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后一课_导学案_1

最后一课_导学案_1

来源:九壹网


神木二中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导学案

年级 课题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学法 指导 教学设计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阿尔封斯·都德(1840-1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 2、背景链接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学生补充) 3、文体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七年级 班级 分课时 学科 1 总课时 语文 3 自 主 学 习 最后一课 1、积累词语,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者都德。 3、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掌握过渡段的知识。 4、理解小弗郎士在文中的作用。 1、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与结构。 2、理解小弗郎士在文中的作用。 自主探究,整体理解文意。 1、掌握“懊悔、宛转、郝、祈祷、哽”等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 本文的作者是__ _国作家__ _,写的背景是1871年爆发的_ “最后一课”指的是 。 3、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4、学生朗读,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细读课文,初步体会文中渗透的爱国主义情感。 指导、点拨学生研读文章 合作探究法 补充内容 质 疑 探 究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 2、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据此将文章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上学路上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上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上课中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后。 3.作者通过写“我”的见闻、感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预习 展示

延伸 拓展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首先,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也就是线索人物。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小弗郎士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朝夕使用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有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 ) 4.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 五、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 六、下列语言运用得体的一句是( ) A、“人口降下来,经济搞上去。”(火葬场入口处标语) B.“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公路旁标语) C.“喂,老大爷,你今年多大啦?” D.请您来校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七、请分别用一个成语对下列说法作出准确的概括。 例:说得真多—一千言万语 1、说得无条理 2、说得不慌忙 3、说话不看对象 4、说话无根无据 5、说活简明扼要 6、说话陈旧空泛 7、说得不新颖 8、说得不诚实 达标 检测 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叟(hǎo sǒu) 诧异(chà) 哽住(gěng) B.祈祷(qí) 懊悔(ào) 挟(jiá) C.惩罚(chěng) 板凳(dèng) 捂(wǔ) D.紫藤(téng) 钥匙(yào shi) 赚(zhuàn) 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祈祷 督学 B.思量 墙璧 C.惨白 阻塞 D.戒尺 溜冰 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四、指出下列词语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 2.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 作业 布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