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来源:九壹网


第一单元 测量

【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恰当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单元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实际长度,1吨实际质量 2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

物体长度 【单元教学难点】

1对1千米长度和1吨质量形成正确表象 2估计时恰当选择长度和质量单位 【单元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已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测量硬币的厚度、课本、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认知特点是对具体形象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建立正确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处很广,教师应结合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对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先估测后测量,使之形成习惯,提高估测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七课时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教学目标 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清它们之间教学难点 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课件、硬币、学生尺、电话卡、曲别针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的身高是1米75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实际上,毫米就藏在你们的尺子上,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学习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猜一猜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呢?还是毫米大呢? 生: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因为我发现1厘米里有许多表示毫米的短线 师:同学们讲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向全班汇报 生1:我从刻度0数到刻度1,他们中间有10小格,所以1厘米=10毫米 生2:我也认为1厘米=10毫米,因为我从刻度1数到刻度2,发现他们之间也是10小格 课件演示:在刻度尺上数出1厘米之间有10毫米的过程 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受毫米 (1)找尺子上的1毫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你们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吗? 生1:我发现了1小格之间的长度是1毫米 生2:我发现了两条短线之间的距离是1毫米 (2)找身边的1毫米 师:你们已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合作找身边的1毫米) 生1:我的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2: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3:我发现20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真不错,如果用手来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会吗? 师生共同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 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4认识几毫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那3毫米有多长呢? 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演示尺子上3小格之间的距离就是3毫米 师:你能找到5毫米的长度吗? 生:从0数5小格就是5毫米 生:尺子上刻度1到刻度2之间比毫米刻度线较长的那一条线之间的长度就是5毫米 师:6毫米呢?8毫米呢? 三、巩固与练习 1量一量:量一根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5分硬币的厚度是( )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 是( )毫米 2电脑显示: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或用投影、卡片出示均可) 钢笔长14( )楼房高20( )粉笔长75( ) 电脑键盘长约5( )图钉长10( )教室宽6( ) 蜡笔长6( )跳绳长2( ) 课桌高7( )小明的身高是140( ) 3做书第69页第1、2题 4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 教师口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并作好记录 ②爱护公物,注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始去测量,当音乐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 请几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教学目标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 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3、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4、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3题。(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30厘米 = ( )分米 40毫米=( )厘米 2米 = ( )厘米 4、学生完成练习三第4、5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和第7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7—8页的例3和例4及练习二的第1、2、4题。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目标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的长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 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二、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1)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三、“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教学例4 出示例题: ①3千米=( )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 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④试一试:8千米=( )米 ( )米=5千米 4000米=( )千米 9000米=( )米 6千米=( )米 ( )米=7千米 4350米=( )千米( )米 2千米500米=( )米 6千米720米=( )千米 (3)比较以上练习 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 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4)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 四、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⑤一根旗杆高8( )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两题 (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化聚(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 (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五、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4。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难点 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 ( )米 1米=( )厘米 1米= ( )分米 1分米=( )毫米 二、学生实践 1、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汇报: (1)请说一说你走了100米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 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 3、体验1千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质量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课件、卡片若干张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投影:《恐龙》 2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他们吗?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 3显示恐龙资料 4师: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 5师:①对1吨你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 ②对1吨你还想了解些什么?(1吨是不是很轻?师:也就是1吨有多重1吨是不是1000千克? 师:也就是吨与千克的关系) 6整理本课目标: ①吨有什么作用;②哪些物体重1吨;③吨和千克的关系 二、感受体验——吨 (一)了解1吨的物体有多重 师:吨非常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呢?那就听听吨的自我介绍吧谁听的认真,吨就会把他的相片送给谁 1听听“吨”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好,我是“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大象的体重是4吨、一卡车的稻谷约3吨等要说1吨有多 重,三言两语说不清,就让我来展示一下吧(出示:50千克的一袋大米,接着出示20袋大米) 小朋友,你对我了解些了吗?如果还不够的话,没关系,认真听课,对我还会加深印象的 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质量用吨做单位1吨=1000千克 2体验“吨” 师:原来1吨=1000千克,1吨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吗? 请1个同学搬50千克的大米,说说你的感受换一个同学来试试请4个同学来帮忙如果1吨的大米全班同学要几次搬完? (二)吨和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2练习: 7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600千克=()千克 三、反馈练习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熊猫 狗 大象 鲸鱼 50吨 80千克 6千克 4吨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四、拓展认识 1首先来看吨与千克 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 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师:这两句话你能换个说法使他意思不变?什么是载重量?小卡车和大卡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 物?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几倍? 两幅恐龙图:犹他猛龙重1吨,原角龙重300千克 师:谁重? 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2倍 师:你能提个数学的问题考考同桌吗? 2接着来看吨在日记里: 看,吨、千克和克一块跑到小朋友的日记里了,你能看看所用的单位名称合适吗?请你改正后再读一读 我的早晨 2005年9月2日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5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 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0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 3最后看吨的趣事: 师:听,什么声音?原来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展示 五、课后总结 六、作业 到生活中寻找吨,整理后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牢记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