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艺术
班主任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既是直接管理者,又是孩子的第二父母。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道路。郑立平老师说得好,“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把人引向优秀和幸福。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只有快乐的教师,才能带给别人快乐和活力。”班主任只有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实际行动感染并带动孩子,才能更好的履行该岗位赋予班主任的神圣职责。所以在体会当班主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工作的艺术。
一. 班主任用语的艺术性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语言是人们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不可缺少的的工具,作为班主任要想搞好班级全面工作,除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藉由高潮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艺术。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遇到问题后,把要讲的内容略加思考,语言就像小河流水一样从口中出来,自然、流畅、准确、精炼,几句话就说的学生心悦诚服,很快就稳定情绪端正接受教育的态度。
班主任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教育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因时。因境采用灵活的方式,如对自尊心、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用语;对善于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宜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用语;对惰性心理和试探心理突出的学生宜采用措辞尖锐、语调激烈的触动式用语;对自我防卫心理强烈、不肯轻易认错的学生要采用突击式用语;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要采用有层次、步骤、逐渐深入学生心灵渐进式用语。班主任谈话要讲究策略。首先要确立谈话的内型,是把谈话的对象当做朋友,谈话时双方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促膝长谈的朋友型谈话;是对学生进行表扬的表扬性谈话;还是为了纠正或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某些缺点、错误的批评型谈话;亦或者是针对全班同学或部分同学进行说理的说理型谈话,这是首先要明确的。然后是谈话前的准备,要确定谈话的对象;研究谈话对象的心里状态;选择谈话的时间、地点。最后是谈话的形式和手段,个别谈话、小范围谈话、座谈式形式的谈话、全班型谈话、书面谈话、家访谈话、电话谈话等。
语言艺术需要积累、需要创造、需要探索。师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时,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机结合起来,抽象和形象、明示和暗示、无形与有形形成珠联璧合之势,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但有时候,班主任委婉一些,换一种方式谈话,或许效果更好。班主任讲话时需要注意,首先讲话要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其次在讲话中要有学生的实例;然后讲话要有知识性;最后讲话要有准备,努力做到少而精。
二. 表扬——激励范式的应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表扬应当成为班主任时常用到的法宝,翻看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选编,发现他们无一不是擅长表扬的高手。他们表扬的语言都是热情洋溢,充满赞美,令人耳热心跳。班主任对学生小小的成功、点滴的优点给予赞美,可以强化其获得成功的情绪经验,满足其成就欲,激发继续尝试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情及保持优秀的信心,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发展。
表扬是对过去和现在所取得成绩的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存在于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饰,班主任不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表扬,还要使表扬不只成为教师单方的评价,更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表扬一定要遵循明辨是非、正确引导;及时性;恰如其分的激励;当总表扬等原则。总之,表扬作为一种艺术,发现闪
光点—表现闪光点—升华闪光点,构成了表扬的三部曲,这三部曲,可以弹奏出悦耳赞歌,可以波响学生的新鲜,此曲虽为教师有,但愿学生天天闻。
表扬要抓住表扬的特征。首先是抓住表扬的先导性。榜样是班集体中同学们学习、赶超的对象,这就决定了表扬所必须具有的先导性。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要抓哟善于从多角度透视的有心人,无比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表扬的先导性作用,同学们才学有目标,赶有方向;然后要抓住表扬的准确性。由于认识的偏差,有些老师所树立的“榜样”值得推敲;最后还要抓住表扬的层次性。表扬的多层次是从一个角度反映表扬对象从较好走向更好的成长历程;表扬的多面性是从多个角度反映表演对象的闪关点。班主任表扬学生可以采取背后夸奖法、拇指称赞法、微笑点头法、家长转告法等等,这些这些称赞的方法都会让学生心里乐滋滋的,能够激发他们更好的努力前进。
班主任进行表扬一定要注意几个几个问题:第一,是要善于表扬,作为老师要注意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审视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关点,巧妙的在表扬中稍加批评,效果会更好。第二,要及时表扬。对学生应该表扬的行为,老师应及时地表扬激励。第三,要乐于表扬。对学生的表扬应是老师法子内心爱护学生的体现,要注意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不能老师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认为学生一丁点好的表现是微不足道的,不轻易表扬学生。要知道良好的品质与可喜的成绩时有许多细小的行为和环节组成的,要求学生一下子由“差”变“优”是不现实的,只要有助于学生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顺利转优,老师就应该乐于表扬学生。第四,表扬要有针对性。表扬要具体和有依据,也就是不能盲目和随意。第五,表扬要注意方式和选择合适的强化物。这一点要求老师表扬要有严格的分别。是口头表扬还是以光荣榜的形式亦或者物质表扬还是物质奖励,不同的学生对表扬与奖励的反映不同,故应因人因时因地的采取不同的表扬与奖励方式。
三. 无伤化的批评用语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上的过错提出责备并帮助其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根本目的是引起学生思想的变化,是学生提高认识,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更有道德修养,从而减少犯错误。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我们的批评却总是打不到目的,又是甚至严重地损害了师生关系,造成教育的失败。
在批评学生时应该要讲究方式和方法,讲究批评的意识,杜绝将批评与学生的心理缺陷联系起来。另外,对开朗自信的学生,可采用开门见山直接指出和探讨他的不足;对不肯接受批评,态度蛮横,既不虚心的学生,可采用“即席式”批评;对惰性大,以来心理较重的学生,可采用“触动式”批评;对性格沉静,为人老实,不太机敏的学生,课用“启迪式”批评;对内向敏感的学生,采用委婉曲折的方式,杜绝辱骂。得理也要让三份不要过于情绪化。老师的批评,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关心、爱护学生,把自己的一片真情通过言语和行动表露出来,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真心诚意的,从而乐于接受批评。在批评中体味关爱,体验尊重,感受期望,批评才会成为成功的催化剂。在批评是一定要选择好时机,切记不要再众人面前批评学生;不要再犯错后通知家长;不要再教学中批评学生。批评还一定要遵循及时、适度、封闭、公正、情感的原则。
班主任批评一定要注意批评之后的善后工作,批评是一剂苦药,又是这是学生不得不服的苦药,其中是用爱心与无奈煎煮而成,但是学生不一定能够体会到。怨恨、误会、抵触等消极情绪不同程度上的存在,批评布什工作的结束,所以老师要时时关注批评后的学生,关注他们情绪变化,防止过激行为;关注改正错误的情况,防止坐失良机,对受批评者的细微变化要及时给与鼓励,并且有意识地对其进行观察、辅导;注意安抚的技巧,防止隔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夏丐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请,就是爱,教师没有真爱,学生就不会有真情。”学生就是老师的一面镜子,爱、厌、亲、疏各种情感他们都真切的宣泄出来,使老师能够及时找出自己疏漏,摆正位置。用诚心换真心,热心换爱心。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伪、脆弱、不负责任的教
育,只有科学的批评,有理、有节、有度地运用批评的艺术,才能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减弱虚荣心态,加深对错误的认识。
四.“身教”和“心教”的理性升华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老师是需要仰视一切的表此,是他们最先接受的成人世界的代表,使他们倾心模仿、效法、追随和崇拜的对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必须要有爱心,高尚的人格,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精神的文化修养,才能培养学生会求知、会生活、会做人,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学会把身教和心教结合得天衣无缝、水融。身教使学生自觉地效仿老师的言行,心甘情愿地堂堂正正做人。心教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信任、希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行为的自律性,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老师要真正的做到如陶行知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了教师,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路。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首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然后,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最后,用心聆听学生。学生的眼睛是录像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里,储存起来然后知道行动。这充分告诫我们“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长。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味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无论是语言、表扬、批评、身教与心教都一定要讲究艺术,注意到了这些,就一定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课堂管理,有助于营造一种融洽的分为,使的师生双方都能够活跃起来,使学生之间彼此理解和接受,这对整个学校的全套管理也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