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由“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开去

由“让学生提出问题”说开去

来源:九壹网
● 课改前沿 镰 —耐 — 鳓 ・颈・ ● ‘逛攀窭撬 题娉’ 蠢 ◎薛志梅(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215000) 任何人只需稍加留意就一定会发现,积极鼓励学生去 提出问题自课程改革以来得到了大力提倡和广泛采用.如 将数学思想的发展简单地归结为由“教师问、学生答”经由 地、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表示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后再来作 答,不可敷衍、恼怒.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个务实的、乐于创新的教 “学生问、教师答”最终演变成为“学生问、教师帮、学生 师,应该努力摒弃旧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提问,力争使每 答”;或是绝对地去肯定“学生所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有用 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想出、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才 的”,等等.“让学生提出问题”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理 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才是真正将学生 念之一.由此可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引发学生必 放在了原汁原味的主体地位上,这样的教育思想才是一种 须解决的探究心态和学生求知解题的激情,有助于使学生 为学生负责的人本思想.那么—— 自主探索学习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方面提升.因此,在 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与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又有何关 教学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现在的问题 系呢? 是——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怎样才能让学生提出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提出问题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 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最大多数人的创造 上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老师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则又 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应创设教学 无疑会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 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权 教师本身不善于在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题,我们就不可能 威架子,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他们敢于提出 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提出问题”. 问题.错了允许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 张齐华老师在“加法交换律”的教学中所采取的以下一 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不明白的允许发问,忽有“灵感”“顿 些做法就是十分可取的. 悟”允许插嘴.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言语表扬,还可以用微笑、 师:从个别到特例中形成猜想,并举例验证,是一种获 注视、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 取结论的方法.但有时,从已有的结论中通过适当交换、联 特别是对有“独到见解”或“异想天开”“别出心裁”的学生 想,同样可以形成新的猜想,进而形成新的结论.(教师指读 更应格外保护.老师要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哪怕 结论.加法的“加”字予以重音),“在加法中,交换两个加数 只是对问题思考有一点点闪光的地方,都给予肯定;即使提 的位置,和不变.”那么,在—— 出的问题没有多大价值,也要尽量找出问题提出的合理部 生:(似有所悟)减法中…… 分 及时给予表扬,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 师:通过联想,同学们由“加法”拓展到了减法、乘法和 的氛围一定是其乐融融的.但,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 除法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思考.除此以外,还能通过其他变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是不是都是有用的呢? 换,形成不一样的新猜想吗? 肯定不是,学生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 生:我在想,如果把加法交换律中“两个加数”换成“三 所提的问题可能是漫无边际的,偏离教学目标的;第二种所 个加数”“四个加数”或更多个加数,不知道和还会不会变? 提的问题比较简单,可能就是课堂中某一个问题的另一个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老师能否在教学中提出适当的问 说法,甚至可能是很幼稚的问题;第三种所提的问题具有 题,不仅取决于对教材的很好把握,而且也与老师本身的数 “独创”“发现”的特征;第四种所提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 学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由此,郑毓信教授指出:小学数学 难度,也许连老师也解答不上来. 老师专业化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努力加强数学方的学 如果出现了前两种情况,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 习,因为,笼统地说,数学方即是关于数学思维方法的 树立一种科学扬弃的理念,只要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样的 研究,其中不仅包括了所谓的“解题策略”,而且也包括了 课上不断得到提高,就不应计较“一城一池”之得失,因为根 “提出问题的方法”. 旺才能叶茂.甚至,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就应视为一种成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 功.正如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 向;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就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 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第三种是最好的一类问题, 问题.在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萌芽和 老师一定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为范 创新意识也就悄然得到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带着问题进入 例,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形成问题的技巧,从中 课堂,并能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探索,不要让我们的 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发 学生光学不问,不要让我们学生眼中的问号逐渐变成句号. 展.如果出现了第四种情况,教师一时不能回答,应该诚恳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