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西递村旅游资源的研究

关于西递村旅游资源的研究

来源:九壹网


关于西递村旅游资源的研究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因此,要繁荣一个地方的旅游业必须首先研究当地的旅游资源。本文主要以西递村为例,分析当地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背景、旅游资源的类型体系、旅游资源的评价以及旅游资源的保护。通过本次研究不仅重温了旅游学专业知识,而且可以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建议,十分有意义。

西递村旅游资源形成的环境背景

(1)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西递民居外表简朴,墙面出于防盗安全的需要,基本是用封闭的外墙围护,对外窗户很少,多以黟县青石镂空雕成花卉和几何图案装饰。大门均用黟县青石做框,上部镶嵌门罩,多用砖石雕刻,以花鸟虫鱼或历史场景为题材,寓意深刻,极为精美。特别引人注意的是房间的梁、枋、斗横、雀替、隔扇和凭空窗上的雕刻,雕工细腻,异常精美。建筑上多用木雕、石雕、砖雕,这是明清徽派民居建筑的一典型的特征。

(2)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西递村位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黄山之中,群山环抱,绿意蒙蒙。村中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形成船形的船体,村落四周的上百亩良田簇拥着整个村庄。村落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以东西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所有街巷均用黟县本地产的青石铺就。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村落空间变化富有韵律感。宽约3米的正街、横路街、前边溪街、后边溪街等四条街道,构成了村落的主要道路骨架,四十多条保存完好的古巷弄辐射全村。住宅大多临水而建,有精雕细刻的八字大门楼,高耸的马头山墙,曲折的墙面,形状各异的石雕漏窗及街头巷尾的石凳、水井、石板桥,这些建筑和物件都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原有风貌。整个村落的整体轮廓与所在的地形、地貌、山水等自然风光和谐统一,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体现出皖南古村落的特有风貌。西递古民居内大都设有“天井”,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设置,一般三间屋在厅前,四合屋在厅中,起到采光、通气诸功用。因过去徽商巨贾为了藏富防盗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闭的屋墙,很少向外开窗。设置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户,也可见天日。

西递村旅游资源的类型体系

西递村主要以人文景观为主,兼有丰富的自然风光,两相辉映,相得益彰。

(1)独特的人文景观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目前已开发的有凌云阁、刺史牌楼、瑞玉庭、桃李园、东园、西园、大夫第、敬爱堂、履福堂、青云轩、膺福堂、应天齐艺术馆等20余处景点。该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

两条清泉穿村而过,99条高墙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游客如置身迷宫。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为临街亭阁式建筑,原用于观景,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户的富丽宅院、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石雕的奇花异卉、飞禽走兽,砖雕的楼台亭阁、人物戏文,及精美的木雕,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且“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2)美丽的自然景观

西递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北源、常绿阔叶林带、红壤黄壤地带。因为处于山谷之中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来到村口可见一滩清澈的小湖紧挨村边,而小湖周围除了西递村古色古香的人文景观外,就是一片碧绿的群山,还有群山下略微泛黄的水田,及水田中几只慵懒的水牛,偶尔路过几只调皮的小鸟,叽叽喳喳,闭上双眼引人无限遐想。我就有种来到江南水乡的感觉。

西递村旅游资源的评价

1、 旅游资源本身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西递村的旅游资源无论从美感度、奇特度上来说都是质量十分高的。它的资源集聚性程度高,主要就是村子,并且与周围的自然资源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这说明它的旅游资源组合好。走进西递村可以看到很多商贩,贩卖本地的特产,说明已经开发了一定程度。

历史悠久、古朴典雅、风光秀丽的西递村,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手保护单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等先后来西递视察,中外游客更是络绎不绝,留下了一篇篇华文,一首首赞诗:“我们终于找到了中国古代和现代历史的衔接点,”“西递是古民居建筑的艺术宝库。”

2、 客源市场分析

通过我们对当地的走访与调查发现,西递村的客源市场十分广泛,男女老少,中外游客,皆有。从年龄段来看20岁—30岁的青年人居多,其次是40岁到60岁的中老年人,其他年龄段的则较少。而20岁—30岁的青年人中以大学生居多,你可以随处看到在此写生的大学生们。

3、 最主要的旅游吸引物

通过调查得出大多数人来此是被此小镇古色古香且具有浓厚徽式特色的建筑所吸引。

西递村旅游资源的保护

1 西递镇旅游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发展旅游经济观念模糊,保护意识差

西递镇建镇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目前,西递镇全镇办旅游的气氛还不浓,合力还不够,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许多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旅游规划不严格,旅游投入不足,旅游企业不完善。

1.2 旅业宏观乏力,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西递镇旅游业管理不太规范,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旅游商品价格混乱,游客意见大,投诉多。

1.3 体验性活动严重缺乏,村落古建筑有形无“神”

据旅游管理北美体验派学者的观点,旅游消费是一种体验性消费,旅游服务是体验性服务,旅游产品的核心就是游客的旅游体验。游览黄山,饱览秀丽山川与奇绝美景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获得身心愉悦与美的享受。游览古村落的收获则不仅仅是在村中的观光所得,更多的是游客自身对于村落内涵的体验,也就是游客在参与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官刺激和身心享受。从目前的状况看,西递给游客参与的机会却不多,游客的旅游形式也很单一,普遍是跟着导游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一遍,看看村落的自然环境,欣赏一下古民居,然后去购买旅游工艺品。村落开发应着力提高游客的参与度,由表及里。不能只停留于游客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还要让游客投入到对村落文化的体验中来。徽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甚广,不是粗看一遍就能领悟到的。

皖南古村落中的古建筑主要为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世称徽州古建三绝。游客虽然直觉上认为古建筑能够完好保存至今确属不易,但是却并未能对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有很

好的了解。古民居、祠堂、牌坊都是徽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表现载体,其中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厚重沉甸,是一本本鲜活的历史教科书,了解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国明清时期乡村生活风貌、宗族社会制度和徽商历史文化。如西递村口的胡文光刺使牌坊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楼,峥嵘巍峨,结构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游客在了解此座牌坊的同时就会对牌坊的作用、所体现的社会制度等有深刻的认识。但目前游客对古建筑的文化了解还限于导游的讲解阶段,途径颇为单一,缺乏有效性。

2 西递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 强化旅游规范开发,制订旅游产业总体规划

2.2 强化旅游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的旅游管理新机制

2.3 加快旅游法制化建设,依法旅游业

2.4 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加强旅游特色的宣传

2.5 强化旅游资源全方位开发,提升旅游文化层次

结束语:西递村是一个难得的旅游资源,我们要深入研究,科学合理的规划,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样西递的魅力才可以长存。

参考文献:《论安徽古镇西递村的可持续发展》王婷

《旅游地理学》李悦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