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 ,…1… … …1 L… ‘,…h1—1…, nL h一…,,… 1—1 1… … …~_ 长寿区晚熟柑桔低温冻害分析及对策建议 【导读】 长寿是重庆市重要晚熟柑桔基地,但近年来其低洼地带的晚熟柑桔频繁遭遇 冻害,经济效益受损。本文从气象防灾减灾角度出发,确立了本区低温冻害监测指标, 全面分析了晚熟柑桔冻害情况及发生原因,并结合部门优势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文/方 丽 长寿区是重庆最大的晚熟柑桔基地,也是 国家无公害柑桔产地。目前,全区柑桔种植面积 达2.07万hm ,年产量13万t,其中晚熟柑桔种 植面积达1万hm ,挂果面积0.47万hm ,年产 晚熟柑桔8.5万tlll。晚熟柑桔主要品种有从意 大利引进的塔罗科血橙新系、澳大利亚引进的 w・默科特、晚熟脐橙鲍威尔和班菲尔以及伏令 夏橙。晚熟柑桔的特点就是果实留树过冬,在翌 年2—6月成熟,过冬期间如遭遇过低温度将导 致果实大量脱落_l_。虽然长寿区冬暖春旱,元霜 期长达331天,并受境内长寿湖、大洪湖和长江 等大水体的作用,春季气温回升与冬季降温缓 慢,适宜晚熟柑桔种植生长,但近年来本区低洼 谷地的晚熟柑桔,连年因低温霜冻而导致落果 和枯水。因此,如何安全留树度过低温期,是长 寿晚熟柑桔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低温冻害指标 长期以来,评估果树遭受冻害的影响是以 当地气象站数据为依据而开展的,鉴于当前各 地气象站大多处于城镇或城郊结合部,气象记 录仪器设置在四周开阔的通风百叶箱内,其环 境条件与果园小气候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受城 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影响,其气象数据很难真 实反映果园的实际情况 。于强等同用多种温度 计对库尔勒郊区果园测得的最低温度较气象站 监测数据低4~7 c【=。这一结论与本区近两年实 测结果基本一致。这也正是长寿、奉节、万州、开 县、巫山等地气象站测定低温在O 以上,而柑 基金项目:重庆市气象局青年基金项目(QNJJ一201413)资助。 桔果实却频繁受冻的原因。张养才指出f4],柑桔发 生冻害的低温指标分为-5、一7,-9、一11℃等4个 等级,分别代表柑桔开始受冻、轻冻害、冻害及严 重冻害。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彭良志整理 分析近年来重庆各地冻害调查及试验结果认为, 一2℃以下的低温霜冻持续4小时以上会使果实 结冰,细胞结构破坏,产生褐变和腐烂而脱落;0~ -2 qC的低温虽然不会导致严重的果实冻伤,但长 时间低温会改变果实新陈代谢平衡,引起落果和 果实枯水现象,失去商品价值。通过实地调查柑桔 受冻情况,结合相关资料,初步建立本区柑桔冻害 指标:最低气温降至O cCl以下晚熟柑桔即受冻. 0℃以下2天柑桔轻度冻害.0℃以下4天或一1℃ 以下2天柑桔中度冻害,0℃以下6天或一1℃以 下4天柑桔重度冻害。 二、低温冻害情况 近年来,本区冬季常常出现阶段性低温天 气,如2008年、2011年、2013年隆冬均出现了 持续低温冷冻天气,致使晚熟柑桔不同程度受 冻,尤其是冷空气容易沉降凝聚的低洼盆地和 山间沟槽等特殊地形种植的晚熟柑桔冻害损失 严重,对刚刚发展起来的晚熟柑桔产业可持续 发展带来严峻考验。 2008年1月中下旬至2月中旬,受持续冷 空气影响,重庆各地出现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 气,中高海拔山区出现明显的积雪和霜冻。长寿 基本观测站监测数据显示,1月13日至2月l5 日,长寿区日平均气温持续低于多年平均值,时 z。-s年第 z卷第一。期《 _产业论坛 n一 … 一,一 _ _h1一_n…, ‘ L~一 1 一 _ _一一…m1, … -1_L一1 间长达34天:逐旬气温显著偏低1.2~4.5℃,创 现一致趋势,但同比高出5%一8%。 1959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降温集中时段为1 月下旬,日最低气温0.5 oC以下日数有3天,0℃ 以下日数1天。持续低温造成晚熟柑桔出现叶 三、低温冻害原因 一是柑桔抵抗低温能力因同品种而异。章 片枯黄脱落,树枝干枯死亡,树干冻伤折裂;果 实出现果皮褶皱变色、果肉水分和糖分流失、落 果严重等现象。全市约4万hmz柑桔受冻害,占 文才等指出翻,当最低气温小于一5℃时,甜橙开 始出现冻害;最低气温小于~7℃时,宽皮柑桔出 现冻害;气温下降幅度越大,冻害就越严重。有 学者则认为。温州蜜柑在一7℃容易发生冻害,晚 总面积的33%,直接经济损失1.9亿元。长寿当 年减产过半,市价减幅超60%。经济损失巨大。 2010年12月中旬至2011年2月上旬,长 寿出现多年不遇的低温雨雪霜冻天气。强降温 影响一次,日平均气温降幅达7.7℃,时间为12 月l3一l7日:极端最低气温一0.8℃,0℃以下日 数2天;出现雪日数和雨夹雪日数共计6天,集 中在20l1年1月17—20日,积雪日数2天,结 冰日数5天,致使柑桔不同程度受冻。张利 5 调 查长寿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晚熟柑桔园冻害情 况得知,龙河镇保合园w・默科特杂柑落果率达 60%,果实受冻率80%左右,晚秋梢受冻率 100%,老熟枝梢顶部约6%受冻;新市镇五里坝 果园w・默科特杂柑落果率3%~5%,果实受冻 率20%,晚秋梢全部受冻,塔罗科血橙落果率 7%~8%,果实受冻率15%,晚秋梢全部受冻;长 寿湖镇桑阳坡果园夏橙落果率20%左右,果实 受冻率30%,枝梢没有受冻。 2013年隆冬,本区先后出现3次冷空气活 动,降温幅度4~7℃,持续时间3~5天。2012年 12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上旬,日平均气温较常 年同期显著偏低,极端最低气温0 qc,降雪日数 1天。果园实地调查表明[句,低洼凹槽地带植株受 冻率达90%左右,果实受冻率达80%左右,果实 软化。果皮和囊瓣呈水烫状。受冻部位果皮与囊 瓣分离,部分果实汁胞破裂、囊瓣萎缩,果肉现 发酵味道:而凹槽两侧的坡地及坡顶区域植株 受冻较轻,多数无明显受冻现象。 2013年l2月至2014年2月,观测不防寒处 理下W・默科特和晚熟脐橙植株落果情况,W・默 科特空白对照落果率高达9%~10%,熏烟处理为 5%--,6%,树冠覆膜处理为3% ,熏烟+覆膜处理 仅3%;晚熟脐橙不同防寒处理下落果率与上述表 m№呲 熟柑桔在~4℃下就发生冻害。调查发现『引,同一 大环境下,W・默科特受冻最严重,其次是塔罗 科血橙,夏橙较轻。 二是不同立地条件如果园海拔和有无大水 体保护,对晚熟柑桔冻害有影响。同一果园低洼 地受冻较严重_5 I8l。隆旺夫[91指出,不同坡位日平 均气温呈现坡脚高于坡腰、坡腰高于坡顶的趋 势,但在霜冻和冰冻期间,却呈现坡腰高于坡 顶、坡顶高于坡脚的现象;就坡向而言,南坡气 温高于西南坡,西南坡高于西坡、西北坡,西北 坡高于东北坡,东北坡高于北坡。长寿晚熟柑桔 栽培区在北纬29。43 ~30。12 30”,海拔300~ 600 m之间,区域内地势高低起伏,岭谷相间, 东有黄草山,西临西山、铜锣山,三山之间为长 垫、洪湖丘陵平坝地区,地形极为复杂,盆地低 洼处易沉积冷空气而引起气温偏低是造成冻害 的重要因素。 三是晚熟柑桔正常生长和安全越冬受气象 因子制约很大。浅丘果园白天底部气温上升很 快,夜间坡地冷空气向底部沉积,气温下降快,日 落过后底部气温就会明显低于浅丘上部[1 ̄11】。冬 季低温与柑桔果树冻害并非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除了低温强度,低温持续时间也是果树越冬期间 发生冻害的重要原因卿。孙伟等旧整理l97l一 2006年气象资料结果表明,短时期气温急剧下降 是发生柑桔冻害的直接原因。此外,栽培区域地 形地貌、海拔、树势强弱、栽培管理措施及雨雪在 果实聚积导致病菌侵染等,也是晚熟柑桔冻害形 成的重要原因[ 。 四、建议 一是因地适宜.合理利用局地小气候环境。 柑桔类抵抗低温能力因品种、立地条件而异,充 分利用阳坡腰以及湖滨、库边湖陆风小气候等, 合理将柑桔树分布在山地、丘陵的南坡和谣南 坡的坡腰,使易受冻的柑桔类栽培在这些地方, 以缓解或避免受冻。选择在桔园上空14~20 m 范围的逆温层安装鼓风装置,产生1 m/s以上的 风力,通过搅乱上空逆温层,增加地面桔园温 度,从而减轻或避免辐射冻害。 二是完善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为了把低 温冻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应进一步修 订完善《长寿晚熟柑桔产业精细化发展规划》。 坚持防灾与减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将现有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应急保障方案再深 化、再细化,推进完善以晚熟柑桔产业体系为核 心的低温冻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全方位应 对低温冻害,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 复工作,有效实施冻害防御和补救措施,减少经 济损失。 三是积极探索多部门联动防灾机制。应充 分整合城乡统筹中心、农委、气象局、科研院校 等相关部门专业优势,实现市场资源最优配置, 实现主导、主管部门统筹指挥、业务科研部 门各司其责、专业大户具体实施的共赢格局。城 乡统筹中心负责组建专家联盟,阶段性指导防 冻经验和预防措施等。农委负责晚熟柑桔越冬 防冻关键技术试验示范项目实施,研究直接树 冠覆膜、熏烟、套袋、加装鼓风装置等多种方式 对晚熟柑桔果实安全越冬的效果;探索留树越 冬果实的品质变化以确定适宜的采收时期;了 解冻害发生规律;同时做好防冻措施指导工作。 科研院校负责低温监测指标确定研究、低温冻 害发生机理研究及抗冻晚熟柑桔品种研究等。 气象局负责低温天气的实时监测、低温潜势预 报和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 服务信息;根据冻害发生规律.开展本地气候资 源与冻害发生关系研究;加快气象为农服务体 系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成果转化,利用LCD显 示屏、村村通大喇叭、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 台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到用户手中,解决“最后 一公里”问题。专业大户做好现场调研和具体防 …一一 中国果业Clfi ̄a Frmt News j思 ;[ 冻措施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利,王振兴.长寿晚熟柑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_ 中国果业信息,2012,29(2):14—15 [2】MENG Wenjiao,TAN Zongkun,LIU Chunfeng.A prelim— inary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ongan canopy temperature and air temperature during overwin— tering period[J].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9(4):82—86 【3】于强,李世强,刘永杰,等.库尔勒香梨冻害监测与调 查[J】.西北园艺,2011(4):45-47 [4】 张养才.气候变化对我国亚热带地区柑桔生态环境影 响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4,3(3): 257—264 [5]张利.长寿区晚熟柑桔冻害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国果业信息,2011,28(8):51—53 【6] 张放.重庆晚熟柑桔首临霜冻大考[J].中国果业信 息,2013,3o(1):1-6 【7】章文才,江爱良.中国柑桔冻害研究【M】.北京:中国农 业出版社,1983:15—133 [8]刘霖,江爱良,陈尚模,等.不同海拔高度小气候观察 分析及其在柑桔避冻上的利用[J].湖南农业科技,1980 (5):30-33 【9]隆旺夫.冬季逆温层及其在柑桔生产上的利用[J].柑桔 与亚热带果树信息,2003,19(12):25 [10】董文发,杨天义,王秋玲.山区逆温层小气候及其在发 展经济林中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04(1):41—42 【11]黄寿波.我国地形小气候研究概况与展望[J].地理研 究,1986,5(2):90-101 【12]孙伟,王秀珍,黄敬峰,等.低温冻害对浙江省柑桔生 产的研究[J].科技通报,2011,27(1):32—37 [13]余利军,史君丽,黄保全.汉中市柑桔冻害的预防措施 及冻后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45—146 作者单位:重庆寿区气象局(401220) 作者简介:方丽(1981一),女,工程师,从事农业气象工作。 E-mail:67833756@qq.tom 收稿日期:2015—06—23;修回日期:2015—07—03 特约编辑:艾华 z。 s年第32卷第l。期