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监测中的生态监测问题 金明淑 (吉林省安图县环境保护监测站吉林安图 133600) 一 ~年 一 和~一 生~一 一 一一~ 一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体系发展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Et益严峻,单从生物 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在工作中,我们主要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来对一个区 域进行生态的宏观评价。生态环境指数(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dex)是指反映被{乎f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系列指数的综合。 EI=0.25 X生物丰度指数-4-0.2 X水网密度指数-4-0.2 X植被 覆盖指数-4-0.2×(100一土地退化指数)-4-0.15×环境质量指数 生物丰度指数=Abio×(0.35 X林地+0.21 X草地+0.28×水域 1 1×耕地+0.04×建设用地+0.01×未利用地)/区域面积。 和完善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这一项复杂的工程,向生态环境监测 湿地+0.Abio=692.096020,全国生物丰度指数归一化系数。归一化系 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必定更深层次地为环境管理部门服 式中:00/A最大值,A最大值指某指数归一化处理前的最大值。 务,为经济 建设营造良性循环、天地人和的生态环境,促进国家 数=1植被覆盖指数=Aveg X(0.38×林地面积-4-0.34×草地面 4-0.19×农田面积+0.07 X建设用地+0.02×未利用地),区域 指标监测来了解环境质量已不能达到要求,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 积-面积。式中:Aveg=601.110997,全国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必定会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方式。 水网密度指数=Ariv x河流长度/区域面积-4-Alak X湖库(近 1生态监测的基础背景 海)面积/区域面积+Ares×水资源量/区域面积。式中:Ariv= 首先,人口爆炸导致现代生态系统生境剧烈变化。新生人口 71.768110,全国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Alak=805.664908,全国 增多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所带来的人口基数增大给生态保 湖库(近海)面积的归一化系数;Ares=88.36616016,全国水资源量 护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发展带来流动人口的不断 的归一化系数。 涌入,给本地区原有的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其次,耕地 土地退化指数=Aero×(0.05 X轻度侵蚀面积+0.25 X中度 (水稻田)的减少导致水土能力变差。据常态测算,稻田可维 侵蚀面积+0.7×中度侵蚀面积)/ 域面积。式中:Aero=146.33, 持近10cm的水层,遇到暴雨可达15em。每公顷稻田比旱地多蓄 全国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 水1500m 。稳定水稻生产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环境质量指数---0.4X(1OO—ASO2XSO:排放量/Ijt域面积 【l4X 旦改变用途,夏季对雨水的能力就会下降,易造成水涝带 (1OO—ACOD X COD排放量/区域年均降雨量 Q2 X(100一ASOL×固废 来环境破坏。冉次,生物入侵威胁到生物生态环境健康。外来物种 排放量/区域面 式中:ASO =1.725721,SO:的归—化系数;ACOD= 一入侵是生物多样性衰减和丧失的三个原因之一,而生物多样性是 0052749,COD的归—讹系数;As0L=2424802,固付 噻斟勿的 }化系数。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旦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国家环保总局《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奎盟Hu 忧 j扯 较 物种灭绝速度就会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急剧贫乏,生态系统严 重退化,这些都将加剧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 最后,湖泊富营养化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现代工业进程加速 了水中植物营养成分(N、P等)的过量积累,水体营养过剩,藻类 等水生生物大量繁殖,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并分解出有 毒物质危害水质生态环境。2007年无锡太湖饮用水水源地蓝藻的 大面积爆发后,《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紧急出台,环太湖五市的 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频频推出重磅应急机制和措施应对 口益恶化的水生生态,生态监测的开展刻不容缓。 桁敞 被糊 ,55~7 J 帕破镯 j 较 呐陂 盘采 L5蹙奸 j占舟 {t物名 投水 | 较』 、“ 膻处 柏被越. 较 荣¨较 , 也 fl|物多摊 好, f 物#” J }・锋水、r, . - t I。 挈榭 I 、沙 好. {^态 ,pm,物十 j 淤、盐 眺 应,嫩J 人髓 n|n 甍。 “ .“n托E 无l【I r蛙. 啦ll 0州人 k { J、 j境甚劣 }l ;J、 适 。 几踅1- 的 , rl …j … M 级 指数 优 n 般 牛 ): 4结语 我国生态监测工作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已赋予了新的 2生态监测的学科综述 生态监测是一门综合技术,是通过地面固定的监测站或流动 内容。生态监测环境科学与生物科学的交叉学科,包括环境监测和 观察队、航空摄影及太空轨道卫星,获取包括生境的、生物的、经 生物监测。它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各种技术 济的和社会的等多方面数据的技术。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 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 生态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 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 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新 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的过程。 内涵中包括借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统称3s集成) 参考文献 等一体化的高新技术对大范嗣 域片生态系统的宏观监测,是环 [1]马天,王玉杰,郝电等.生态环境监测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J.四川I 境科学与生物科学的交叉学科。 环境,2003(2):16—17. 【2】叶青.开展生态环境监测【JJ.环境导报,2001(6):152—154.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