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基础护理教学包括护理概论和基础护理技术,属于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核心课程,其中技能教学在课程总学时中约占2/3,是对护理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培养的重要途径[1]。但其理论教学枯燥、难度大,不利于护理学生的掌握。本文尝试性的将PBL教学模式在我校2009级护理学生教学中进行运用,以探究PBL教学法应用于护理学生培养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09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观察组,采用L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例,男2例,女62例,年龄16~19岁,平均年龄18.62±1.67岁,入学成绩540~610分,平均成绩578.63±38.45分;对照组67例,男3例,女例,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18.57±1.82岁,入学成绩531~609分,平均成绩576.38±39.52分。两组学生在性别组成、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教学内容均为1护理技能操作。对照组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即教师示教—练习—指导的教学法,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根据教材的顺序对基础护理实验的概念、目的、用物进行讲授,讲授的重点是操作程序,边讲授边演示。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具体方案如下:(1)教学前准备:在实施PBL教学模式进行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前,对带教教师进行PBL教学模式相关步骤的统一培训;向护理学生讲述PBL教学模式的相关知识及具体实施步骤;(2)病例编写、提出问题:带教老师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编制相关病例,听提出实验过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经护理教育专家和临床护理专家审阅和修改后,将编制的病例和提出的问题打印成册,并在进行该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前1~2周发放给你护理学生;(3)分组自学讨论:将名护理学生分为8个小组,每小组8人,并由组员推选或指定一名组长;针对病例以及病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小组人员通过翻阅教材、查找文献以及网络图书
馆等途径对相关资料进行查阅,获取正确答案后进行讨论,经讨论,将个人认识进行互补深化为小组认识,小组长对大家意见汇总并总结,编写出一套规范完整的答案并参与课堂发言;(4)课前小组操作准备:在课余时间,每个小组各个成员结合病历资料做好包括患者准备、实验物品准备、操作步骤、操作用语、操作要点等实验前准备,开放实验室,并给护理学生发放实验操作光盘,嘱护理学生可在实验室观看光盘并对操作进行练习;(5)课堂讲授和讨论: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带教老师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对实验课理论部分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基本概念进行讲授,在进行讲授的过程中适当穿插部分提问,再让护理学生根据病例以及病例涉及的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余同学可对发言内容进行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最后,由带教老师对操作要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简单讲授,若操作项目较为复查,教师可不结合病例进行演示;(6)护理学生示教操作:根据带教老师讲授内容和讨论结果,以编制的病例资料为依据,护理学生进行操作示教;操作前先全面评估患者以及患者的病情,并提出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准备实验所需物品后,根据课余时间对实验所进行的准备和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讲解,并进行操作示教;(7)带教老师总结评价:在课堂讨论以及护理学生操作示教后,带教老师对操作进行总结评述,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概括,讲解总结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护理学生操作示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存在问题较多的操作步骤,由带教老师进行规范操作演示;(8)模拟强化:结合编制病例资料,各小组成员或不同小组之间互相扮演护士和患者角色,对用物准备、评估患者、解释用语、操作步骤和健康指导等实验操作进行反复练习;在进行实验操作练习中,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并指导患者进行配合;操作训练完成后,向护理学生交待注意事项后,带教老师分组进行指导和点评。
1.3 评价指标
所有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均完成后,对两组护理学生进行考核和调查,以理论考核成绩、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以及问卷调查为主要依据。两组理论考核采用统一命题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考核。两组操作技能考核同一操作由同一教员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考评,考评项目为1护理操作技能,最终评分采用1护理技能操作技能评分的平均分。问卷调查分两部分进行,一个部分为对护理技能操作教学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另一部分为对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效果进行调查。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效果调查参照国内外文献报道自行设计[2],问卷总共包括10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即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分别代
表1分、2分、3分、4分、5分。问卷经护理专家修改并认可后,由带教老师对护理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软件,计量资料数据以±s(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水准设为0.05,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学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率为84.38%,不满意率为15.62%;对照组满意率为62.69%,不满意率为37.31%,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满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理科考核得分和操作技能考核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综合能力比较
观察组自主学习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查阅资料并获取信息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最早是在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加拿大的Memaster大学创立的[3]。在PBL教学模式中,教师由传统教学模式的主导地位转变为次要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并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再进行思维、推理以及讨论,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变[4]。PBL教学模式提出后,在医疗教育中逐步被应用,并在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的基础和临床和实验课程教学应用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5]。LBL教学模式即基于
课堂的学习模式,是以授课为基础的传统教育方法,全称是Lecture-Based learning,是现代护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采用LBL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即进行系统全面医学理论知识传授和有把握地对教师预定目标进行完成的过程[6]。LBL教学模式忽视了对护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PBL教学模式则强调将学习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让护理学生通过对真实性问题的分析,学习在问题背后隐含的科学知识,从而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7]。目前,PBL教学模式在护理教育领域逐步得到了尝试,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护理学院校,在各层次(包括中专、大专、本科和硕士)课程中的护理教学活动已广泛应用PBL教学模式[8]。但PBL教学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等问题上尚无统一看法,因此,我国在护理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的学校尚属少数。
PBL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主线是解决问题,教学方法是分组讨论。刘丽军和钱晓璐[9]认为,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培养其思考问题以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还可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杭丽和邱萌[1]研究表明,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教学,有助于激发护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综合能力。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我校2009级护理学生教学中运用进行研究,结果提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相对于传统的LBL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学生对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满意度、理论考核成绩以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提升其综合能力。我们考虑这与以下因素有关:PBL教学模式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激发了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主动查阅资料,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相互讨论,巩固了理论知识,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团队协作,有利于团队的交流和沟通,增强了其团队合作精神[10]。
综上所述,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相对于LBL教学模式,有助于护理学生对理论和护理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较好,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 杭丽,邱萌.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尝试效果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5-76.
[2] 杜小静,宋红霞,梁红玉,等.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