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连乘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乘法解决两步计算问题,并初步学会建立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观察、讨论、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建立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寻找中间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建立两步应用题的结构。 2.教学难点:
有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会寻找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口述一步乘法解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补充问题。 2.师:我们三年级有8个班,每个班有38名女生,你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可以提出问题吗?
生:三年级一共有多少名女生?
师:很好,谁会解决。(生口述解决)那老师希望一会在新的知识学习中大家都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也会这样提出问题,好吗?
出示主题图(三个方阵,每个有8行,每行有10人。) 师:这是我们学校“六一”时,四、五、六年级参加创编操汇演的方阵图,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有3个方阵,并且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有10 人。 师:请你根据这些信息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3.学生思考、讨论后,提问: (1)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2)3个方阵一行共有多少人?  (师出示结构图)
(3)3个方阵共有多少行? (师出示结构图)  (4) 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师:这些问题,哪些能用一步解答?哪些不能用一步解答? 生:(1)(2)(3) 能用一步解答,(4)不能用一步解答。 [设计意图:呈现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素材,使学生置身于现实情境中,从中引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多角度解决问题
1.师:“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如何解答,思考后,在组中交流。
生讨论解法:
(1)先求:每个方阵有多少人? 10×8=80(人)。
再求: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80×3=240(人)。
(2) 先求:3 个方阵的一行共有多少人?
10×3=30(人)。
再求:3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30×8=240(人)。 师出示结构图:
(3) 先求:3个方阵共有多少行? 8×3=24(行)。
再求:3  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10×24=240(人)。
2.师:观察这三组算式,它们有什么异同? 生经过思考、讨论,得出:
相同点:都是用两步解答出来的,并且都是乘法计算。(板书:连乘)
不同点:解答问题的过程不同。
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同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法。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了多层面的学习。多种方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使孩子们感受到从多种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有 3  本同样的相册,每本 12  页,每页可以放 8  张照片,这些相册一共可以放多少张相片?
2.一栋住宅楼有 5 个单元,每个单元有 8 户人家,如果平均每星期每户丢 4 袋垃圾,每袋垃圾平均重 3 千克。
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3.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① 10×8=80(人)     80×3=240(人) ② 10×3=30(人)     30×8=240(人) ③ 8×3=24(行)     10×24=24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