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双连拱黄土隧道中导洞施工技术探讨

双连拱黄土隧道中导洞施工技术探讨

来源:九壹网
第5期(总g224期) 2Q 生 月 幽 阅山西交通科技 SCIENCE&TECHNOLOGY of COMMUNICATIONS NO.5 Oct. 双连拱黄土隧道中导洞施工技术探讨 屈爱萍 (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31) 摘要:介绍了黄土双连拱隧道中导洞的施工工序,重点论述了中导洞中隔墙基底处理,以 及中导洞基底处理前后监控量测的结果分析,说明基底处理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中导洞 中隔墙施工的重要性,为以后黄土隧道的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连拱;黄土;中导洞;探讨 中图分类号:U455 文献标识码:A 双连拱隧道工序多,技术要求高,在实际施工中 左右洞开挖与支护有着严格的施工顺序要求,这就 使得围岩应力、衬砌荷载转换都很复杂。因此本文结 合武家梁隧道的施工,对黄土地区的双连拱隧道中 导洞进行一个探讨和总结。 1工程概况 文章编号:1006-3528(2013)05--0048--03 3.1工程特点 隧道长度为222 In,全部为V级围岩, K108+388一K108+420段,围岩以稍密一中密状粉 土为主,最大埋深33 m,开挖过程易产生变形和小 型塌方。K108+42O—K108+58O段,围岩以硬塑一坚 硬状粉质黏土为主,最大埋深47 m,开挖过程易产 生变形和小型塌方。Kl08+58 K108+610围岩以 稍密一中密状粉土为主,最大埋深29 nl,开挖过程 易产生变形和小型塌方。 3.2工程难点及对策 a)出洞条件差 出口K108+605一K108+6lO段 埋深较浅,地表覆盖厚度14 111。 武家梁隧道设计采用双向四车道连拱隧道,隧 道建筑限界净宽l0.25 m,净高5.0 in。采用三心圆 曲墙式衬砌断面,设双侧检修道,隧道净空断面组合 除满足行车净空要求外,还考虑照明、消防及其他运 营管理设置所需的空间。武家梁隧道位于临县白文 镇宋家疙台村东北约l 500 1/1的黄土山梁。所在地 段地形地貌为黄土丘陵区,微地貌形态为黄土中缓 坡,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粉土与第三系粉质黏 土。隧道的最大埋深约40.5 m,位于K108+500处, 全长222 m,属于短隧道。隧道进口均采用端墙式洞 口。隧道进口位于直线段,出口位于缓和曲线上,纵 断面设置为一0.5%的坡度。 2施工原则 对策:做好进洞前的地质调查工作,洞口顶部防 排水设施、边仰坡,同时做好管棚、超前支护。加强开 挖后对隧道拱顶沉降、周边位移收敛的量测工作。 b)隧道全部为V级围岩,为纯黄土隧道,且设计 为双连拱。 对策:施工过程中控制施工用水,尽量保护好围 岩的原有结构。开挖方式上必须遵循“短进尺、强支 护”的原则。特别要高度重视中隔墙施工的质量。 4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 式衬砌,即初期支护以喷、锚、网及钢架为主,二衬根 据围岩级别不同分别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素混凝土衬 砌。在充分分析和调查实际现场的地质情况后,施工 中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量测,早 封闭”的基本原则。 3工程特点、难点及对策 在进洞前先对洞口的排水系统按照设计及实际 地形进行施工,防止雨水对坡面及洞门冲刷的危害。 武家梁隧道总体施工方案为先做好洞口防护和 洞顶截水工程、套拱及大管棚预注浆,然后开挖明洞 至暗洞里程,先开始施作中导洞开挖支护,待中导洞 贯通初支施工结束后开始浇筑中隔墙基础和绑扎中 收稿日期:2012—12—20;修回日期:2013—05—20 作者简介:屈爱萍(1974一 ),女,山西偏关人,工程师,大学本科,2002年毕业于长安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2013年第5期 屈爱萍:双连拱黄土隧道中导洞施工技术探讨 ・49・ 隔墙钢筋,然后浇筑中隔墙混凝土,中隔墙浇筑完毕 后再开始左右正洞错开施工,纵向错开间距大于 30 ITI。必须安排两套的机具和人员,采用平行 制了局部的塌落掉块。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所有间 隙用C25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喷射顺序为先喷拱架 与轮廓之间隙,再喷拱架周围,然后再喷拱架之间。 b)武家梁隧道超前支护采用+42×4 mm超前小 钢管,L=450@=40×300,Z=10 ̄,超前小导管需要用 M30水泥砂浆紧密充填,增强钢管的刚度和强度。 4.3中隔墙基底处理 4.3.1试验检测 流水作业和交叉作业相结合。 4.1导洞洞口开挖 V类围岩中导洞开挖采用环状开挖预留核心土 的方式进行。 其工艺流程如下:拱部施作超前小导管一中导 洞拱部环状开挖留核心土,上坑道初支一下导坑错 在中导洞贯通后在施工中隔墙时,首先对中隔 开,错开距离最少5 nl,开挖每进尺5 m,挖掉核心 土2 m,始终保持有3 m的核心土。 4.1.1 V级上部环向开挖 采用人工开挖,遇有岩块或孤石,辅以电镐或风 镐作业,中部预留核心土高度为从拱顶下2 I/1,底宽 3.5 m。开挖前,先放样开挖轮廓线,考虑到设计预留 沉降量15 cm,及模筑衬砌台车扩大量5 cm,开挖轮 廓线半径放样后延开挖轮廓线喷油漆作识,开挖后, 随即进行拱部初期支护施工。 核心土体开挖:当中导洞环向土体开挖每循环 进尺控制在1.0—1.5 In,纵向进尺达到5~6 m时, 着手进行核心土开挖,核心土开挖采用挖掘机进行 施工,每循环保持核心土体长度3 ill,上导坑纵向总 长5~6 nl,进行下部开挖。 4.1.2下部土体开挖 采用人工辅助挖掘机进行开挖施工,挖掘机开 挖边墙后,周边预留20~30 cm厚的土体,然后人工 开挖修整。 仰拱部位开挖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整幅开挖或 半幅开挖,开挖前为防止边墙内挤,视具体情况每 1.2~2.0 m加横撑顶紧两侧墙脚,并进行跳槽开挖。 开挖仰拱时,严格控制底部标高,避免超欠挖,仰拱 开挖后,注意开挖排水沟沟槽,及时施作下部初期支 护,力争早形成封闭环,以确保施工安全。 4.2中导洞初期支护 a)武家梁隧道初期支护由I16工字钢,间距V 级围岩100 em;钢筋网片及药卷锚杆、C25早强混 凝土厚度20 cm组成。在进洞初期考虑到V级围岩 土体自稳性较差,容易发生塌方等危害,在实际施工 时拱架的锁脚锚杆由直径22 mm的二级钢筋变更 为两根直径为42 mill,壁厚为4 mm的小导管,这样 可以增加拱架的受力,降低拱顶沉降量。同时拱架间 距由于在实际施工中洞口的埋深浅,在实际开挖后 通过拱顶监控量测沉降量每天约3 mm,并伴随局部 土块时有塌落,为保证隧道安全,通过设计代表实地 勘测后对围岩做出调整,实际施工V级围岩段落调 整为间距75 C1"11,这样在调整开挖支护后隧道明显控 墙基础进行了试验检测,检测按照洞口段50 m,每 5 m一个测点,洞身段每10 in一个测点,用轻型触 探法对基底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检测。 通过对中隔墙基底进行的试验检测,地基承载 力不能够达到设计值180 kPa的要求,且在K108+ 400---K108+468段基底含水量较大,地质情况属于 粉质黏土,含水量最大值达到21.2%,危害较大。经 过与业主、设计、监理三方协调,最后确定要对基底 进行换填处理。 4.3.2中隔墙基础处理方案 武家梁隧道为土质连拱隧道,经现场挖探,中隔 墙基底测得地基承载力小于180 kPa,经过研究最后 征得设计代表同意对原设计进行了地基加强处理。 a)方案1换填中隔墙基底以下1.5 m深,基底 宽4.7 11"1,其中从下往上1.0 m C15片石混凝土, 0.5 m C25混凝土,并在施工时布设 42 x 4 mm小 钢管,L=250 cm,间距80 cm×80 cm,梅花形布设, 片石混凝土及 42钢管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 50 CITI素混凝土回填。 b)方案2换填2.0 m深的石渣,其中从下往上 1.5 In是石渣,0.5 m采用C25混凝土,石碴需要分 3次压实。该方案在实际施工时由于要对基底开挖 回填石碴后进行压实,基坑外露时间长,压实石碴时 对围岩扰动大,经过对洞身K108+515一K108+518 段3 m的基底施工处理试验,中导洞初期支护出现 沿拱架的环向裂缝。 虽然从经济上方案2优于方案l,但在实际施 工时对基坑的外露时间、围岩的扰动上明显方案1 优于方案2。最后经过实际论证并考虑到施工期等 综合因素的影响按照方案l施工。 4.3.3施工后对洞体的监控量测 在实际施工中对基底处理了50 I"I1对中导洞的 监控量测显示,方案1是合理的。武家梁隧道围岩以 V级围岩为主,工程性质较差,监控量测主要以拱顶 下沉、周边位移收敛为主。拱顶下沉采用苏州一光生 产的DS05精密水准仪,仪器精度0.1 mm;隧道周边 收敛量测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仪器精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