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生物质气化与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生物质气化与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来源:九壹网
第46卷第1期 生 物 质 化 学 工 程 Vo1.46 No.1 2012年1月 Biomass Chemical Engineering Jan.2012 ・综述评论——生物质能源・ 生物质气化与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肖志良,左宋 (南京林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生物质气化是一种在高温氧化性介质作用下将生物质热分解为可燃性气体的热解技术。为了提高生物质气化 过程中气化效率、调整可燃性气体组分的含量和去除焦油,通常需要采用不同气化介质、改变气化条件或添加不同的催 化荆。本文重点综述了生物质气化所使用的介质和催化剂种类以及气化条件对气化气组分,主要是H2和CO的影响规 律。最后对未来生物质气化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几个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生物质;气化;催化剂;氢气;一氧化碳 中图分类号:TQ351;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854(2012)O1—0039—06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mass Gasiifcation and Catalysts .XIAO Zhi—liang,ZUO Song-lin (College of Chemistry Engineering,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Biomass gasification is a kind of pyrolysis technology in which biomass materials Was convened into combustible gas by means of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raw materials in high temperature oxidbillity media.In the process of gasification,the varia- bles such as gasiifcation medium,gasiifcation conditions and catalysts were commonly employed to improve gasification efifciency and adjust combustible gas components and eliminate tar that Was produced from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biomass materilas. The effect of types of gasiifcation media and catalyst,and gasification conditions on the components of gaseous products,i.e., H2 and CO,were reviewed emphatieally in this paper.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biomass gasiifcation Was prospected and some problems were presented. Key words:biomass;gasification;catalyst;hydrogen;carbon monoxide 随着煤炭和石油等石化能源的大量开采与利用,能源匮乏、价格飞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大力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和共识。生物质是以化学能储存形式的太阳 能,是世界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能源热转化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入不同的介质 和控制气化的条件,将低品位的生物质和热解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尽可能多地转换成高品位的可燃 气,也调节了燃气的组分,特别是H:和co的比例,为合成甲醇…、汽油 和燃料电池的利用L3 J,供热发 电L4 等提供了原料,这样同时也可以解决焦油给生物质能源利用带来的许多棘手问题。通过世界各 国科技工作者的大量研究,生物质气化理论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生物质气化也已成为生物质能源的热 点研究领域之一。 1 气化介质 生物质气化制燃料气是一种先进的生物质能转换方式,根据其气化介质的不同可分为以下5种:空 气气化、富氧气化、水蒸气气化,空气一水蒸气气化以及富氧一水蒸气气化。生物质的热解气化是一个非 常复杂的反应过程,它不仅涉及到生物质组分的热分解及其产物之间发生的二次反应,而且涉及到气固 相之间的复杂反应。通过归纳总结,当前生物质气化可能发生的反应主要有如下的(1)~(12)反应方 收稿日期:2011—08—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972317) 作者简介:肖志良(1985一),男,福建龙岩人,硕士生,主要研究生物质能源与炭材料 }通讯作者:左宋林,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生物质能源与炭材料;E.mall:zslnl@hotmm1.corn。 生物质化学工程 第46卷 程 ,在此基础上,定义出表征运行状态和评估气化结果的各参变量,如空气当量比(ER)、进入反应 系统中水蒸气与生物质的质量比(S/B)、产气低热值(Q )等 ]。 CxH 0 aC02+bH20+cCH4+dCO+eH2+fC H 一Q1 H20+CO—}H2+CO2—41.2 MJ/kmol (1) (2) C H +2nil20—}(2n+(m/2))H2+nCO2(A月_298K>0) C+CO2—2C0—162.4 MJ/kmol C+H20—}C0+H2—131.3 MJ/kmol (3) (4) (5) CH4+H20--*CO+3H2+206.3 MJ/kmol CH4+2H20(g)—}C02+4H2+165 MJ/kmol 焦油+nlH20_÷n2CO2+n3H2(A 『2q8K>0) C+02 C02+408 kJ/tool 2C+02—2C0+246 kJ/mol CH1 700 6+1.12502_+CO2+0.85H20 (6) (7) (8) (9) (1O) (11) CH1 700 6+1.4H20_+c02+2.25H2 (12) 空气当量比(equivalence Ratio,ER),由下式计算:  亟量 ER一塞匾 给堡 生塑 燮缝窒 (氢 )…一每kg生物质完全燃烧所需要空气(氧气)的质量 产气低热值(1ower heating value,Qlh ,kg/m ),由下式计算: Q,h =(30.0 c0+25.7 H2+85.4 cH4+151.3 c H )×4.2 式中: o, , , ̄C Hm分别是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体积分数。n从上面的反应方程式可以看 出,氧气(或空气)和水蒸气等气体对生物质气化产生的气体产物组分 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生物质在不同 表1 4种气化方式所得到气体的主要组分(体积分数) Table 1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gas from four kinds of 的气体介质中气化所产生的气体组 分也具有显著差异。吴创之等¨ 对空气、氧气、空气一水蒸气和水蒸 气等4种气化方式所产生的气体主 要组分进行了对比,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空气一水蒸气气化更有利于提高燃料气中H 的含量。 1.1空气气化 空气气化原理是利用空气中的氧与生物质及其热分解产物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为生物质气 化提供热量,从而实现生物质气化转化。用空气作为气化介质进行的生物质气化不需要高能耗的加热 装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这种气化方式所得到的气体产物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氮气,因此其燃气热 值较低,只有4~6 MJ/m。,氢气体积分数只有8%~l4% ̄13-141。例如, 等 l 用自热式下吸式气化 炉,研究了生物质的空气气化制取富氢燃气。下吸式气化炉可以为反应系统提供热量,在进料速率 7.22 kg/h(湿基),ER的最佳值为0.25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热值为5.44 MJ/Nm’左右的燃气,H:和CO 的含量达到52.19%~63.31%。Guo等_6 使用旋风气化炉,在进料速率15.6 kg/h(湿基),ER的最佳 值为0.22—0.49的条件下,制取得到热值为1.2~4.3 MJ/Nm。左右的燃气,H:和CO的含量为20%~ 25%。由于该气化过程中没有使用催化剂,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焦油。但此反应系统完全是自热式,无 需复杂供热装置。 1.2富氧气化 生物质富氧气化的化学原理与空气气化相同。与空气气化相比,由于气化过程中不引入N:,节省 了热量和气化反应所需反应体积,提高了气化炉的气化效率和气体热值,因此,它是一种制取中热值燃 气的有效方法。但是富氧气化要求有相应的制氧设备,即使采用较简单的变压吸附制氧法,其投资也较 第1期 肖志良,等:生物质气化与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41 大,电耗较高,大大增加了气化成本。吴创之等[】卅在循环流化床中研究了生物质富氧气化特性,总结得 到循环流化床富氧气化的最佳运行条件:氧气浓度(90-t-5)%,空气当量比约O.15。此时的气体热值达 到11.18 MJ/Nm 左右,H 和CO的体积分数可达到57%。 1.3水蒸气气化 水蒸气气化也是一种制取中热值(10~16 MJ/m )燃气的有效方法Ⅲ ,其气化产物组分中H:和 CH 等可燃性组分较高[1 。但由于焦炭与水蒸气的反应需要较高温度,因此,水蒸气的温度必须达到 700℃以上,才能达到较好的气化效果 。。。Franco等 使用流化床,通人750—900 oC水蒸气,在0.6~ 0.7的S/B等条件下进行生物质气化,制得了H 和CO含量达68%~75%的燃气。在水蒸气气化过 程中,蒸汽的引入提高了干气产率与焦炭和焦油的转化率,但是引入过量水蒸气会降低燃气中氢气含量 和燃气质量。Luo等n 采用流化床实验装置,在S/B为2.1的条件下进行水蒸气催化气化,得到氢气 含量达52.7%,CO含量为17.2%的燃气。He等[ 用城市垃圾作为原料,在立式固定床中,在S/B为 0.77等实验条件下进行水蒸气气化发现,气化温度在850~950 oC之间,焦油全部被裂解转化为燃气 (H +CO),其中氢气含量最高可达53.3%,CO含量为16.9%,燃气的热值为13.85 MJ/m 。 1.4空气一水蒸气气化 空气一水蒸气气化是用空气和水蒸气作为气化介质的气化方式。在空气一水蒸气气化过程中,空气 中的氧与生物部分燃烧可以为水蒸气重整提供热量 川。因此,理论上,它比空气(氧气)或水蒸气气化 方式优越。首先,它在气化过程中是自供热量,不需要外供热量;另一方面,水蒸气重整焦油得到更多的 H2和CH 。空气一水蒸气气化在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吕鹏梅等 ,“ 以流化床为反应器,对生物 质的空气一水蒸气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较高的气化温度有利于氢气的产生;但气化温度过 高会降低燃气的热值;与空气气化相比,水蒸气的加入能提高生物质气化产气率,但过量的水蒸气使气 化温度、产气率和产气热值降低。在800℃,S/B和ER值分别为1.35和0.23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热值 为9 MJ/m 左右的燃气。 1.5富氧一水蒸气气化 富氧一水蒸气气化原理与空气一水蒸气气化类似,但可以大大减少产物燃气中由于空气所带入的氮 气含量,显著提高燃气的热值 引。例如,Ln等 以自热式下吸式气化炉为反应器,研究了生物质的氧 气一水蒸气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由于氧气一水蒸气气化没有N 存在,与空气气化相比增加了停留时间, 增强了生物质的二次反应,增加了H 和CO的产生。在850 o【=,进料速率为7.22 kg/h(湿基),S/B和 ER值分别为0.61和0.24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热值为11.1l MJ/Nm 左右的燃气,其中H 和CO的总含 量达到63%一72%。赵先国等 以一个鼓泡流化床为反应器,在温度为800 oC、ER为0.25、S/B为 1.4的条件下,可获得H:和CO的含量为64%左右。在3个主要参数的变化范围内,氢产率和潜在氢 产量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当温度从700—900 oC时,每千克生物质氢产量从18 g增加到了53 g,每千克 生物质潜在氢产量从71.6 g增加到了115.6 g。 2影响气化的几个因素 2.1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气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反应器温度增加有利于吸热反应(6)和(7)的发生,导致燃 气中CH 含量减少,H:含量增加。同时,由于生成H 的主要反应(5)也为吸热反应,因此温度升高有 利于H 的生成。当空气和氧气参与气化反应时,产气中CO的含量主要来源于反应(10),由于反应 (10)为放热反应,因此温度升高不利于气化过程中CO的生成。吕鹏梅等 研究表明当温度约低于 830℃时,CO的含量高于H ,当温度高于约830 cc时,H:的含量超过了CO的含量。由于H:的热值低 于CO的热值,因此,当气化温度高于830℃时,燃气热值开始下降。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燃气中 c:H 和c:H 含量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少 ,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导致c H 和c H 热裂解和蒸气重整 反应增强,见反应(3)。由于反应(4)~(7)均为吸热反应,因而温度升高使碳转化率升高,蒸气参与反 应的量和产气率均有增加。 42 生物质化学工程 第46卷 2.2 ER的影响 ER是反映空气(或氧气)与生物质质量比的一个参数。为了保证良好的气化效果,较高的ER值会 产生高的气化温度。在高的ER条件下,气化温度升高可以加快气化反应速率,提高燃气质量。但是过 高的ER意味着有更多的氧化反应发生。比较反应(9)和反应(10)可以发现,反应(10)比反应(9)多消 耗1 mol的碳 。可以将ER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来分析:当ER值小的时候,由于氧量不足,主要发 生反应(10);因而此时随着ER增加,反应(10)向右进行,使碳转化率增加。当ER值大的时候,由于氧 气过量,反应(9)是主要反应,因而碳转化率随ER增加而减少。当氧气过量时,氧化反应(11)比蒸气 重整反应(12)更容易发生。比较反应(11)和反应(12)发现,后者比前者多产生2.25 mol的永久性气 体。因而产气率和蒸气参与反应的量均随ER变大而减少。 2.3 S/B的影响 S/B与ER的影响类似,适量水蒸气的加人使燃气质量提升,即适量水蒸气的加入会增强反应(2)、 (5)、(6)和(7),但是过量的水蒸气加入会导致反应器内部温度下降,这对反应是不利,使燃气质量降 低,所以水蒸气的加入量有个最优值l9 J。水蒸气的加入可以使c0含量下降,H 、CH 、CO 和c H4含 量增加,这是蒸气重整反应发生的原因。随着蒸气量的增加,蒸气分压升高,蒸气重整反应向右进行,使 CO、CH 和c H 含量缓慢下降,CO 和H:含量则逐渐增加。当蒸气含量达到饱和状态,燃气成分的分 布基本不变 。 2.4粒度的影响 生物质颗粒越小,提供的加热表面积就越大,加热速率就越大。一般认为,生物质气化的产气率、气 体产物的分布与生物质颗粒被加热速率有关;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焦炭、焦油的产率减少,气体产率增 大 。当粒度减小时,CH 、CO和c:H 含量增加,CO 含量减少。相应地,燃气热值、碳转化率和蒸气 分解率均随粒度减小而增大。这可能是由于粒度较小的颗粒,热解气化过程主要是由反应动力学控制; 当粒度增大时,热解产生的挥发分再通过壁面比较困难,这时气化过程主要是由气体扩散控制l8, 。 3催化剂种类 尽管通过采用不同气化介质和调节气化条件,可以得到较高热值的燃气,然后气化所生产的燃气中 总存在少量焦油成分。这些焦油在燃气的应用过程中会造成设备的腐蚀和管道的堵塞,严重影响生物 质气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燃气的利用。目前,能较好地解决有关焦油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催化气化,即在 气化过程中,加人催化剂,使焦油发生二次裂解生成一些小分子产物以除去焦油。下面介绍的是几种比 较常用的催化剂。 3.1 白云石 白云石晶体属三方晶系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aMg(CO ) ,主要是由碳酸钙与碳酸镁所组成的 矿物 -28),在900 oC煅烧过的白云石催化效果较好l7]。煅烧过的白云石可以加速水蒸气与焦炭和焦油的 反应速率,并影响生物质热解二次反应l29 J。煅烧过的白云石主要由CaO和Mgo组成,它们在水分的存在 下可以迅速反应生成Ca(OH)2和Mg(ot4) ,然后又与热解气化过程生成的CO 反应,转化为CaCO 和 MgCO3(CaO+cO2--- ̄CaCO3和Mgo+cO2--- ̄MgCO3) ,促进了水煤气反应(2)和碳的气化反应(4),从 而产生富氢气体和高热值燃气。例如,Corella等【32 研究表明白云石可以消除气化气中9o%~95%的焦 油,即在气化炉出口焦油含量为2~20 g/m ,经过白云石床层后焦油含量降低为0.5~1.0 g/m 。 3.2 CaO催化剂 CaO是去除焦油的一种有效催化剂。它具有很强的脱氧能力,促进酸类转化为烃类和CH ,也是水 和CO2很好的吸收剂 。。 ],这一点和白云石中CaO是一样的。例如,Wang等 用CaO催化热解生物 质,发现酸类的物质的量的浓度降低了75.88%,烃类和CH 增加了19.83%。Ximena等 在750℃以 上使用CaO催化剂水蒸气气化几种焦油,结果焦油几乎全部转为气体产物。蒋剑春等 采用CaO作为催 化剂进行秸秆富氧气化明显增加了c H 组分,降低了CO组分,因此很好的调节了可燃气的组分。 第1期 肖志良,等:生物质气化与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43 3.3镍基催化剂 镍基催化剂是目前生物质催化气化中研究较多的一种催化剂。使用镍基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气化 时氢气的含量,降低CO的含量 。白云石和镍基催化剂都可使产气中氢含量提高10%以上,镍基催 化剂要比白云石效果好 。气化过程中使用较高温度有利于保持镍基催化剂的寿命 。例Rapagna 等 用流化床为气化器,固定床为催化变换反应器进行了杏仁壳的镍基催化剂催化气化研究,其制得 的气化气中氢气体积含量可高达60%。因此,镍基催化剂是生物质气化制备富氢气体的较好选择。 3.4木炭 木炭是一种多孔性炭材料。木炭去除焦油的活性与它的孔径,比表面积和无机盐种类有关。木炭 为气化自身产物,成本低;因为它能与水蒸气和CO:发生反应,所以随着反应进行木炭自身减少。例 如,Snehalathan等 发现生成的焦油通过950℃的木炭后几乎全部转化为了低热值的气体。 3.5沸石类 沸石催化剂主要催化焦油的脱水、脱羧、脱羰基反应,具有很好的脱氧能力。因此采用沸石类催化 剂,生物质气化可以制得具有较高含量的烃类化合物的气化气。例如,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使用经过 渡金属(co,Ni,Ga,Ce等)改性的沸石催化剂,可得到含有较高含量烯烃化合物的气化气 。Richard 等[4”使用镍基ZSM一5催化剂重整热解焦油时,可以脱除焦油中大部分的氧,得到烃产率为l6%(质量 分数包含3.5%的甲苯)的气体。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生物质气化过程中,通过选择不同的催化剂种类,不仅可以较好地解决热 解焦油给气化所带来的问题,而且可以较大程度调节气化气中各种气体组分的含量。因此,生物质催化 气化必将是生物质气化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前景的发展方向。 4展望 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枯竭以及人们对全球环境的关注,生物质的气化是利用生物质能的一个重要 手段,也是将生物质能转换成高品位能源的一个重要方法,它在未来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中显得越来越重 要。生物质气化提高了生物质能利用的效率,它尽可能地将焦炭和焦油转化为清洁的燃气,不仅解决了 生物质热解气化中焦油带来的诸多障碍性的问题,而且调节燃气组分提高燃气的品质,为下一步利用和 深加工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例如合成甲醇,费托合成汽油,燃料电池的利用等。虽然当今生物质气化技 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今后在以下方面需要继续深入的探讨和研究:1) 目前所使用的催化剂,遇焦油容易失活,因此需要寻找高活性、活性稳定、寿命长、价格适合的催化剂; 2)目前生物质气化都需要提供大量的热量,高能量消耗一直制约着生物质气化的发展,因此需要改进 工艺寻找高效率、低能耗、综合利用生物质能源的道路;3)目前气化器类型较少,而气化器的类型影响 着气体的组分和质量,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气化器,从而得到高品位的燃气,方便连续稳定的进 料。生物质气化研究将会日益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随着技术的13益成熟,它将继石油,煤的裂 解气化利用的另一个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汪俊锋,常杰,阴秀丽,等.生物质气催化合成甲醇的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5,33(1):58—61. [2]王野,康金灿,张.费托合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2009,38(12):1255—1263. [3]IAQUANIELLO G,MANGIAPANE A.Imegration of biomass gasiifcation with MCFC[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6,31 (3):399-404. [4]应浩,蒋剑春.生物质能源转化技术与应用(Ⅳ)——生物质热解气化技术研究和应用[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41(6):47—55. [5]刘宝亮,蒋剑春.中国生物质气化发电技术研究开发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4):47—52. [6]GUO Xlan-jun,XIAO Bo,LIU Shi-ming,et 1a.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air gasiifcation fo biomass micron fuel(BMF)in a cyclone gasfier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34(3):1265-1269. [7]HE Mao—yun,HU Zhi-quan,XIAO Bo,et a1.Hydrogen-rich gas from catalytic steam gasiifcation ofmunicipal solid waste(MSW):Influence of catalyst and temperature on yield and product composition[J].Intenartional Journal fo Hydrogen Energy,2009,34(1):195-203. [8]吕鹏梅,常杰,熊祖鸿,等.生物质在流化床中的空气一水蒸气气化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03,31(4):305—309. 生物质化学工程 第46卷 [9]FRANCO C,PINTO F,GULYURTLU I,et 1.The astudy of reactions influencingthe biomass steam gasification process[J].Fuel,2003,82(7): 835—842. [1O]LUO Si—yi,XIAO Bo,HU Zhi-quan,et a1.Hydrogen—irch gas from catalytic steam gasification of biomass in a fixed bed reactor: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steam on gasiifcatio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34(5):2191—2194. [11]Lt3 Peng—mei,XING Z H,CHANG J,et 1a.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biomass air—steam gsiafication in a fluidized bed[J].Bioresource Tech— nology,2004,95(1):95-101. [12]LUO Si-yi,XIAO Bo,CUO Xin-ajun,et a1.Hydrogen—rich gas from catalytic steam gasiifcation of biomass in a fixed bed reactor: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gasification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34(3):1260—1264. [13]吴创之,徐冰燕,罗曾凡,等.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的分析及探讨[J].煤气与热力,1995,15(2):8-14. [14]DELGADO J,AZNAR M P.Biomass gasification with steam in fluidized bed:Effectiveness of CaO,MgO,and CaO—MgO for hot raw gsa cleaning[J].Industirla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1997,36(5):1535—1543. [15]L0 Peng-mei,YUAN Zhen-hang,MA Long—long,et a1.Hydorgen—irch gsa production from biomass出and oxygen/steam gsaification in a downdraft gasiifer[J].Renewable Eneryg,2007,32(13):2173-2185. [16]吴创之,阴秀丽,徐冰燕,等.生物质富氧气化特性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1997,18(3):237—242. [17]RAPAGNA S,JAND N,KIENNEMAN A,et a1.Steam—gasification of biomass in a lfuidised—bed of olivine particles[J].Biomass and Bio— energy,2000,19(3):187-197. [18]SCHUSTER G,LFFLER G,WEIGL K,et a1.Biomass steam gasification—an extensive parametirc modeling study[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1,77(1):71-79. [19]李琳娜,应浩,涂军令,等.木屑高温水蒸气气化制备富氢燃气的特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31(5):18—24. [2O]吴创之,徐冰燕,罗曾凡,等.生物质中热值气化技术的分析及探讨[J].煤气与热力,1995,15(2):8-14. [21]付鹏,向军,张安超,等.生物质空气一水蒸气催化气化制氢技术[J].化工时刊,2006,10(11):55—63. [22]赵先国,常杰,吕鹏梅,等.生物质富氧一水蒸气气化制氢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6,27(7):677—681. [23]TURN S,KINOSHITA C,ZHANG Z,et a1.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biomass gasiif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1998,23(8):461—648. [24]吕鹏梅,熊祖鸿,王铁军,等.生物质流化床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的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24(6):758—764. [25]BLASI C D.Kinetic and heat transfer contorl in the slow and flash pyrolysis of solids[J].Industrila and Engineering Chemistyr Research, 1996,35(1):37—46. [26]刘石明,郭献军,胡智泉,等.生物质微米燃料(BMF)空气一水蒸气气化实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0,31(2):237—241. [27]胡冠,徐绍平,刘淑琴.生物质催化气化制氢催化剂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25(增刊):161—164. [28]吕鹏梅,常杰,王铁军,等.生物质气化过程催化剂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5):1-5. [29]WEI Li—gang,XU Shao—ping,ZHANG Li,et a1.Steam gasiifcation of biomass for hydrogen—irch gas in a free-fall react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yg,2007,32(1):24—31. [30]GALLUCCI K,STENDARDO S,FOSCOLO P U.CO2 capture by meBlls of dolomite in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yn.gsa[J].Internationla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8,33(12):3049—3055. [31]MAHISHI M R,COSWAMI DY.An expeirmental study of hydrogen production by gsaiifcation of biomass in the presence of a CO2 sorb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7,32(14):2803-2808. [32]CORELLA J,ORIOA,AZNARP.Biomass gasiifcationwith airinfluidized bed:Reforming ofthe gas compositionwith commercila steamrefor・ ming catalysts[J].Industirla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1998,37(12):4617-4646. [33]WANG Deng—hui,XIAO Rui,ZHANG Hui—yan,et a1.Comparison of catalytic pyrolysis of biomass with MCM-41 and CaO catlaysts by using TGA—FTIR analysis[J].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2010,89(2):171—177. [34]XIMENA A G,NELSON A,A ALFREDO L G.Steam gasiifcation of tars using a CaO catalyst[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1999, 58(2/3):83—102. [35]蒋剑春,张**,金淳,等.内循环锥形流化床秸杆富氧气化技术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2,22(1):25-29. [36]吕鹏梅,熊祖鸿,常杰,等.生物质催化气化制取富氢燃气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4(11):31-34. [37]吕鹏梅,袁振宏,马隆龙,等.生物质废弃物催化裂解制备富氢燃气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9):31—34. [38]吕鹏梅,常杰,付严,等.生物质流化床催化气化制取富氢燃气[J].太阳能学报,2004,25(6):769-775. [39]RAPAGNA S,JAND N,FOSCOLO P U.Catalytic gsaification of biomass to porduce hydrogen irch gs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yg,1998,23(7):551—557. [4O]CHEMBUKULAM S K,DANDGE A S,RAO N L K,et a1.Smokeless fuel from carbonized sawdust[J].Industrila and Engineering Chemistyr Produc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1981,20(4):714-719. [41]FRENCH R,CZERNIK S.Catlaytic pyrolysis of biomass for biofuels production[J].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2010,91(1):25—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