性,以最常见的雷达卫星监测技术来进行分析,在PS-lnSAR技术路线之中,通常情况下会使用PS点干涉测法来对地质情况进行监测,这种测法在测量过程中能够提供最少25景影象数据,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数据提供的全面性,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可靠性。而且在测量过程中的定量分析精确度十分之高,雷达在观测过程中不会受到云雾的阻挡而影响监测结果。与此同时,能够保证持续性的地面监测,利用雷达反射来对同一地面物品的升降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在不同时间通过对同一雷达所反射出的升降趋势进行分析和计算,能够对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警。

3 结束语

每一次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打击,地质灾害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利用遥感测量技术对地质情况进行监测,可以方便人们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地质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能够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也可以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带来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吴海燕.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J].工程技术研究,2019,406:249-250.

[2]杨波,孟现忠.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的应用与创新[J].当代化工研究,2020,07:143-144.

[3]卢俊.遥感测量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应用与创新[J].世界有色金属,2020,12:256-257.

作者简介:黄亚迪 2001.03,21 女 汉族,河北省衡水市,本科在读,遥感科学与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