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规划疫苗漏种儿童的补种原则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在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时,对未完成免疫程序的儿童,按以下原则进行补种:        一、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疫苗免疫程序进行补种;
二、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
三、未完成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3月龄~6岁儿童使用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7~11岁使用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12岁以上儿童使用成人及青少年型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       四、未完成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4岁以下儿童未达到3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3剂次。4岁以上儿童未达到4剂次(含强化免疫等)的应补种完成4剂次;       五、未完成2剂次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程序的儿童,应补满至2剂次;
六、如需补种多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两种疫苗可以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两种减毒活疫苗可在同一天注射,如未在同一天注射,则接种注射时间应至少间隔4周。严禁将不同疫苗混合在1支注射器。
预防接种前询问告知书
单位:海林镇人民医院                    日期: 2009年    月    日
儿童姓名  预防接种前注意事项 出生时间   家庭住址 预防接种后注意事项 1、是否有既往接种异常反应史。 2、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肿大、腹泻。 3、过敏体质及哮喘、荨麻疹,鸡蛋是否过敏。 K。 等免疫制剂。 6、近期患有某种急慢性传染大。 7、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病、湿疹。 炎后遗症、癫痫等器质性疾病。 10、早产儿、营养不良、体重在2.5㎏以下。 1、打过预防针后,请不要立即离开现场,应留察15-30分钟。 2、接种后要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3、少数孩子会出现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要天内就会好的,极个别的孩子会可能4、新生儿是否缺乏维生素细心照料、多喂些开水大多数在1-25、是否4周内应用丙球蛋白发高烧,应立即请医生诊治,给予对症治疗。 4、接种部位三天内不能沾水和5、体温超过37.5℃时应对症口服退热药,超过38.5℃应及时到6、接种疫苗后如果偶合感冒或下正常应用抗炎抗病毒治疗。   8、重症营养不良、严重佝偻医院检查是否感染了疾病。 9、脑神经系统发育正常、脑其它细菌病毒感染可在医生的指导病或恢复期,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抓挠,避免感染。 您的孩子如有上述情况请向接种医生说明情况。 自2008年7月1日起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你的孩子将享受的免费疫苗有: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疫苗、麻风疫苗、乙脑疫苗、无细胞百白破、麻腮疫苗、A+C流脑、白破疫苗。
告知人:刘毅  付丹娟    家长签字:
咨询电话:7220191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的11种疫苗(乙肝、卡介苗、脊灰、三联、无细胞、二联、麻风、麻腮、A群、A+C、乙脑)接种对象按照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接种程序,各种免费疫苗按时优先接种,不人为推迟免费疫苗接种时间;其他有价疫苗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时间如发生重叠,优先接种免费疫苗,再接种有价疫苗。接种时间不论超出接种程序起始日期多长时间,均无条件给予免费接种。
A群流脑接种对象:200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 麻风、乙脑疫苗接种对象:2007年1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 麻腮、百白破疫苗接种对象:200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 乙脑疫苗第二剂接种对象:2006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 A+C群流脑接种对象:2005年7月1日、2002年7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气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主要感染婴儿。百日咳典型的临床症状为持续性阵发性咳嗽,带有吸气性尾声或呕吐,易合并肺炎和脑炎,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喉是由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表现为咽、喉等处充血、肿胀,并有灰色假膜形成以及由白喉外毒素引起的中毒症状。
破伤风是一种创伤感染性疾病。在皮肤创伤后,存在于土壤、锈铁等处的破伤风芽胞进入伤口;破伤风芽胞在坏死组织内由于氧气的消耗,转变成破伤风杆菌并产生破伤风毒素,侵犯中枢神经,以致肌肉痉挛,运动失调,造成破伤风特有的肌肉强直和阵发性痉挛症状;最后可因窒息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预防这三种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百白破疫苗。目前使用的有吸附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混合疫苗(吸附百白破)和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类混合疫苗(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免疫程序:
我国现行的国家免疫程序规定,新生儿出生后3足月就应开始接种百白破疫苗第一针,连续接种3针,每针间隔时间最短不得少于28天,在1岁半至2周岁时再用百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针,6周岁时用精制白破二联疫苗加强免疫1针。接种途径: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
接种百白破疫苗禁忌症:
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病、癫痫等或有既往病史者,以及属于过敏体质的人不能接种;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缓种。接种第一针或第二针后如出现严重反应(如休克、高热、尖叫、抽搐等),应停止以后针次的接种。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由于轻型病人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多且不易被发现,因此是主要传染源。人群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易感,多发生在<5岁小儿,尤其是婴幼儿。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肢体疼痛,部分病人可发生肢体麻痹。严重病人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预防措施
切断传染途径,患者用具,衣物随时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暴晒、排泄物分泌物及污染的场所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提高人群的抵抗能力,建立免疫屏障。
免疫程序:首次免疫从2月龄开始,连服3次,间隔28天,4岁时再加强免疫一次。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能喝过热开水或饮料,也不能喂奶,以免影响效果。
禁忌症:减毒活疫苗禁用于免疫低下者,无论是先天免疫缺陷者,或因服药、感染、肿瘤引起的继发免疫低下均不可用。患活动性结核病,严重佝偻病,慢性心、肝、肾病者,以及急性发热者,暂不宜服疫苗。
口服疫苗后很少引起不良反应,偶有轻度发热、腹泻。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主要经由粪-口途径传播。 感染后症状为突然发热、胃痛、食欲消失、头痛、疲乏、呕吐、尿呈浓茶色,粪便变淡色,粘膜、皮肤、巩膜黄染(黄疸)。婴幼儿患者症状较轻,和成人患者相比,较少出现黄疸。  预防措施
预防甲型肝炎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关,但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接种甲肝疫苗。国家已将甲肝疫苗逐步纳入免疫规划,我市林口县18月龄儿童免费接种甲肝疫苗。
免疫程序:甲型肝炎有两种疫苗,分别是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在儿童18月龄时接种1剂次,灭活疫苗在儿童18月龄、24月龄时接种,共接种2剂次。
接种途径:灭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内注射,减毒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
接种甲肝疫苗禁忌症:
(1)发热、正在患急性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2)免疫缺陷或正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减毒活疫苗)。  (3)过敏性体质。  (4)孕妇(减毒活疫苗)。
甲肝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
最常见的反应主要是局部轻微疼痛,个别人有发热。症状一般较轻,24小时可缓解。
结  核  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消化道或皮肤损伤侵入。飞沫、尘埃可经病人咳嗽、喷嚏甚至谈话从空气而传播,若机体免疫力低,感染后就可能患肺结核。病人有发热(常在午后开始有低热)、出冷汗、咳嗽、咳痰,严重病人有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措施
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接种卡介苗,对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结核病等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儿、婴幼儿。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在产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一出生就应接种。 免疫程序:新生儿出生时接种 卡介苗接种禁忌症:
(1)、有免疫缺陷病的儿童不能接种卡介苗。
(2)、患有活动性结核病的,或者曾经患过结核病、做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的儿童,都不需要再接种卡介苗。
(3)、早产,难产或伴有明显先天性畸形的新生儿;发热(﹥37.5℃)、腹泻,急性传染病,心、肝、肾的慢性疾病,严重皮肤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对预防接种有过敏反应史者。
疫  苗 乙肝疫苗 卡介苗 脊灰疫苗 百白破疫苗 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 (麻疹疫苗) 麻腮风疫苗(麻腮疫苗、麻疹疫苗) 乙脑减毒活疫苗 A群流脑疫苗 A+C流脑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 接 种 对 象 月(年)龄 0、1、6月龄 出生时 2、3、4月龄, 4周岁 3、4、5月龄, 18-24月龄 6周岁 8月龄 18-24月龄 8月龄,2周岁 6-18月龄 3周岁,6周岁 18月龄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
接种剂次 3 1 4 4 1 1 1 2 2 2 1 3 1 4 2 接 种 部 位 上臂三角肌 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 上臂三角肌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 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 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 上臂三角肌附着处 接种途径 肌内注射 皮内注射 口服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皮上划痕 皮下注射 肌内注射 接 种 剂 量 /剂次 酵母苗5μg/0.5ml, CHO苗10μg/1ml、20μg/1ml 0.1ml 1粒 0.5ml 0.5ml 0.5ml 0.5ml 0.5ml 30μg/0.5ml 100μg/0.5ml 1ml 1ml 0.05ml(2滴) 0.5ml 0.5ml 备  注 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次,第1、2剂次间隔≥28天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第1、2剂次,第2、3剂次间隔均≥28天     第1、2剂次间隔3个月 2剂次间隔≥3年;第1剂次与A群流脑疫苗第2剂次间隔≥12个月  接种第1剂次后14天接种第2剂次,第3剂次在第1剂次接种后6个月接种 病例或病畜的直接接触者不能接种 第1、2剂次间隔7-10天 2剂次间隔≥6个月 出血热疫苗(双价) 16-60周岁 炭疽疫苗 乙脑灭活疫苗 甲肝灭活疫苗 炭疽疫情发生时,病例或病畜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围高危人群 8月龄(2剂次), 2周岁,6周岁 18月龄, 24-30月龄 注:1. CHO疫苗用于新生儿母婴阻断的剂量为20μg/ml。   2. 未收入药典的疫苗,其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参见疫苗使用说明书。
3.牡丹江地区只有林口县18月龄儿童免费接种甲肝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脑膜或脑脊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该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起病急骤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流脑一般好发于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特别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容易感染.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大主要症状。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被褥勤洗、勤晒,流脑流行时不要带小孩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或病家串门。加强体育锻炼和营养,增强体质。对易感人群接种流脑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国家已将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
免疫程序
按我国扩大免疫规划方案要求,流脑疫苗共需接种4剂次,其中A群流脑疫苗注射2剂次,为基础免疫,在6—18个月时接种,2剂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第3、4剂次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为加强免疫,分别于3周岁、6周岁时接种。
接种禁忌症
(1)、癫痫、抽风、脑部疾患及有严重过敏史者。  (2)、肾脏病、心脏病及活动型肺结核。  (3)、急性传染病及发热者。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媒介昆虫传播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受乙脑病毒感染的人和动物是传染源,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本病起病急,患者症状轻重不一,有隐性感染、轻症脑炎、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重症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幸存者常留有明显的后遗症。 预防措施
重要措施是防蚊、灭蚊。充分利用蚊帐和驱蚊剂、灭蚊剂,同时消除积水,填平洼地,消灭蚊子的孳生地等。保护易感人群:进行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一项非常有效措施。
免疫程序:乙脑减毒活疫苗在儿童8月龄、2周岁时接种,共接种2剂次。乙脑灭活疫苗接种4剂次,儿童8月龄接种2剂次(两针间隔7-10天),2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乙脑疫苗禁忌症 (1)、发热;患有急性传染病、中枢神经系统、心、肾及肝脏等疾病; (2)体质衰弱、有过敏史或抽风史者; (3)、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和孕妇均不可注射本疫苗。
疫苗接种后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多为低热,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个别人在注射后24小时内局部出现疼痛或红肿,1~2天后消退。偶有散在皮疹出现,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麻疹、风疹、腮腺炎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全身性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好发于儿童,多见于冬春季。麻疹病人以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和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脑炎等并发症。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通过呼吸道和直接接触传播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临床表现与麻疹相似,但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头痛、咳嗽、咽痛等,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和疼痛为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腮腺炎病毒主要通过病人飞沫传播,由口腔粘膜和鼻粘膜侵入而发病,还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衣服、玩具、食品等传播。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呕吐、头痛、咽炎及结膜炎等。流行性腮腺炎易并发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严重疾病。 预防措施
患者是这三种疾病的唯一传染源,在春季传染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病人家串门。对儿童较密的场所可用食醋熏蒸或每天打开窗户让空气对流半小时。对易感人群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腮腺炎的方法。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免疫预防
可分别接种麻疹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进行预防。国家已将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接种程序:在儿童8月龄时接种麻风疫苗,麻风疫苗不足时用麻疹疫苗代替;在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麻腮风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足时用麻腮疫苗或麻疹疫苗代替。
禁忌症
(1)、有过敏史(尤其是鸡蛋过敏史)者; (2)、已知免疫缺陷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3)、患严重疾病者;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乙肝病程迁延,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等症状,一旦感染易转变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少部分慢性肝炎患者还会转变为肝癌。
乙肝常见的传播途径包括经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等。 预防措施
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对易感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我国现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免费对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种程序:第一针在儿童出生二十四小时内尽早接种,第二针、第三针分别在第一针后一个月、六个月时接种,共接种3剂次。
接种乙肝疫苗禁忌症: (1) 发热、患急性或慢性严重疾病、严重脏器畸形者 (2) 对酵母成份过敏者 (3) 严重皮肤湿疹者 接种后一般反应
个别婴儿注射部位肿痛和偶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愈。
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致力于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
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感谢您下载我们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