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司镇卫生院结核病健康教育培训
1、什么叫结核病?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结核杆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
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主要通过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喷出的含有大量结核杆菌的飞沫而传播。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而不是遗传性疾病,人感染结核杆菌后不一定发病,只有在自身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病。
2、肺结核病主要的症状有哪些?
咳嗽,咳痰,血痰或咯血;胸闷、胸痛或呼吸困难;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疲乏,失眠。
3、结核病治好后还会传染给别人吗?
传染性肺结核一经治疗传染性急剧下降,通常对药物敏感的传染性肺结核,一般接受治疗2周后,特别2个月内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或消失,对周围人群已多无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按照规定的治疗方案和疗程治好后,肺内病灶消失或形成硬结、钙化,痰中查不到结核杆茵,就更不会有传染性了。如果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或者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痰中带血的症状可以在村医或者牛马司镇公卫办领取结核病推荐单,在县人民医院进行免费胸片、痰涂片检查。
4、得了结核病应该注意什么?
一、饮食应注意:
结核病人应加强营养,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过咸、刺激性食物。多饮水,少食动物内脏、海产品及豆类食品(少食豆浆、豆腐、腐竹)。结核病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蛋白质能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增殖、修复细胞作用。宜多食鱼、瘦肉、蛋、牛奶等高蛋白食品。
二、行为生活应注意: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规律休息,适量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可以边工作边服药治疗,有轻度症状的患者可减少工作量。
(2)室外活动要注意天气变化,冬季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3)居室常开窗通风,勤换洗内衣。被褥等日用物品应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4)不要到拥挤、人多、有灰尘、废气的公共场所活动,防刺激呼吸道,加重症状或引起呼吸道并发症。
(5)严禁吸烟、饮酒。吸烟加重咳嗽,影响肺结核治愈。饮酒加重药物对肝脏损伤,同时会影响抗结核药物的药效。
(6)不要随地吐痰,不近距离对他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痰液最好吐在废纸并进行焚烧,外出戴口罩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活动。
(7)餐具要注意卫生,经常消毒。最好实行分餐制,专人专用。 三、治疗应注意:
(1)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完成疗程。何时停药应由医生根据病情,胸片,痰菌检查结果而定。
(2)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小便可能呈桔红色属正常现象,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皮肤瘙痒,肢体麻木,耳鸣,重听,口周发麻,视力模糊等现象,应及时告知医生,不能自行停药、换药。
(3) 服药期间应遵医嘱,进行痰结核杆菌、肝功能等相关检查。 四、保持乐观情绪,精神愉快。正确认识、对待疾病,消除恐惧,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只要能按照医嘱治疗,肺结核是能治好的。
5、不规律服药有哪些危害?
很多结核病人服药后最快2周,慢的1-2个月,咳嗽、咳痰的症状就会好转或者消失,很多病人误以为已经没事了,自己停药或有时吃、有时不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只要坚持正规治疗6-8个月,结核病才可以完全治愈。不按时服药、间断服药会导致耐药,耐药结核病治疗费用更昂贵且难以治愈,危害更为严重,耐药肺结核患者所造成的传染,可使新被感染而发病的人,从一开始就是耐药结核病患者。
6、怎么预防肺结核?
一、结核病预防的基本环节:
控制传染源:及早期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病人; 切断传播途径:即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
保护易感人群:即密切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给结核杆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为所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等。
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结核病的关键环节。 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方法。不随地吐痰;房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劳逸结合,足够的营养和睡眠;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