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课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课稿

来源:九壹网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本课主要从社会生活出发,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探究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规则无处不在,并进一步理解规则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安然协调,井然有序,从而把自觉遵守规则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懂得规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

2、能力目标:能自觉的遵守规则,方便自己,方便他人。

3、情感目标:理解规则是由大家共同制定的,我们要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社会生活处处离不开规则,能自觉遵守规则,懂得规则是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保证。

四、说设计理念: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能“自觉以各种规则来约束行为”,能“制定相应规则来约束大家的行为” 。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以生为本,平等互动;凭借活动,真切感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境,让儿童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社会,真正树立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

五、说教法与学法:

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应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在学法上则是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动手做一做等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理念,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通过游戏深入课题。

为了引出课题我设计了“传球游戏”,在没有任何规则的情况下,学生指出不公平,我追问:为什么会不公平?怎样才能让这个游戏公平呢?该游戏让学生初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体会游戏的不公平,是由于规则的不完善。接着我板书课题:《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它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则、规矩,否则就无法成功。针对学生认为比赛的不公平,我出示游戏规则,让他们再玩一次刚才的游戏,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并遵守规则。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感知,通过比较、体验,从内心真正感受到规则在游戏中的重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感知规则普遍存在。

我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发现游戏规则、学校规则、家庭规则、公共场所规则及交通规则。我还准备了一些各种场所不遵守规则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做法对吗?以身边生活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寻找规则,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探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各种规则。接着我出示小学生文明公约,让学生大声齐读,感受身边的规则。

第二课时

(三)避免违规远离恶果。

我演示几张不遵守社会规则,而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的图片。本环节通过一组来自社会的惊心动魄的画面展示,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再次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感受到我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如果人们都不遵守规则,整个社会将没有秩序,乱成一团。此时乘机教育学生牢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各项规则。

(四)大家齐心学制班规。

我展示某个班的一些生活场景,让学生看看这个班级存在什么问题?想一想我们班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鼓励学生给班级制定一个班级公约。我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心形纸卡片,让学生用心地为班级写一到两条班规,名字写在背面,我们将写得又好又漂亮的卡片粘贴在黑板报上展示。该环节让学生自觉制定班规,从我做起,把内心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懂得制定的规则要公平合理,是大多数人同意的,深刻体会规则的普遍性与重要性。

总之,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实践体验为载体,以情感体验为动力,让学生在行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让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生成于心灵的需要。

11、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执教者:澄海实验小学 林秀莹

设计理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规则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遵守规则。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规则这一抽象概念,本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从游戏入手,再从游戏的规则顺推向学校、生活中的规则。在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感受学校、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十一课,本课主要讲述规则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了解规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规则。

学情分析:

1、该教材的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历经了两年的学校生活已经初步了解了学校制定的各种规则,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形成最初阶段的规则意识。

2、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调查、搜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3、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可以进行简单的调查,并完成书面报告。

4、学生对于许多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虽然有所了解,但在遵守规则方面做得并不好,对于规则存在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理解规则的必要性,觉得遵守规则存在着一定困难,难以内化为自觉行动。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规则,初步懂得规则对于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感与态度:

1、通过游戏,体验规则的重要性。

2、通过调查和交流,感受生活处处有规则。

3、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行为与习惯:

1.能够积极用各种办法搜集、整理学校、生活中的规则。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

活动重点: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形成规则的意识,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活动难点:感受规则的重要性,懂得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并将规则意识内化。

活动准备:制作课件、小球、圆规、直角尺、设计规则调查表。

活动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规则,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形成自学遵守校规的意识。

第二课时: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学习制定规则。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画一画:学生画圆形和方形。

2、讲一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故事。

了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来历以及这句话的意思。

3、引入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二:传球游戏,感受规则的重要性。

1、玩一玩:传球游戏

(1)生自由传球,师宣布获胜队。

(2)、生指出不公平,提出游戏规则。

(3)、归纳游戏规则,再玩游戏。

(4)教师小结

2、找一找:谁在遵守规则?谁在违反规则?

3、教师小结:生活中不能没有规则,离开规则,生活就乱了套。

活动三: 寻找规则,理解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1、小组学习:我在学校找到的规则。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调查报告。

(2)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读一读校园标语。

3、谈一谈:学校规则的好处。

4看一看:新闻视频学生件。

5、说一说:自己看完视频后,有什么感受?

6、教师小结:守规则让我们安全地在校园里学习和生活。

活动四:榜样引领,评选守规则的小标兵。

1、选一选:谁是守规则的小标兵?

2、奖一奖:为守规则的小标兵颁奖。

总结全课:生活离不开规则,我们只有遵守规则,才能安全、快乐地学习,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守 规则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预设:

1、通过让学生尝试规则的制定,进一步体会规则的意义,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课前去寻找班上存在的问题。

活动流程预设:

一、导言引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天都陪伴着我们安全、快乐地生活。

二、运用规则,辨析评议。

1、教师导言:现在有了规则,我们又该怎样来遵守规则呢?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画面。

2、播放课件,让学生仔细观察。

情景一:课文第54页插图。

情景二:放学时,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

情景三:下午放学后五点多,两位同学在校道上掷小石子。

情景四:值日时,有些同学拿起扫帚“耍杂技”。

情景五: ……

3、辨析。

找一找其中哪些是遵守规则的行为,哪些是违规行为,并分析他们遵守或违反了什么规则。

4、你知道其他儿童活动场所还有哪些规则吗?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规则。(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5、小结:我们知道规则无处不在,只有遵守规则,我们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

三、合作探讨,制定规则。

1、导言:我们已知道规则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现在,我们

也来学习制定规则。

2、学生汇报课前寻找班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发言)

3、合作探讨,制定规则。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堂、课间活动、同学相处等方面来制定相应的规则。

(1)小组讨论,制定规则。

(2)全班交流,得出结论。(课堂规则,课间活动规则,同学相处,值日公约……)

(3)派代表分别上台汇报。

A、课堂规则: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完成作业……

B、课间活动规则:做轻松游戏,不做危险的游戏……

C、同学相处:团结同学,互相帮助……

D、值日公约:打扫干净教室,摆好课桌椅,倒好垃圾,关好门窗……

(5)……

3、评议:刚才同学们所制定的规则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发言)奖励“小红星”。

四、规范行为,拓展规则。

1、播放课件。(课本P56的插图)

2、评一评,他们这样做,对吗?(让学生判断,体会规则是大家制定的,要自觉遵守)

3、教师总结: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处处有规则。大家都要自觉遵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全、快乐地生活。

4、拓展规则。

在校园内,有这些规则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在家里、在社会上还有哪些规则,我们该怎样做,才是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附:我的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 规则在哪里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

我找到的规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课《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上完这节课后,反思教学过程,感受良多。

一、亮点。一节课成功与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教学内容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与导入设计有着密切关系。所以,本节课我以“传球”游戏来引入课题与概念,较为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将“生活离不开规则”的内容作为学生体验内容纳入本课,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课应体现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实践探索,学生通过“传球游戏活动,引出规则”、“联系生活,寻找规则。”、“展示反面案例,探讨规则的作用”、“创建文明,制定规则。”四个活动的亲身感受,能够体验到规则的内涵和意义,深深地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

二、课堂出现的遗憾。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幽默、生动、极富“磁性”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求学热情,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我们许多老师容易犯一些“毛病”,比如“是不是”“对不对”“这个”“那个”这样口语化的词常挂在嘴边,或是重复学生说过的话,或是急不可待的替学生说话,不精练的教学语言使课堂显得拖沓。我本人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这次也不例外。如何优化教学语言,使它为教学锦上添花,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教学语言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素质,包括知识储备、语言表达、生活阅历、教学经验等,对于现时的课程改革,上综合课程的我们需要拥有更高的教学素养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教师应加强这些方面的修养,尤其要注意知识的储备,多锤炼,勤练习,长期坚持,必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臻于完美。这堂课已经结束,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与不足,但,我无悔。教学无止境,追求无止境,我将上下求索,但愿我的教学生涯能焕发出光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