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联系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背诵课文。

4、仿照诗句的表达方式,写句子。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到新中国的建立历程,我们不会忘记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不会忘记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从今天起,我们将穿越时空的隧道,去追寻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

2、读单元提示,明确单元要求。

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齐读课题。

4、简介延安。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延安?

二、学习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重点词语,指名朗读:

翩翩归来

茁壮成长

满目琳琅

毫不犹豫

灿烂辉煌

脊梁

镢头

2、指名分节读诗歌,思考这每节诗的意思。

三、指导学习第一节诗歌: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你从这节诗中读懂了些什么?

2.学生交流。

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3、仿照写句子:

4.朗读。背诵。

5、小结学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四、学生自学后面的几节诗:

1、学生自学。

2、交流:

(一)第二节:

1、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是指当年在南泥湾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年蒋介石向党、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扫荡,并调集几十万包围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叫嚣着要饿死八路军,困死八路军。当时,边区地广人稀,土地贫瘠,仅有140万群众,要担负起几万干部、战士和学生的吃穿用,实在是一件难事。正如说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在这严峻的历史关头,1939年2月党、及时地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11941年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长兼政委王震的率领下,奉命开进南泥湾,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风餐露宿,战胜重重困难,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

好江南。它代表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追寻的是这种精神。

2、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是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是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处、、组织部、宣传部、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着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由此迁驻枣园,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枣园是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实际上是指追寻党的领导。

3、朗读。

(二)第三、四节:

1、雨后春笋:比喻高楼大厦涌现得快、多。

满目琳琅:各种好东西很多。通过这两个比喻告诉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现代化。

2、温热土炕:代表的是延安的精神。

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的含义是指贫穷落后,顶天立地的脊梁是指延安精神

4、连起来读三、四节诗。

5、概括意思。

(三)第五、六节:

1、反问句的体会。

2、追寻信念:什么样的信念?金色的理想,全中国,实现主义。

3、追寻温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4、追寻光明:只有拥有延安精神才能拥有光明。

五、总结全文:

1、分段概括段意。

2、概括全文及中心思想。

3、练习背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