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线„„„„○„„„„
(一)行路难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试举例分析。
3. 表现作者矛盾心里的连续的四个动词是:   、   、   、     4.为了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作者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用四字短语„„ ○___○„___„„___„_„_:„„号订考„__订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_装„___„_„__„_„___„„:校„○学○„„„„„„„„外内„„„„„„„„○○„„„„„„„„来概括是:            、        。
5.你是怎样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的?
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8.对《行路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  险阻。
C.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  的心情。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9.找出本诗中具有象征意蕴的句子。 答:
10.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诗歌,回答问题。 【甲】《行路难》
【乙】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小题1】根据诗歌的内容,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地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题2】面对相似的处境,这两首诗作者最终表达的思想有什么不同?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诗歌阅读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乙)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刘禹锡 韩 愈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试卷第1页,总6页
„„„线„„„„○„„„„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甲诗首联中“      ”“    ”和乙诗首联中“           ”  “    ”透露出遭贬谪的愤慨之情
(2)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空有一腔热血而遭贬谪,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之情,但又有不同,请具体写出两首诗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2.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线„„„„○„„„„ (1)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这里指谏书。
B.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C.八百里:形容军营地域广,范围大。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的意思是:
                                    (3)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把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诗味浓郁醇厚。
B.“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前面句子的反衬下显得力量十足,对朝廷寄予殷切的期望,坚信必有一日能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基于矢志收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的生活画面。
三《虞美人》
1.找出本首词中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1分)
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历来是词中名句,请加以赏析。(3分)
3.这首词是    (朝代)时词人   (人名)所作。 4词的上阕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 ”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词人写这些意象的作用是                                                         5.阅读下列诗歌做题
【甲】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试卷第2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乙】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丙】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甲】与【丙】词上阙中都有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的句子,请将它们找出来。  【甲】  【丙】
„„ ○___○„___„„___„_„_:„„号订考„__订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_装„___„_„__„_„___„„:校„○学○„„„„„„„„外内„„„„„„„„○○„„„„„„„„(2)请简要说说下面三个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6分)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字胜欲,生活在宋、元换代之际,一生饱经战乱。宋咸淳十年(1274)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
(1)这首词按照____________顺序,截取了词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画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时期在环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2分)
(2)“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破阵子为陈同甫作壮词以寄之》
1。这词首融      与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6.请体会“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的表达效果。
试卷第3页,总6页
„„„线„„„„○„„„„
7.选出对这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8.词的上片划线句子每句写一件事,即: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
肉、                                和                       。 9“可怜白发生!”一句是词人赋的壮词吗?为什么?  „„„线„„„„○„„„„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是这首词的名句,请从修辞、内容等方面作简析
11.词的上片描述(       )生活,下片前四句描写(    )场面。 12.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你结合作品从题材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加以分析。
13.词中的“麾下”是指             。
14. 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5.“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以下理解 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词中大量对战争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战争生活的喜爱之情。  B.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与前面抒发的豪情壮志形成了强烈的落差。  C.本词与“尚思为国戍轮台”一样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D.本词与陆游的《诉衷情》一样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愤慨、无奈之情。
18.辛弃疾被称作“词坛飞将军”,这一称谓既巧妙地概括了辛词 的风格,又点出词人生命中曾有过的   的经历。
19.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醉”和“看”传递出词人有志难伸的苦闷。  B.“八百里”可指牛,也可用以形容连营之广。  C.“马作的卢”两句实写词人英姿飒爽的形象。  D.“可怜”句将全词一下子拉回悲凉的现实中  20请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
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八 百 里 分 麾 下 炙,五 十 弦 翻 塞 外 声
试卷第4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线„„„„○„„„„ „„„线„„„„○„„„„
21.请用现代汉语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呈现的画面。
2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容浩大,军乐雄壮,烘托士气之高。
B.“沙场秋点兵”中“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C.“马作的卢飞快” 意思是“的卢马飞快”,一个“飞”字写出烈马奔驰,四蹄生风的雄姿。
„„ ○___○„___„„___„_„_:„„号订考„__订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_装„___„_„__„_„___„„:校„○学○„„„„„„„„外内„„„„„„„„○○„„„„„„„„D.“了却君王天下事”把忠君思想与个人功利掺杂起来,反映了诗人思想的局限性。
23.对比阅读
[甲]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乙]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沙场秋点兵”“尘暗旧貂裘”。
(2)两首词中,词人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词的作者是宋代人。这两首词都是作者晚年时写的,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可以印证。(2分)
【4】这两首词都抒写了作者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从辛弃疾的”____   ________ , _______    _____”和陆游的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中可以看到,同时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2分)
【5】这两首词都写了作者当年戎马倥偬的征战生活,不过辛弃疾是写_____________中的畅想,陆游写的是对往事的_________________ 。从表达方式看,第一首主要是____________,第二首主要是____________ ,不过两首词都融入了浓重的抒情。(2 分)
【6】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诉衷情”与“破阵子”分别是两首词的词牌名。  B.两首词都在对比中突出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  C.两首词都借用一定的典故来增加表达的内涵。  D.两首词都上阙写当年的战争生活,下阙直抒胸臆。
【7】分别说一说【甲】词“沙场秋点兵”和【乙】词“鬓先秋”二句中“秋”的作用。
试卷第5页,总6页
„„„线„„„„○„„„„
【8】【甲】词中“           ”句和【乙】词中的“              ”表达了两首词作者的共同情感:                   。 【9】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不同的一句,并说明理由 A.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选(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线„„„„○„„„„ 试卷第6页,总6页
„„○ „※○※„„题※„„※„答„※„订※内订„※„„※线„„※„※„订„○※※○„装„※„※„„在※„„※装要„※装„※不„„※„„※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