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子弟学校里的全能校长
徐敏曾在老家四川任教十年,2001年9月来到北京希望学校任教至今。谈起为什么进希望学校教书了,徐敏笑着说:“一开始来到北京的时候没打算教书,准备去一个出版社上班。”一天,徐敏和哥哥去修车,从一位来自四川的家长口中得知希望学校在招老师,就顺路去看了一下。他在希望学校上了一堂课,大校长觉得很不错,坚持要把他留下来。就这样,徐敏在希望小学一干就干了13年,并当上了校长。
开学临近,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不时有家长打电话来咨询孩子入学的事情。北京新希望学校现在有一千三百多人,初中的孩子只有一百多人。因为在这里读书的孩子都是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参加不了中考和高考。学校每年会把六年级学生的档案交到北京市教委,教委审核通过之后,学生就可以到公立学校上初中。徐敏说:“在我们这里上初中的,一般是家长不太重视,打算孩子初中毕业读个职业高中,然后出去打工;其他成绩好的学生,一般小学毕业就回老家继续读初中了。”
徐敏平时除了管理学校事务之外,还教小学思想品德课。“我们学校的孩子存在于城乡中间的夹缝中,你说他是城里的孩子吧,他也有着农村的野性;说是农村的孩子吧,他也有一定的文明。“我们的孩子都是打工子弟,我们来者不拒,只要教室能装得下,我们都收。”徐敏说。在管理方面,新希望学校以小学为主。“初中有点像大学前班,一些在初中的孩子,以前父母在外地打工,没人管,学习也没跟上,甚至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背。所以我们初中老师的教学难度会比较大。”徐敏也非常关注初中的孩子。
有这么一个说法,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徐敏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看法:“举个例子,母鸡孵蛋,母鸡不会孵,肯定是孵不出小鸡的;但是如果说这个鸡蛋没有受过精,或者是坏的,母鸡怎么孵也孵不出来。”徐敏认为学生的天资和老师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初中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老师们更要关注,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同时,更好注重人格的培养。
学校中大到招生事宜,小到调座位的事情,徐敏都会认真处理。
为了解决调座位这个问题,徐敏说:“调座位都是按照高矮次序排,每个星期换一次,这次坐侧边的同学下次坐中间。”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学校坐不到好座位,每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学校操场围墙边,一根用来铁丝露出了地面,为了防止学生被划伤,徐敏马上叫安全处主任高老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