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墓.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2月 第8卷第4期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一。-| 1¨—||0 j 一 一- I I | | | --一 I 上厕所、起床、洗澡等要站稳后才移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1.2.3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包括:①骨 密度:采用单光子扫描仪,测定部位选右前臂尺、桡骨中远1/3 两组前后比较 P<0.O1,十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是与年龄相关的 一处。②腰背四肢疼痛分级评分法:根据疼痛的程度分为5级:依 次为负重后疼痛,记1分;活动痛,记2分;休息痛,记3分;运动 受限,记4分;服止痛药,记5分。每级又分无、轻、中、重4种程 、种缓慢骨丢失。目前大众对骨质疏松症认识有限,存在着误 区,未引起足够重视。多数患者认为药物是唯一治疗手段,对有 关饮食、运动、心理方面的影响了解甚少。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 组通过健康教育,对饮食、运动、心理、日光浴、药物进行护理干 预,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 的提高、疼痛的减轻和症状的改善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特征为周身骨量明显减少,骨组织纤维 结构改变,骨脆性增高和骨折危险性增高。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表 度,依次记0、1、2、3分。二者分值相乘,最高积分15分,无疼痛 记0分。③骨质疏松症症状分级记分法: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 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指导》中医症候量表测量 。量表包括6 条自评条目:周身骨痛、腰背酸痛、抽筋、下肢无力、乏力、 汗。 对前 项实行0、2、4、6四级记分,对后三项实行0、1、2、3四级记 分。由受试者根据自身症状选出最适合的分值,总分27分,得分 越高症状越重。 1.2.4资料处理和统计学分析用 检验。 2结果 现为全身骨骼及腰背疼痛,肌肉痉挛,下肢无力等症状,疼痛最为 常见,据国内外临床观察统计显示其占疼痛患者中的70%~ 80%L 3 J;主要并发症为骨折。疼痛及骨折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生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 活质量。研究显示,干预组通过合理的安排饮食,保证充足钙的 摄入,适量规律的运动,坚持El光浴,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使老年患者骨丢失的速度减慢,骨密度含量增加,从而减轻患者 2.1 两组患者 写 密度变化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骨密度变化比较(g/om , ±s) 疼痛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适量规律的运动,适当补充钙及维生素D营养,饮食调节, El光浴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有效、安全、经济 的措施。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重视医护人员在抗骨质疏松 两组前后比较 P<0.O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积极沟通,通过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骨质疏 松的保健知识,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当今预 防和控制骨质疏松症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2.2两组患者疼痛分值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疼痛分值比较 [1]刘中厚,杨定焯,朱汉民,等.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 准.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0,6(1):1. 两组前后比较 P<0.O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2:356. 2.3两组患者症状分值比较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症状分值比较 [3]张宝慧.运动在防治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中国,临床康复, 2003.7(5):804. 【收稿13期】2009—12—10 ~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